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新闻媒体上的会议新闻过多过滥,报道手段、报道形式又单调俗套,广大受众叫苦不迭,甚为反感。因此,改进会议新闻的报道,让会议报道摆脱俗套已成为广大新闻从业人员和亿万受众的共同心声。作为新闻从业人员,更应该改变会议新闻的报道方式,深入采访,精心写作,在报道角度、标题拟定、导语、主体写作等方面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使会议新闻耐看,观众愿意看,使会议新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经得起考验。  相似文献   

2.
获奖的感慨     
在一次好新闻颁奖仪式上,一位记者接过获奖证书后说道:“我的会议新闻获奖是头一回,这将激励我研究、采写好会议新闻。”听君一席话,感慨何其多。记者在采访活动中,谁都或多或少采写过会议新闻。可到推荐评好新闻时,尽管有的会议新闻还可以,但作者不敢自荐,新闻单位也不愿评。这也难怪,现在会议报道太多,新闻单位和读者都在呼吁压缩、改进会议报道。于是,评好新闻活动就较少考虑会议新闻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压缩”,不是取消;“改进”,是为了把会议报道搞得更好。说到底,会议并不是没有新闻,关键在于记者的政治敏感和新闻敏感。  相似文献   

3.
我在新华社从事国际新闻工作30多年里,有一部分时间是在国外采访。我在国外大体做过三种记者工作:我曾常驻一个国家,兼顾一个地区重大问题和动向的报道;也采访过一些国际会议;还短期访问过一些国家。常驻国外记者  相似文献   

4.
会议新闻不易写好,加上驻外记者采访上受到种种客观条件限制,把国外举行的会议(包括国际会议)报道好更难。大型国外会议,不外是开幕——听取主席报告——围绕议题代表们一个接着一个发言——通过决定(或宣言)——宣告闭幕。能从这一套会议程序和洋洋洒洒几万字甚至几十万字的报告、讲话和文件中沙里淘金,“淘”出一些真有新闻价值、值得一读的新闻就算不错了,否则就很可能写出不痛不痒,以至套话加空话的报道。令人高兴的是,新华社驻莫斯科分社这次对苏共19次全国代表会议的报道,不仅写出了许多引人注目的新闻,而且颇有声色,读来饶有兴味。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信息     
新华社江苏分社连云港采访站成立新华社江苏分社在江苏省辖市设立的第一个采访机构——连云港采访站于1月21日成立。这是新华社江苏分社与地方共同搞好新闻报道所采取的一个措施。采访站的主要任务是采写报道当地两个文明建设的新经验、新情况,为新华社提供信息、组织稿件,协助江苏分社做好连云港地区的新闻采访和其他业务工作。连云港采访站实行市委、新华  相似文献   

6.
塔斯社纽约分社的记者出色地报道了美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新华社据塔斯稿编发了八条消息(见新华社新闻稿2月12日至15日)。这些稿件提供了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采访象美共第十六次代表大会这样一个重要会议的记者,需要高度的政治水平,敏锐的新闻嗅觉和熟  相似文献   

7.
改进会议报道,既存在思想认识上的问题,也有传统习惯、外部环境和各种利益机制的问题。可以说,改进会议报道,涉及到方方面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但是,如果参加会议采访的新闻记者不能及时转变角色,顺应改进会议报道的全新要求,写出读者爱看的新闻作品,改进会议报道就将无从谈起。如果我们把会议报道在工作程序上划分为几道关口,那么作为“第一道关”把关的新闻记者,只有把好了采写第一道关,编辑才能从容编排,版面才能推陈出新,改进会议报道才能顺利推进。本文作者提出,新闻记者及时转变角色,变“会议司仪”为“寻宝矿工”,是当前改进会议的首要而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近年来新华社新闻业务改革的指导方针之一。在今年新华社工作会议上,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同志代表新华社党组正式提出,要把"群众需要"作为新闻业务改革的推动力:就国内而言,新闻业务改革的推动力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要尤其是对新闻文化的需求;就海外而言,新闻业务改革的推动力是受众对新华社播发新闻信息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为落实新华社党组的要求,近年来,新华社在两会报道、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报道过程中,进行了多项受众需求调查和媒体用户调查。2007年1月29日至2月9日,新华社新闻研究所媒介市场调查研究中心和新华社营销总平台合作,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次两会报道群众需求问卷调查,了解群众对两会的关注点与信息需求,为两会报道更好地把握需求、服务百姓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华社江苏分社在江苏省辖市设立的第一个采访机构——连云港采访站于1月21日成立。这是新华社江苏分社与地方共同搞好新闻报道所采取的一个措施。采访站的主要任务是采写报道当地两个文明建设的新经验、新情况,为新华社提供信息、组织稿件,协助江苏分社做好连云港地区的新闻采访和其他业务工作。连云港采访站实行市委、新华  相似文献   

10.
党和政府的会议报道是党报一个重要的内容,也是党报记者采访的重要内容,如何发掘会议信息资源,搞好会议报道,是摆在每一位记者面前的一道难题。在此,笔者就改进会议报道谈几点看法。深入挖掘新闻资源报道好党委政府的会议活动,党报责无旁贷,但是会议报道很容易流于公式化、程式  相似文献   

11.
在探讨如何改进会议报道时,讲究导语的写作技巧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下面试以新华社的几篇会议新闻的导语为例,对其写作技巧略加探讨。一、在导语中要突出鲜明的个性。就是根据人物身份、职业等方面的特点来写,如1989年11月2日新华社报道的《全国电影发行放映工作“双先”受表彰》的导语:“长期在幕后默默奉献的电影发行  相似文献   

12.
无限风光在险峰,对公众新闻人物、对人们已经熟知的新闻事件的报道,常规的新闻采访方式写出来的稿件可能没有什么新意,提不起大家的兴趣,如何做到推陈出新呢?本文用新华社记者张严平和大连晚报记者卢真珍采访实例,说明记者要写出独家的好新闻,必须改变传统的你问我答式的采访模式,采用体验式的新闻采访方式,这样的报道才能有所创新,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3.
见山见水     
新闻是报道事实的,写事实就需要“见山见水”,不可以以论代事、空洞无物.但在不同记者的笔下,即使对同一事实的报道,也是有不一样的“山水”. 上世纪80年代新华社记者郭玲春擅长会议报道,据说在新闻单位重视采用新华社通稿时期,很多会议只要她到场,其他新闻单位的记者就退避三舍,不动笔了.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据1月18日报道,新华社记者1月14日在浙江临海采访受阻遭群殴事件发生后,引起浙江省委和台州市委的高度重视。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于1月16日发出通知,要求全省各地各单位党委切实维护新闻工作者进行新闻采访报道的合法权益。通知指出,新闻工作者开展合法的新闻采访、报道活  相似文献   

15.
翟如海 《新闻窗》2010,(2):46-47
新闻要刹长风,会议报道要改革,这是新闻改革的长期任务、重要课题之一,其任务之艰巨,可从当下会议报道长风屡禁不止中窥见一斑。《新华社2003年新闻业务改革实施要点》提出,要增强新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力刹长风,杜绝大话、空话、套话,使稿件精练、生动、清新、明快;要在中央新闻、会议新闻、授权发布新闻、国际新闻的改进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如果这些改革措施能够一项一项地认真落实,人民群众就会对媒体的新闻报道做出积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抓精品抓管理创一流──记新华社上海分社文璐,徐胜在新华社上海分社采访,时时可以感受到一种深远而浓厚的业务气氛。沈世纬的新闻理论研究,吴复民的综合经济报道,李正华的工业报道,张学全的科技报道,赵兰英的文化报道,谢金虎、张持坚的浦东报道,陈毛弟的政治报道...  相似文献   

17.
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又称万隆会议,是继1954年日内瓦会议后我国政府派团参加的又一重要的国际会议,也是亚非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斗争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为全力报道这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国际会议,我国派出了以新华社为主、多家新闻单位共同参加的记者团前往万隆采访.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随着新闻摄影事业的日益繁荣,新闻照片“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新华社摄影报道首当其冲。不少报界人士对模式化的会议新闻照片常有议论,甚至拒绝刊登这类照片。不可否认,新华社新闻摄影报道有着光荣的优良传统,但也确实存在着某些模式化的东西,很不适应现今新闻摄影的发展趋势。改革那些模式化的会议摄影报道和阻碍摄影事业发展的陈旧观念,已到了刻不  相似文献   

19.
1951年7月10日,新华社以平壤电头播发了《朝鲜停战谈判举行首次会议》的新闻,报道了朝鲜停战谈判首次会议于当日上午十时在开城举行的消息.在此之前,新华社相继播发了双方将举行停战会议的声明、往来电报等消息.这是新华社关于朝鲜停战谈判报道的开端.这场谈判前前后后持续了两年多时间,双方在谈判桌上的较量与斗争丝毫不逊于战场,其间的新闻战也同样十分精彩.  相似文献   

20.
在市县级电视新闻中,会议新闻所占比重较大是普遍存在的弊端。因此,精减会议新闻便成为生动电视会议新闻报道的首要任务。首先要选准报道角度。一般会议多有材料发言等,记者采访时要认真阅读会议材料,听取会议发言,把握会议精神,采撷其中一两个亮点进行挖掘报道,因为会议新闻也有“新闻眼”。其次,要善于抓住重点。对于本身信息明朗的会议采访,记者应该抓住主要信息,砍去发生在它周围的零散信息,使报道主题鲜明集中。第三要善于挖掘,生发会议背后的新闻。会议上许多材料都含有重要而有价值的新闻线索,记者可以分析这些线索,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