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5 毫秒
1.
亚健康是一种介于健康与疾病中间的身体及心理状态,其反应出的症状虽不能作为疾病的诊断依据但同样预示着人体的身体机能已亮起红灯,必须引起足够重视。目前大学生心理压力较大、缺乏体育锻炼、生活方式不健康,这种种方式使得有一大部分大学生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增加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及人体机能都起着重要影响,能够有效改善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身体茁壮成长、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都能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现状,探讨造成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相关因素,采用自制的"亚健康"状态自我测试调查表,运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浙江省5所高校的2000名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约占53.77%的大学生心理处于一种健康与非健康之间的"亚健康"状态.社会因素、生活方式、人际关系、心理素质、校园环境、家庭因素等是造成大学生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认为体育锻炼是促进大学生"亚健康"状态向健康状态转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对预防、减缓、消除大学生"亚健康"状态具有独特功效.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心理、生理、社会实践经验都尚未完全成熟,其心理和身体等各方面的压力日益增大.很多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出现亚健康状态,已严重影响到其心理和身体健康.如不及时采取必要的体育锻炼、规范教育等具体措施,就会影响其健康成长,甚至影响学业.体育是亚健康状态向健康状态转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全民健身广泛开展的今天,使在校大学生和更多的人了解体育对亚健康的预防和消除的独特功能,对在校大学生及全民健身的开展将会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高校研究生亚健康状态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萍 《教育探索》2007,(7):76-77
普通高校研究生亚健康状态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心理失调、逆时而作、不良生活方式、保健意识淡薄、缺乏科学体育锻炼等.通过调解心理压力,维持心理平衡,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增强自我保健意识等,会逐步改变高校研究生的亚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分析法,对苏北10所高职、本科院校大学生的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显示:苏北市区在校大学生疲劳性亚健康状态的发生率为26%。建议:通过加强体育锻炼、科学睡眠,科学饮食,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大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引导大学生正确预防和消除亚健康状态,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健康和亚健康概念进行界定,从人们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几个方面分析体育锻炼在改善亚健康状态中的作用。得出结论:体育锻炼是改善亚健康状态的最好办法。为人们通过体育锻炼来提高生活质量提供可靠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心理亚健康状态是指介于心理健康与精神疾病之间的一种心理状态。大学生心理亚健康主要表现为心理动力不足,适应能力不强,情绪调控能力较低等。造成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原因来自于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等多方面因素。要帮助大学生走出心理亚健康状态,应构建良好的校园环境,完善心理咨询工作,加强大学生理想教育,加强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建立心理健康互助机制,建立心理危机预警系统,积极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8.
亚健康成为当今医学研究的重点关注问题,大学生心理亚健康容易造成多种不良心理障碍,为了改善大学生的这种心理亚健康情况,需要社会多方面的关注和努力。本文从大学生心理亚健康表现入手,分析了导致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和家庭因素。探讨了由于心理亚健康问题对个人和社会产生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亚健康是目前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在和社会交际方面。预防亚健康的发生及转归措施有:健康教育、定期健康检查、体育锻炼等。  相似文献   

10.
当前由于社会经济环境变革,文化思潮多元化,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以及就业竞争日趋激烈,这些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因素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前所未有的压力,部分大学生出现了心理亚健康状态。为此,文章提出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大学生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方法和创建和谐校园环境来转化大学生心理亚健康,努力实现大学生心理亚健康转化教育的常态化等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思想政治教育转化策略。  相似文献   

11.
蔡玉生  万淳 《高教论坛》2011,(6):122-125
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求职心理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相对公办院校的学生,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大,多源于认识的偏差和对现实的不适应,需要社会、学校和就业指导部门共同关注,及时地给予科学的就业心理指导。文章在对民办高校大学生求职时通常存在的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民办高校大学生求职心理指导上应体现出灵活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高校贫困大学生是当前大学生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存在一些心理不和谐问题。培养大学生心理和谐,需要在优化校园和谐环境、完善贫困生多维资助体系、重视心理和谐教育方面作为着力点加强和完善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和谐品质的培育机制。积极吸纳庄子心理和谐思想,提高贫困大学生的自身修养与人生境界,以此为核心与主线去构建与完善心理和谐品质的塑造路径,实现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和谐。  相似文献   

13.
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高低关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办学的成绩。当前由于社会发展步伐加快,工作环境复杂,压力增大,部分辅导员身上存在着工作倦怠和热情缺乏,心意浮躁和心理焦虑,心态失衡,自我封闭或放纵等问题。对辅导员心理素质培养,必须有正确认识与足够重视,多用发展性策略调整其积极心理,保持良好心态,给予必要待遇和发展空间,不断加强心理素质修养和心理机能锻炼。  相似文献   

14.
就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而由各种心理问题所带来的就业困扰已成为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实际案例出发,运用心理辅导理论技术,对大学生的就业困扰心理进行辅导和分析,探讨解决高校大学生心理困扰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扩招”、“创新”、“入世”这一系列的新形势背景下,高校的大学生面临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为此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建议,强调大学生应主动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学会心理管理。指出越是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越受到重视,呼吁我国重视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塑造。  相似文献   

17.
西北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解西北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西北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西北地区大学生无心理问题者占13.6%,无明显心理问题者占70.6%,有明显心理问题者占15.8%.心理健康的九个因子中,按其得分由高到低强度为:人际关系、抑郁、强迫、敌对、偏执、焦虑、躯体化、精神病性、恐怖.(2)西北地区大学生在不同年级、不同生源以及不同性别上有些因子存在显著差异.提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要从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完善学校心理咨询体系、有效促进西北大学生心理素质提高.  相似文献   

18.
重大疫情爆发容易引发大学生焦虑、愤怒与应激等心理。做好重大疫情下大学生的心理防护应该开展心理教育,优化大学生认知结构;开展心理训练,稳定大学生情绪心态;开展心理疏导,完善大学生内心追求;开展心理危机干预,提高大学生心理应激水平。通过四位一体的心理防护模式,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应对方式,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校这项工作也开始起步了。本将在贯彻落实教育部件精神的前提下立足我校实际,同时借鉴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做法,对我,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思索和探讨,力求摸索出一条既符合我校实际情况。又切实可行的我校心理健康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20.
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及路径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心理健康是当前大学生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也是21世纪健康教育的主题.论述心理健康的含义和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功能,进而提出了高校体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