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看了这个标题,你也许会感到悬乎:我不是诗人,不会写诗,能具备这种“心”吗?我说:能,一定能。你也许暂时还称不上诗人,但你一定是有感情有特定智慧的人。把你的深情厚谊和思想火花凝聚起来,再用真挚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那就是诗啊!你也许不曾写过完整的诗,但你一定唱过歌,不在口上唱也在心里唱;你一定会说些俗话、谚语、名言、警句,更有顺口溜,而这些美好的语句就是诗啊!  相似文献   

2.
"老师,我有个问题,诗人为什么要把西湖和西子放在一句诗里来写?"此时,我刚领着全班同学朗诵完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句,冷不防的一个提问打断了我的思路。我迅速调整教学思维,决定和孩子们一起来探讨。于是,我"抛"出一句话":谁愿来谈谈你的想法和感受?"教室里鸦雀无声,无人"应招"。我接着又轻轻抛出了一句":可以分别说说西湖和西子嘛。"顿时,教室里举起了无数双小手,他们说:  相似文献   

3.
甲:我和你,谁大?乙:当然是我大。我属牛,今年是我本命年,各行各业,言必称"牛",我岂能不大?甲:要说大,我比你大,我长你一岁,属鼠的,十二生肖排第一。你呀,只能算个"千年老二"。  相似文献   

4.
封尘 《中学生百科》2012,(28):33-34
在很多年以前——故事总是这样开始的,那个时候我还是个孩子,我妈妈偶尔会和我开玩笑说:"再给你生个妹妹好不好?"其实我的想法是,我想要一个姐姐,当然我知道这是傻话。在我的小学年代,我常常为自己没有姐姐而苦恼,因为有姐姐是多么让人羡慕的事情:可以帮你做不会的作业,会照顾你,偶尔还可以为了莫名其妙的理由打场架然后比赛谁  相似文献   

5.
你等着     
正01大冰写过很多朋友的故事,但他很少说自己的故事。大冰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大冰说:惠子,你等着。你等着,良辰美景不会一直虚设。你等着,昨天失去的还会再回来。你等着,什么东西吃多了都会胖……你等着,世间万象皆有衡,否极泰来终须时。我说:好的,我等着。我等着,就算失去的不会再回来,我也会去追。  相似文献   

6.
家有我师     
<正>很多人问我:"《论语》这么枯燥,你多大的时候开始背诵的?"其实我没有刻意去背,幼年读《论语》,总是大人随口讲给我听。我四五岁的时候,爸爸带我参加朋友聚会,他会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你去数数,今天这里有多少叔叔阿姨,又有多少老师?"我"噔噔噔"数一圈,有时八个,有时七个。爸爸又说:"其实这里的‘三’不是固定的数字,它表示你会有很多老师。你再去挑挑,看看谁可以当你的老师。"我接  相似文献   

7.
一句句如同"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诗,一篇篇如同魏巍《我的老师》的文章,一首首《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歌,拨动着多少人的心弦啊!朋友们,成功的那一刻,是谁轻拍你的肩膀,投来赞许的目光;是谁警示你不骄不躁、继续努力,又是谁送你一句"更上一层楼"的祝福。失落的那一刻,是谁站在你几乎"麻木"的身旁陪伴着你;是谁为你分担几  相似文献   

8.
下棋     
<正>聪聪对人说:"昨天,我跟两位象棋高手高明和毕胜下棋。我面前摆着两副棋盘,我一个人走两盘棋,同时跟这两位高手比赛。你们猜,谁胜谁负?"准是你两盘都输了。"人们知道聪聪刚学下象棋,连马步怎么走都记不住。"不对。头一回,两盘都是和棋。第二回,我输一盘,赢一盘。无论再下多少回,我也不会同时输两盘棋。"你吹牛。"  相似文献   

9.
明亮的绿色覆盖一切,今天满眼是青翠的田野;爱唱的鸟儿开始唱歌,为了祝贺你生日快乐。微风不吹,大海宁静,所有的景色如此迷人;诱人的五月里,花儿苏醒,因为今天是你的诞辰。天空蔚蓝,天气晴朗,到处是一片喜悦欢畅;玫瑰、石竹、郁金香一起祝贺你生日欢欢喜喜。梅子涵告诉你:诗人写这首诗时只有八岁。也就是说,是一个八岁小孩写的,相当于现在的二年级。令人欣赏的是,母亲生日这天,这个孩子不仅想到了祝贺,而且想到了要用这个方式。不是要写得非常好才能叫诗,想到用诗表达心意和感情,这已经是在当个诗人了!你也当个诗人吧。我母亲的生日!英国@费…  相似文献   

10.
庞德和斯奈德是两个二十世纪最受亚洲影响的美国诗人。本文以马丁·布伯的"我—你"主体间性哲学概念为线索,将他们做了平行比较,认为庞、斯译诗继承了古汉诗的诗歌主题和艺术手法,又反向影响了中国近现代诗歌,故而他们的译诗与中国诗之间存在"我"与"你"的主体间性关系。  相似文献   

11.
我是"左手"     
三岁时,女儿常常搂着父亲的脖子撒娇:"爸爸,我还要听,你再给我讲两个故事". 四岁时,女儿常常拖着母亲的手耍赖:"妈妈,我还想玩,你再陪我玩一次游戏."五岁时,女儿常常缠在父母腿边哭闹:"我,我还想看一会儿动画片."六岁时,父亲对女儿说:"爸爸为你请了一个辅导老师,你要学会弹钢琴."七岁时,妈妈对女儿说:"绘画最能陶冶人的气质,妈妈明天带你去少儿美术班报名."八岁时,父母对女儿说:"学习千万不能落后,周末浪费了可惜,明天你去上补习班".  相似文献   

12.
诗是完美的,至少它给我的感觉如此。诗,永远不会让你真正弄懂它固定的内涵和原始的情感,就算是诗人本身也在不断地变幻:心情、思想,  相似文献   

13.
未来,你是谁     
我们讲"未来,你是谁",它有两个子命题,第一个是"未来,你想要自己是谁",第二个是"未来,你可以是谁"。我在17岁的时候,听了父母的建议,选择了土木系。到土木系就读以后,我碰到了我的音乐老师。我在17岁之前从来不知道自己可以唱歌,就接受了她的训练。那时候我做一个发电厂的工程项目。有一天在山边工作,山要崩了,就在那两秒钟内,我选择了往左边逃。我是幸运的,因为那批往右边跑的人正好赶上山崩,都我  相似文献   

14.
乔叶 《同学少年》2011,(6):40-41
年纪轻轻,可是我忘性挺大。每逢出门总是得先找到家门钥匙。不然,回家时我一准儿会站在门前束手无策。一次,我把这种烦恼讲给朋友听,朋友笑道:"其实很简单,你可以用个红绳把钥匙串起来套在脖子上,让钥匙贴着心口,这样你肯定不会再忙着找钥匙了。"一试,果然可行。再细细地研究一番,又觉得这种做法实在是富有深  相似文献   

15.
你是谁     
当熟悉的人突然严肃地问你"你是谁"时,你有何感想,又会怎样回答呢?当陌生人问你"你是谁"时,也许你会在稍顿之后报出自己的大名。当熟悉的人突然严肃地问"你是谁"时,你有何感想,又会怎样回答呢?在细细地品味完《苏菲的世界》后,我不禁在心里问自己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星夜海盗     
11岁时,银海第一次走进茉璃的梦里。茉璃看着他灰色的眼,问:"你是谁?"他说:"你可以叫我银海哥哥。"然后他带她在云朵上的游乐场旋转。12岁时,银海第366次走进茉璃的梦里。茉璃看着他灰色的眼,问:"你是谁?"他说:"你可以叫我银海哥哥。"然后他带她在紫色的海洋里数海星。13岁时,银海第731次走进茉璃的梦里。茉璃看着他灰色的眼,问:"你是谁?"他说:"你可以叫我银海哥哥。"然后他带她随着彩色的云雀在天空飞翔。  相似文献   

17.
相传,清代大文学家张之洞,幼年聪慧,文思敏捷,能诗善对,人们都夸他是"神童"。一天,老师出了个上联让学生们答对。上联是:小猪拱小竹,小猪一动小竹一动同学们听后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可是,谁也对不出来。张之洞看到老师拿着茶壶眯着眼得意地品  相似文献   

18.
正阿海不像个"校园诗人";意思是,他不必心安理得地为自己幼稚的诗找借口,或任由喜爱他的人为之作辩解。诗人不是谈论诗的人,是"诗的人"。你可以等待,也可以去找它;如果寻访不遇,可以找个地方坐下来,继续等待。在西北陇上,白天的日头毒辣,你却可以想到月亮的清凉如水。这时的你觉得自己是一株正在分蘖、扬花的麦子。空气中有花粉,在你周遭无所事事地漂浮:要描绘这个人,是困难的月光一层层落在身上,他所展现的是技艺中的部分但被留下的那个人,可轻可淡——或许有更多的悔恨,整夜雨水溅落  相似文献   

19.
一一个诗人的悲剧是什么?终其一生的创作而没有代表作品为读者所铭心,为历史所留存。而诗人最大的慰藉,也正在于无论其作为诗人的际遇是得意还是落寞,总有立身入史之作存活闪耀在现时和未来的艺术长河之中——“光荣只有一种:在历史留下你的诗人之名时,也留下了你的作品,那怕只是短短的一首……”①在一篇题为《谁是诗人》的评论中,我曾将诗人分为三类:其一是知其名而不知其诗的诗人。一生没有优秀之作,仅以量取胜,最后皆成过眼烟云,凑了一阵热闹;其二是知其诗而不知其名的诗人,在生命的某个时空,“神灵附身”,挥洒就几首天…  相似文献   

20.
俗物入诗词     
<正>可入诗的未必都是雅物、美物,俗物、丑物同样可以入诗,这要看作诗的人心境是否高雅,感觉是否灵动,情绪是否饱满,学养是否渊深。唐代有种赌博用的骨头骰子,将有"相思子"之称的红豆嵌在上面作"点",这大概是写过"红豆生南国"的大诗人王维,万万没有料到的。这骨头骰子乃大丑大俗,谁能拿它作诗?且慢,晚唐诗人温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