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在纪委工作,办公室与档案局是邻家,工作休息当空没事就总爱到档案局转转。去年“五一”以前,在和档案局的同志聊天的时候,看到他们在整理一盒盒档案,就问干什么呢?这么认真。他们告诉我,在搞家庭档案试点,回家后,我把这一想法告诉了在一起生活的岳母,她是一名模范退休教师.对新事物比较支持,同时上了年纪.也经常因为记不住,  相似文献   

2.
我女儿朵朵两岁多的时候,有一次她妈妈在摘蘑菇,一边摘一边说:“今天给朵朵吃小鸡炖蘑菇。”朵朵就问:“小鸡给谁吃啊?”  相似文献   

3.
我的闺蜜遥远,是一位都市御女。比如她惜经认真地对我们说,那些牌子的包包啊.就只有Dior才符合我的气质。比如她还曾经主动送芭蕾舞剧票给我,由此我看了人生第一场《天鹅湖》,而这是她看过的第六场,每一场都是不同的芭蕾舞团。  相似文献   

4.
业余时间在“方格田”里辛勤劳作了十余载,收获颇丰,每年都被评为“优秀报道员”。一摞摞红色缎面荣誉证书是对我的鼓舞和奖赏,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我的妻子密不可分。十多年来,她大力支持我写稿,为我“爬格子”大开绿灯,我衷心地感谢这位家庭“编辑”。妻子承担了一切家务,甘愿当好“后勤兵”,从不说一句牢骚话。妻子还是我稿件的第一位读者,每当她看完一篇稿子总要直言不讳地提出修改意见,就连一个错别字她也不肯放过。从1995年起我被《上海铁道报》等报刊聘为特约通讯员,这些成绩中有我家庭“编辑”的一份功劳啊。感谢我的家庭“编辑”@彭道…  相似文献   

5.
家务事     
《出版参考》2007,(12):38-39
“小心啊.”我对正打算结婚的儿子说。“结婚不仅是娶自己爱的人,也是组成一个全新的家庭。你最好现在就弄明白以后会碰到什么状况:家务事.全都是些家务事。”  相似文献   

6.
我1990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葫芦岛市档案局工作,在大学学的是档案管理,可算是专业对口。1991年结婚有了自己的小家,婚后丈夫总说我什么东西都舍不得扔,是啊,记录了生活的点点滴滴的东西我怎么能扔啊!再说像电视说明书啊、保修单、发票啊这些用得着的东西更不能扔啊。于是我想:何不运用我的专业特长来建立家庭档案呢?有了这一想法后,我就注意对家庭档案进行收  相似文献   

7.
女人的生相     
从前的人形容女人生孩子是“一只脚往鬼门关走了一遭”。文艺作品里关于女人分娩的描写总是,谁谁没日没夜地生了三天三夜,或者医生从产房出来一脸严肃地给准爸爸做选择题:“要大的,还是要小的?”后来我生孩子的时候和助产士聊天。我问她,在她十几年的接生经验里,有没有问过人家要大的还是要小的?她听完就笑了,说:“你以为是掷骰子赌大小啊?”  相似文献   

8.
我一直觉得我和母亲是有隔阂的。她是医生,最重要的是她的病人,我的记忆里,她永远在医院,或者随时准备着有人打电话来就走,我什么时候梳成了小辫子,什么时候来了月经,什么时候和男生有了  相似文献   

9.
吴雪娥 《大观周刊》2012,(15):296-296
QQ空间里的秘密 颖是一个总让我挂念的女生,她是副班长,成绩优秀,但就是性格太内向.平时说话也很少。由于新接初三思政课为了了解学生,及时化解他们的心理困惑,有的放矢开展思想教育,我和很多学生建立了QQ联系.颖是第一个加我好友的学生。开学第一周。我就通过网上联系了解到他的家庭背景:在她才四岁时.  相似文献   

10.
<正>2013年的4月,那几日的天有点阴沉,伏在电脑前案牍劳心的我惊鸿一瞥,突然得悉程乃珊仙逝,感到十分突然,除去颇为伤感,心中还升腾着惋惜之情——她是我们这个城市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啊!眼前顿时浮现出她的音容笑貌,宛如昨日才见,卡通式的富态圆脸,童花头,戴着深度近视眼镜,就像她还是在当老师时候的样子,她很投入地认真记着笔记,不时抬起  相似文献   

11.
谢芳 《档案天地》2009,(4):10-13,9
我是1935年出生的,1935年可了不得啊,伟大的爱国主义学生运动“一二.九”运动就是在这一年发生的。那时候我才一个多月,一个多月的小女孩,躺在床上瞪着一双乌黑的大眼睛,咿咿哑哑,动手动脚的,她能想得到她长到23周岁的时候去演一部表现这一伟大运动的电影《青春之歌》吗?1935年.我家住在湖北省黄陂县滠口乡的彭家湾.那时候天灾人祸不断,妈妈说:有一次乡亲们遭饥荒.难民中有兄弟二人被分到两家去吃饭.我母亲为那位哥哥做的饭吃的好好的.  相似文献   

12.
贺曙光 《大观周刊》2012,(37):267-267
经常听见家长提出这样的问题:“我孩子在小学的时候.数学成绩都很好,怎么上了初中.数学成绩就垮下来了?…我的孩子小学数学毕业考试90多分.为什么到了初中就只有80多分.70多分,甚至还不及格呢?…‘我孩子很聪明啊,怎么上了初中,数学成绩就一直在下降呢?…  相似文献   

13.
漫画·笑话     
《出版参考》2009,(11):28-29
大麻烦 丈夫:你为什么总是把我的照片放在手提包里啊? 妻子:我遇到麻烦的时候,一看见你的照片麻烦就消失了。 丈夫:太好了,我能给你无穷的力量。 妻子:是啊,我一看见你的照片就会对自已说:“还有什么麻烦比这个更大?”  相似文献   

14.
<正>最近一次和琼瑶谈话,竟也是六年以前的事了。2009年夏天我去台北看病,住在仁爱路的福华饭店,黄昏时分,心想应该到她休息的时候了,找出她的电话,我就拨了过去。"嗨,琼瑶,是我,玲达。""玲达,是你!回来啦。"听得出她的声音有快乐,有笑意。"是呀,你怎么样,最近?"我很兴奋。"啊,我正在想我这个头发要不要去染呢?花花的,白白的了。"她认真地商议。"什么,你的头发也白了?"这个可能吗?那位梳着光溜溜的长发,嫩黄  相似文献   

15.
2011年7月.长沙市湘园社区的张桂英成了省城媒体关注的焦点。记者也决意去会会她。“我姓张.名桂英,大家都叫我张媒婆。”还没等记者发问,张桂英就很大方地做起自我介绍。并拿出她的看家本领.来了一个快速出击:“妹子,你好大啊?家里有几姊妹?有没有男朋友……”  相似文献   

16.
其实.在十二年前我来当兵的时候,就已经开始阅读《新闻与写作》了。六年前我在武警景德镇支队任新闻干事时.仍一如既往地订阅。这两年.我调任武警江西总队新闻干事从事电视新闻工作.手中捧读的依然是她。我对《新闻与写作》情有独钟,主要有三大理由:  相似文献   

17.
《声屏世界》2007,(12):45-45
有些,陡乐,有些幸运,我带着这样的心态开始第一天的直播。终于,幸运观众揭晓了.是位大姐,在热线中她说:“我参与节目已经有一年多了,终于……”直到直播结束,我们都认为她只是爱看我们节目的普通观众。就在准备离开单位的时候,我接到了一个电话,说明天幸运观众不会过来。因为此刻她的家里只有一个人。而让她从宜春赶到南昌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她失明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听到这里.我的心一颤.不知道这一年多的时间她是靠什么办法和电视机里的我们交流的。我也不知道她是怎样把那么多的平台号码准确无误地输入到手机里面的.也许她已经把这些深深地刻在心里。  相似文献   

18.
萨冈走了     
洁尘 《出版经济》2006,(10):44-45
九月末的一天,有朋友突然对我说,萨冈去世了. 吃了一惊.问,哪个萨冈?朋友说,还能是哪个萨冈?弗朗索瓦兹·萨冈. 就去世了?多少岁啊?前不久还从网上扒了一张她的靓照,拍照时间是她因《你好!忧愁》出名的时候,18岁.出名趁早的所有满足和快乐都写在那张非常美丽又非常年轻的脸上. 2004年9月24日,萨冈死于肺栓塞(不是前些年误以为的胰腺癌),终年69岁.我真没想到她如此高龄,印象中她似乎不到50岁吧.可能是把第一次读她的时间等同于她的创作时间了.  相似文献   

19.
孩子的缺点     
史密斯太太说:“多奇怪啊,肖太太对她孩子的缺点从来都是视而不见。”“做母亲的都是这样。”她丈夫回答。“马克,这是多荒谬的说法!我相信,我和男人一样,我孩子的缺点我一眼就能看出来——如果他们有缺点的话。”  相似文献   

20.
刚会走路的时候就爬上台阶帮妈妈买酱油,4岁自己去幼儿园,8岁摆地摊赚钱补贴家用。她每天都是跑着上下学,她总跟自己说:“爸爸、妈妈在家里等我,虽然我不像别的同学有那么多的零花钱、穿漂亮衣服,但我有爸妈的疼爱,我心里觉得温暖。”这是一个温暖、和睦的家庭,丈夫、妻子13年前自由恋爱结合到一起。妻子温柔贤淑,丈夫敦厚、宽容。女儿是家里的宝贝,她学习成绩优秀,她爱笑,她知道疼爱父母。但是,在这一家三口笑容背后,却是丈夫脑出血、冠心病、腰肌劳损,妻子严重类风湿。妈妈说,这个家多亏了年幼的女儿,是她撑起了家里的天。爸爸说,没有懂事的女儿,我和孩子她妈不可能活到今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