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9 毫秒
1.
赵征 《新闻前哨》2002,(12):11-12
一、为什么要拍摄《新四军》湖北是新四军的老家,是当年新四军的主战场之一。新四军建立的第一个军部,就位于汉口的大和街,即现在的胜利街。新四军的历史是我党我军光荣历史中的重要篇章,时代赋予我们电视人宣传老一辈的革命家,记录革命历史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我们拍摄制作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中原突围》,突出表现了以先念同志为代表的中原军民顾全大局、甘于牺牲、英勇突围的大局观念和牺牲精神。而整个新四军的历史,则是一部以弱抗强、以小胜大、坚韧不拔、英勇奋斗直至最后胜利的英雄史诗。拍摄《新四军》,弘扬“铁军…  相似文献   

2.
盐城·1941     
盐城,因盐而置县,因盐而"兴"城。历史的车轮驶入1941年1月,在国民党发动皖南事变后,刘少奇、陈毅在此地重建新四军军部。今年的1月20日,为纪念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70周年,中共盐城市委、市政府举行隆重的纪念大会。盐城曾为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新四军重建军部所在地,这段光荣的历史盐城人民永远铭记。  相似文献   

3.
朱煜 《贵州档案》2003,(4):34-34
繁昌保卫战 新四军第三支队在策应第一、二支队挺进苏南后,在皖南前线开始对敌作战。新四军军部和东南分局进驻皖南山区泾县云岭后,军部和第三支队协同皖南特委,开辟了皖南抗日根据地。 1939年11月8日至12月22日,新四军第三支队在谭振林等领导下在繁昌进行五次保卫战。繁昌位于芜湖至铜陵一段长江的突出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日军为了保障长江通道,占领了沿江一线的据点。而新四军把繁昌作为联系江北与皖南的跳板,是皖南军部的屏障。第一次,1939年11月8日,  相似文献   

4.
3月8日上午,盐城晚报特派记者夏泓泉、陈雪峰带着报社领导和全体采编人员的重托,启程奔赴60年前新四军军部成立地──武汉,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沿着新四军的足迹”大型采访活动。 今年是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60周年。盐城晚报经过充分的酝酿和准备,派记者途经鄂、赣、皖、苏、鲁等5省,通过采访报道,展现当年新四军足迹所到之处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的主旋律。 (盐城晚报组织 “沿着新四军的足迹”大型采访活动@朱辉  相似文献   

5.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盐城成为华中抗日中心,刘少奇、陈毅等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过,当时有"陕北有个延安,苏北有个盐城"之说。"新"(新四军纪念馆)、"马"(大铜马)、"泰"(泰山庙)就是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有关的纪念性建筑。  相似文献   

6.
位于江苏盐城市区的新四军纪念馆兴建于1986年,是目前全国唯一全面系统反映新四军从组建到发展、从巩固到壮大光辉历程的综合性纪念馆。经过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江苏五大重点纪念馆之一。由反映新四军抗战为主题的主展馆、新四军人物馆、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碑和重建军部旧址4大部分形成的主馆区,占地120余亩,建筑面积13000多平方米,展览面积9000平方米。馆藏新四  相似文献   

7.
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朱克靖烈士的展板上,陈列着三张朱克靖与陈毅等身着新四军军装的照片,分别是南昌起义部分人员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合影、新四军领导人合影、新四军领导人与周恩来在军部的留影。朱克靖与陈毅之间有着深厚的革命情谊。  相似文献   

8.
段丹东 《兰台世界》2012,(19):43-45
新四军,全名为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是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在华中进行抗战的一支人民军队。新四军于1937年成立后,在敌后深入开展游击战,在广大地区给予日寇沉重的打击,同时在战斗中迅速发展壮大。1941年1月,国民党悍然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同时撤销新四军番号。同月20日,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重建新四军军部,在进行了反扫荡、  相似文献   

9.
刘少奇说:中央调我回延安。我走了没有问题。在饶漱石同志、陈军长领导下。许多同志一定能团结一致。努力工作。1941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在江苏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为新四军军长,刘少奇为政委,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由于邓子恢长期在安徽工作.饶漱石代理政治部主任。5月20曰.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中共中央东南局与中共中央中原局合并.正式成立中共中央华中局.同时成立华中军分会.刘少奇今后任华中局副书记兼华中军分会书记.饶漱石担任华中局副书记兼华中军分会常委。  相似文献   

10.
叶挺的手杖     
《新闻世界》2008,(3):50-50
叶挺任新四军军长期间,人们看到他总是随身携带着根手杖。大家对这根手杖充满了好奇,不禁纷纷猜测起来。有人说,手杖里面藏有长剑;有人说,那是一支长枪。而叶挺对人们的种种猜测总是笑而不答。有人专门去问叶挺的内勤警卫,但警卫也不明真相。直到后来.人们才从新四军军部首长的保健医生张岗那里揭开了这支手杖的秘密。原来.这枝手杖是叶挺在德国时的一位友人所赠。  相似文献   

11.
南京军区报刊史是随着南京军区部队发展变化而不断变化的。追根溯源,南京军区的前身是华东军区,而华东军区又是由新四军大部和山东八路军一部逐步演变而成的,其沿革过程大致可分为:新四军军部兼山东军区,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华东军区。南京军区报刊的发展历史也大致经历了这些阶段。新四军时期的报刊新四军的报刊创刊于1938年下半年,开始都是油印,1939年初才改为铅印。1941年1月前,新四军军部和各支队政治部出版的主要报刊有:《电讯要闻》(军政治部编印,8开油印小报)、《抗敌报》、《抗敌》杂志、《每日电讯》、《战…  相似文献   

12.
杜宏英 《图书馆论丛》2002,(3):41-42,40
2001年10月29日,我跟随徐明庭老先生参加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读者咨询活动——利用馆藏地方文献考证武汉新四军军部旧址。  相似文献   

13.
<正>他,出生入死,身经百战,被聂荣臻称为"我军优秀的高级将领";他,参与组建新四军军部、成立江北指挥部和华中总指挥部、重建新四军军部,被誉为新四军"大管家",被刘少奇赞为"这么好的一位参谋长"。他发现、推出了雷锋,使雷锋的故事家喻户晓;他,从长征的第一天开始写日记,历时25年80万字。他,就是开国上将赖传珠。长征"先锋官"赖传珠,1910年4月3日出生于江西省赣县大埠圩赖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926年入读赣  相似文献   

14.
以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为例,探讨革命旧址纪念馆馆藏红色文献的史料价值,以期充分发挥红色文献及文物资源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1940年12月,按照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的决定,我和泉漳中学的四位同学一起,经过10天路途辗转,穿过日军占领的敌占区,进入新四军苏北根据地.从那时起,我在苏北盐城新四军军部下属的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五分校学习了两年.  相似文献   

16.
《新华报》是中共中央华中局的机关报,也是新四军军部的机关报。该报发行于新四军活动区域,遍及江苏、安徽、河南、湖北、浙江等省,是抗日民主根据地中很有影响的一张报纸。  相似文献   

17.
刘定 《湖北档案》2013,(9):34-35
新四军中有这样一支部队由于长期远离军部、孤悬敌后,很少被人们关注,这就是新四军第五师。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谈判达成协议,于当年的10月将在江南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  相似文献   

18.
正新四军第三师,是1941年1月15日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后,由原八路军第五纵队改编而成,黄克诚任师长兼政委,彭雄任参谋长。下辖3个旅,第七旅由原第一支队改编,彭明治任旅长,朱涤新任政委;第八旅由原第二支队编成,田守尧任旅长,吴信泉任政委;第九旅由原第三支队编成,张爱萍任旅长,韦国清任政委。这支部队自1940年秋开辟江苏北部淮海、盐阜根据地以来,在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的领导下,在反"扫荡"、反伪化、反蚕食的斗争中,在粉碎顽固派进犯、剿匪叛乱的斗争中,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取得不断的胜利。  相似文献   

19.
1941年1月6日,新四军军部机关及所属部队9000余人奉命北移,途经安徽南部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重兵包围袭击.  相似文献   

20.
今天参加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会,感到非常高兴,也不禁想起了许多往事。60年前的今天,我在淮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新四军军部工作。我永远不会忘记60年前的8月14日,那天下午传来了日本侵略者无条件投降的特大喜讯。整个新四军军部都沸腾了!我们热烈地相互拥抱,把军帽抛到天空,同志们放声歌唱,整个通宵都在狂欢中度过。只有亲身经历过八年艰苦抗战的人们,才会深切地感受到胜利的来之不易,胜利果实的可贵。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今天,我的感想很多,这里我只简要地说两点,主要是说一下两个“牢记”。第一,我们一定要永远牢记革命先烈的不朽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