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桂涛 《对外大传播》2011,(12):58-59
不论是600年前郑和的“和平之旅”,还是如今北京到约翰内斯堡朝发夕至的航班,都已经说明地理距离不是阻碍中非交流的最大障碍。中国和非洲这两个地球上相隔最远的文明总在尝试了解对方,却似乎总是对对方的声音听不分明。  相似文献   

2.
中非两大文明的交往历史悠久,尤其是1956年中非建交以来的半个多世纪里,中非关系历经风雨而情谊日深,在多个领域和宽广舞台,双方相互理解、相互扶持,成就了一段"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的佳话。  相似文献   

3.
中国与非洲从来都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中非两大古老文明之间的互鉴以渊源流长的历史和璀璨夺目的合作成果,充分诠释了习近平文明观的理论特质和实践价值。作为以深化中非人文交流为己任的国家级智库,中国非洲研究院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文明观为引领,积极创新对非国际传播的方式方法,探索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讲好中非合作故事,推动中非传统友谊行稳致远,为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4.
中国同非洲国家长期友好合作,中非合作论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了中非之间的人文交流持续增长和非洲孔子学院的快速发展.目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拓展,非洲孔子学院正处于提质增效的升级发展阶段.该文旨在探讨新形势下非洲孔子学院如何加强内涵建设、创新文化传播、创造良好环境、提升办学实力,推动孔子学院可持续、...  相似文献   

5.
中国茶道成为"中非"文化交流的桥梁纽带。近日,由埃塞俄比亚、加纳、肯尼亚、喀麦隆、津巴布韦、纳米比亚等15个非洲国家的24位资深传媒界官员组成的新闻采访团来浙江采云间茶业公司访茶问道。坦桑尼亚驻华宣传大使Charles、塞拉利昂总统外宣办公室高级秘书Lamina、加纳“每Et写真日报》社长Ayeboafoh、肯尼亚人民媒体集团副总编EricOduor等媒体人员一行,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与非洲虽在地理上相距遥远,但中非传统友谊历久弥新。近年来,随着中非友好合作关系不断深入发展,中非文化交流与合作亦呈现蓬勃发展的喜人之势,中国对非洲的文化影响力不断上升,对非洲的文化传播能力逐步增强。新形势下,"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推进为中非关系发展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和前进动力。"一带一路"既是经贸合作之路,也是文化交流之路,为扩大和深化中非文化交流与合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但是必须看  相似文献   

7.
2007年1月30日~2月10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了喀麦隆、利比里亚、苏丹、赞比亚、纳米比亚、南非、莫桑比克和塞舌尔等非洲八国,分别与各国总统举行会谈。其间,中国与非洲八国签署了一系列经贸合作文件。外交部部长李肇星说,胡锦涛主席八国之行是一次面向全非洲的友谊之旅、合作之旅,是继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后中非关系中又一件大事,访问的巨大成功将对中非关系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境外媒体对此予以广泛关注,据不完全统计,从1月30日-2月12日的13天时间里,境外英文媒体共刊发305篇报道和评论。 境外媒体主要关注重点是胡锦涛出访非洲对加强中非关系的意义,中非经贸合作的内容与影响,中国对解决达尔富尔问题的立场,西方与非洲国家对中国加强与非洲关系的警惕与疑虑,舆论呈现出复杂与多元的特点。本刊选编境外媒体的相关报道,以供外宣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9月9日-10日,第四届中非智库论坛在南非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举行,上百位中国与非洲各国的政要、著名智库学者参与了两天的讨论。作为新型智库代表,笔者受邀在开幕全体大会上作主旨发言,并有机会与不少非洲智库的负责人进行深度交流。通过分析非洲智库对中国发展的看法,以及比较中国这些年软实力的得失,笔者认为,目前非洲智库正处于对华看法的转型升级关键期。加强对非洲智库的交流,对于中国影响力的提升是一件性价  相似文献   

9.
<正>北京周报社非洲分社在正式成立一周年之际,与南非FrontierAdvisory咨询公司合作,于2013年2月21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成功举办了首届"中非交流论坛",来自南非金融、贸易、商界高层管理人员,部分政界及研究机构人员,南非新闻机构,中国驻南非外交官以及中国驻南非记者共70余人参加。论坛邀请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兼总编辑黄友义就党的"十八大"后中国经济社  相似文献   

10.
自从中国政府推动"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文件发布后,有关该倡议的信息时时见诸中外媒体,成为世界各国热议的话题。我们希望看到"一带一路"助推中国与沿线国家加强经贸合作、促进人文交流,与沿线各国携手发展。不过,我们也必须清醒看到,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上有四种文明、上百种语言并存,巨大差异往往容易带来误解和摩擦。对外传播和文化沟通中的冲突跨越文化的边界去推动交流,并不是今天才出现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布局中,非洲占有重要一席。近年来,随着中非友好合作关系全面深入发展,中非文化交流与合作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时期,中国对非洲的文化传播能力逐步增强。但是,中国文化走进非洲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和限制。制定对非洲的文化传播战略既要认真考量共性,又要充分考虑差异性,分区域、分国家进行对非洲文化传播的战略布局。在具体的策略选择和规划上,要进一步扩大中非文化交流,努力推动中非文化产业合作,积极尝试中非文化贸易,加快非洲国家中国文化中心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2.
国家主席江泽民今年5月成功地访问非洲6国回到北京后不久,为《中国与非洲》月刊题写了刊名。《中国与非洲》月刊是由中国外文局所属北京周报社主办的我国唯一一本面向非洲公众的刊物,用英、法两种文字出版。该刊创办以来,为介绍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阐述我国政府对重大国际问题的观点和立场、巩固和发展中非友谊、促进中非经贸合作  相似文献   

13.
正一、调查基础情况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最多的大陆,2018年中非合作迎来了新时代。习近平主席对塞内加尔、卢旺达、南非、毛里求斯4个非洲国家进行访问和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成功召开使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不断深入。由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联合中国报道杂志社、国际知名调查机构华通明略联合开展的第5次  相似文献   

14.
《文化学刊》2011,(4):190-191
"文明"与"文化"陈炎在2011年5月3日发表的《文明"与"文化"》的博文中指出,在我看来,所谓"文明",是指人类借助科学、技术等手段来改造客观世界;通过法律、道德等制度来协调群体关系;借助宗教、艺术等形式来调节自身情感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基本需要、  相似文献   

15.
闫成胜 《对外大传播》2013,(10):13-15,1
向海外推广优秀国产影视作品是传播民族文化、提升国家形象的有效途径。2011年11月23日,译成斯瓦西里语的《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国家电视台播出,向当地民众展示了当代中国社会和民众生活的全新图景,受到当地观众的热烈欢迎和海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该片在东非地区的播出,为影视产品国际传播、市场培育进行了诸多有益尝试,拓宽了中非媒体交流渠道,开创了合作新模式,也带来诸多启示:一是解放文化生产力,强化创作与管理,打造反映共同情感的精品力作;二是努力发挥各方优势,积极拓宽交流渠道;三是全面深入把握中外文化,确保译制质量,使原创作品保值增值;四是在提高国内影视产品制作水平的基础上强化机制建设,通过积极的商业运作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优化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6.
10年前,浙江编织品进出口公司,带着自己的拳头产品——大提花贡缎和纺蜡花布去西非开展贸易。凭着他们的真诚、信誉,事业发展很快,贸易地域也由西非逐步向北非、中非和东非发展。10年,他们累计对非纺织品出口达2.5亿美元。为了更有力地发展对非贸易,1992年,他们又成立了“浙江泛非贸易公司”,以后又分别在多哥、加纳、贝宁、科特迪瓦、冈比亚以及坦桑尼亚等国家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在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作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部署,在党的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又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并列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只有深刻理解生态文明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内涵,才能充分认识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葡萄牙语在世界诸多语言体系中独具特色,母语使用者达两亿多人,在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国家中排第七位。目前,世界上有八个葡语系国家,从区位上看,有五个在非洲,分处非洲的不同区域。其中,安哥拉和莫桑比克位于南非,佛得角和几内亚比绍位于西非,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位于中非。这些国家是促进中非友好交往、推动地区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然而,除了具有深厚的语言文化共性之外,非洲葡语国家在媒体发展等方面存在较大国别差异。因此,开展对非洲葡语国家的传播,需要在了解这些国家的媒体发展情况、与中国媒体开展的合作以及合作诉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调整传播思路和制定传播  相似文献   

19.
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国在非洲进一步树立并保持良好的国家形象,中国发展模式受到肯定,中国影响力得到认同。而近年来全球格局日益复杂,新冠肺炎疫情等历史大事件频发,塑造良好中国形象的任务更为艰巨。影响中国在非国家形象构建及其前景的因素,不仅包括中国自身的话语传播能力建设,也包括西方价值观和对华态度在非洲的影响力,以及非洲基于自身利益对中国模式的解读与诠释。未来,发挥好非洲主流媒体的引领作用,促进中非民间舆论良性互动,提升中非人文对话的效用,推动西方友华言论在非洲的传播,引导不同主体通过不同方式参与中国故事讲述,将有利于中国国家形象在非洲乃至全世界的塑造与传播。  相似文献   

20.
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2015年11月出版作者黛博拉·布罗蒂加姆(Deborah Brautigam)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保罗·尼采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发展项目总监、国际政治经济学院客座教授,是美国研究中非关系及中国对非援助的专家。其代表作《龙的礼物:中国在非洲的真实故事》,以客观笔触全面解释了西方国家所不能理解的非洲对中国普遍抱持欢迎态度及其背后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