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4 毫秒
1.
林佳 《文教资料》2009,(36):17-18
张资平对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接受与借鉴使其创作呈现出别样的风格和姿态.为“五四”文学初创期输入了新样式.更在中日文学交流中留下浓墨重彩的印记。本文在张氏对日本自然主义文学接受的基础上,对其接受价值进行再认识、再思考。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体现文学的育入功能和入文情怀.让学生摆脱机械的文字训练,接受文学熏陶?我以为.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是语文教育也是文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在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策略。  相似文献   

3.
文学包含大量的美育因素.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和挖掘这些内容。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在对文学美的感受、理解、欣赏过程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追求和创造美.使学生在和谐愉悦的审美心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开启内在的情智.推动语言学习的进程.进行思维锻炼和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4.
孙立刚 《学周刊C版》2011,(11):198-198
在高中教育里承担着文学教育功能的语文.已远远超出了它作为“工具”的范畴.其内容涵盖到自然、社会各个领域。真可谓无所不包。那么,在这种现实环境中,就要求语文教师的视野也随之扩展到所有领域.要求语文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化积累.以期具备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科学气韵。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激活新课程下的语文学习.才能满足学生求知的渴望.才能真正使中学生的文学素养得以全面提高.才能使高中文学教育走向扎实.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5.
龚剑秋 《物理教师》2008,29(11):34-34
物理教学中,怎样寓教于乐,使学生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是我们当前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古往今来,物理学和文学都存着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文学知识来展示物理规律,将产生事半功倍的神奇效果.文学形式多样,包罗万象,诗词、歌谣、谜语、神话传说及宗教故事等熠熠生辉.经过提炼、合理选择,经典美妙的文学知识就可以为物理课堂所用.  相似文献   

6.
张太平 《成才之路》2010,(22):I0007-I0008
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语言教育和文学教育两部分来实施的。在语文教学的多项任务中,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实施文学教育,文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文学常识、文学阅读、文学欣赏等方面。文章从以上几个方面指出:语文教育中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听说读写的能力,都可能在文学教育中得以实现。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文学教育,使之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译者在翻译时会根据自己的意图选择翻译策略:归化翻译或异化翻译,后者更使用于非文学翻译。在非文学翻译中辅助文本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因为辅助文本可以使非文学文本在译入中充分展现它们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文学翻译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两种语言的转换过程,是对原作的介绍和再创作,是对外国文学原作的艺术加工,它和非文学翻译、翻译文学不同。文学翻译的标准是在忠实于原作的基础上,力求使译文通顺,使译作能最大限度地传达出原作的风格。文学翻译是一个理解和表达的过程.理解和表达在文学翻译过程中密切相关。文学翻译的译者要有深厚的语言功底、丰富的文化修养和敬业精神。  相似文献   

9.
凌叔华在与“现代评论”派、新月派以及京派的文学互动中.逐步确立了以人为本的自由主义思想,并用创作实践着自己的文学理想,这使她成为“现代评论”派、新月派和京派的代表作家。  相似文献   

10.
90年代东北传统文学在“文以载道”的轨迹上向文学本身回归.少了说教的概念.多了生活的自然态的丰满。传统的嬗变使文学多了厚重和张力,显示传统仍是文学的中坚;同时传统中国文学的悲凉如水的审美风格在东北作家中有独特的收获:嬗变出阿成的对生命的独特感悟:美好、空灵、悲凉。迟子建在萧红的“生与死”的主题上尽情挥洒温馨的笔墨,营造生命的童话世界。在嬗变中90年代东北传统文学没有醉卧传统,回到自身后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比较文学是一门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比较研究,是世界文学研究的一门新型学科?从比较文学本身来看,它为文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比较文学是站在世界这个大视角下对世界各民族文学进行研究,用现行的话语来说.就是在全球语境下开展文学研究。而它的研究方法已经不是简单地只针对某一部作品,或某一个作家进行艺术的或思想的分析研究,而是采用媒介学的方法,文类学的方法、主题学的方法、阐释学的方法、形象学的方法、诗学的方法、文化学的方法及科技整合等众多方法进行文学研究。这种研究能够让人们更好的了解文学,认识文学的本质和规律.同时更快地找到世界文学发展的最佳方向,以指导各民族文学在更快的速度上发展。比较文学在世界的发展中呈现蒸蒸日上的趋势,特别是文化研究的引进.使世界比较文学的触角更广,它已经把人类各方面的知识特别是人类的精神产品凝聚在文学的比较研究中,大文学的概念在世界文学研究中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从世界比较文学的发展状况看,比较文学的研究不仅拓宽丁文学的研究视野.而且深化了文学研究的内涵.更为重要的是它改变了人们长期形成的狭隘的民族文学观和文学的民族沙文主义。在比较文学的影响下,平等、对话、共同发展的文学观成为时尚,单一的狭隘的文学思想已经成为历史。  相似文献   

12.
在翻译英语文学作品时,除了需要运用正确的翻译技法外,还需要对中英文化的差异有足够的了解。确保在翻译的过程中可以将英语文学的内容精确全面的翻译戍汉语,并且能够使翻译过来的作品符合中国人汉语阅读的习惯。在文化的领域内我们能够了解到。中英两国在文化中有较大的差异,在很多习惯上都存在着不同。因此,在英语文学的翻译中,一定要对这些文化差异引起重视.并且学会正确的处理这些差异。从英语文学翻译的现状来看,想要翻译出优秀的作品,使作品中的风格、内容等都可以满足读者的需要.就需要从多重手段处理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3.
典故是古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关来历出处的词语.是浓缩的文学语言。掌握一定的典故,可以使我们开拓思路,提高文学素养和欣赏能力。  相似文献   

14.
谈论“文学”的时侯,所有的发言主体都只能是现实中具体的人,其视野必受社会时代的影响.从来不存在什么抽象的“普世”的文学视野,它总是要随着现实主体的变迁而发生改变.所以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种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说法.文学主体的多样化和不断丰富.必然带动文学的视野向着更为广阔和开放的方向发展.但是现代学科分类理念导引下的文学观念却越来越走向行业化、专业化,壁垒森严的条块分割使文学削弱了其作为人文学科的真义,目前学界正在逐渐地对此狭隘化的观念体制进行反思.从言说的对象转到言说的媒介,再到思索的主体,即由说什么、如何说而归结到谁在说,从而回到视野产生的本源,从主体的角度探索文学视野不断发生转换的本质缘由和意义.这里的几篇短文试图从书写文本的文字媒介以及被专业化了的文学之为文学的观念入手,探索在当前文学发展的形势下,打破现行观念体系以及树立大文学视野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对我们当下文学观念的新建设做些抛砖引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之中.我们务必要领会唐代诗人贾岛“推敲”的文学故事.并吸收这种态度与精神.使双方均能攻坚克难,在教与学的环节中有所突破,实现阶段性的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16.
薛毅涛 《语文天地》2009,(10):38-39
高尔基说:“文学的根本材料是语言——是给我们的一切印象、感情、思想以及形态的语言。文学是借语言来作雕型描绘的艺术。”就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而言。其语言有情、有形、有美、有声、有色。教师如何调动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使作品中的事物在学生的想象中活起来呢?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语言基本功.  相似文献   

17.
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是教学生欣赏和创造音乐本身的艺术美和形式美.教学在理解和引申音乐作品中深层次的思想内涵.领悟和拓展音乐作品中用语言无法表达的精神境界和神韵。使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创造从音乐延伸至文学、美术、环境、仪表、外貌、行为和心灵等各个方面。从而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吴燕 《考试周刊》2010,(41):216-217
军事文学作为国防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将文学、军事、教育、心理等学科知识融合在一起,使富有中国特色的文学形态经由文学家创作,通过各种文学形式表现出来,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形式,为实现全民国防教育提供了新的切实可行的基本思路。本文通过大量例证.客观分析并较为准确地定位了军事文学的国防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9.
朱红英 《文教资料》2009,(34):146-147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多角度思维.就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敢于向权威挑战。向相对标准的答案挑战;使他们学会搜集相关资料,正确解析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内心深处的创作意图.从而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相似文献   

20.
杨晓燕 《考试周刊》2012,(85):26-26
模糊是自然语言重要的特性之一。而模糊语言是一种普遍现象。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的运用使人物描写更加深刻.使读者领略到一种妙不可言的美感。模糊语言,以其独具魅力的表达方式、深邃的内涵、无穷的韵味.在文学作品中留下才虫特的审美价值,达到非同寻常的艺术效果。本文试从模糊语言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来阐述其文学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