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年前《对外大传播》改版,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蔡名照的指示.开办了《新闻发言人》栏目,密切追踪政府新闻发布工作进程.以推进中国新闻发布和发言人制度的建设。如今只要在网上搜索“新闻发言人”。就能看到本刊发表的《在第一时间抢占舆论制高点——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王国庆谈新闻发言人制度》《中国新闻发言人新年发出第一声春雷》《三部委新闻发言人畅谈新闻发布》《新闻发言人的追求——快、准、稳》《美国新闻发言人:“半杯水”的两种表达》《地方政府新闻发育人制度渐入佳境——广东省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纪实》等文章.这些文章被很多网站转载。本刊还收到了读者的大量反馈信息。 新闻发言人制度作为中国政治文明的新象征,是中国党务公开和政务公开的重要载体。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周的支持下.《对外大传播》时刻感知着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进程。外国媒体对中国政府的新闻发布会日益关注.其中“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新闻发布会更是吸引了路透社、法新社、美国《华尔街日报》、英国《金融时报》、BBC、《澳大利亚人报》等西方主流媒体的争相报道。许多外国媒体驻京记者更是场场不落地参加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这成为他们采写新闻的权威来源之一。 通过2006年的58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与各国的理解越来越多.误解越来越少。向世界说明中国、倾听世界的声音、沟通人类共同的情感。需要新闻发布会这个平台来推进中国的对外传播事业,进一步加强沟通和对话。 2006年12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内座无虚席.中外媒体记者一百余人参加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6年举行的最后一场新?  相似文献   

2.
2006年初《对外大传播》开始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局共同主办《新闻发言人栏目时,发表了新闻局局长郭卫民的专访文章《中国新闻发言人新年发出第一声春雷》。2007年新年到来之际,《对外大传播》再次采访了主管新闻发布具体工作并主持过数十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的郭卫民局长。  相似文献   

3.
宋庆龄参与和指导对外新闻传播工作的时间长达近70年。她一生创办了《中国论坛》、《中国呼声》、《保卫中国同盟新闻通讯》(以下简称《新闻通讯》)和《中国建设》等对外宣传报刊,并为这些报刊撰写了大量的稿件。她以新闻为武器,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摇旗呐喊,向海外反动势力奋勇还击。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宋庆龄逐渐形成了自己较为成熟的新闻观,这  相似文献   

4.
正数据新闻(data journalism)是近年来新闻实践领域的一大热点话题,指的是由数据驱动(data-driven),从中挖掘新闻价值,对数据进行处理,最终予以可视化呈现的新闻报道方式。近年来,《纽约时报》《卫报》等媒体纷纷进行了数字化改革,推出了一系列优秀的数据新闻作品(如《雪崩》《伊拉克战争日志》等),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相比之下,在对外传播领域,中国的数据新闻发展方兴未艾,不仅实践者较少,而且作品质量参差不  相似文献   

5.
本刊《发言人》栏目开办三年来。一直在追踪并记录着中国新闻发布制度的进程。采访了主管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的高端人士、中央部委和地方的新闻发言人。对美国驻华使馆新闻发言人也做了专访。另外,对于政府部门举行的重大新闻发布会,本刊也同样进行了深度地报道。 本文作者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助理,兼全球新闻研究室主任。作为一位学者,他身体力行地在推进中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2001年至今,他担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全球传播系列高级研讨班和中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的联合主讲。编著和译作有《新闻发言人全书(三卷本)》《政府的媒体公关与新闻发布——一个发言人的必备手册》《运营媒体》和《媒体与权力》等。编者拿到这篇文章时,的确感受到专业的理论含量,更感受到了实践的热度——  相似文献   

6.
三年前《对外大传播》改版,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蔡名照的指示,开办了《新闻发言人》栏目,密切追踪政府新闻发布工作进程,以推进中国新闻发布和发言人制度的建设。如今只要在网上搜索“新闻发言人”,就能看到本刊发表的《在第一时间抢占舆论制高点——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王国庆谈新闻发言人制度》《中国新闻发言人新年发出第一声春雷》《三部委新闻发言人畅谈新闻发布》《新闻发言人的追求——快、准、稳》《美国新闻发言人:“半杯水”的两种表达》《地方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渐入佳境——广东省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纪实》等文章,这些文章被很多网站转载,本刊还收到了读者的大量反馈信息。新闻发言人制度作为中国政治文明的新象征,是中国党务公开和政务公开的重要载体。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局的支持下,《对外大传播》时刻感知着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进程。外国媒体对中国政府的新闻发布会日益关注,其中“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新闻发布会更是吸引了路透社、法新社、美国《华尔街日报》、英国《金融时报》、BBC、《澳大利亚人报》等西方主流媒体的争相报道。许多外国媒体驻京记者更是场场不落地参加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这成为他们采写新闻的权威来源之一。通过2006年的58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与各国的理解越来越多,误解越来越少。向世界说明中国、倾听世界的声音、沟通人类共同的情感,需要新闻发布会这个平台来推进中国的对外传播事业,进一步加强沟通和对话。2006年12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内座无虚席,中外媒体记者一百余人参加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6年举行的最后一场新闻发布会。担当发言人的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蔡武。这是他自2005年8月上任后第二次在这里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工作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的推进,向中外记者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的提问。《对外大传播》记者在新闻发布会现场感受了蔡武主任与中外记者近距离展开的答问和交流。记者们尤其是境外记者提问踊跃,会场气氛如同2005年年终蔡武主任履新后第一次亮相新闻发布会时一样热烈和活跃。在用了8分钟左右的时间简要作了介绍后,他将一个多小时留给记者提问。散会后他还在台下与上前围住的记者们继续交流了10分钟,他说:“能够有更多机会和媒体更直接地沟通,也是我的愿望,我一直在推动。”记者们都笑了。  相似文献   

7.
新闻发言人制度可以说是从美国开始的,1857年,美国白宫开始有了拿政府俸禄的新闻发言人。《对外大传播》曾经刊登的《美国白宫新闻发布厅里的故事》把美国新闻发言人和政府之问的关系形容得惟妙惟肖。  相似文献   

8.
《东方早报》/澎湃新闻是媒体融合转型的一个产品结合体,其中《东方早报》创刊于2003年7月,是一份传统的纸媒,澎湃新闻上线于2014年7月,是一个移动新闻客户端。他们由同一个团队运作,采编风格和理念也是一脉相承的。但他们现在的传播效果却有惊人的差异:《东方早报》目前每天发行量在10万左右,澎湃新闻的移动用户已接近6000多万。  相似文献   

9.
他在一个报社工作了三十多年,生活的轨迹与他所钟爱的新闻事业紧紧地相扣在一起;他一路行走一路沉淀,其发表在《人民日报》或《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大量新闻作品及蕴涵真知灼见的专著《大门打开之后》《西行纪闻》、《南部写真》等书及长篇论著《论会议新闻及其改革》等,多次获得全国性的新闻奖项,深得业界好评;他在任职《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后,仍然深入基层实地采访.最近他为采写《走进“林都”伊春》,冒雨探访汤旺河林场伐木劳模的情景令陪同的宣传干部感动;尤其是听他对“三贴近”的解读,让人感到一个新闻人的实践与思考是那样宝贵。收到本刊“与总编面对面”栏目的邀请,王谨在忙碌中愉快地接受了专访。一个下午,在他的办公室里我们开始分享他在对外宣传上的思考……王谨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获法学(新闻)硕士学位。在人民日报社从事新闻工作至今已有32年,发表新闻作品两百多万字。  相似文献   

10.
工会工作     
《职业圈》2012,(14):6-6
全国总工会召开宣传贯彻《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新闻发布会 中华全国总工会近日在京召开宣传贯彻《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简称《特别规定》)新闻发布会。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张世平全面介绍了《特别规定》出台的时代背景、重要意义、突出特点、主要调整内容及工会推动学习宣传贯彻《特别规定》的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11.
工会工作     
全国总工会召开宣传贯彻《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新闻发布会 中华全国总工会近日在京召开宣传贯彻《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简称《特别规定》)新闻发布会。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张世平全面介绍了《特别规定》出台的时代背景、重要意义、突出特点、主要调整内容及工会推动学习宣传贯彻《特别规定》的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12.
1994年3月4日,我作为《北京周报》的记者与美国美联社、《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洛杉矶时报》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的5位同行参观了凌源监狱,一些西方国家和新闻界所特别关注的刘刚就关在此地。这次参观采访活动是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应这几家新闻机构的请求安排的。  相似文献   

13.
正一、研究问题作为全球第一本专门探讨数据新闻的著作,《数据新闻手册》这样对数据新闻下定义:用数据报道新闻。自2013年中文版的《数据新闻手册》在网上面世以来,国内业界和学界纷纷展开对其的关注和研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对数据新闻的理解。章戈浩认为,"数据新闻又称为数据驱动新闻。它指的是对数据进行分析与过滤,从而创作出新闻报道的方式"。(1)方洁从新闻呈现形态、新闻生产流程和新闻行业的发展三个角度对数据新  相似文献   

14.
老记者于友,从事新闻工作几十年,几度参与对外报道工作:1938年参加著名出版家胡愈之和新闻记者范长江领导的国际新闻社,1941年任新加坡《南洋商报》驻香港记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光明日报》编委和国际部主任、《中国日报》副总编辑。2011年初春的一天,本刊记者在北京于老的家中,采访了这位一生与外宣工作有“不解之缘”的新闻人。  相似文献   

15.
一场经济危机使得原来就被网络挤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传统媒体雪上加霜,倒闭潮、转网潮、收费潮……一浪高过一浪。作为传统新闻理念捍卫者的传统报刊自身不保,相应地,高品质的报道也就难以为继了。翻开2010年的美国新闻业务期刊:《哥伦比亚新闻学评论》、《美国新闻学评论》、《尼曼报告》,“经济危机、报道维艰”成为关键词。  相似文献   

16.
12年前的5月1日,《东方时空》栏目的开播宣布了中国从此有了早间新闻,12年过去了,新闻频道在同一天开播了,它的播出又宣布了中国从此有了播出新闻的专业频道。这两个值得载入中国新闻史的历史事件,一直令一个人激动并骄傲着,同时也使全国电视观众记住了他的名字——他就是《东方时空》的参与创办兼《东方之子》的第一位主持人,新闻频道两个重点栏目《中国周刊》和《新闻会客厅》的制片人白岩松。  相似文献   

17.
与新闻和外宣结缘 《对外传播》:您1945年从中央大学外文系毕业后为何选择了新闻这一行?  相似文献   

18.
最近,在对西方新闻客观性的研究中,由加拿大传播界著名学者罗伯特·哈克特和赵月枝合著的《维系民主?西方政治与新闻客观性》(以下简称《维系民主?》)一书引起笔者注意,该书展示了自19世纪开始的西方新闻客观性的发展历史,揭示了新闻客观性与政治体制之间的关系,探讨了西方新闻民主化改革的可行性路径。在对西方新闻客观性提出深刻质疑的同时,其敏锐而独到的见解读来令人耳目一新,对国内新闻界的研究而言似亦有许多可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9.
<正>如今,新闻移动化成为全球媒体不得不面对的一种发展趋势。而移动网络新闻中,很大一部分用户是通过新闻类客户端阅读新闻的,新闻客户端成为媒体与用户直接沟通的新渠道,也是国际媒体的兵家必争之地。国际媒体是如何利用新闻客户端开展传播活动的?本文以路透社、《纽约时报》和《赫芬顿邮报》为例,分别代表全球通讯社、老牌传统媒体和新兴网络媒体,尝试对国际媒体的客户端传播策略进行梳理和分析。路透社:信息服务化与视频化  相似文献   

20.
应湖北省恩施州和宜昌市的要求,我们邀请新华社、中国新闻社、《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日报》、《北京周报》、《今日中国》、《中国画报》、《中国报道》、《对外大传播》等中央涉外新闻单位12位记者组成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