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学生心理效应是指学生在从事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规律,就是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对人或对事所持有的一些特殊的反映效果。掌握这些心理学规律,有利于教师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尤其是对于思想政治老师,主要从事着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认识了解应用这些心理效应,能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达到思想政治教学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对人或事所持有的一些特殊反应。而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就是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如果我们能巧妙的运用一些心理效应,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就会对我们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对人或事所持有的一些特殊反应.本文主要探讨了六种心理效应,即首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效应、习得性失助效应、超限效应、鲇鱼效应以及它们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浅谈心理效应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对人或事所持有的一些特殊反应。本主要探讨了六种心理效应,即首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效应、习得性失助效应、超限效应、鲇鱼效应以及它们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康钊 《教学与管理》2006,(11):58-59
众所周知,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对人或对事所持有的一种特殊的反应效果.登门效应作为心理效应之一,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班级管理巧用心理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建伟 《班主任》2007,(3):15-16
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认识过程中,对人或事所持有的一些特殊的反映效果。心理效应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应认真学习和研究心理效应,发挥心理效应的积极作用,提高班级管理的实效。  相似文献   

7.
一、什么是心理超限效应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处于一定的阈值范围内的。适时、适度的刺激 ,能够激活人的心理活动状态 ,使人的学习、工作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而这种刺激一旦过强、过多或作用时间过久 ,就会引起心理感应上的零效应或负效应 ,心理学上称之为心理超限效应。行为主义心理学派认为 ,人的学习活动是刺激———反应的过程 ,因此 ,心理超限效应也广泛地体现在教育教学工作之中。二、教育教学中心理超限的表现1 时间上过度的超限效应时间上过度的超限效应 ,最典型的现象就是“拖堂”。有的教师课前不认真备课 ,讲课时不突出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8.
态度影响人的认识,制约人的行为,思想教育效果不仅取决于教育形式的有效性,还受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思想教育过程中相互心理作用的影响。下面论及的几个心理效应,就是思想教育工作者在思想教育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心理倾向。  相似文献   

9.
自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心理科学的地位得到恢复和发展以来,心理教育的科学研究领域出现了十分繁荣的景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开展心理教育的可能性及必要性,心理教育课程化的建议也已被提上了日程。但是关于心理教育的纷杂的提法常使人产生歧义,比较常见的可以列举的有:心理教育、心育、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卫生教育等。这些不同的提法,代表了人们对心理问题认识的侧重点不同。也表明关于心理教育的共识尚未达成。有人认为,能够从这些不同的名称中抽取相同的内涵,这些活动都以人的心理为指向,即人的“心理”是共同的、共通的领域,而对人的心理行为指导、咨询、训练等等归根结底是属于“教”与“育”的范畴,因此,可以用心理教育这一概念来统摄上述诸多提法,本文采用这种提法。  相似文献   

10.
所谓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对人或事所有的一些特殊的反映效果。如果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一些心理效应,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廖金兰 《教师》2013,(5):52-52
心理效应是指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在社会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下,对人或事物所持有的一些特殊的反应效果。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心理效应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心理效应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影响,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2.
"新"随"心"动——浅谈心理效应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对人或事所持有的一些特殊反应.本文主要探讨了五种心理效应,即圆桌效应、南风效应、食盐效应、巴奴姆效应、贝尔纳效应以及它们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对人或事所持有的一些特殊的反应效果.心理效应在教育活动中有着重要作用,作为班主任老师,在班级管理中要运用好心理效应,发挥各种心理效应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影响,以提高班级管理实效.  相似文献   

14.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都是培养人的活动,两者相辅相成,本文从教育心理效应的"门坎效应"、"东坡效应"、"刻板效应"、"斯特鲁效应"、"软化效应"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分析,谈谈如何深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5.
梁霞 《考试周刊》2010,(6):239-239
在过去的10年内,全世界警察因心理原因发生的暴力执法、恶性斗殴和自杀事件频频发生,这些时刻在提醒我们.警察的心理素质教育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若再不加强警察心理素质的建设,警察队伍将很难迈上更高的发展平台。那么。我国警察队伍心理教育现状如何,我们又将怎样推进这些工作.本文主要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文化学视野中的心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主要从化学的视野来探讨心理教育的化属性、化功能和化性格。人的心理发展具有化属性.心理教育是人的心理与化的双向建构。多元化运动的兴起引领着心理教育的发展道路,规约着心理教育尊重、反映与提升民族的化个性.呼唤着多元化心理教育的兴起。  相似文献   

17.
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对人或事所持有的一些特殊反应效果。心理效应在教育教学管理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做为班主任,如果能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利用其积极作用,避免消极作用,就能够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增强教育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认识社会的过程中,对人或事所持有的一些特殊反应。在学校教育活动中,也经常出现一些心理效应。本文探讨并分析了学校教育活动中常见的几种心理效应,以期引起人们对教育活动中心理现象的重视。1.马太效应《马太福音》中有这么一个故事:主人外出前把一笔钱分给了三个仆人。得到五千元的人随即投资做买卖,结果使财产翻了一番;分得两千元的人也赚了两千;唯独那个得到一千元的人把钱埋在地里,一分没赚。主人回来后论功行赏,不仅依数奖励了前两位,而且把第三位的一千元本金也一股脑儿奖给了…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崇拜是人类古已有之的一种心理状态,是崇拜者对崇拜对象所怀有的一种尊敬、钦佩的情感和心态,反映了崇拜者希望成功和追求完美的渴望之情。崇拜的积极心理意义是使人感到有所寄托、有所期望、有所追求。但反之,在崇拜心理形成的过程中,由于易发生“光环效应”(晕轮效应  相似文献   

20.
心理效应指人对某种相同的刺激产生相似心理反应的倾向。心理效应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成功的教育教学依赖于一种充满心理安全和谐的教学氛围,形成师生间的最佳心理场,让学生充分释放潜能、彰显灵性、张扬个性,达到教育教学目的。教师应恰当运用心理效应杠杆,发挥其积极作用,为教育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