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一、课堂评价公平的意义课堂评价的公平性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行为、态度在机会平等的基础上给予多样性的、差异性的评价。课堂评价的公平性属于课堂教学公平的范畴,公平的课堂评价对学生和教师具有重大意义。在教学活动中,公平的课堂评价能使每个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体验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对教师产生信任感,有利于师生关系和谐,形成一种融洽、良好的课堂氛围,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有利于学生学业成绩的提升。同时,公平的课堂评价能使每个学生的思维得到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课堂教学公平观察量表的设计依据、六个观察维度(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教师对学生的回馈、教师对学生的个别关注、课堂教学目标与内容的安排、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课堂教学资源的分配)以及基于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公平观察方法,为课堂教学公平研究提供了一个可行的实证研究方法,也为了解中小学课堂中教育公平现状提供了实证数据,丰富了课堂教学公平研究方法与内容,通过对中小学29节课的观察分析,提出六个观察维度能够成为引领教师关注学生差异,开展以学定教,实现课堂教学公平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公平是实现教育过程公平的重要途径,而教师是实现课堂教学公平的关键人物。本研究基于教师的角度,从座位编排方式、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课堂教学评价四个维度对影响课堂教学公平的因素进行了微观剖析,提出应当尊重教师的劳动,给予教师充分的信任和鼓励,使教师能够根据学校现实条件主动创设和谐、公平的课堂生态。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成为可能。但是,一个人享有这种权利并不表示同时获得了与他人平等的发展机会。通过本人多年对课堂教学的实地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许多不公平的现象。如课堂空间资源、师生交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等方面,大量课堂学习资源向优势学生倾斜,这就导致了不同个体发展的不平等。其原因既与外部社会因素有关,更与教师自身素质紧密相联。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不公平的行为。教师对学生的刻板印象、教师的课堂教学价值观、教师的课堂教学公平观、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以及外部社会关系都是制约课堂教学公平的因素。[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公平是对教师最起码的职业道德要求。然而,有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常常有失公平,尤其表现在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差异。在传统的授课方式中,师生互动的各环节如:课堂提问、课堂表扬、课堂批评、回答问题上,学生的成绩、所处位置、教师对学生的喜好度、性别、性格等因素都会显著地影响课堂互动的公平性。在课堂教学控制上,教师在课堂中的时间分配、教学能力、教学方法、教学气氛等对学生所造成的不公平、不显著;在课堂教学评价上,教师上课时的趣味性、视听效果、讲授进度、教学效果、认真程度、讲授难度等对学生所造成的不公平、不显著。学生的民…  相似文献   

6.
课堂知识传递不均衡问题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对个体差异的区分不当、对学生存在期望差异、以及课堂空间形态的影响,导致教师对课堂知识传递不均衡,从而使学生知识获得机会不公平。为优化课堂教学知识的传递,教师应正确把握差异发展教学、注意提问的艺术、合理布置课堂空间形态、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相似文献   

7.
课堂公平是教育公平的具体体现。课堂公平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公正对待学生,不偏袒个别学生,同时课堂公平并不等于把大家拉平。课堂中的不平等现象表现在制度、文化、行为等不同层面。建构公平的课堂需要从形成课堂公平的意识与理念、构建公平的课堂文化、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课堂实践中做到课堂公平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公平,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每一个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与质量的平等。实现课堂教学公平,既有利于学生身心素质健康、和谐发展,又有利于素质教育目标的真正达成。实现课堂教学公平,有赖于多个层面、多种因素的协同努力,教师由于职业角色的特殊性,无疑是决定课堂教学公平能否实现的最核心的要素。本文致力于探讨教师促进课堂教学公平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成为可能。但是,一个人享有这种权利并不表示同时获得了与他人平等的发展机会。研究发现,现今的课堂教学在课堂空间资源、师生交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着不公平,大量课堂学习资源向优势学生倾斜。其原因既与外部社会因素有关,也与教育自身的因素有关,更与教师因素、学生个体差异紧密相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公平既影响了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又影响了教育民主化和社会民主化的进程。因此,必须充分认识课堂教学公平的意义,探索现阶段实现课堂教学公平的策略,使每个学生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贺同柱 《吉林教育》2006,(11):23-25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成为可能。但是,一个人享有这种权利并不表示同时获得了与他人平等的发展机会。本人从微观角度.通过多年的对课堂教学的实地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许多不公平的现象。如课堂空间资源、师生交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等方面,大量课堂学习资源向优势学生倾斜,这就导致了不同个体发展的不平等。其原因既与外部社会因素有关,更与教师自身素质紧密相联。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不公平的行为。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影响着教师的这些行为呢?研究发现,教师对学生的刻板印象、教师的课堂教学价值观、教师的课堂教学公平观、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以及外部社会关系都是制约课堂教学公平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话语权是指在课堂话语场域中教师和学生独立地、自主地、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见解和情感的权利。一个富有生机活力的课堂,应该是教师话语权和学生话语权相互尊重、相得益彰、和谐共生的课堂。然而,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高校课堂教学话语权存在着教师垄断话语权、学生缺失话语权的现象,这严重阻碍了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尊重和保障学生课堂话语权是高校课堂教学破解教师话语霸权的根本之策,也是深化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2.
课堂话语是英语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的主要手段,文章将通过具体的实例来研究汉语语境下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互动性,以此来提升大学英语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程度、师生构建知识的程度、对学生进行语言输入的程度以及教师进行课堂组织的程度,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语言习得。  相似文献   

13.
大学外语课堂教学作为语言教学本身,是20世纪思想家福柯所提出的“话语权”理论的一个典型的语境。在大学外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存在“极度的话语权”,而学生的话语权则普遍缺乏,这种现状体现了目前教学中师生权力的不平等。要回归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话语权”,广大教师就应为课堂教学“话语权”寻找一个平衡点,即转变教师角色,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和课堂激励机制,针对不同群体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主动的、和谐的、宽容的、注重人文关怀的课堂环境。  相似文献   

14.
课堂话语作为思维与交往的媒介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不同特征的话语会对学生学习成就产生不同的作用和效果.本研究以OECD官网公布的GTI视频研究的中国上海数据为基础,探析上海课堂话语基本特征及其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及一般自我效能的影响.研究发现,课堂话语的质量而非数量影响学生学习成就,高质量的教师提问能够促进学生认...  相似文献   

15.
教师话语的研究对提高学生话语输出意义重大,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交际能力和综合能力.本文对非英语专业教学中教师话语对学生话语输出所带来的效果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了优化教师话语的策略,以期有助于教师规范自己的课堂语言,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从而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大学外语课堂教学作为语言教学本身,是20世纪思想家福柯所提出的话语权理论的一个典型的语境。在大学外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存在极度的话语权,而学生的话语权则普遍缺乏,这种现状体现了目前教学中师生权力的不平等。要回归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话语权,广大教师就应为课堂教学话语权寻找一个平衡点,即转变教师角色,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和课堂激励机制,针对不同群体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主动的、和谐的、宽容的、注重人文关怀的课堂环境。  相似文献   

17.
语文对话教学是一种以“文本语言为中介”而展开的多向交流活动,旨在引导学生个性化的感悟,促进对话主体言语和精神的同构共生。语文课堂教学要基于历史主体和接受主体的存在,从文本出发积极探寻多元主体构筑的“对话场”中最佳对话契合点,诱发学习主体的充分对话,有效实现课堂对话的教育性价值。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课堂中教师的话语霸权剥夺了学生本应享有的话语权,使课堂教学丧失了生机与活力。对话教学倡导师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以话语为载体共同探究,在彼此之间经验的相互分享中创生知识。从对话教学的视角出发,分析课堂教学中教师话语霸权的表征,并对如何削弱和消解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话语霸权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This investigation uses classroom discoursein an undergraduate mathematics course tochallenge pre-service secondary mathematicsteachers' notions about mathematical discourse,what it might resemble in the classroom, andhow its various forms can be cultivated byclassroom teachers. The research setting was arequired geometry course taught by the author.Eleven pre-service mathematics teachers intheir junior or senior year of an undergraduate program participated. Results indicated participants made a transition toward an image of discourse as an active process by which students use the collective knowledge of their peers to build mathematical understanding and developed in their ability to participate in such discourse.This awareness, along with participants'analyses of their own habits of discourse asclassroom teachers, prompted shifts in theirprojected image of the role of discourse intheir future practices of teaching. Resultssuggested further that the undergraduatemathematics classroom (as opposed to themethods classroom) offers a powerful and uniqueforum in which pre-service secondary teacherscan practice, articulate, and collectivelyreflect on reform-minded ways of teaching.  相似文献   

20.
科学知识的学习和运用都发生在以语言为中介的课堂情境中,它是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方式。Soon C.Lee教授和Karen E.Irving副教授开发出CDAT表,是一种可用于帮助教师和教育者用科学推理的视角识别其课堂话语模式的课堂话语分析工具,CDAT分析也可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型渠道。基于对CDAT的阐释与研究,我国中学科学课堂,要重视师生之间科学话语的使用和科学思维的培养,并启发教师根据自己课堂的话语模式,调整相应的教学策略和行为方式,以提高科学课堂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