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6 毫秒
1.
怎样做一位称职的父母?这一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让许多父母产生了许多不解和困惑。有的父母对孩子有求必应,竭尽所能为孩子营造一个虚幻的空间,把孩子与现实生活隔离开来,幻想让自己的孩子生活在一个不受外界干扰的大温室里;有的父母时常摆出自己的权威,动辄就对孩子批评、责骂,或冲着孩子大喊大叫。这些都不是现代合格的父母教育孩子的态度和做法。(一)温和派的“关怀强迫”常见类似的情景:六岁的贝贝端坐在电视机前,一杯热气腾腾的牛奶触手可及,刚买回来的面包就放在手边,妈妈站在旁边等待贝贝吃饭。“妈咪,这么烫的牛奶,怎么喝?”贝贝显然是…  相似文献   

2.
初中数学“体验学习”的实验 ,是“让孩子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的教育策略 ,通过引导学生体验 ,强调学生的主体实践 ,亲身体验 ,真正把知识通过开放性、实践性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使学生在探索体验中开发自己的创造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探索创造教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对孩子有针对性地实施“课外教育”,其重要性、必要性不言自明。许多成才者在回忆其成长历程时都不无感慨:是严谨而规范的“课内教育”为他们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是丰富而有趣且适合自己的“课外教育”促成了日后事业上的成功!然而,生活中常听到许多家长抱怨:“我的孩子没啥特长,就知道玩”,感觉“课外教育”无从抓起;或者,孩子十分迷恋某项课外活动,家长却不知如何帮忙。看来,在对孩子实施“课外教育”之前,家长应首先提高自身素质、增加修养,至少应知晓自己该干点啥。善于“发现”孩子真正的兴趣与爱好往往是通过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表现…  相似文献   

4.
现在许多的父母训斥孩子的口头禅是:“就知道玩,还不赶快去学习!”“这孩子玩心太重,不会有出息。”在教师的嘴里可以听到“哪都有你,就学习找不到你。”“别再玩了,跟××学学,看他多听话”……这些教师和父母都认为孩子只有从小忙着认字、学习琴棋书画才是又聪明又爱学习的好孩子,在他们眼中,这样的孩子才是班里的典范,父母的骄傲。其实他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教育的误区。一、玩就是学习孩子成长的过程有一个基本的需要是学习的需要。但是,儿童最初的学习方式几乎可以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玩。在无拘无束的玩耍中,孩子不仅丰富了自己…  相似文献   

5.
现如今,许多父母给孩子的多是“爱”和“关心”,这本是件无可厚非的事;可有的父母往往就把握不好这个“度”,把本来让人神往的“呵护”变成了有害无益的“宠”了。我也听到过许多老师的抱怨:现在的学生不好教、任性、调皮、学习不认真,有时候甚至胆大妄为、和老师对着干,令人心烦心伤……所以他们就有“必要”把自己“武装”起来,出现在学生面前的是“板着面孔”的化身。上述种种,我看到了教育的困惑,既是家长又是老师的我,很想尝试一下“父母”式的老师教育方法,而且一试并初见成效。在此,我举两个具体事例。例一,一位体育委员因与同学们不…  相似文献   

6.
小学生道德品质和思想情操的形成,学校教育起着重要作用,家庭教育也不可忽视.但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家长往往只注意从物质生活上照顾孩子,而在学习和思想等方面关心很少,其主要表现是不注意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我对我校三年级一个班30名学生做过“爸爸业余时间干什么”的调查,其中把孩子关起来让其学习,而自己看电视、聊天、串门或打麻将的占27人.这说明,确实有许多家长很少关心孩子的学习,更谈不上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没有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这对作家长的人们来说,是极不应该的.  相似文献   

7.
“中等生”——是指学习成绩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中间状态的学生。据一些中小学校的资深教师讲,在中小学校中,这部分学生有如下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人数众多,在学生总数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二是可变系数大,发展的好将升至优等生的行列,学习迈上坦途;反之,则会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很容易下滑到“差生”的群体之中。天下父母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绩优秀,但现实往往令人感到遗憾,这就是相当多的孩子学习平平,是“中等生”。许多家长为之困惑。据有关媒体报道,美国有位教育理论家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对于少年儿童教育问题得出了“枣核型”结论:“1%~5%…  相似文献   

8.
德国家长对孩子“善良品质”的培养非常重视,从孩子懂事时就开始进行“善良教育”。他们根据小孩模仿能力强、注重形象思维的特点,把爱护小动物作为对他们进行“善良教育”的第一课。德国人普遍认为:一个人,如果小时候连动物都不知道爱护,长大了心地也不会很善良。甚至认为:小时候以虐待动物为乐的孩子,长大了往往会缺少爱心,弄不好还会有暴力倾向。目前这种教育已经成为德国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许多德国家庭里,孩子刚刚蹒跚学步,家长就特意为他买来小狗、小猫、小兔、小金鱼等性情温顺的小动物,耐心地教孩子喂养,让孩子在亲自照料这…  相似文献   

9.
爱护动物爱护小动物是许多德国幼童接受的“善良教育”的第一课。在孩子刚刚学会走路时,不少德国家庭就特意为孩子喂养了小狗、小猫、小兔、小金鱼等小动物,并让孩子在亲自照料小动物的过程中,学会体贴入微地照顾弱小的生命。幼儿园也饲养了各种小动物,由孩子们轮流负责喂养,还要求孩子们注意观察小动物的成长、发育和游戏,有条件的还须做好“饲养记录”。德国的中小学还普遍开展有关“善待生命”的讨论或作文比赛。同情弱者同情、帮助弱小者也是德国人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的另一重要  相似文献   

10.
日前在南京师范大学召开的全国首次教育伦理学研讨会上有专家提出:“别让孩子成为家长的‘替身’。”许多家长并不是真正为孩子的前途和健康考虑,而是把孩子作为实现自己理想的“替身”,让孩子将来为自己争面子、挣大钱。孩子的肩上背负了家长太多的期望。例如,有的孩子并不喜欢学琴,但家长认为学琴可以让孩子将来出人头地,还有的家  相似文献   

11.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许多年轻的父母常常忙于工作或急于“充电”,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或充分享受着丰富的业余生活。他们往往把自己的孩子托付给老人抚养。然而隔代教育在孩子早年的人格形成中可能会造成某种不良的影响,这引起了心理学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不少家长为了辅导子女学习,不惜花费许多时间阅读孩子的课本,重温早已荒疏的学业,然后再把自己掌握的知识,慢慢咀嚼给孩子。有人称这样的家长为孩子学习上的“二传手”。孩子的学习靠父母的“二传”来维持,也许能取得暂时的好成  相似文献   

13.
睦言 《家长》2010,(8):7-9
在如今的家长中,“70后”“80后”占了很大比例。这部分家长多数受过良好的教育,并且对如何教育孩子有自己的看法。但是因为他们工作繁忙、生活压力大,无法把自己的教育理念付诸实践,又不甘心把家中的“独苗”交给与他们教育理念不同的老人,所以这部分家长便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或送到设有住宿部的普通学校中让孩子住校。  相似文献   

14.
刘永花 《成才之路》2014,(21):34-34
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对象以初中毕业生和部分高考成绩不太理想的高中毕业生为主,在大多数人眼里这部分学生成绩较低、素质教差,很多还是问题少年。殊不知正是这样的一群孩子,他们比那些所谓的优等生需要更多理解、需要更多支持、需要更多的“爱”。对于他们的“差”,我们更应该多从自身找原因。一、家长多“爱”他们一点点 近年来,周围的家长都十分重视自己孩子的学习教育,从小让小孩多识几个字,多背几首诗词,会做多少道数学题,认为这个是最为要紧的。多少年来,家长对智力教育也重视了,让自己的孩子参加各种训练班等。家长重视自己孩子的学习教育,重视孩子的智力教育,是无可厚非的,作为父母谁不希望孩子掌握的知识多、成绩好,谁不希望孩子聪明啊!但是,很多家长忽视了对孩子的思想教育,忽视了对自己孩子的个性发展教育。个别家长甚至把孩子当作自己梦想的延续,而一旦孩子达不到他们的要求,他们便会失望、抱怨,随后加之孩子的便是冷眼、辱骂、甚至是责罚,孩子承受了太多的压力,就会找个出VI去释放,许多孩子的“差”就源于学生家长的“压”。  相似文献   

15.
“孔融让梨”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并常常被许多家长用来当作教育孩子学习谦让和分享的好教材。但在现实生活中,重视“谦让”或“分享”的道德教育似乎步入了误区,甚至导致了孩子谦让或分享的心理假象。比如,一位北大教授在一次讲座中说,家长们带着孩子出去,往往叫孩子把手里的食物送给别人,由此获得的当然是别人对孩子的夸奖。然而,孩子从中学会  相似文献   

16.
为人父母,能够关心孩子的教育,确实是件可喜的事情。但是,最近有一个“教育妈妈”“教育爸爸”说法,却有着另外的意思,含有明显的否定意义。被称为“教育妈妈”和“教育爸爸”的父母,他们所关心孩子的教育都会集中在哪些方面呢?仔细分析一下,几乎都是集中在学校教育上,更确切地说,是对孩子的考试和升学极为关心。他们为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或喜或忧,为让孩子上补习班或请家庭教师等忙得不亦乐乎。在我的心理咨询个案中,许多父母关注的只是孩子的分数,只是孩子的升学。他们是自己走进家庭教育的误区,还一个劲儿地问我孩子到底出…  相似文献   

17.
有许多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太切,甚至已经达到了“慌不择路,饥不择食”的地步。在本来是非常容易辨别的是非、真伪面前,辨别能力却大大地打折扣,严重缺乏识别能力。只要有人说能使孩子聪明、提高智商、把孩子培养成才,不管是真是假,先试一试再说。听说人家把一个聋哑孩子都培养成了大学生,那一定有什么“绝招”。于是,便趋之若鹜,紧紧追随。究竟该怎么看“赏识教育”,本刊特邀请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研究员赵忠心教授,谈谈他对“赏识教育”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这些农民工的孩子大多数都留在了农村,成为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由于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在外打工,往往由父母的长辈或亲属抚养、照管,平时与父母接触和交流、沟通的机会较少,所谓的家就像是“空巢”,人们把这些孩子叫做“空巢孩子”。尽管一些农民工在进城务工的同时把孩子也带到了城市,但这毕竟只是少数。因为经济、住房、入学费用等多方面的原因,大部分农民工的孩子,只能与父母分离,留在家中,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朋友监管,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弱势教育群体——“空巢孩子”。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教育功能的日益发展,教育影响的日趋扩大,许多家长越来越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怎样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不仅是教育界的有识之士非常关切的问题,更是许多家长面临的困惑所在。而独生子女群的出现,更使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刻刻小心,时时在意,惟恐孩子挣破父母编织的“保护网”“防空洞”,去独立学习,自由社交。衣服父母洗,生活父母理,朋友父母定,生怕孩子走错一步,造成“满盘皆输”。在父母的这种层层荫蔽下,孩子成为一个无情、无  相似文献   

20.
刘良华 《中国德育》2009,(4):62-65,72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虽有连续性,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上仍然不同。家庭教育并非完全是为了让孩子做好入学的准备,家庭教育有自己的特殊的目的。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孩子学习知识、追求真理,学校最好不要把知识学习的任务转交给孩子的父母。父母可以期望学校能够为孩子提供知识和技能训练,但最好不要指望学校能够训练孩子的性格和身体。学校教育总是重视学生的知识学习,站在“知识本位”那边:家庭教育则站在“性格一身体本位”这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