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让我们的政治课堂回归生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并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当我们用这一新课程理念重新审视传统的政治课教学,不难发现:传统的政治课堂因过于追求理性化,片面强调道德观念灌输和道德行为的训练,而忽略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本身的情感需求,忽略了学生自由自觉的活动,也疏忽了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结果带来了教学中重知识轻生活、重认知轻情感、重结构轻创新、重服从轻自主  相似文献   

2.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并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用这一新课程标准理念重新审视传统的政治课教学,不难发现:传统的政治课堂因过于追求理性化,片面强调道德观念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本身的情感需求,忽略了学生自由自觉的活动,也疏忽了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结果带来了教学中重知识轻生活、重认知轻情感、重结构轻创新、重服从轻自主等倾向。  相似文献   

3.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并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用这一新课程标准理念重新审视传统的政治课教学,不难发现:传统的政治课堂因过于追求理性化,片面强调道德观念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本身的情感需求,忽略了学生自由自觉的活动,也疏忽了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结果带来了教学中重知识轻生活、重认知轻情感、重结构轻创新、重服从轻自主等倾向。[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黄建珍 《广西教育》2007,(6B):37-38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并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当我们用这一新课程理念重新审视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时,不难发现:传统的政治课堂因过于追求理性化,片面强调道德观念灌输和道德行为的训练,而忽略了学生自由自觉的活动,也疏忽了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结果带来了教学中重知识轻生活、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指出:“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认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当我们以这一新课程理念重新审视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时,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教学被看成"高、大、空"的政治口号,往往将思想政治课当作一门知识课,很多家长、学生乃至一部分教师都认为政治课的教学仅仅是背背而已.犯了"一背就灵"的错误.忽视了它自身的时代性和目的性,思想政治课教学成了枯燥无味、令人生厌的灌输式说教,结果带来了教学中重知识轻生活、重认知轻情感等倾向.  相似文献   

7.
<正>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传统的"以讲为主"的课堂结构的特点是重教轻学,重讲轻练,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其结果是束缚学生的思维能力,压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影响教学效果的提高。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效果,已成为广大政治教师探讨、实践的课题之一。下面笔者结合多年来自己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谈几点心得体会。一、抓住一个"学"字,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努力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把学生自学贯穿于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社会主义公民品德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常识教育的主要课程,也是学校进行德育的主阵地。然而很大一部分中学生却认为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和社会现实有很大的脱节,只是迫于升学不得不学。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学中也存在这样一些现状:重知识传授,轻解决深层次思想问题的力度;重知识点记忆,轻学生自我情感体验的深度;重知识考查,轻学生运用理论于实际的程度。这些因素使思想政治教学偏离主要方向,从而丧失其强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9.
《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试行)》要求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生活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民主气息的教育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和发展的能力。然而,怎样改变思想政治的教学方式与思想政治课的地位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  相似文献   

10.
有效学习,就是在有效的学习策略指导下,使学生取得最佳的学习效益,以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满足社会和个人的价值需求。新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法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但是,我国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还有许多方面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极不适应,教学的有效性相对…  相似文献   

11.
传统思想政治教学普遍存在预设封闭性和灌输性特点,过于重知识、轻情感,重接受、轻体验,导致学生知情发展失衡,影响了学生完整人格的形成和生动活泼的发展,使课堂教学缺乏生命活力。为让思想政治课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笔者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以及四个方面探究用生命化教学唤醒与激发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2.
潘书琴 《教育文汇》2014,(13):44-45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由《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四个模块组成,学科的理论性较强。在传统的教学中,对于文科学生而言,因为高考的压力大,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很难理论联系实际,加之教师课堂授课时间紧,往往“重知轻情”,导致学生厌学,老师难教,课堂枯燥,教学难见成效。对于理科学生而言,他们没有高考分数的压力,既不需要像历史学科那样死记硬背,也不需要像地理学科那样画图推测,似乎只要边“玩”边学,就可以通过学业水平测试了。但是,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只是为了通过学业水平测试吗?怎样改变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难堪局面呢?  相似文献   

13.
正在传统的政治课中,基本上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满一堂课,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教师总怕浪费了时间,讲不完课,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和消化时间显然接近于零,这种教学方式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从而失去学习政治的兴趣。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因此,在必须改革政治课教学方式和方法,必须彻底打破封闭、单项、机械、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所以,我认为,政治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试行)》要求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生活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民主气息的教育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和发展的能力。然而,怎样改变思想政治的教学方式与思想政治课的地位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认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并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当我们用这一新课程理念重新审视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时,不难发现:传统的政治课堂因过于追求理性化,片面强调道德观念灌输和道德行为的训练,而忽略了学生自由自  相似文献   

17.
张政 《考试周刊》2010,(8):165-165
受社会上某些重金钱、实惠,以及重经济轻政治的影响,学生往往轻视思想政治课。本文作者根据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思想政治课中倾注情感的感化、熏陶,以期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课程学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  相似文献   

19.
为了改变以往思想政治课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状况,修订后的初中政治《课程标准》强化了实践环节,在教学要求中,将原来的“运用”要求改为“活动”,增加实践活动的有关要求,并以活动课为载体。在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中,教师理念到位,角色到  相似文献   

20.
<正>长期以来,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思想政治课重教轻学、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体验、重知识轻品行,导致学生课堂参与度低,思想政治内容脱离实际,时效性不强。将开放式教学入引进思想政治课,开启了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新局面。本文从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环境、评价手段诸方面探讨开放式教学在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一、转变教师角色,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开放式教学思想首先要求转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观念与角色。作为新课改的主要实施者、课程教学的直接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