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敏  彭英超  陈晶 《青海科技》2022,(3):126-132
利用青海省黄南州暴雨预警信号30个指标站日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指标站建站以来黄南州6月~9月降水分布特征。得出黄南汛期乡镇降水的年、月时空分布气候背景,年平均降水量达336.7 mm,最多的为河南宁木特乡达526.6 mm,最少的为泽库王家乡256.3 mm。制作出暴雨指标站汛期年、月平均降水量以及不同等级降水量分布图。降水主要集中在7月~8月,南部多于北部,极值时空分布差异较大,2018年河南赛尔龙降水量达766.7 mm,为年极大值。RR≥10 mm、RR≥25 mm和RR≥50 mm日数7月和8月占总日数的58.5%、75.3%和92.3%,日最大降水量42%测站出现在2018年,尖扎措周乡日最大降水量94.8 mm,为日极大值。研究结果可为黄南地区乡镇降水的预报预警及气象服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青海湖北岸刚察地区近半个世纪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青海湖北岸刚察气象站1961~2008年逐月降水资料,分析了近半个世纪刚察年、季降水量及各等级降水日数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发现:刚察年降水量有明显的波动,近19a(1990~2008年)表现为极显著的增加趋势,平均每10a增加58.6mm;夏季和冬季降水增加的趋势比较明显,平均每10a分别增加8.3mm和0.6mm;除≥0.1mm的降水日数呈减少趋势外,其他各等级降水日数均呈增加趋势;1961~2008年刚察大部分年份都属于偏湿和正常年份;从20世纪60年代至本世纪初,刚察经历了一个由干到湿的变化过程,整体降水呈增多趋势,气候向湿润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研究柴达木盆地的灾害性天气,根据柴达木盆地12个站近55年的降水量日数据、降水日数、降水量级日数,利用小波分析、Mann-Kendall检验等得出,近55年盆地经历了2个时期,在2001年之前为相对偏旱期,之后为相对不旱期;在月变化中,只有10月份是随年代增加而呈减少的趋势,其他月份均呈增加趋势,6、7月份增加明显;近55年盆地年降水量、降水日数呈现出南部、东部比北部、西部偏多的趋势;天峻为≥10mm、≥25mm、≥50mm日数的高值区,而冷湖、茫崖、小灶火地区≥25mm、≥50mm为低值区;通过累计距平与Mann-Kendall法进一步确定,年降水量的突变年份在1998年。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部冬季气温和降水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周伟东  史军  穆海振 《资源科学》2010,32(6):1088-1096
利用中国东部1951年-2007年冬季气温、降水资料及NECP/NCAR再分析资料、NINO3-4区海温资料、欧亚纬向风指数和南方涛动指数,采用气候统计诊断方法,探讨了中国东部3个气候带(热带、副热带和温带)冬季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征及与大气环流和海温的关系。结果表明:过去57年间,中国东部热带、副热带和温带冬季平均气温、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其中温带地区增温最为显著而热带地区增温幅度最小。3个气候带冬季降水量的变化趋势都不明显,但≥0.1mm降水日数呈下降趋势。副热带地区≥5.0mm降水日数显著增加,而热带和温带变化趋势不明显。3个气候带冬季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与西伯利亚高压指数、东亚冬季风强度指数和欧亚纬向风指数显著相关,大气环流和海温与各气候带≥5.0mm降水日数的相关性好于与≥0.1mm降水日数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15,(23)
利用安顺市6个气象站1961~2013年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法和Mann-Kendall检验法对安顺53年不同等级降水日数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安顺地区除暴雨日数变化趋势不明显外,年均降水日数及其他等级降水日数均为减少趋势,以中雨日数减少趋势最为显著。2)安顺地区年均降水日数减少趋势显著,突变年份为2001年,小雨日数在2000年发生突变,中雨日数2003年发生突变,微量日数、大雨日数和暴雨日数无明显突变年份。3)安顺地区降水日数空间分布均匀,各地区不同等级降水日数相差较小并且降水日数总体以减少趋势为主,其中安顺城区为安顺市各地区中降水日数减少趋势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选用镶黄旗国家气象观测站1992年—2021年平均气温、降水、日照时数、2 min平均风速、大风日数、沙尘暴日数等气象要素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法对镶黄旗地区近30年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得出:1992年—2021年镶黄旗地区年平均气温以0.397℃/10 a的速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年降水量以15.231 mm/10 a的速率呈下降趋势;日照时数以23.362 h/10 a的速率呈下降趋势;2 min平均风速以0.414 (m/s)/10 a的速率呈下降趋势;大风日数以1.646 d/10 a的速率呈下降趋势;沙尘暴日数以1.646 d/10 a的速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
唐宝琪  延军平  王璐璐  刘永林 《资源科学》2015,37(12):2514-2523
本文基于东北地区87个气象站点1960-2014年逐日降水资料,运用趋势分析法、IDW空间插值法、Morlet小波分析及斯尔皮曼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近55a东北地区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5a,东北地区年降水日数和强度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年降水日数总体呈极显著减少趋势,自东南向西北呈多-少-多的分布格局,年降水强度呈不明显的增加趋势,由南向北不断减小。大雨和暴雨降水日数均呈减少趋势,在空间上自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且随着降水等级的提高,高值中心逐步向辽东南地区移动;强降水强度由南向北逐渐递减,大雨强度在各地差异不大,暴雨强度的差异较为明显。大雨和暴雨不是东北地区的主要降水方式,但对年降水量的贡献较大;降水量与强降水事件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大雨降水量和日数的减少对研究区降水量的响应最显著,贡献率最大。大雨和暴雨日数变化的主周期分别为22a、5a,降水强度主周期均为28a。该研究有利于全面认识东北地区极端降雨天气,对区域农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利用1961-2012年海河流域35个气象台站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连续复小波(Morlet)、正交函数分解法(EOF)、线性回归分析法、滑动t检验及空间差值法等,研究不同等级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海河流域年降水量存在5a、15a、25a左右的周期变化;降水变化场表现出全区一致多雨或少雨、南-北向降水分布相反、东南-西北向降水分布相反的空间分布特征;(2)海河流域夏季对年降水量、年降水日数和年平均降水强度的贡献最大,各时间尺度降水日数均以小雨为主,各级别降水强度也均呈夏、秋、春、冬季依次递减。其中,年暴雨量和暴雨强度、夏季暴雨量和暴雨日数均呈明显减小趋势,夏季大雨量和大雨日数也有明显减少趋势;(3)永定河系对全流域降水量和降水强度的贡献最小,各子流域降水日数也均以小雨为主。其中,永定、子牙、大清河系的暴雨量和永定、大清、北三河系的暴雨强度均呈明显减少趋势,北三河系的大雨量和大雨日数减少趋势明显,子牙河系的中雨量、中雨日数和中雨强度均呈明显减少趋势;(4)海河流域降水的时空变化会引起地表径流减少和地下水位下降,导致海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现象恶化。  相似文献   

9.
1962-2012年西南地区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袁文德  郑江坤  董奎 《资源科学》2014,36(4):766-772
基于西南地区90站1962-2012年逐日降水数据,采用百分位阈值法定义极端降水事件,用MannKendall秩次相关法,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对西南地区的极端降水事件进行了时空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日最大降水量从东部的103~118mm减少到西部的25.4~46.7mm,极端降水比率从东部的39%~43%减少到西部的23%~25%。极端降水量、极端降水强度和5日最大降水量则分别从东南的508~610mm、55~64mm/d和158~190mm递减到西北的118~220mm、17~28mm/d和53~85mm。该区1日最大降水量的变异系数最大,达39%,其次为极端降水量、极端降水强度、5日最大降水量、极端降水比率,极端降水日数最小为18%;各极端降水事件因子的值均属较强变异,说明西南地区内部极端降水事件差异性较大。近50年呈上升趋势极端降水事件中,1日最大降水量、极端降水强度和极端降水比率所占比例分别达60%、64%和61%,其中呈显著上升趋势站点所占比例分别达12%、10%和13%;极端降水日数下降趋势和显著性下降趋势站点所占比例分别为52%和4%。西南地区近50年极端降水事件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显著性不高;这和海温异常变化和复杂的地理环境有较大关系。  相似文献   

10.
利用国内4家区域数值预报模式CMA-MESO-3 km、CMA-BJ-9 km、CMA-SH9和CMA-GD-9 km,对2021年9月19日—9月22日的一次内蒙古全区大范围降水过程进行效果检验。TS预报评分检验结果表明:对于≥1.0 mm和≥50.0 mm的降水预报,CMA-SH9和CMA-GD-9 km的优势明显;而对于≥5.0 mm、≥10.0 mm和≥25.0 mm的降水预报,CMA-BJ-9 km和CMA-GD-9 km的预报效果较好;在>0.1 mm的累计降水量预报上,几家模式相差不大,CMA-MESO-3 km预报相对更好。综合来看,5.0 mm以下和50.0 mm以上累计降水量预报建议参考CMA-SH9和CMA-GD-9 km模式,其TS评分高,ETS技巧高;对于其余阈值区间内的累计降水预报,CMA-BJ-9 km和CMA-GD-9 km的预报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隆子县近35a(1981—2016)自动气象观测站的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对隆子县近35年降水距平变化、最长连续无降水日变化、春季(3—5月)最长连续无降水日变化、夏季(6—8月)最长无降水日变化进行建模,得出其拟合关系,并分析山南市隆子县干旱特征分析。探讨了山南市隆子县近35年来干旱年际变化特征和季节变化特征,并简要说明气象干旱防御措施。近35年来山南市降水总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增加率为0.4mm/10a;山南市隆子县近35年来年连续无降水日数呈现不明显的增加趋势;近35年隆子县春季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呈现明显的减少趋势,春季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极值出现在1984年3月,为155天;近35年隆子县夏季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夏季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极值出现在1984年6月,为42天;从干旱空间特征分析,隆子县隆子镇、日当镇个别地区干旱风险等级为高等级,其余大部为中等干旱风险,隆子县北部、东部干旱风险等级最低。  相似文献   

12.
为了充分利用湟源地区的气候资源,促进当地农业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利用线性倾向估计、M-K突变分析和滑动平均法等方法,对湟源地区1961-2021年降水量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湟源地区降水量呈微弱的不显著的上升趋势,且呈现出减小-增加-减小-增加阶段变化趋势。在2012年发生明显的突变转折,四季降水量的线性变化趋势不明显。降水日数以1.2 d·(10 a)-1的速度不显著减少,呈现出减小-增加-减小阶段变化趋势,未发生突变。夏秋季降水日数为减少趋势,冬春季降水日数呈增多趋势,但仅夏季通过0.05的显著性检验。湟源地区降水集中度在14.0~21.8 mm/10 a之间,说明其年降水具有季节性,而且具有一定集中性;湟源地区呈雨热同季状态,理想的气候条件配合趋好的气候特征,非常有利于小麦、蚕豆、马铃薯等主要大田作物种植、高产以及示范推广。同时气候的适宜度和旅游舒适度进一步提升,有利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区域水循环特征也发生着改变,深入了解区域降水时空变化是对区域水资源进行合理评价和开发利用的重要前提。文章利用1981年~2010年河北省张家口市与怀来县气象站的逐日降水数据,揭示张家口市城郊降雨的变化趋势,以期对未来该地区降雨变化规律的全面研究提供参考。本次研究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张家口市城郊近30年降水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张家口市城郊降水年内分布不均,降水主要集中在6月~9月(雨季),张家口市城区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75.4%、郊区怀来县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76.8%。张家口市城、郊区雨季降水量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减少率分别为9.7mm/10a及5.0mm/10a;但年降水量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增长率分别为11.6mm/10a和11.2mm/10a,说明两地非雨季降水量有所增长。城、郊年降水日数均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张家口市城区减少率为2.5d/10a、郊区怀来县减少率为3.3d/10a。  相似文献   

14.
文章运用山南市近40a(1981-2018)6个有人自动气象观测站的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对山南市春季、夏季最长连续无雨日数和年、季变化进行建模,得出其拟合关系,并分析山南市干旱时空演变特征。探讨了山南市近40年来干旱年际变化特征和季节变化特征,并对山南市干旱成灾原因进行了分析。近40年来山南市降水量总体呈增加趋势,增加率为4.5mm/10a;山南市近40年来各农区(泽当、浪卡子、隆子)春季最长连续无雨天数呈现增多趋势,夏季各农区(泽当、浪卡子、隆子)最长连续无雨日数呈现不明显的增加趋势;山南市春季干旱空间由北向南逐渐减少,干旱高频中心位于沿江一线大部地区。夏季干旱具有从西北向东南减少的特征,浪卡子大部、贡嘎至桑日一带为干旱出现的高频区;出现干旱的原因有三种1.降水偏少2.绿色植被少3."拉尼娜"现象。  相似文献   

15.
上海1873年至2007年汛期水资源的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萍  陈葆德  陈伯民 《资源科学》2009,31(5):714-721
采用上海徐家汇站1873年~2007年的逐月、逐日降水资料及1961年~2007年上海地区11个站的逐月降水资料,从降水总量、降水总日数、不同等级降水事件、持续性降水以及时空分布的长期变化等方面,分析了上海134年以来汛期水资源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134年来上海汛期的降水总量、降水总日数、暴雨频数、持续性降水频次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但长期变化趋势不甚明显;②1980s以来,上海汛期的降水日数减少,大雨以上的降水强度增强,汛期的降水时段也更为集中,集中降水期有提早结束的趋势,持续无雨事件的发生频次存在增多趋势;③1980s以来,上海地区汛期降水总量呈现出城郊空间不一致的变化特征,中心城区汛期降水呈增多趋势,郊区则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利用太行山丘陵区降水资源,实现科学的水资源管理和生态建设,采用线性回归模型以及Mann-Kendall趋势性检验方法对崇陵流域6个降水观测点的降水数据(2005-2014年4-10月)进行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 2005-2014年4-10月崇陵流域降水量波动明显,无明显上升或下降趋势,年内降水主要集中于6-9月,5月降水量呈显著减小趋势;研究区降水日数逐渐减小(-1.22 d/a),小雨量级降水对研究区降水资源的贡献率达50%以上,大雨及大雨以上量级降水出现频率近年来呈增加趋势(0.19 d/a);崇陵流域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不均,流域上游年降水量明显小于下游。认为植被覆盖是导致崇陵流域降水时空分布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太行山丘陵区的油松、侧柏和刺槐等森林植被显著增加了区内的降水量。  相似文献   

17.
为有效利用太行山丘陵区降水资源,实现科学的水资源管理和生态建设,采用线性回归模型以及Mann-Kendall趋势性检验方法对崇陵流域6个降水观测点的降水数据(2005-2014年4-10月)进行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4年4-10月崇陵流域降水量波动明显,无明显上升或下降趋势,年内降水主要集中于6-9月,5月降水量呈显著减小趋势;研究区降水日数逐渐减小(-1.22 d/a),小雨量级降水对研究区降水资源的贡献率达50%以上,大雨及大雨以上量级降水出现频率近年来呈增加趋势(0.19 d/a);崇陵流域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不均,流域上游年降水量明显小于下游。认为植被覆盖是导致崇陵流域降水时空分布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太行山丘陵区的油松、侧柏和刺槐等森林植被显著增加了区内的降水量。  相似文献   

18.
利用昌都市7个观测站1980~2015年汛期(5~9月)逐日降水量资料,分析昌都市汛期雨日气候特征。结果表明:近36年,小雨为昌都市主要降水事件,但中雨事件对汛期旱涝的影响最大;小雨、中雨与总雨日空间分布基本一致,呈西南少-东北多分布,大雨日数存在一定差异;总雨日、小雨日、大雨日均呈增多趋势,中雨日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02d/10a,减少趋势十分不明显;各等级雨日在时间域上表现为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存在明显的突变年份。  相似文献   

19.
根据新兴县气象观测站1958-2012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暴雨日数、高温日数、低温日数等资料,采用气候统计方法讨论分析近55年来新兴县气温与降水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新兴县1958-2012年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其趋势系数为0.0077℃/10a。各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冬季升高最明显,其次是秋季、夏季,春季上升最慢。高温天气7月最多:低温天气1月最多。年降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夏季平均降水量最多,其次是春季、秋季,冬季最少。新兴县的降水月分布为双峰型,两个峰值分别在6月和8月。  相似文献   

20.
近30年藏西北高寒牧区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洪  边多  胡军 《西藏科技》2006,(1):43-47
利用藏西北高寒牧区1971-2002年年平均气温、降水量、蒸发皿蒸发量、大风日数、各站≥0℃和≥5℃期间的初日、终日、持续日数、积温和降水量等32a的气象资料,分析了近30年藏西北高寒牧区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发现:(1)藏西北高寒牧区年平均气温表现为一致的升温趋势;(2)阿里地区年降水量总趋势是缓慢下降;那曲地区年降水量总趋势是缓慢增加的。(3)蒸发量、大风日数呈逐年减少趋势;(4)那曲地区一带牧草青草期间的降水量缓慢增加,将非常有利于牧草的生长;而阿里地区牧草青草1期间的降水量本就有限,在降水量逐年缓慢下降趋势的背景下,牧草的生长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这意味着阿里地区出现了暖干化趋势,将可能造成该地区干旱的加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