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对于各级电视新闻媒体而言,时政新闻工作均是一项核心任务。进入媒体融合时代,由于新闻信息的传播形式与传播渠道均发生了变化,因而电视时政新闻记者也面临着一系列不同于以往的全新挑战,要求电视时政新闻记者适应传播环境的变化,积极主动地了解媒体融合时代时政新闻的传播特征、适应媒体融合时代完成自身角色的转型。本文主要分析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时政新闻记者面临的转型困境,在此基础上,探讨电视时政新闻记者有效完成自身转型的具体策略,旨在提供具备一定参考意义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王冬冬  张亚婷 《新闻大学》2012,(4):41-46,84
媒介融合时代,技术的发展为电视媒体在传播过程中改变话语形态、创生新闻节目亚形态提供了可能。由于3G技术和微博的成熟,电视媒体与新媒体在报道中的融合也日益加深。早间新闻所在时段的特殊性和目标观众的收视特征决定了它获取和传播新闻的过程更需要通过媒介融合寻求突破,在与手机融合的过程中,专属于早间新闻的融入式新闻语态从原有的民生新闻语态中分离出来,并生成了新的新闻栏目亚形态。  相似文献   

3.
随着时代的进步,传播媒介更新换代,现代信息科技发展速度加快,新闻传播业开始融合新媒体技术,通过其强大传播力与广泛受众群体,为传统电视民生新闻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尤其是近些年,短视频行业发展日新月异,为信息传播提供了新的媒介,电视民生新闻融合短视频,很大程度上塑造并优化了新闻传播力与影响力。基于此,针对短视频时代电视民生新闻传播力优化途径,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展开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全媒体时代,媒介融合使传统电视节目呈现出新的传播特点:传播内容极大丰富、生产过程全面优化、传播方式双向互动、传播渠道广为拓展,电视民生新闻也不例外。电视民生新闻一直是荧屏上的一大热点,它可以给人们传播信息、提供服务、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难题。全媒体给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基于这一背景,本文旨在通过阐述全媒体对电视民生新闻的影响,探索新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营销的具体情况和发展出路。  相似文献   

5.
王雪钢 《传媒观察》2013,(11):15-17
本文以《直播南京》开播10年为例,论述了电视民生新闻与网络媒体融合的三个阶段:信源采集拓展阶段、传播范式的整合和重构阶段、信息传播的互动博弈阶段。并对每个阶段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进行了分析。由此厘清了民生新闻与网络传播方式的契合合理性和必然性。同时本文也借助博弈理论和后现代主义理论对电视民生新闻与网络融合发展的趋势进行了描绘。指出了今后电视民生新闻必然走向信息互动博弈和凸显其传统价值之路。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全媒体背景之下,促进了我国电视行业的变革。当前的电视台新闻节目中,越来越多地运用了信息化以及数字化技术和设备,进行新闻的传播,促进公共信息的传播和交流,提高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便捷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促进了全媒体和电视台新闻传播之间的融合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在全媒体和电视台新闻传播之间融合的发展趋势,并分析了全媒体对于电视台新闻传播所造成的冲击和挑战。之后又论述了当前的电视台新闻传播的现状,最后提出了全媒体和电视台新闻传播融合的途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媒体融合的发展实践中,可视化的融合产品是媒体深耕的领域,同时也是传统媒体融媒化转型面临的挑战。文章以央视频、央视新闻客户端为样本,分析电视类新媒体在抗击新冠肺炎融合报道和融合传播中出现的新趋势新特征,着重探讨电视报道的融合创新路径,为电视新媒体的融合传播提供一些粗浅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宽带网的普及,“融合新闻”这一新名词在我国也应运而生。“融合新闻”的主要特点是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新闻传播活动。网络视频的出现,传统的电视已不再是一枝独秀了。电视要有作为,很大程度上要依赖或依靠网络,特别是直播节目。  相似文献   

9.
李国元 《新闻前哨》2023,(22):31-32
媒体融合时代背景下,我们要结合传统广电媒体资源通道,重点把握传播时效,依靠媒体融合传播优势,拓宽传播渠道,扩充内容呈现样式,提高新闻内容可视度、参考性和服务性,全面提升电视时政新闻在区域范围内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电视媒介以其独特的传播个性和传播方式.在新闻舆论监督工作中收获颇丰。电视媒介的舆论监督报道。因其新闻报道的传播理念和电视媒体的特性有机融合,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送达率高,且集视、听、画于一体,生动直观、易于接受、感染力强,从而形成了电视新闻舆论监督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的办公技术也都发生了重大改变,人们获取信息的通道不断增加,尤其是互联网技术普及的时代,过去的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介形式演变为今天的媒介融合环境下的融合新闻传播模式。在此背景下,基于技术条件、经济发展、受众需求、产业政策等因素催生出了融合新闻,将不同类型的媒介结构相融合,提高了媒体的信息传播能力。本文立足于现实,首先分析媒介融合的发展现状,并对在此环境下衍生出融合新闻的驱动因素和四种效应进行分析,最后对如何在媒介融合环境下融合新闻的传播策略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崔向前 《新闻传播》2010,(8):61-61,63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电视正在努力与新的传播技术相适应、相融合,去创造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可以说电视媒体成为广大人民及时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途径。我国的电视传媒近些年来不断地飞速发展.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从地方到中央相互配合的运作流程。区县电视台承担着当地新闻传播和向市级、省级、中央电视部门传送重要新闻稿件的任务和职能.可以说责任重大,做好这些工作关键在于区县电视台记者和编辑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谭汪洋 《青年记者》2017,(21):65-67
全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呈现出三大趋势,即全球化趋势、全民化趋势、全媒化趋势.传统的新闻生产和传播机制是以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形式来分别展开,现在媒体融合已成为新闻生产和传播的常态模式.全媒体的新闻生产既包括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传播媒介的综合运用,也包括各种类型媒体机构属性和职能的融合,彻底颠覆了原有的媒体品类和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媒介融合成为媒体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有效促进了媒体行业发展。新媒体技术改变了传统新闻媒体的传播模式,用户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变得更加丰富。在媒体融合视野下,电视新闻记者需要转变传统思维,不断创新采访技巧,提升新闻采访能力水平,为新闻观众提供更高质量的新闻服务。本文对媒体融合视野下电视新闻记者的采访技巧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打造的一个在新媒体端和电视端同步推出的新闻内容产品《小荔枝播报》为例。分享在媒体融合大背景下,电视新闻在融合内容策划、融合产品创新、融合渠道传播等方面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6.
李青 《新闻前哨》2020,(3):63-64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跃式发展,传媒业也融合了多种先进的传播技术,逐步走向数字化,互联网成为重要的舆论传播平台,而融合电视、广播、互联网的融媒体以成为当今主要的舆论传播形式,其对新闻舆论的影响较大。对此,本文以融媒体环境下新闻舆论的引导力和传播力为分析重点,针对其现状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16,(2):20-23
电视新闻作为"三农"报道的主力军,无论是其传播观念还是传播行为都存在着诸多不科学之处,加之新媒体崛起造成的媒介竞争加剧的现状,以及电视负有配合政府管理和农村发展的责任,这些均对电视"三农"报道的转型形成倒逼机制。做品牌化新闻、互动性新闻、发现性新闻以及故事性新闻成为电视媒体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推进"三农"报道转型、占据农村媒介市场的尝试性策略。  相似文献   

18.
林昱星 《东南传播》2021,(12):37-39
移动新闻直播是传统地方电视媒体实现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在移动互联网迅速传播和直播行业飞跃发展的背景下,电视新闻直播与网络手机端的融合发展已经是大势所趋.各类网络手机直播平台发展迅猛,在短短几年内,能够占领国内信息传播的半壁江山,这与新技术、新的营销认知息息相关.传统地方电视媒体也有着深厚的发展根基,核心力量是记者,能够把握新闻传播的基本要领,但是融合的创新力与价值变现力尚有不足.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移动新闻直播的发展现状、优势,找到移动新闻直播融合创新与价值变现的方法,以及对未来移动新闻直播的发展趋势做出预判.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官方应用,带动了移动传播、社交媒体和传统媒体转型融媒体的发展,新媒体传播迎来了大爆发的时代。对基层电视新闻传播来说,将“大屏”的电视节目与“小屏”的短视频传播相融合,是提高电视新闻节目新媒体属性、避免电视新闻传播影响力降低的重要手段。公众的阅读倾向是新闻传播的风向标,移动媒体的发展已经将电视观众转化为网络用户,探索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是基层电视新闻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基于此,本文针对电视新闻的短视频化方向,探索新媒体时代短视频新闻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新闻传播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新的媒体形式层出不穷,媒体终端可实现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媒体的界限迅速模糊,媒体融合成为新闻传播的必然趋势。2006年,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莱恩·布鲁克斯教授认为,媒体融合就是"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和一些藩篱的打破,电视、网络、移动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类新闻媒体将融合在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