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该方案注重幼儿多感官参与、多途径理解,注重情感的激发与体验,这是值得肯定的。然而,我认为语言活动的关键是语言经验的积累与提升,因此我有以下两个建议:一、将“室外寻找风”的环节调整为活动准备,使幼儿有足够的时间去寻找风,获得更多更深的感受和体验。幼儿由此积累或提升的经验会促使他们更深刻地理解诗歌,更好地仿编诗歌。二、结合目标,设计适当的提问,在原有水平上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例如,在回忆“寻找风”的印象时,教师可以提问:“你在哪里找到了风?你怎么知道风在那里的?”欣赏诗歌后,教师可以问:“风在河边,小河有什么变化?风…  相似文献   

2.
作品分析:诗歌《风儿也想有个家》以“风儿找家”为线索,激起幼儿为风找家的情感,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诗歌浅显易懂,质朴中透出柔情,浅显中渗透关爱,适合中班幼儿学习。目标:1!通过听、说、看、找等多种途径理解诗歌。2!能在同伴面前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与想法。3!体验朗诵诗歌、仿编诗歌的快乐。准备:与诗歌匹配的录像资料,作画工具人手一份。过程:1!激发情感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家,风儿也想有个家,可它的家在哪儿呢?2!寻找风,为理解诗歌打基础(1)带领幼儿来到室外,运用多种感官感受风,寻找风。(2)交流:你在哪儿找到了风?3!欣赏诗歌(1)完整…  相似文献   

3.
作品分析:诗歌《风儿也想有个家》以“风儿找家”为线索,激起幼儿为风找家的情感,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诗歌浅显易懂,质朴中透出柔情,浅显中渗透关爱,适合中班幼儿学习。目标:1!通过听、说、看、找等多种途径理解诗歌。2!能在同伴面前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与想法。3!体验朗诵仿编诗歌的快乐。准备:与诗歌匹配的录像资料,作画工具人手一份。过程:1!激发情感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家,风儿也想有个家,可它的家在哪儿呢?2!寻找风,为理解诗歌打基础(1)带领幼儿来到室外,运用多种感官感受风,寻找风。(2)交流:你在哪儿找到了风?3!欣赏诗歌(1)完整欣赏诗…  相似文献   

4.
这首诗歌用儿童的视角捕捉生活中的诗情,用儿童的心灵体味风儿的情感,意境优美而富有情趣。所以我觉得该活动应从理解、体验诗歌的意境入手,以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轻松愉悦地感受风、寻找风活动前,教师可带领幼儿到草地上、池塘边等地方找一找哪儿有风,说一说是怎么知道的,以丰富生活经验,为诗歌教学作铺垫。●视听相融地理解、体验诗歌意境把音乐融入文学作品的学习,可增强文学作品的感染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轻柔舒缓的乐曲作为背景音乐将循环播放,让幼儿不知不觉地融入诗歌的意境中,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声情并茂地朗…  相似文献   

5.
一天,幼儿园中班正在区域活动,一幼儿跑来对他们年轻的老师说:“老师, 我想画画。”老师说:“画去吧。”“画什么呢?”幼儿自言自语又好象是在问老师。老师说:“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这话正好让园长听见了,园长狠狠地批评了这位老师:“你怎么能这么不负责任呢?”年轻老师感到很茫然,“我怎么不负责任?”一上午,这位年轻教师都因此而闷闷不乐。一会儿,那位幼儿拿着自己的画欣喜地跑到老师跟前说:“老师,你看我画的好吗?”老师看后故意问幼儿说:“小猪钓鱼? 故事里明明是小猫钓鱼你怎么画的是小猪  相似文献   

6.
一天,幼儿园中班正在区域活动,一幼儿跑来对他们年轻的老师说:“老师, 我想画画。”老师说:“画去吧。”“画什么呢?”幼儿自言自语又好象是在问老师。老师说:“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这话正好让园长听见了,园长狠狠地批评了这位老师:“你怎么能这么不负责任呢?”年轻老师感到很茫然,“我怎么不负责任?”一上午,这位年轻教师都因此而闷闷不乐。一会儿,那位幼儿拿着自己的画欣喜地跑到老师跟前说:“老师,你看我画的好吗?”老师看后故意问幼儿说:“小猪钓鱼? 故事里明明是小猫钓鱼你怎么画的是小猪  相似文献   

7.
设计意图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经常出现许多有趣的“一问一答”小游戏,如“小猫怎么叫--喵喵喵喵喵”“喂喂喂,你在哪里呀--哎哎哎,我在娃娃家”等,这种互动方式增强了幼儿与他人交流的乐趣,提高了其应变力和创造力。最近的一个欣赏活动中,幼儿被富有浓郁壮族气息的歌曲《对歌》吸引住了,歌中不仅有对唱形式,还有优美婉转的曲调、热闹欢畅的对唱情景以及诙谐活泼的歌词,让他们既感到新鲜也很有试唱的兴趣。《对歌》是电影《刘三姐》的插曲,原歌词内容对中班幼儿来说比较难以理解,所以,教师从中班歌唱教学目标入手,把歌词改编成幼儿熟悉的名字问答,让幼儿进一步熟悉歌曲旋律及对唱要领,轻松融入热闹而富有生活气息的对歌场景和民间游戏情境中,大胆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并体验少数民族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8.
春天     
晨光叫醒了风 ,风叫醒了树 ,树叫醒了鸟 ,鸟叫醒了云。云变成了雨滴 ,雨滴落到大海上 ,海水变蓝了 ,洗亮了升起的太阳。(金波 /文 )〔提示与建议〕这首诗描写的是不同人眼里的“春之色彩” ,适合中班幼儿欣赏。活动前 ,教师或家长可带幼儿外出踏青 ,观察春天丰富的色彩。活动开始 ,教师可让幼儿观看有关录像片段 ,或欣赏有关春天景色的照片 ,并分组讲述、讨论。在此基础上 ,教师引导幼儿欣赏诗歌 ,向幼儿提问“春天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说它是绿色的、黄色的、红色的”等 ,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 ,充分感受春天的绚丽多姿。此外 ,还…  相似文献   

9.
游戏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中班)目的:练习说连贯的句子:从……来,到……去。准备:玩具汽车头一个,硬纸制作,可以挂在脖子上;车票若干。玩法:请一名幼儿当汽车司机(把车头挂在胸前)。司机:“笛笛笛,汽车要开啦,谁上车?”幼儿甲:“我上车。”司机:“你从哪里来?”幼儿甲:“我从杭州来。”司机:“要到哪里去?”幼儿甲:“要到北京去。”全体幼儿:“请你快上车。”甲幼儿上车,做一投币动作,按顺序站在司机后面。乘客满了(可规定人数),司机宣布开车。司机带着乘车人跑一圈,说:“到站了,请下车”乘客们就回原位,游  相似文献   

10.
倾听幼儿的回答教育情境:这是中班科学活动“哪里在动”的活动片段,活动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探究,了解身体的许多部位都会动。活动开始,教师与幼儿玩了“木头人”的游戏,目的是通过“定型”让幼儿体会身体保持不动(僵直)的感觉。游戏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分享活动经验,问:“刚才你一动不动时,身体感觉怎么样?”“感觉自己站得直直的。”教师听了“嗯嗯”了两声,看来这个答案不是教师所期望的。连续问了好几个幼儿,教师眼看幼儿的回答越来越“五花八门”“不得要领”,只好抛出暗示性很强的“是否式”问题:“你们刚才一动不动的时候,身体感觉舒服…  相似文献   

11.
某教师组织中班幼儿学歌曲“秋叶儿”,请幼儿当秋叶,随着录音机的歌声飘来飘去……某教师请一大班幼儿扮迷路的小花鸭,哭着来到中班,请幼儿说出解决办法,然后学唱歌曲“迷路的小花鸭”……这是幼儿园歌唱教学中非常普遍的两个例子,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现状:看老师的活动计划,方法多样,设计合理;但观实效呢?幼儿并不像预想的那样主动积极,对歌曲的理解和掌握也欠佳。问题出在哪里呢?笔者近几年在幼儿园所做的观察记录和调查结果显示: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忽视幼儿歌唱教学中的情感体验。许多幼儿教师在教学实…  相似文献   

12.
薄品安 《文教资料》2005,(33):96-97
有两家禅院比邻而居,各有一个小和尚,他俩每天早晨总能碰面,便暗中较劲,互试机锋。一天,甲问乙“:你到哪里去?”乙说“:脚到哪里我就到哪里。”甲语塞,回去请教师父,师父教他说“:如果没脚,你到哪里去?”次日,甲又问“:你到哪里去?”乙说“:风到哪里我便到哪里。”甲又语塞,又回去请教师父。师父教他说“:如果没风你到哪里去?”第三天早晨,甲问乙说“:你到哪里去?”乙说:“到集市去。”甲就这么一直语塞了下去。小和尚甲面对小和尚乙的“出题”无法回答,回来向师父讨教后仍然束手无策的故事给我们教育工作者留下了深深的思考。师父要会教。…  相似文献   

13.
在幼儿园里,教师与孩子朝夕相处,每天都会发生许多有趣的事情。透过这些真实的故事,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教师的教育行为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而且可以从中了解到教师的教育观念。老师爱我了丹丹升入中班后,不像过去那么爱上幼儿园了。妈妈问她怎么了,她说:“老师不爱我了。”“怎么不爱你?”孩子说不出来。老师既没有批评丹丹,也没有惩罚丹丹,那么为什么丹丹觉得老师不爱她了呢?家长百思而不得其解,只好委婉地向老师讲述了丹丹的心思。这位老师立即意识到自己教育工作中有疏忽,并作了改进和弥补。几天以后,丹丹高兴地对妈妈说:“老师爱我了!”妈妈急忙问:“老师怎么爱你的?”丹丹说:“她轻轻  相似文献   

14.
我的设计     
诗歌《风儿也想有个家》比较抒情,虽然浅显易懂,却需要幼儿有“风”的基本常识及一定的语言概括能力,否则活动易流于形式。为了提高幼儿的文学素养,我会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及初春季节的特点,通过两个途径予以实践。一是在非正式活动中引导幼儿感受,开展“风”的主题活动,让幼儿在“寻找风”“和风捉迷藏”“听听说说‘风的声音’”等活动中,感受风的无处不在,如头发飘动、树叶飘落、池水波动等,积累感性经验。二是在正式活动中予以提炼。如搜集其他“风”的诗歌形象让幼儿欣赏,启发幼儿感受、思考,从而对文学作品产生兴趣。应该指出的是,就…  相似文献   

15.
季红平 《黑河教育》2013,(10):78-78
中班数学活动《庆丰收》一课旨在引导和帮助幼儿发现生活中某组物体间存在的规律,让幼儿尝试进行排序,进而感知和创造独特的"规律之美"。中班小朋友的思维特点是以真实的具体形象为主,而在本次活动中所涉及的抽象的序列规律与幼儿已有的知识储备之间,出现了较难逾越的认知鸿沟。所以,教师必须设计出符合主体参与特点的活动内容,才能实现活动目标。  相似文献   

16.
风飞花     
对于诗歌,尤其是对诗歌意境的理解与诠释向来都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同的人对同一首诗歌会有不同的理解。你对下面的英语诗歌有什么样独特的理解呢?你能把这首诗歌的意境用笔描述出来并寄给我们吗?如果你的绘画功底不错的话,请拿出你的画笔把你心中的“风飞花”绘出来吧,我们将把最美的“风飞花”刊登出来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7.
石凤玲 《山东教育》2003,(36):58-59
1.生活性原则幼儿的一切行为活动离不开日常生活,充分利用园内活动环境和园外特定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选择与幼儿生活紧密联系的教育内容,设计生活化的活动形式,让幼儿在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幼儿在随父母逛超市时不免会给父母带来一些难题,即“孩子一进超市什么也喜欢,什么也想要,劝不听,说不理,直让人头疼”。针对这个问题我组织幼儿进行了一次谈话活动,即“爸爸妈妈的钱是从哪里来的?这些钱该怎么用?去超市该买些什么东西?”中班幼儿思维敏捷,展开了激烈讨论。如:“爸爸妈妈的钱是上班挣来的,去超市买有用的东西,不能乱花钱…  相似文献   

18.
磁铁,作为幼儿科学教育领域的内容之一,历来受到教师的关注和孩子们的喜爱。对于这一材料,教师如何引导幼儿用“做中学”的方式去探究呢?通常,有关磁铁的科学活动在大班进行,中班幼儿有所接触,小班不开展。但是我们的小班教师进行了大胆尝试。我们可以看到:小班幼儿对磁铁也很感兴趣。虽然小班幼儿对于磁铁的一些特性(磁性、两极等)还不能理解,但教师创设条件使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初步观察到了这种物理现象。幼儿不但丰富了经验,而且体验到了探索的乐趣,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这对初步培养小班幼儿乐于探究的品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俞洋 《早期教育》2009,(12):38-38
在具体的诗歌学习活动中.幼儿通过倾听、图片观察、朗诵,对诗歌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后,教师往往会对朗诵提出要求。一般情况下,教师都会说:“让我们用好听的声音朗诵!”可是,对幼儿来说,究竟什么样的声音是好听的声音?怎样才是用好听的声音朗诵?幼儿不知道如何表现,教师提出的要求也就成了无效的伪要求。于是。“怎么用好听的声音朗诵”这个“小”问题成了我们的教研内容。  相似文献   

20.
小柳树钓鱼     
教材提示与教学建议 这首诗歌轻松有趣,以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柳树的主要特征。幼儿通过诗歌可以感受到,长长弯弯的柳树像一副绿色的钓竿,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此教材适合小、中班幼儿。 教学活动前,教师可以带幼儿到公园观赏柳树,感知柳树的特征。在区域活动中,可引导幼儿通过动手粘贴、绘画、团揉等美工活动表现出自己见过的柳树的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