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李盛东,蜜蜂育种与王浆制品专家,1937年出生,广东汕头市人,中共党员。196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生物系,曾任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蜜蜂研究室主任、所长,北京瑞奇科技开发公司总工程师,是中国科联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蜂产品协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农业部食品安全行业标准蜂及蜂产品评审专家。  相似文献   

2.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1,(7):F0003-F0003
李盛东.蜜蜂育种与王浆制品专家.曾任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蜜蜂研究室主任、所长,北京瑞奇科技开发公司总工程师,是中国蜂产品协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农业部食品安全行业标准蜂及蜂产品评审专家。李盛东与蜜蜂科技相伴40余年,育成了单性生殖蜜蜂新品系,保存发展蜜蜂种族古老的遗传特性;  相似文献   

3.
《云南科技管理》2007,20(4):F0003-F0003
<正>云南省农科院蚕桑蜜蜂研究所始建于1937年,是在"云南省草坝蚕业新村股份有限公司"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业科研单位,主要从事蚕桑及蜜蜂的资源、育种、栽培植保、饲养、加工技术研究开发,所内设家蚕研究中心、桑树研究中心、蜜蜂研究中心、蚕蜂种质资源研究中心等专业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4.
日本农林承产省畜产试验场育种第三研究室的天野和宏等人,发明了一种通过突变,螯针破坏而丧失蜇人功能的蜜蜂。  相似文献   

5.
<正>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始建于1939年4月,是在原"云南省草坝蚕业新村股份有限公司"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从事家蚕、桑树及蜜蜂资源保护、种质创新、遗传育种、饲养(栽培)技术、加工技术研究,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开发、示范服务和人才培养。研究所的主要职责是开展蚕、桑、蜜蜂遗传改良,养殖(栽培)和加工技术研究示范,为云南省蚕、蜂产业发展提供全程  相似文献   

6.
蜜蜂大逃亡     
成年蜜蜂一去不归 前不久,一位养蜂者发现了这样的怪异情况,他的13000只蜜蜂就在上个月跑掉了80%,只留下蜂后和刚出生的小蜜蜂们在家;  相似文献   

7.
花与蜜蜂     
<正>花儿也会对蜜蜂"放电"蜜蜂在鲜花丛中飞来飞去,忙着采集花蜜。那么花朵是怎么样确保蜜蜂不会与之擦肩而过,失之交臂呢?一项新实验表明,除了颜色和气味之外,花的电场也可能会起到吸引蜜蜂的作用。实验报告表示,花朵的周围保持着小电场。蜜蜂能够通过对电场的探测获取到哪些花有可能提供  相似文献   

8.
孔常兴 《西藏科技》2010,(8):15-17,19
本文从蜂产品、蜜蜂在农业中所起的作用及蜜蜂对保持生态平衡等方面阐述了蜜蜂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蜜蜂惯于群体生活,彼此之间靠什么交流?一项最新研究显示,除了人们熟知的"8字舞"外,蜜蜂还可以利用电场传递信息,形成独特的"打电话"机制。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指出,蜜蜂在活动时,翅膀等部位由于和空气摩擦会带上电荷,这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穿脱毛衣时摩擦起静电现象类似。蜜蜂体表有一层蜡质起到绝缘层的作用,使这些累积的电荷不易消失,于是蜜蜂的身体上就形成了一个电场。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研究员、国家第三批"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主持完成国家或省部级项目近20项,在蜜蜂育种、蜂产品质量监测、蜂王浆开发利用等领域有精深的研究……将这些荣誉集于一身的人叫吴黎明,从恐惧蜜蜂到喜爱蜜蜂,再到难以割舍,他与蜜蜂结缘已经26年,多年辛勤酿出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科学大众》2009,(3):23-23
数百万计的蜜蜂正在消失,它们的消失已经成为科学家研究的对象。 对于蜜蜂的重要性,其实很多人并不是很了解。我们吃的很多食物,都直接或间接和蜜蜂有关系。包括苹果、橘子,还有杏仁。冰淇淋制造商甚至开始担心,会不会在将来要取消水果味冰淇淋的生产。究竟什么是罪魁祸首导致蜜蜂消失呢?没有人能够确定。  相似文献   

12.
《科学生活》2014,(11):30-31
对于居住在城市的人们来说,小小的蜜蜂好像与人们的生活关系不大。当然有些人偏爱蜂蜜、蜂胶和蜂皇浆之类的蜂产品,或者你到野外游玩的时候也许会碰到几个嗡嗡的蜜蜂,或者你在公路上偶然会看到装满蜂箱的车辆……那么,你知道蜜蜂与我们人类的关系有多密切吗?  相似文献   

13.
徐仁吉 《百科知识》2007,(9S):42-43
在昆虫世界里,蜜蜂是名声显赫的益虫。它们有群栖的习性,文明礼貌,团结合作,在为人类造福的辛勤劳动中,形成了一个组织严密、秩序井然的战斗集体。  相似文献   

14.
它们并不打算用蜂针进攻,而是抱成一团把大黄蜂卷了进去。过了一会儿再散开的时候,那个入侵者已经很难看地死了,被工蜂拖走,像扔垃圾一样抛出蜂巢。这是怎么回事呢?生物学家没有在大黄蜂身上找到搏斗留下的痕迹,但是热成像照相机却记录下了一种温度的变化:当大黄蜂被蜜蜂包围起来以后,5分钟之内,包围圈的中心温度就达到了45摄氏度。莫非这就是蜜蜂战胜恶魔的关键?为了证明这一点,科学家们把蜜蜂和黄蜂分别放进恒温箱里,有步骤地提高温度。结果大黄蜂在45.7摄氏度的时候死亡,而中国蜜蜂坚持到了50.7摄氏度,欧洲蜜蜂则坚持到了51.8摄氏度。原…  相似文献   

15.
几万只蜜蜂挤在一个蜂巢里,却很少生传染病,而且蜂巢一直非常整洁。蜜蜂们是如何搞好居住环境和自身卫生的呢?  相似文献   

16.
揭开中华蜜蜂消失之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蜜蜂(ApisceranaceranaF.)是生存在我国境内的蜜蜂,通常称为中蜂、土蜂、山峰。它是属于东方蜜蜂种(ApisceranaF)的主要亚种,分布在全国各地。  相似文献   

17.
J.H. 《科学中国》1989,(10):71-71
科学家们制造了一种会跳迪斯科舞的蜜蜂来欺骗真正的蜜蜂。它每秒钟振动翅膀250次。它每秒钟来回摇摆臀部15次。它在蜂箱内壁上作整齐的8字形的爬动。它甚至会从口内吐出糖水。但它并不是真正会跳舞的蜜蜂,而是欧洲科学家们制造的一种机器蜂。普林斯顿大学的James L.Gould说,这是对蜜蜂研究的一次“真正的突破”。  相似文献   

18.
《发明与创新》2005,(9):42-42
蜜蜂用舞蹈向同伴描绘到达食物所在地的路线,这一著名理论受到不少人的怀疑。法国科学家表示,人们已通过各种实验再一次验证,蜜蜂的确是用舞蹈来“说话”。  相似文献   

19.
蜜蜂囊状幼虫病毒病的Nest-PCR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蜜蜂的囊状幼虫病是中华蜜蜂常见且危害严重的疾病,病原为一小正链RNA病毒。如何尽早鉴别蜂群的感染在养蜂业生产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报道一种利用RNA反转录结合巢式PCR检测鉴定蜜蜂的囊状幼虫病毒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蜜蜂是一种可爱而勤劳的昆虫。它能够为植物传播花粉,使植物传宗接代,还能为我们提供营养丰富的蜂蜜。此外,蜜蜂还是一种社会性昆虫,是研究社会行为的一个模式。但是人们对蜜蜂的了解却十分有限,最近,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共150位科学家经过三年的努力,终于破译了蜜蜂的全部基因组,为我们揭开了蜜蜂许多鲜为人知的秘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