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洋务派开始筹划海防,提出十年内建成几支海军的倡议。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而中国近代海军是在民族危机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产生、发展、失败和重建的,它既是中国向着近代化前进的一个具体步骤,同时又是...  相似文献   

2.
近代中国军事近代化,发端于19世纪60年代起的八旗禁卫军、淮军、湘军、练军的洋枪洋炮装备和洋式操练;发展于80年代中国近代海军的建立;全面推进于90年代至20世纪初年编练之新军(“北洋则有新建陆军,南洋则有自强军,是为创练新军之始”)。近代中国军事近代化是近代中国社会近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中国社会其他领域内的近代化的进程,同时又受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程度所制约。近代中国半个多世  相似文献   

3.
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兴起,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建设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新式海军,结束了清朝"有海无防"的历史。那么这寄托着洋务派无数梦想的三支海军舰队的结局又如何呢?  相似文献   

4.
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朝内外局势发生重大变化。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认为,面对“变局”形势,中国应该大力开展以近代化海军与海防设施为中心的海防建设,其“变局”观的发展与清朝海防建设的实施有重要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5.
随着甲午中日战争北洋海军的全军覆没,清政府启动了重建海军的艰难历程,不同于战前力主学习西方,战后清政府在海军建设上倾向于学习日本,在船舰购造、海军机构设置等诸多方面与日本建立联系,派海军留学生到日本学习。清朝海军建设中的日本因素,实则是日本在衡量利弊之后,为维护自身利益对清实施怀柔政策的结果。在此过程中,清朝海军实力虽有所提升,并开始走向近代化,但不仅未能回到清政府甲午战前处于世界前列的水平,反而与西方列强的差距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6.
清朝末期,洋务运动兴起,北洋、中洋、南洋水师作为新式海军,成为清朝军队的主要力量,它们对晚清的内政、外交、军事等方面的影响作用不可低估。由于体例所限,教材对它们的介绍相对零散,现对其发展兴衰历程作一简介,以期对教师备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韩强 《历史学习》2003,(12):14-15
现行高中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教材在“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中写道: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初步建成了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对于北洋和福建海军,教材在中日甲午战争和中法战争中均作了介绍和交代。唯独对于南洋海军,教材和教参均未再提及。一、南洋海军的兴衰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除了制造枪支弹药外,也开始建立船钨试造船只,至1868年它造出了中国第一艘自制兵船,这成为南洋海军的开始。1875年,船政大臣沈葆桢(林则徐的亲外甥)升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真正筹建南洋水师,南洋水师的主管为水师提…  相似文献   

8.
孙明金 《福建教育》2003,(12A):47-47
尽管甲午战后中国重建海军出现重重困难,但复兴海军的活动并没有停止。在1896-1911年的十多年时间里,清政府在吸取甲午战争前经营海军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又开启了争取海军全面近代化的艰辛历程。经过重建的海军不仅在实力上初具规模,而且在战略上和体制上也终于步入近代化、正规化的轨道。所以,甲午战后海军重建过程,是中国近代海军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历史阶段,在整个中国近代军事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曾国荃是近代中国海防建设的重要人物,他长期担任主持南洋海防的南洋大臣等要职.他的海防思想是近代中国民族危机日趋严重形势下的产物,并在担任两广、两江总督等职时,致力于发展海防建设,创办造船工业、建造近代化军舰、筹划购买铁甲舰,在抗击侵略者入侵等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并提出了扼要设防、有备无患、固结民心、以变求通、先固本基等一系列宝贵的海防思想,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相似文献   

10.
从清朝到中华民国版图和行政区划的变化有许多不同于前代之处。从清末到中华民国,中国处于一个近代化的大变动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的版图和行政区划设置的变化既继承了历代的传统特点,又反映了当时历史的特点:既是屈辱史,也是近代化史,反映了近代中国从传统到现代的蜕变过程。一、从清朝到中华民国版图的变化清朝前期,我国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到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包南海诸岛。辽阔的疆域为我国现在的版图奠定了基础。从清前期到中华民国时期…  相似文献   

11.
对中日甲午战争双方海军战略的比较考察刘向阳,张红军中日甲午海战是一场近代化的大规模海战,其胜负不仅取决于双方海军力量的强弱,更取决于双方海军战略的优劣.在这场战争中.中日双方究竟各自采取了何种海军战略?双方的海军战略究竟孰优孰劣?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双方...  相似文献   

12.
1884年前,清朝海军的北洋水师、福建水师、南洋水师已初具规模,而福建水师于马尾海战中全军覆灭。 一、战前形势 镇压巴黎公社的刽子手茹费理组阁后,法国政府疯狂推行对越南和中国的侵略政策。关于吞并越南和侵略中国的问题,“在至少6个星期内经过两院五次公开的辩论及九次会议,没有一个点子不研究得明明白白。”(引文均见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法战争》),1884年5月,法软硬兼施,强行签订《中法  相似文献   

13.
在晚清海防事业的发展中,留学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们是晚清海防事业近代化的先驱和中坚,在海防教育、舰船制造、海军建设以及对外反侵略战争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大大推动了中国海防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肇始于19世纪中叶的洋务运动,它是一种外力刺激下的被动型的适应模式.部分晚清重臣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以及船坚炮利的进入,开始了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自强""求富"的近代化进程,揭开了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序幕.洋务运动既是为了维护和巩固摇摇欲坠的清朝封建政权,也包含被迫开放、发愤图强、抵御外侮的意图.他们的近代化意识以及开办的近代化企业,即使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和思考的意义.如果说洋务运动使中国迈出了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那么戊戌维新运动则是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首次尝试,二者构成中国近代化运动从先进的器物到制度层面的引进以及从物质文化到制度文化变革的总进程.戊戌维新的"变政"、"变法"在推动社会前进和思想启蒙方面的作用不可低估,在早期的近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失败了,随后清政府自身所进行的近代化变革道路也走向终结.从这一进程来看,历史的辩证法是无情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道路是走不通的,以封建衙门方式管理大机器生产,只能导致近代企业的破产,没有主权独立就没有实现近代化的基本条件.历史证明,后起国家的近代化,其前提必然是民族独立和人民民主.在一个没有完全独立主权的国家,只能成为强权的附庸,也不可能实现近代化.  相似文献   

15.
人教社2003年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9页讲到:“从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筹建了南海、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与之配套的教参则表述为:“到80年代中期,近代海军初步建成,它包括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北洋海军。“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建成的三支  相似文献   

16.
作为清朝北洋水师防御体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旅顺海防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旅顺北洋水师的创立与旅顺水师营的建革有密切的关系 ,旅顺水师营的创建与发展在清朝海军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可以从旅顺水师营的沿革中认识清朝辽南地区海防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李鸿章从事洋务活动三十余年,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批军事工业,民用企业;创建近代中国第一支海军,革新教育,重视培养和选拔人才,推动了中国经济、军事、化教育的近代化,堪称中国近代化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8.
从19世纪60年代起,以李鸿章为核心的淮系集团在创办淮军、近代军事工业和近代海军的同时,深感近代化军事人才的缺乏,旧式的军事教育又根本无法提供,所以他们积极倡导并投身于近代的军事教育事业。他们创办军事学堂和派遣留学生,开始培养近代化的军事人才,为晚清的军事近代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型知识分子是由中国走向近代化的特殊性,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清朝权力结构和统治政策的变化、资产阶段的发展及斗争状况诸因素所形成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师范教育源于1887年(清朝光绪二十三年)上海南洋公学设立师范院,而师范性的美术教育则以晚清学政李瑞清首于1906年在两江师范开设图画手工科为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