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励志篇2则     
《新作文》2006,(Z2)
细微之处显善良许多人以自己的优越条件为傲视他人、自以为是的资本,甚至以自己是城市人而沾沾自喜,瞧不起农村人;以自己的一技之长为资本,想凌驾于他人之上。这是浅薄、庸俗的表现。同情弱者,关爱弱者,是一种善良,是一种高尚,是一种高雅,它出于高尚的品格。许多年前的一个夏天  相似文献   

2.
趣味猜谜     
1.古时候,衙门有个姓胡的小吏,非常同情穷苦百姓。有一次,他在帮助办理一个“盗窃”案件时,发现“罪犯”们供称他们是结伙从大门进入人家院子的。根据当时的法律,从大门冲入的是强盗,只凭这一点,就够判死刑。但胡某知道,这些人并非真正的强盗,只是因为太穷才偶然偷一点人家的东西,如果杀了他们,太冤枉了。于是,他对主审官说明了这个想法。主审官担心来不及修改供词。胡某说:“这不难,只要将‘从大门入’中的一个字改动一下就行了。”主审官恍然大悟,连忙在那个字上改动一下,这批人的罪行便大大减轻了,性命也就保住了。你知道改的是哪个字,是…  相似文献   

3.
儿子们     
两个女人在从井里打水。这时候又来了第三个女人。还有一位老头儿,坐在旁边的石头上休息。于是,一个女人对另一个女人说:“我的儿子又灵活又有气力,谁也制服不了他。”“可我的儿子会唱歌,像夜莺一样唱得好听。谁也没有他那样的歌喉。”另一个女人说。而第三个女人不说话。“你怎么不谈谈自己的儿子呢?”她的女邻居问。“有什么可说的呢?”那女人说,“我的儿子没有任何特殊的地方。”三个女人把桶装满了水,提走了。而老头儿跟在她们后面走。女人们走几步就得停一停。手臂酸疼,水泼溅出来,背都压弯了。突然迎面跑来三个男孩子。一…  相似文献   

4.
如果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从你记事起到现在,究竟有多少机会是由于你不主动争取而错过的?那么答案恐怕是惊人的。根据美国一家调查机构统计,100人中竟有98人承认自己失去的许多机会是由于没有主动把握。歌德说:“机会就是命运的瞬间。”于是我说:“抓住命运的瞬间就是把握机会!”把握机会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创造机会,它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有了这种人生态度,我们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机会就好比是挂在枝头上的苹果。有的人站在树下,够了够,没够着,于是灰溜溜地走了;有的人却奋力一跃,摘得了苹果。后者在腾跃中抓住了命运的瞬间。把握…  相似文献   

5.
动机是推动人们从事某种行为以实现某种愿望满足某种需要的力量,把人的活动引向一定的具体目标.读写听说作为人的活动,其动机自然也具有推动的导向的机能,是决定读写听说的内容和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以说为例,说什么、怎么说无不和说者说的动机密切相关.在讨论如何解决某一问题时,发言者出于为赢得别人(如领导)的好感的动机和出于为解决问题而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的动机,确实不可同日而语.出于前一动机,尽管说得生动流畅、严密充分,也不如出于后一动机的结巴、稚拙.  相似文献   

6.
李德捷  ajian 《小学生》2006,(10):25-27
星期天,西西豆把斯坦兔和顿顿猫叫到跟前,对他们说:“平时你们总说自己聪明,今天出个题考考你们,怎么样?”“没问题!”“好,听题。如果你们俩在一间空房子里,天花板上吊(diào)着一串香蕉(jiāo),斯坦兔够不到,顿顿猫也够不到,可是你们都想吃,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7.
牵牛花照片     
8月15日早晨3点30分左右,在一座大楼里,一个保安人员遇害。看来是潜入大楼的强盗因被保安人员发现而杀人后逃跑。搜查的结果,很快在当天晚上找出了嫌疑犯,是住在郊区的一个单身男人。刑警立即赶到他的家。“今天早晨3点30分你在哪儿?”刑警在询问他有没有不在现场的证明。“那个时候,我早就起床了,正在我家院子里用一次性照相机给我栽的牵牛花从现蕾到开放的一组隔4分钟拍一张的系列照。”那人指着院子一角栽种的一片牵牛花介绍说:“这种牵牛花是在清晨3点10分左右开始开花,约40分钟后开完,我是一直在拍照的。”将照片与花对照起来看,的确是…  相似文献   

8.
大家都应该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曾经与一位老和尚在一起讨论禅学。他们俩商量好,互相在心中想象对方的形象。于是两人相对盘腿而坐,紧闭双眼,在心中想象着对方的样子。过了一会儿,老和尚说他已经在心中看到了苏东坡的形象,在他的心中苏东坡就像是一尊神仙;而苏东坡想跟老和尚开一个玩笑,竟说在自己心中老和尚看起来像是一堆粪便。  相似文献   

9.
<正>一、情景再现这房子招徕住客,远在歇卜士先生在世时候。那时只收一个人,每日供早晚两餐,连宿费每星期五镑钱,合八九十元,够贵的。广告登出了,第一个来的是日本人,他们答应下了。第二天又来了个西班牙人,却只好谢绝了。从此住这所房的总是日本人多;先生死了,住客多了,后来竟有“日本房”的名字。这些日本人有一两个在外边有女人,有一个还让女人骗了,他们都回来在饭桌上报告,太太也同情的听着。有一回,一个人忽然在饭桌上谈论自由恋爱,而且似乎是冲着小姐说的。  相似文献   

10.
论友情     
一个人烦恼的时候总比他快乐的时候多.我们常常愿意从自己喜爱的人那里得到安慰同温暖,正如有时我们也不吝啬给他们一些关切和同情一样.我们几乎没有人不欢喜从别人那里接受那种可以支持自己,帮助自己生活得更热烈一些的友情.于是我们极力要求自己的朋友慷慨,虽然自己付出的并不太多,总还是感觉自己得到的还不十分够.希望的东西永远比那已经存在着的东西要丰富一些,完美一些.我们爱朋友,但更爱责备朋友.  相似文献   

11.
四个盒子     
大富翁保罗欲将财产留给儿子亨利,可又担心亨利不够聪明而无法继承自己的事业,于是给儿子出了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12.
读编社区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育作为一门艺术,它追求的是永远要求达到而从来没有充分达到的一种理想,即追求一个‘完人’的理想”。由此可见,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对未来的追求,也是一种对完美的追求。教师要通过各种教育手段来影响学生,引导学生追求完美——这种追求是自发的,是出于他们内心的,是一种自己对自己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你说这几年你走了不该走的路,心中满是伤痕;你说你做了不该做的事,面临初中毕业,你眼中满是哀愁. 你总是恨自己那么笨、没有灵感、没有悟性,总怕别人讥笑的目光.于是就封闭自己,把自己封在一个自卑的圈子中,不愿与人交往,不愿大胆地展示自己.其实,是这种错误的方式束缚了你的灵性.  相似文献   

14.
我是我们家的“罪人”,知道情况的人都这么说。可是,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我做得很对,而且,这也是只有我可以做到的事情。我促成了我爸和我妈的离婚。实际上,应该说是在我的动员和劝说之下,他们俩终于决定离婚了。我从小就习惯了爸妈的争吵。他们俩为了吃面条应该用大碗还是大盘子而一个晚上谁也不搭理谁。我小时候,听见最多的就是妈妈说爸爸“没本事”。爸爸回到天津,在造汽车的工厂里当工人,妈妈在一个国营企业当出纳。一般单位的财务部,都是女人多。女人和女人在一起,不是比老公就是比孩子——谁的老公能挣钱,谁的孩子成绩好,谁家的房子…  相似文献   

15.
编者按:此文作者胡逸民1890年出生在浙江永康县一户农民家庭。1916年北洋政府举行第一次全国文官高等考试,他考中司法官,从此走上国民党官场。胡逸民一生为国民党政府建造了三座监狱,但自己也因同情共产党、同情革命、反对滥杀和官场内部倾轧坐过三次率。胡逸民于1934年第二次坐车时因与方志敏“同囚一狱”(关押在南昌绥靖公署军法处看守所)而认识方志敏。因胡特殊的“来历”,放在监狱里“行动自由”,可以与方志敏自由交谈。当了解了方志敏高尚的人格后,胡逸民被深深地打动了,他决定尽自己所能为方志敏做点事情。于是,他通过自己…  相似文献   

16.
取暖期     
那帮小丫头小小子刚被房东老头儿哄走,女人就来了。 房东老头儿拎着一嘟噜钥匙,冲坐在门口洗衣服的大姐说,你瞅瞅,现在这孩子!顶多也就十六七,当爹妈的在家哪知道哇。刚来是俩小小子,不几天就领来仨丫头,凭门不走,净走窗户,一作半宿,吱哇叫唤。我可不惹这麻烦,认可俩月房租不要了。这一阵租房的都滚成球了,早上还来一帮呢。大姐搓衣服的手顿了一下,说,天都凉了,让这帮孩子上哪住去呀。老头儿说,我早就看明白了,都是学生,哪个学校能没住的地方?这眼瞅着就到冬天了,要是两天不烧火,这屋的水管子冻了不说,这一趟房得全跟着遭殃。大姐叹了一口气,刚说出真是的……一抬头,就看见女人走进了院子。  相似文献   

17.
关于幸福     
我们的生活好像就是以这两个部分组成的:一是生活给人看;二是看别人生活。我们同情别人生活不幸而自觉着幸福,我们评价着别人的是非长短而深觉自己又高尚又美好。于是,我们也无法不提高了警惕地想到,人家将对我们的生活怎么说。这是一个极大的困扰,我们无法解脱这个困扰,我们很沉重,无法轻装上阵。为了这个困扰与顾虑,我们自己的感觉反倒下降,反倒被我们自己忽略。我们心里充满了奇特的自尊与自卑。别人的目光对于我们是那么重要,使我们不安。如果得不到公众的承认与肯定,我们再幸福也不幸福了,我们再快乐也不快乐了。我们自己…  相似文献   

18.
开学没几天,有同学来反映,说班上的小沈和另外一个姓丁的男生常在自修课趁老师不注意时互相丢东西.于是我找来两人,特意告诫他们要严守纪律.但情况却并未好转,有一次我还亲眼看到两人在互相丢纸团.于是,我首先想到的是把他们俩的座位调开.经过一番教育之后,他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保证以后改掉这个坏毛病,还欣然同意调位置.因为沈同学个子较高,就调到了旁边一组的最后一排.  相似文献   

19.
<正>记得在五年级开学初,班长创了一个QQ群。悄悄观望着孩子们在群里天南海北地热聊,出于语文老师的敏感,总觉得这是一个可以淋漓尽致地发挥孩子们语言表达的创造性的空间,也是一个可以充分展示交流孩子们的习作的平台,可以用来"做点文章"。我发现这个QQ群功能挺强大,还设有群论坛,可以自定义板块,可以自由发帖、回帖。于是,充分采集大  相似文献   

20.
关于幸福     
<正>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自己觉得幸福。也许这只是一句人人皆知的落后了的大白话,而我却知道,有不少人,甚至很多人并非为了自己的感觉,而是为了他人的观瞻而建设自己的人生与生活。因而窥察别人的生活与家庭,便成了我们生活的另一部分。我们的生活好像就是以这两个部分组成的:一是生活给人看;二是看别人生活。我们同情别人生活不幸而自觉着幸福,我们评价着别人的是非长短而深觉自己又高尚又美好。于是,我们也无法不提高了警惕地想到,人家将对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