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思想家,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道德经》中。《道德经》集中阐述了老子德育思想的教育目标、方法内容及修身之道。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老子德育思想对中学生价值观培育仍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老子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哲学家,代表他思想的有现存《老子》一书,通常又称《道德经》。《道德经》以“道”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由于老子的“道”对后世哲学曾产生过重大影响,因此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要位置。然而老子“道”的哲学性质是什么,历来就是一个扑朔迷离的问题,至今仍然众说纷坛。有的认为它属于唯物主义,有的则认为它是唯心主义的,更有的认为它是一个具有双重性格即唯物唯心两者兼有的矛盾范畴。本文也来探求老子“道”的哲学性质,但笔者认为,研究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尊重历史,即不仅要从  相似文献   

3.
据《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记载:“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疆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盲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莫知其所终。”这是老子及其《道德经》(也称《老子》)比较可靠的记载。由于“莫知其所终”,老子及其《道德经》便为后人披上了神奇的色彩。老子是一位什么样的人,《道德经》是一本怎样的书?历来争论很大,有人说老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其留下的《道德经》阐述了他独特的宇宙观、人生观和政治观;  相似文献   

4.
正初识经典《老子》又称《道德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相传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所撰。老子是道家学说的创始人。《老子》全文五千余字,分为《道经》和《德经》两部分。《老子》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因此胡适称老子是中国哲学的鼻祖,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哲学家。  相似文献   

5.
《道德经》是一部古典哲学书。它以自己独特的方法 ,阐明了深刻的哲学道理 :“无 ,名天地之始 ;有 ,名万物之母。”天地万物生于“有”而始于“无”。产生的根源是“道  相似文献   

6.
以老子《道德经》为出发点,从其核心概念"道"体现的模糊思维论述开去,集中说明老子哲学中的模糊思维的具体内容,分析其对人类思维的影响和对人内心永恒、美好、至善的作用,从而阐释中国哲学的深刻性和模糊性特点,以期能在《道德经》研究方法和角度上有所创新,丰富《道德经》和老子哲学的学术研究,体现中国哲学区别于西方哲学求真求善的倾向。  相似文献   

7.
老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在其著作《道德经》中,处处闪现着老子的思想与智慧。在《道德经》第三十三章中,老子用浅显直白的文字从正面探讨人生真谛与生活哲理,其重点在于人的自我修养的完善,强调了自我修养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8.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经典作品,它不但是一部探讨本体论的哲学书,而且是一部政治哲学书。它把人天合一,提出了人类社会治理的一些重大问题和解决方案,有人称它为“帝王术”。《道德经》中提出了统治者从事政治活动的最高境界,并对如何达到最高境界进行了探讨,这就是以“无为”为核心的政治手段体系。老子所提出的在政治领导中的“无为”思想对今天的领导工作,仍然具有多方面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老君台记     
到鹿邑城东北不远处去看老君台,传说那是老子升天的地方。尽管我基本不信神更不信鬼,却仍然兴致高涨,纯粹在于神话传说超乎常人想象的那种神秘而又神奇的魅力,令我不介意有或没有。也就不存在信或不信的心理障碍。老子有创立并铸就中国道教教义的经典著作《道德经》,是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就出生在今属河南的鹿邑东太清集,  相似文献   

10.
李景林 《中国德育》2013,(23):30-34
一、成德之教—儒学的理论出发点儒家哲学首先是一种成德之教,其核心是成就德性,成就人格。一个人要有智慧,首先必须要有德性。你看《论语》只有一两万字,老子的《道德经》五千言,却永远是经典。一本书能不能藏之名山,传之其人,就是看其有没有内在价值。这个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宋明理学,作为儒学的第二期发展,克服了传统儒学先天性的哲理贫乏、思辨不足的局限,完成了重建封建伦常道德,建立专制主义新文化的时代要求。而这是通过当时思想家们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内容向儒学注入理性思维的新血液而实现的。与周敦颐“援道入儒”建立“无极而太极”的宇宙本体论改造儒学宇宙观不同;也与张载立足当时自然科学最高成就,熔铸《易经》建立“气本论”而弥补了儒学的哲理贫乏性不同,程颢程颐则是通过援引佛学的理论结构、论证方式等佛学精义,又融合《六经》建立起“理本论”而提高了儒学的哲理性思辨性,进而实现了儒学的新发展。本文试图运用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来展示二程援引佛学改造儒学的历史根据和理论特征,再略析其历史理论价值,以就教于学界同仁。一儒学被尊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官方哲学,在汉代就确立了它的统治地位,但到魏晋却受到  相似文献   

12.
<正>第六辑识读《道德经》《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道”,不仅包括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之法;“德”,则是修道者必备的世界观、方法论及为人处世之法。  相似文献   

13.
老子《道德经》是一部中国古典哲学名著,古往令来注家蜂起,解读者甚多。近代卓越的启蒙思想家严复立足19世纪的文化背景,以西方的唯物论、天演进化之学、民主自由学说以及近代自然科学知识诠释老子,表现为一种非常特殊的解读方式,折射出时代精神,为老子诠释学思想宝库增添了全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美学史上,对于道家思想的研究历来只侧重庄子,认为庄子的哲学即美学,而对老子的思想则缺乏深入全面的评价,或认为老子的著作只是“兵书”,将其与孙子、韩非归于一类;或认为老子有消极厌世的倾向,是反动思想的代表;更有人认为《道德经》专讲政治上的阴谋权术……如此等等,后人对老子的研究异义极多,老子思想成为中国哲学和美学史上的一个谜。实际上,老子一生的著作只是一部五千言的《道德经》,但它却为道家学说奠定了全部  相似文献   

15.
《道德经》是我国历史上首部具有完整逻辑系统的哲学著作,作品的第一章是老子大道思想立论的基石,对整部著作起了总纲的作用。英国汉学家Arthur Waley翻译的《道德经》译本常被作为研究老子学说英文翻译的范本之一。该文将Arthur Waley的《道德经》英译本第一章与原文逐句比读,分析译文翻译的出色及不足之处,指出译本注重还原《道德经》的历史文化语境并突出原文核心概念的哲学含义,认为在对文化典籍的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不能偏离原文的文本含义和主旨精神。  相似文献   

16.
乍一看此文题目,许多学者一特别是对《道德经》有一定研究的学者一定会提出异议:世人皆知《道德经》是一部哲学论著,也有人为它是否兵书、是否“君主面南之术”而争论不休,从没听说过这是一部教育论著的,怎么忽然将老子和教育家联系起来了?  相似文献   

17.
《道德经》充满了智慧,深深影响了中国二千多年历史的发展,直到今天,老子的哲学思想仍然渗透在整个人类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吸引无数中外人士研读、学习与运用。老子的管理哲学分布在《道德经》一书中,对当代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强大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历史把《老子》(即《道德经》)排除在“四书”(《大学》《中庸》《论浯》《孟子》)“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和《春秋》)之外,自汉武帝始独尊儒学,有人包括今人,把这归结为老子消极遁世,认为他的“无为”理学玄虚缥缈,离现实太远,不合世情;尤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激烈的今天,更不可取。  相似文献   

19.
《道德经》简介老子是中国有史记载最早、也是最伟大的思想家,这位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所著的《道德经》是一本深深影响了中华民族理论思维和社会生活的巨著,体现了极高的智慧。  相似文献   

20.
《老子》是战国时期成书的一本哲学著作。全书分上下两篇,81章,5000余字;上为《道篇》37章,下为《德篇》44章。因其在汉代以后被尊为道教经典,故又称《道德经》。关于《老子》的作者,学术界颇有争议,但一般认为它反映了春秋时期楚国苦县(今河南省鹿邑县)厉曲乡人老聃的思想。《老子》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智慧宝典。以《老子》道家思想和孔子儒家思想为基础形成的儒道互补文化,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历史基础。《老子》思想不仅对我国古代的哲学、政治、军事、宗教、医学、养生、气功和武术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