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0 毫秒
1.
梁育民 《钓鱼》2004,(17):19-19
悬坠钓在大陆已开展有十几年了。但是关于悬坠钓的钓目,该咋调咋定的讨论屡见报端,这是一件好事。这说明垂钓运动的普及兴旺,也说明钓鱼人的素质在提高。我的钓龄快40年了,玩悬坠钓也有十几年了。悬坠钓的技术含量确实比传统的卧坠钓高,逼得我必须重新学习,以求识得庐山真面目。悬坠钓的钓组在水中的状态基本上可分二种。一种是钓组在半水中调成平水。此时钓组的比重或密度与水体的比重或密度不等,钓组在水中无剩余浮力,钓组在水中处于基本平衡的状态。当延长水线,调成下钩饵刚刚触底,视目杆正好为零目时,这就是人们所所公认的,悬坠钓的极限灵敏点。于是就产生了钓目愈小愈灵,钓目愈大愈钝的原则。我把去掉一个饵后的目数叫单调目,去掉二个饵后的目数叫双调目。单调目及双调目是必须要知道的,否则你就无法随时了解钩上留饵情况。  相似文献   

2.
柳树仁 《钓鱼》2004,(17):32-33
《悬坠钓颠覆钓鱼》文中说到悬坠钓推倒了“调灵钓灵、调灵钓钝、调钝钓灵、调钝钓钝”的围城,十分中肯。经过长期的实践,钓手们摆脱了“台钓”的理论框框的束缚,推倒围城,轻装前进。但是,至今仍有人对调灵调钝之说坚持已见,大多数人虽说在实际的操作中抛弃了“调灵调钝”之类的程式但认识上未必很清醒。这里我扼要地谈谈个人浅见,愿和大家取得共识。  相似文献   

3.
悬坠钓从台湾引进大陆以后,带来了整个钓鱼运动的革命性的进步。大陆众多钓手在实践中特别是竞技比赛中,把台湾钓手程式化的钓法与传统钓的优点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了更加科学实用的竞技钓法。作为悬坠钓的核心——浮漂的使用即如何调漂,越来越为广大钓手所关注。从廖心阳先生的《台钓秘诀》,到王佩珩先生的《悬坠完整调漂法》、  相似文献   

4.
李哲 《钓鱼》2005,(7):31-31
悬坠钓在速钓鲫鱼上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但需要有一定的要求和条件。自上世纪80年代悬坠钓的兴起,对传统钓鱼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悬坠钓的影响下,传统钓借助悬坠钓合理科学的用饵和钓组的优势,把更科学的内涵融进到传统钓中,七星漂双钩钓法、星漂沉底钓法、包食钓法,这些都是悬坠与传统结合的产物,现代传统钓。当然,我们在肯定悬坠钓对传统钓影响的同时,也看到悬坠钓在不断地吸取着传统钓的优势,如打窝诱鱼的运用就是一个较为明显的例子。  相似文献   

5.
自制调漂筒     
朱代金 《钓鱼》2004,(10):21-21
家中备有一只经济实用的调漂筒大有必要,尤其是悬坠钓入门者,不用出门就可以调好每一个称心如意的钓组,获得钓组在水中的真实状态。  相似文献   

6.
悬坠钓法以其灵敏度高,钓组科学,诱鱼快速而著称,可夜间垂钓由于浮漂加夜光棒后示标重量加大给调漂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影响钓组的灵敏度。如何才能在既不降低灵敏度,又调漂快捷,做到鱼讯反应准确呢?  相似文献   

7.
调漂小工具     
悬坠钓由于灵敏度高,也被广大钓友移植到了休闲垂钓之中。当半水悬坠调好需要的目数后,根据水深调漂时,需要在钓钩上挂饵,每移动一次浮漂,就要挂一次饵,反复多次移动浮漂,才能把漂调到钓点的水深位置。作为竞技钓,这是钓前“打窝”的一个技巧。但是,休闲钓时,  相似文献   

8.
衣善新 《钓鱼》2007,(6S):24-25
一、调、钓目数不同,钓组的灵敏度就不同吗? 悬坠钓法调漂理论里的有一条重要内容:“调的目数越多越灵敏,钓的目数越多越迟钝。”在水库钓鱼的实践中,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如何理解?  相似文献   

9.
定点调标法     
符兴肃 《钓鱼》2005,(24):25-25
使用悬坠钓鱼时,如何将在水里的两只鱼钩根据鱼悬浮的泳层,准确地找到鱼所在的位置'或者根据对象鱼生活习性、咬钩特点使双钩达到钓者满意的状态,如上钩悬浮、下钩触底,或双钩卧底,这是悬坠钓的一个技术核心问题。目前使用的方法都是先通过实验,调出钓者需要的状态和标尾浮出水面相应的调目,即各种状态下的标目,并牢记它们。  相似文献   

10.
衣善新 《垂钓》2005,5(8):6-8
悬坠钓法对钓组的灵敏度有这样的结论:调的目数越多越灵敏,钓的目数越多越迟钝,钓组可以实现“调灵钓钝、调钝钓灵、调灵钓灵、调钝钓钝”……这些基本理论让许多钓友困惑不解,钓鱼专家的解释更是高深莫测。我与一些钓友一样,也一直为这个理论所困惑。  相似文献   

11.
尚立和 《垂钓》2005,5(9):45-46
命题中的“钓半调倍”有两个含义:一是首先调浮标的钓目,测好水深后再调浮标的调目:二是钓目高度是调目的一半.调目是钓目的加倍。至于“三同一”是指:调目与钓目的高度差等于长子线与短干线的长度差.它们都等于一颗饵团在半水中压下标尾的高度。这种调标方法快捷、准确,垂钓时标尾能清晰反映饵情和鱼讯.适于使用悬坠底钓法在野外休闲钓。  相似文献   

12.
黄旺意 《钓鱼》2005,(7):14-14
悬坠钓法我在早些年从报刊上就了解了一些,当时还不叫悬坠钓法,都称之为“台钓”。我只知道调4钓2,以饵代坠。在休闲野钓时用了一段时间之后,感觉还不如用十多年的传统七星漂钓法,后来又继续使用传统钓、抛竿钓。真正痴迷上悬坠钓法,还是因为悬坠钓法自身的魅力吸引了我,时间也就在去年的冬季。  相似文献   

13.
李歌 《中国钓鱼》2005,(4):42-45
凡尝试过悬坠钓法的朋友,不论涉足深浅,其实无意中都已经在运用一种最基本的调钓方法,那就是控制钓组钩饵的水下状态来应对变化的鱼情,即本文所谓状态调钓法。  相似文献   

14.
《垂钓》2006,6(11):12-13
自悬坠钓法诞生以来,与浮标相关的话题就一直绵绵不断。做标的用标的似乎都在给浮标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而今,随着悬坠钓法在国内迅速发展,更多的人开始以科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态度来探讨浮标。于是有人提出:离开鱼谈浮标纯属空谈,离开鱼而谈浮标的调钓更是不切实际。从表面上看,这个道理很浅显,但实际上若想参透其中的奥妙确实要花费一番苦心,尤其是关于浮标的调钓。对于一个拥有多年悬坠钓经验的钓者而言,他在下竿之前就已经在脑海中跳出一种惯性的调钓方式,并依具体情况适时调整;而对一个初探悬坠钓法的钓者来说,他好像总在钓不到鱼时怀疑自己的浮标到底调得对不对、钓得对不对,所以这就需要扎实的理论作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慈非 《钓鱼》2004,(17):20-20
悬坠钓经十余年的发展和创新,许多实践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已经在理论上得到了解答,但也有少数问题至今仍没有明确的定论,不仅广大的钓者心中存在疑惑,连钓界理论上也存在争议。用“剩余浮力“来解释调5钓3与调4钓2存在高低悬殊的中鱼率现象就是例。  相似文献   

16.
张炎冰 《钓鱼》2004,(11):33-33
有一种说法:传统钓组钓大鱼,悬坠钓组钓小鱼。理由是空钩调标,加两颗饵到了底所得到的二次平衡是不稳定的,因为饵重减少.水压变化以及水流作用这些与鱼咬钩无关的动作都会在同一根标尖上反映出来,而坠钩平底的传统钓组是以铅坠移位为信号依据的.所以鱼讯真实,钓起来的鱼比较大。请问:浮标的稳定性与鱼讯是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17.
张忠江 《钓鱼》2007,(7S):21-22
用手竿在水库悬坠钓鲤鱼,在东北,尤其是我省已相当普遍,而且深受钓友们的喜爱。分析原因主要是悬坠法钓鲤同传统底坠法钓鲤相比有很多优势:一是钓组组合科学合理,灵敏度高,而且轻便。二是悬坠钓法浮漂调钓空间大,可以适应各种鱼情。三是钓获量明显增多。笔者和钓友每年都到水库垂钓,钓获量都在15千克以上。  相似文献   

18.
黄少武 《钓鱼》2004,(13):15-15
目前,悬坠钓法已被广大钓友在垂钓中普遍运用。悬坠钓法也在垂钓实践中显现其先进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9.
徐银舟 《垂钓》2003,(3):25-27
了解了悬坠钓组的特征,让我们来亲手调试一下浮标!从调标的步骤到灵钝的调整,徐银舟先生的讲解详实而生动。  相似文献   

20.
郅辽 《钓鱼》2005,(21):43-43
使用传统底坠钓组的时候,只要沉在水下的浮子一粒粒慢慢冒上来,提竿必中鱼。改为悬坠钓组,浮标往上冒,同样提竿不权中鱼率打了折扣还经常跑鱼。于是有如下说法——调标失当。不是钓得太灵,就是浮标本身过于灵敏,改成调低钓高就不会跑鱼了。真的这样吗?[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