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射电望远镜——“随着射电望远镜(radio telescope)的分辨率不断提高,用射电望远镜观测到的星空图也越来越清晰。现在科学家们已经能够清楚了解到,天空中恒星最密集的区域产生的无线电波最强烈。虽然我们尚未完全掌握无线电源的具体情况,但了解到的这种关系对天文学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小海 《知识窗》2006,(11):55-56
来自15个国家30个研究机构的天文学家正在试图建造一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射电望远镜阵列——“平方公里方阵列”(Square Kilometer Array,SKA)。它将由上百架绵延3000公里的射电望远镜组成,犹如一个超大的麦田怪圈。据悉,建造SKA将耗资高达10亿美元,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4个国家都提出申请,希望在本国建造它。  相似文献   

3.
张蜀新  彭子龙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6):670-673,688,689
1科学背景 射电天文学利用射电望远镜在无线电波段“观察”天体。传统射电望远镜的基本结构有3个主要部分——反射面、接收机和指向装置。来自太空天体的无线电信号极其微弱,70年来所有射电望远镜收集的能量还翻不动一页书。阅读宇宙边缘的信息需要大口径望远镜,由于自重和风载引起的形变.传统全可动望远镜的最大口径只能做到100米。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8):I0017-I0017
[导读]澳大利亚联邦科学和工业研究组织11日宣布,该国建设的ASKAP射电天文望远镜已具备运行能力,该组织开发的射电望远镜新技术具有革新性潜力。澳大利亚SKA项目专家对此评价说:“射电天文学的未来已经到来。新华社堪培拉6月12日电(记者徐海静)澳大利亚联邦科学和工业研究组织11日宣布,该国建设的ASKAP射电天文望远镜已具备运行能力,该组织开发的射电望远镜新技术具有革新性潜力。  相似文献   

5.
马冬 《知识窗》2008,(12):18-18
100年后的城市会是什么样子? “氢网”城市 建筑设计师们根据旧金山市独特的小气候环境和地形地貌特点,综合最具创新理念的绿色环保技术,构想出2108午的旧金山——一座用地热维持城市正常运转,并从雾气中提取自来水的“氢网”城市。  相似文献   

6.
更正     
最近有报道称,来自15个国家、30个研究机构的天文学家正在试图建造一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射电望远镜阵列——“平方公里阵列(SKA)”。它将由上百架绵延3000千米的射电望远镜组成,一旦建成,我们就可以接收到外星人发出的信号。也就是说,有一天我们可以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外星人的肥皂剧了——只要外星人真的存在.而且它们还有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7.
射电望远镜虽然射电望远镜的应用尚未普及到日常生活,但从1932年被发明以来对科学做出了极大贡献。射电望远镜是接收天体射出的无线电波的仪器,由两部分组成。天线接收天体发射的无线电波,相当于光学望远镜的物镜;接收机把由天线传来的高频电信号放大、检波后,再...  相似文献   

8.
最大“天眼”──国际大射电望远镜简称LT工程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组在机电学一体化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课题组提出创新设计方案并已基本完成了5米口径模型的制作与实验,将完成50米模型的制作工作,以此验证创新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为最终建造世界上最大的500米大射电望远镜铺平道路。LT项目是国际天文与天线专家在1993年URSI(国际无线电科学联合会)国际大会上介议发起的,它将是人类观测宇宙更为深远的仪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20余位教师和研究生从1994年开始组成研究组参加了此项工作,在柔性结构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9.
1996年8月,在法国里尔召开的第25届国际无线电科联年会上,一位黄皮肤黑头发的青年所做的“新一代大射电望远镜线馈源光机电一体化设计”的学术报告,引起了与会者的广泛关注和浓厚兴趣。他提出的大射电望远镜(英文简称LT)设计新方案被国际同行们称之为“变革式的创新设计”。国际LT委员会主席Robert Braun博士激动的宣称:“我们可以忘掉美国的Arecibo了。”美国的Arecibo望远镜是世界上目前唯一的也是最大的射电望远镜,但其设计方案为落后的纯机械式。这位轰动第25届国际无线电科联年会的青年就是来自中国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青年博士导师段宝岩教授。  相似文献   

10.
据英国《每日邮报》3月26日报道,全球最大、最灵敏的“平方公里级射电望远镜阵列”(SKA)项目将于2016年开始建设。据悉,这个耗资13亿英镑(约为人民币130.5亿元)的项目有助于解开宇宙本源之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