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波普艺术产生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英国,随后凭借不断创新及特有的吸引力变成一种重要艺术形式在美国迅速扩展.在政府的支持下波普艺术得到充分发展并且波普艺术也将美国更加推向世界艺术中心的位置.波普艺术广泛传播,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西方文化在中国的广泛传播,艺术从"文革"时期仅仅为政治服务的狭隘概念中解放出来.中国当代艺术家开始注意到西方现代艺术的魅力,并且融合中国本土元素开始创作中国当代艺术.  相似文献   

2.
尹玲 《出版广角》2019,(13):47-49
我国文化守正创新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得益于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依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其传承离不开一批又一批编辑出版家的出版活动.在文化守正创新发展过程中,出版肩负着固本强基,实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重任.可以说,出版业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守正创新的助推器.因此,当代出版人需要在出版内容、出版传播方式以及出版体制等方面实现出版业的创新性发展,完成出版产业的历史使命,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促进文化互鉴,展现大国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3.
杨惠之是唐代与"画圣"吴道子齐名的一位雕塑艺术家,自唐以后便有着"塑圣"的赞誉。他弃画从塑,在多年雕塑艺术实践中创作出了大量形神兼备、风格独具的雕塑艺术作品,同时还在雕塑艺术理论方面建树颇丰。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2018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陶艺创作人才培养"开班式在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顺利举行。《陶艺创作人才培养》项目以中俄跨文化陶艺的重要审美和创作价值为契机,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旨在培养一批具有中俄跨国文化创作视野和美学观点的陶艺创作人才,给中国陶艺带来全新的创作理念,从而提升我国陶艺跨文化创作  相似文献   

5.
佛教美术包含雕塑、壁画、色彩和结构造型等艺术形式,在传入中国后因其艺术特点和思想内涵与传统绘画相融共通,成为对中国传统绘画影响最大的外来艺术。古代佛教美术以思想文化为媒介,完善了传统绘画内容和表现形式,促成中国传统绘画内容形式的主动式改变,给中国传统绘画的衍化与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东晋艺术家戴逵的雕塑艺术不仅具有中国传统文人的气息,更融合了异域文化的风情。本文从戴逵的生平谈起,详细论述了其佛像雕塑的艺术风格,并概括了其在东晋佛像雕塑热潮中的成就。  相似文献   

7.
李倩 《新闻传播》2023,(18):62-64
“国潮”席卷中华大地,伴随多元化潮品中国传统文化以全新的形式走入人们视野,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和创意的风尚也让艺术与影视设计备受影响。为此,本文从现实角度出发,基于融入了传统文化元素的新媒体动画,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新媒体动画创作中的创新路径,以期为传统文化元素的优化应用提供有力参考。  相似文献   

8.
当代雕塑作品百花齐放、分门别类,但随之也产生了一些缺乏艺术想象力、缺乏文化个性、缺乏人文关怀精神的雕塑作品,而且这种现象已经影响了雕塑艺术的发展和传播,本文就此现象提出在现代雕塑创作中需纳入个性化设计的全新观念,并结合自身的创作实践,阐述一些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国动画电影的创作者既立足于民族化根基,守正传统故事,从经典人物形象和儒家等传统思想观念中汲取创作营养,丰富故事内核,同时又对动画电影创作元素进行创新突破,融入现代赛博元素,阐释现代觉醒意识,既坚守了优秀传统内核,又创新丰富了内容形式.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沃土中的新时代中国电影,呈现出了典型的民族风格艺术特征,形...  相似文献   

10.
李甲 《兰台世界》2014,(2):96-97
东晋艺术家戴逵的雕塑艺术不仅具有中国传统文人的气息,更融合了异域文化的风情.本文从戴逵的生平谈起,详细论述了其佛像雕塑的艺术风格,并概括了其在东晋佛像雕塑热潮中的成就.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古代盛唐开元时期,无论经济文化还是科学技术都处于繁荣时期,而这时的雕塑艺术中,造诣最深的就是杨惠之,其精湛的雕塑技艺与他满腹才华巧妙结合,创作出了具有写实风格的艺术性雕塑,令人称赞,被尊称为"塑圣"。  相似文献   

12.
刘路 《今传媒》2012,(6):97-99
新媒体技术的强势崛起,正驱动中国水墨艺术步入"数字化时代"。本文认为,"数字水墨"是艺术与技术的融合体,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其研究和创作成果可延伸至区域形象宣传、古代水墨画保护性修复、影视制作、广告设计、建筑装潢等多元化的产业平台。然而,只有攻克一系列技术瓶颈,回归传统水墨的精神内核和韵味格调,才能催生并不断拓展"数字水墨"这一新兴文化业态,这也是文化科技创新的未来趋向,是中国元素走向全球的绝佳载体。  相似文献   

13.
沈毅玲 《东南传播》2016,(12):46-48
影视化是传统戏曲文化现代传播的有效手段之一。台湾传统布袋戏依托布袋戏影视作品的创作实现当代影响力的拓展。在台湾电视布袋戏发展史上,昙花一现的节目"阿忠布袋戏"折射出当下传统艺术创新与传播命运:传统艺术只有关注当下,并且保持形式与内容的持续融合与突破,使其成为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股特别的观照力量,不仅愉悦受众,也针砭时弊,才能够与时俱进,焕发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彭文祥  张丁祺 《现代传播》2023,(12):101-109
作为民族瑰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作为新兴艺术形式,VR艺术依凭技术赋能而具有沉浸、交互的鲜明特征。在当代中国的VR艺术创作中,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VR艺术的创作和发展提供了丰厚滋养;另一方面,伴随现代技术与艺术的深度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的面目得以转换与表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VR艺术的相互成就中,借助沉浸、交互所蕴含的可供性和能产性,VR艺术创作在“审美转换”与“审美表征”两个层面呈现出审美表意实践的新特点和新风貌。VR艺术创作的探索、创新所寓含的审美现代性意义可为VR艺术发展乃至当代中国艺术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刘印川 《大观周刊》2012,(27):28-28
中国古代雕塑也属于中国五千年的优良文化中的一部分,中国古代雕塑作为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因为中国古代雕塑的发展历程比较悠久,所以对于它的艺术特点研究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探索空间。这篇文章就先讲述了中西方古代雕塑的发展与起源,之后详细讲述了中国古代雕塑的三个艺术特点,这三个特点分别为中国古代雕塑的装饰性;中国古代雕塑的绘画性;中国古代雕塑的意象性。  相似文献   

16.
罗启康 《大观周刊》2011,(27):23-24
随着社会向前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及文化艺术修养快速提高,老百姓在生活之余对高品质的艺术作品的渴望及迫切要求。在这种情形之下,作为人民大众的艺术家就必须着重于生活,创作出老百姓需求的高品质的艺术作品。艺术作品的创作应该来源生活高于生活,作为雕塑艺术创作者,艺术作品创作形式必须多样性,跟百姓生活贴切所接受。例如:艺术夸张表现形式就是一种百姓喜闻乐见的表现创作形式,也是艺术创作常用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为此,艺术夸张不但在现代的雕塑中体现出魅力,还让这种艺术形式体现在我们周围生活环境当中。  相似文献   

17.
刘丝雨 《东南传播》2020,(12):56-59
动画电影在中国电影历史中有过辉煌,也遭遇到发展瓶颈,然而其始终在受到传统文化影响的同时又承担着传承传统文化的任务。"中国学派"的代表作品可谓是中国动画电影对传统文化传承的优秀模范,通过对其和近年国内优秀动画电影作品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行解析,将为中国动画电影的创作在传承传统文化中提供经验。结合近年国内优秀的动画电影案例,探讨在文化融合语境下动画电影的创作者从"跨文化价值观的表达"和"动画技术的运用"中应如何传承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8.
佛教艺术,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佛教思想、观念和意识的结晶。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佛教艺术得到了文学、绘画、雕塑等艺术的滋润,与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互相融合、渗透,以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为其特性,形成了一个巨大而又精致,宏博而又深妙,品  相似文献   

19.
姚佩伶 《出版广角》2014,(11):86-87
正他将各时期的历史文化重新归纳,对文艺复兴时期绘画、雕塑艺术特点的形成进行了深度概括,为这一时期艺术的产生和发展轨迹甚至西方文化做了很好的注脚。《艺术哲学》是讲述西方艺术流派及文化历史的巨著,作者丹纳对欧洲文化所涉及的艺术种类和与之相关的民俗地域风情,进行了系统阐述,将西方的绘画、雕塑艺术,和西方人特有的思想进行联系,从事实出发,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20年代初,我国的第一批电影刊物应运而生。这些早期电影杂志不仅记录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国外电影与中国本土电影的原始面貌,更引领了当时电影艺术和电影产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幕味》电影周刊的个案研究,以"迎合"与"引领"的视角还原其创刊的社会背景,分析其编辑理念与内容特色,从而管窥当时电影人对于电影期刊创作的探索。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幕味》周刊对当今电影期刊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