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Q正传》与《萧萧》产生的思想根源,引发了对当代人精神领域的思考,更深一步地强化了理性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婚姻键合理论》也可说是一种“婚姻动力学”理论。它站在“两性相吸”基础上,探讨婚姻制度的社会关系构成及契约的基本条款内容,从而说明了婚姻的本质;它把婚姻的选择视为按照“某种原则和程序操作”的结果,而这种“原则和程序”的内容是由人类社会进步水平决定的;它把婚姻的存在视为“连续不断选择”与“连续选择同一”的结果;它把爱情与婚姻选择条件相区别,从人们对异性的需要强度所达的层次不同,来探讨两性间的“关系距离(即关切程度)”,从而说明了婚姻中的爱情机制。在婚姻的本质构成、选择机制、爱情机制、稳定机制的基础上,《婚姻键合理论》畅顺地说明了诸如婚姻排他性和可变性问题、婚外恋问题、年龄问题、离婚率问题、未来联偶婚制问题等  相似文献   

3.
《瑞普·凡·温克尔》是号称美国文学之父的华盛顿·欧文的代表作《见闻札记》中的一个短篇,其主人公的名字瑞普在美国几乎人人皆知。本文通过对该小说内容的介绍、人物性格以及语言的分析与鉴赏,读者对华盛顿·欧文独特的人文思想和对婚姻的悲观能有更好的理解,对我们当代人认识自身、社会及婚姻的关系来说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台湾长篇小说领域,女作家林海音的《晓云》和郭良蕙的《心锁》,透过以女性为中心的不伦之恋故事,大胆碰撞了婚外恋描写的题材禁忌,由此探讨了女性婚姻与爱情的复杂命题,且敏锐地触及了台湾经济起飞时代社会价值观的最初变异.通过两部作品塑造的女性形象的比较分析,本文意在揭示两位女作家企图表达的真相:在物欲横流、拜金主义弥漫的资本主义工商业价值观冲击下,传统的情爱观念和婚姻生活原则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女性所追求的爱情婚姻理想往往会在现实中破灭.  相似文献   

5.
渡边淳一的小说《失乐园》讲述了一个荡气回肠的婚外恋故事,在作品中不被人理解的男女主人公最终以生死相依的方式死亡,达到了他们“爱的极致”的目标,谱写了一段淋漓尽致的爱情悲剧,作品对人类文明中的爱情和婚姻探讨上有着鲜明的特色.本文从渡边淳一的婚恋观入手,在分析女主人公凛子和男主人公久木以及凛子与其丈夫、母亲的关系中,看出他对现代婚姻的思考和探索以及现代人的婚恋观.  相似文献   

6.
古代文言小说中的爱情小说大多以婚姻为结果.《任氏传》和《聊斋志异·娇娜》却很好地诠释了一种柏拉图式的“精神之恋”,同时两个故事中“精神之恋”建立过程的曲折复杂,体现了特殊时代背景下作者的写作意图.  相似文献   

7.
《婚姻健合理论》也可说是一种"婚姻动力学"理论。它站在"两性相吸"基础上,探讨婚姻制度的社会关系构成及契约的基本条款内容,从而说明了婚姻的本质;它把婚姻的选择视为按照"某种原则和程序"操作的结果,而这种"原则和程序"的内容是由人类社会进步水平决定的;它把婚姻的存在视为"连续不断选择"与"连续选择同一"的结果;它把爱情与婚姻选择条件相区别,从人们对异性的需要强度所达的层次不同,来探讨两性问的"关系距离(即关切程度)",从而说明了婚姻中的爱情机制。在婚姻的本质构成、选择机制、爱惜机制、稳定机制的基础上,《婚姻键合理论》杨顺地说明了诸如婚姻排他性和可变性问题、婚外恋问题、年龄问题、离婚率问题、未来联偶婚制问题等。在《蒲峪学刊》1999年第1期已刊出了本理论对婚姻"本质构成"和"选择机制"的阐释,此文继续对婚姻的"爱情机制"和"稳定机制"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8.
唐煜 《海外英语》2013,(22):236-237
"婚外情"类作品是很能吸引眼球,但哈尼夫·库雷西以轻描淡写的方式在短篇小说《相逢不相识》(Strangers When We Meet)以轻描淡写地将一另类婚外恋刻画得惟妙惟肖。在此三方无损的婚外恋中,哈氏从侧面勾勒出了女演员弗洛伦斯艰难的演艺历程,对传统的道德观、价值观提出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日本畅销书女王林真理子《三十岁的女人》是一部以婚外恋为主题的小说。婚外恋作为人类婚姻制度的伴生物,有着一定的文化渊源和现实因素,它折射出人性的复杂与丰富。奈央子拯救孤独的本性与道德理性的冲突以及泽木的喜新厌旧的本性,都注定了婚外恋的悲剧性。对于文学中的"婚外恋"作品的研究,是对一个现实社会问题的直面和正视,愿研究的结果能给现实中迷失的人们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10.
戴来的小说《茄子》,通过单亲家庭父子两人的眼光,透视了一个婚外恋故事。小说构思独特,揭示的不是婚外恋当事人,而是偷窥者的精神与感情世界:父子两人的隔阂、冷漠,以及他们眼里看到的本该和谐的合法夫妻之间的别扭。这一主一副两组不和谐,深刻反映了人们心灵的困境。  相似文献   

11.
朱自清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坛的地位。写于1927年的《荷塘月色》,被认为是朱自清美文中的经典,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和现实意义。《荷塘月色》所体现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契合了当代人普遍的社会心态,"哀而不伤"的情感表达符合当代人对传统文化的追求,作者对江南生活的追忆体现了当代人的家乡情结。  相似文献   

12.
劳伦斯在《恋爱中的女人》这部作品中对自然环境的恶化,男女婚姻的不幸以及人类精神异化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在生态批评理论框架下,借助它的三个维度: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以及精神生态对《恋爱中的女人》进行解读;旨在挖掘小说中的自然、社会、精神生态蕴含即人类只有回归自然,建立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其内心精神世界的和谐关系;才能摆脱生态失衡。以期更好地帮助读者深刻理解这部作品和劳伦斯深谋远虑的生态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3.
<正> 李登建的散文集《黑蝴蝶》问世以来,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因为该书所映现的社会生活面,多是扣人心弦的焦点和时代奔腾的浪花。作者以一个良知未泯的知识分子的姿态审视生活,并深入省察社会生活表面以下的当代人的生命状态、精神实质与心理态势;同时,他又把真实的自我溶入渗透到当代人的意识深层之中,以自我的人格精神品味并体察作为一个现代人的精神历程和心理经验,以此为依据,构筑起自己的精神大厦。散文新著《黑蝴蝶》多层次地展示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4.
《水浒传》虽然是一部以英雄传奇为题材的小说,但在内容上包涵甚广,较为真实全面地反映了宋元社会的世俗文化。婚姻文化作为世俗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水浒传》中也得到了体现。其中,入赘婚姻、典身婚姻、抢劫婚姻和改嫁婚姻这四种特殊的婚姻形态以其独特的形式与历史渊源,从侧面展现出宋元婚姻文化的风貌。  相似文献   

15.
文学作品中的爱情婚姻主题可谓经久不衰,古今中外多少爱情故事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新的爱情故事仍层出不穷。北村的《玛卓的爱情》(发表于《收获》,94年第2期)表述的也是一个感人甚至撼人的悲剧,但却有其独特的时代视角,提出了更多的疑问,展现了当代人面临古老的爱情婚姻问题时的困惑。《玛卓的爱情》是一部爱情悲剧,但这一悲剧不同于我们以往所熟悉的那一类有情人难成眷属的爱情悲剧,或已成眷属又节外生枝的婚姻悲剧。男女主人公刘仁和玛阜的爱情发生、发展直到成婚,应该说是顺利的。尽管刘仁在对玛卓的暗恋中度过了足足三年漫…  相似文献   

16.
谭恩美在《喜福会》中,通过描写旧中国社会中的悲剧婚姻和美国当代社会中的失败婚姻,以及女性对不幸婚姻的抗争,批判了男权统治对女性的压迫和奴役,并颂扬了女性的斗争精神,从而引发了我们对如何在男女平等基础上建立和谐婚姻关系的思索。  相似文献   

17.
简·奥斯汀是英国19世纪著名小说家,作品主要关注乡绅家庭女性的婚姻和生活,其中,《傲慢与偏见》最受读者欢迎,作品中的主人公伊丽莎白与达西的爱情与婚姻也是学者热议的话题。文章试图从博弈论的视角,分析奥斯汀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博弈,以阐释奥斯汀在该小说中对人物婚姻的布局和意图。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4,(A0):15-16
《傲慢与偏见》是奥斯汀的伟大著作,小说中的四段婚姻基概括了当时社会中爱情和婚姻的状况。小说通过对四种不同婚姻和爱情的描写、解析和探讨,充分体现了作者的爱情和婚姻观。本文通过对这四段婚姻的详细分析,探讨《傲慢与偏见》中的爱情观和婚姻观。恋爱婚姻与财产和社会地位相互关联,但恋爱婚姻不能仅取决于财产和社会地位,正确的婚姻应当建立在相互爱慕、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傲慢与偏见》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家简·奥斯汀的作品,小说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状态下英国的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作者以一种诙谐的方式,从青年们的爱情婚姻展开,描述了她所处的那个阶层的方方面面,虽然言语平时,却真实再现了资产阶级社会的初级阶段,封建保守思想仍给乡村生活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尽管我们在她的小说中看不到大的社会矛盾,但仿佛看到了女性独有的细腻描绘的淑女与绅士之间的爱情婚姻图。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诗的国度。在中国古代诗歌的海洋中,爱情婚姻题材的作品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作为中国诗歌源头的《诗经》和《楚辞》(尤其是《诗经》中的《国风》)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这方面的篇章。它们真实生动地反映了那遥远时代人们的爱情婚姻活动,表现了他们丰富深刻的爱情心理。这些诗歌无论在文学上还是在美学上都有着极大价值。 《诗经》对爱情婚姻的描写具有开创的意义。首先是内容上的开拓。《诗经》中的爱情诗所涉及的内容已十分广泛,活跃在诗中的各色男女人物的形象也十分鲜活。其中的许多篇章把坠入情网的痴男怨女们时而聪明,时而糊涂,时而笨拙的神魂颠倒的情态描写得活灵活现,充分显示了爱情的魔力。  相似文献   

20.
张洁 《海外英语》2014,(17):228-229
爱尔兰著名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短篇小说《寄宿公寓》讲述了单身母亲穆尼太太如何巧妙地促成了女儿波丽与多兰先生的婚姻,尽管多兰先生并不爱波丽,也不情愿结婚。该文通过解析小说主人公波丽和多兰先生工作、生活和内心的不和谐,旨在揭露爱尔兰都柏林处处充满着矛盾、人人都生活在瘫痪之中这一主题,并从这一主题警醒当代人、促进每个人的自我反省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