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明威小说的创作从叙述语言与人物话语方面表现了其所精通的“现代叙事艺术”。海明威小说叙述语言的特点体现在四个方面:运用语言提示;用动、名词写作;使用情绪语言,让作品情景诗化;对叙述语言进行选择与限制等。而在人物话语(包括对话与独白)方面,海明威用人物话语替代传统小说中的描写、叙述、议论和说明,创造了新的风格。  相似文献   

2.
小说是叙述语与转述语的组合。叙述语被叙述者控制,主要表现为概述、议论与描写。转语则被人物控制,主要是人物之间的对话与内心独白。转述语有五钟形式,即:直接话语、间接话语、自由间接话语、自由直接话语与亚自由直接话语,后两种形态的转述语频繁地大面积出现,显示出叙述语与转述语的合流,展示了中国当下小说叙事特征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E.L.多克托罗的经典之作《比利·巴思格特》颠覆和解构了传统的女性形象。文章借助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分析了小说中被置于边缘语境中的女性人物,认为比利为主导的男性话语遮蔽了女性人物真实、自主身份意识,隐含父权制权力对女性身体和话语的双重控制,而多克托罗通过女性形象的重塑,实现了对此权力控制的消解和颠覆,展示了叙述世界的主观性和不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乔治.艾略特的前期作品《亚当.比德》、《佛洛斯河磨坊》和后期作品《米德尔马契》中的叙事话语呈现明显的变化趋势:从作者型声音过渡到间接性叙述;叙述者性别立场的转换;后期小说中卷首引语的使用。艾略特在追寻叙事权威过程中采用话语迂回的叙述策略揭示了她矛盾的女性观,说明在男权文化氛围浓厚的社会中,女作家在写作中建立女性叙事权威时所面对的重重阻碍。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现代性追求一开始就包含了内部的建构和反抗,随着这一进程的深化,新时期现代主义文学打破了主流意识形态的旧话语,注入了非理性的精神,创建了具有个体性、异质性的新话语,即小说范式的革命、非理性的生命本真表达、“情绪”置换“人”成为叙事的中心、荒诞叙述与叙述荒诞。其艰难建构的个体话语使小说逐渐回归文学本体性,为后来的先锋小说开辟了前路。  相似文献   

6.
亦舒的小说采用了个人型叙述声音、作者型叙述声音及"超表述"叙述行为三种叙述模式,对现代都会中女性的生命体验与情感状态进行了权威化的女性叙述,呈现出鲜明的女性立场,彰显了强烈的女性话语权威。因而本文分别从女性主体性意识的彰显、女性气质的公开表述、女性化的"语录式"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对亦舒小说中女性话语权威的形成及具体表现进行详细的分析与阐释。  相似文献   

7.
东西的小说以幽默和反讽著称,幽默、诙谐的叙述话语中蕴籍着某种生命的伤痛与苦涩。结合程桂婷对东西小说的评论,从叙事内容、叙事场景和叙述语调等方面揭示了东西小说的形而下的叙事特征以及东西叙事的美学品质。  相似文献   

8.
视点是现代叙事学的核心问题,塔尔图-莫斯科学派的著名符号学家乌斯宾斯基对此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其重要成果就是意识形态、话语、空间-时间描写特征和心理等四个层面的视点的提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在叙述话语与人物话语方面颇有特色,将乌斯宾斯基关于话语层面的视点理论运用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叙事研究,既可以深化对该作家叙述话语与双声语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乌斯宾斯基的结构诗学。  相似文献   

9.
女性私语小说是女性作家用私密话语来叙述自身内心体验和心理状态,凸显女性隐秘的私人经验的小说。本文选取具有针对性的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私语小说,对其小说镜像话语形态进行了解读,并针对一些女权主义的观点,对其能否脱离男性话语中的女性既有形象,而展现出一种女性主体的能动性进行了质疑与探讨,希望得到相关领域研究者的批评与指正。  相似文献   

10.
小说文本中话语场景的独特设置是生成作家创作特色的重要途径。巴金在小说中对叙述语、对话和独语等三种话语场景进行了精心设置,三种话语场景在推进叙事、刻画人物、情感感染方面具有强大的功能,巴金的小说因此建构出独特的语言世界。  相似文献   

11.
约瑟夫.康拉德的《黑暗的心》因其丰厚的文本质地、深邃的思想内涵和背离传统的叙述方式一直吸引着众多的研究者。过去30年中,这部作品的政治倾向始终是学者研究的焦点。人们就这部小说反映出的殖民主义思想抑或反殖民主义思想争论不止。但这些研究多从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或文本中的话语入手,阐释这部作品的政治倾向。本文试图从作品的叙述层面入手,分析小说中人物马洛和叙述者马洛之间,以及叙述者马洛和作者康拉德之间的距离,进而揭示了作者康拉德的反殖民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叙述流浪女性这一现代小说主题的叙述策略进行细致分析,拟从"确立女性自我话语的快感和痛感叙述"、"对流浪女性的写意化叙述"、"对流浪女性的物化与伦理化叙述"三个角度,探讨现代小说对女性流浪这一主题的叙述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东西的小说以幽默和反讽著称,幽默、诙谐的叙述话语中蕴籍着某种生命的伤痛与苦涩。结合程桂婷对东西小说的评论,从叙事内容、叙事场景和叙述语调等方面揭示了东西小说的形而下的叙事特征以及东西叙事的美学品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分析视点入手 ,认为《螺丝拧紧》的叙述模式颠覆了小说意欲创造的鬼魂故事的真实性幻觉 ,小说的叙事话语通过突出叙述行为本身创造了文学性的效果 ,叙事作为人类存在模式与思维功能对生活经验具有构形作用。  相似文献   

15.
赋赞是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独特的叙述话语,是中国古代白话小说重要的文体标志,也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小说艺术形式。已有的白话小说赋赞研究主要集中在赋赞与小说史研究、赋赞的叙述学研究、赋赞的图像性研究等三个方面,研究较为薄弱,但也预示了白话小说赋赞研究的方向和前景,研究者应加强对白话小说赋赞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李洱的长篇小说《花腔》在对民族英雄葛任历史的书写中采取了极为独特的叙述交流模式,叙述者与受述者间的关系、叙述内容的并列、叙述中的明确而又有意味的时间段选取以及叙述中用于解释说明的副本的设置,独特的叙事交流模式与小说的内容相应,使小说的书写目的在寻求历史真相的表层下直指政治话语和人性中的花腔,给人以极深启示。  相似文献   

17.
《使女的故事》采用独特的语言和叙述方式,揭示出一个极端政权对女性实施从身体到心灵的控制。主人公通过讲述女性自己的故事,不断审视叙述在创建历史记录中的作用和意义,质疑父权制度下历史与历史的构建方式,抵抗和颠覆男性话语。大量关于小说本身的叙述使文本充满了元小说的特质,小说文本成为一种纯粹的叙述行为。  相似文献   

18.
《鲁滨逊漂流记》在历史上出现的19个全译本有着不同的叙述话语形式,是翻译小说叙述话语历时变化的一个缩影。文言译本无论在叙述视角和人物话语上都是遵循传统文学的叙述规范。白话译本总体上遵循的是源语的叙述规范,其中五四时期及建国后的译本经验视角较多,人物话语处于从译语传统规范向西方源语规范过渡;最近一个时期的译本在总体上遵循源语人物话语叙述规范。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梅娘的水族系列小说作为分析对象,从叙事者的位置、叙述者的感知程度、叙述权威和叙述视点四个角度着手,对《蚌》《鱼》《蟹》的叙事话语与性别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考察,认为梅娘的这三个小说的叙事话语有比较明显的女性倾向。  相似文献   

20.
<已知世界>是爱德华·P·琼斯关于美国奴隶制的长篇小说.为探索新世纪奴隶叙述文本的发展方向,文章将小说作为当代奴隶叙述文本,研究琼斯对蓄奴史历史真实和话语建构领域的关注.小说不仅再现了蓄奴史的历史真实,也参与其在话语建构领域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