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边境 《记者摇篮》2004,(6):27-27
电视作为一个最普及的大众传播媒介,是社会生活最快捷、最精炼和高度概括的传播,直观而艺术地反映社会生活中最新鲜、最有价值的事件和信息。它是电视画面、现场氛围和解说词三者有机结合的视听艺术。它的基本特点是选择:题材内容的选择、生活片断的选择、画面的剪辑以及表现形式的选择。为什么电视受众能够接受这种选择.能够接受电视对生活时空的浓缩、选取和改变呢?我们从人的视觉思维说起。  相似文献   

2.
尽管电视尤其是彩色电视在中国的发展才不过短短的几年,但它很快和我们成了朝夕相伴的好友。电视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它可以使我们以最生动最便利的方式获得高容量的信息和知识。1988年,世界电视全面腾飞的一年。1988年,是世界电视史上跨时代的一年。中国:拥有亿万观众的中央电视台鸟枪换炮,搬进了彩色电视中心。位于彩电中心旁侧的国际电视交流中心也已动工。这是中国电视诞生30年以来发展最快的一年,它将奠定今后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电视编导创新思维之管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中伟 《新闻窗》2011,(3):72-73
我国的电视创作经过广大电视工作者几十年的不懈努力,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发展规律。它作为一种艺术形成了独特的创作思维,这种创作思维是电视艺术最为宝贵的财富。同时也是人们进行艺术生产的方式,当我们面临一种现象或行为并用艺术的掌握方式去展现它时,会惊奇地发现,  相似文献   

4.
今天,如果有人问:"电视文艺是何种艺术门类?"大概,会引起众人的七嘴八舌.确实,开办几个气气派派的栏目,搞几台轰轰烈烈的大型文艺晚会,便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反响.不可否认,电视艺术在其兄长艺术面前,的确是个才华出众的"神童".电视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现象,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令人神往的创造.当新生代网络崛起之时,电视文艺如何适应二十一世纪的竞争呢?  相似文献   

5.
美国艺术理论家沃尔夫·里拉曾经说过:"电视是我们时代的顽童,它现在处在进入成年的门槛上……但谁也不知道它将会成长为怎样一种怪物。"也许,那时的他确实无法确定电视将给人们带来什么。但现在,电视被认为是所有大众传播媒介中最便于展现人际传播的媒介。中国电视业已出现的趋向,开始让它成长为"人类的朋友"。谈话类节目的兴起和传播:自从1996年央视的《实话实说》播出,引发了中国电视的谈话浪潮,这就是有些  相似文献   

6.
刘巍 《声屏世界》2002,(12):29-30
色调是电视创作过程中不可忽视的艺术元素。对它是否进行合理而准确的处理,影响到电视作品的成与败。因为电视是一种多元素合成的综合艺术,弱化了其中某一项,就是弱化电视作品的本身。色调是电视视觉中重要成份,它直接影响到观众的视觉感受,对激化情感的共鸣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同时,色调作为一门艺术,它也是流动发展的。因此,我们作为电视工作者要随时领略色调的走向,根据自身对生活的理解和体验,处理好色调这门电视艺术。  相似文献   

7.
电视综艺节目,是高科技与文化相结合后产生的一种包罗万象的综合艺术节目。它集音乐、舞蹈、戏剧、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身,运用电视的光色效果、时空变化,构成供观众从事艺术鉴赏的电视节目。无论在什么样的电视综艺晚会上,舞蹈都是以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处理的人体动作来表达创作者的思想感情。用人体的动作、姿态来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艺术形态。我们大家熟悉的经典作品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都为当今的电视综艺晚会的舞蹈创作提供了绝好的创作典范。应该指出,电视舞蹈节目,主要是指以各类舞蹈表演为基本框架,强调运用电视技术手段对舞台化舞蹈的再创作,使其符合电视艺术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1998年,是中国电视事业发展的第四十个年头。回想电视这一新生事物由出现之初的蹒珊学步及至而今步入壮年的成熟稳健,我们不由地为中国电视四十年来走过的每一步坚实的脚印而感到臼衷的自豪。然而,在取得丰收硕果的喜悦之中,我们又不能不常常面对这样一种困惑:电视究竟是一门怎样的艺术?有关电视是一门怎样的艺术的问题探讨与研究常散见于一些文章或著述之中,如《中国应用电视学》等,而对其进行专门的理论阐释与分析则是不多见的。由北京广播学院了海宴先生著述的《电视艺术的观念》一书是一本着意为电视艺术画像的书,是一本对以往…  相似文献   

9.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大众越来越重视精神享受。所以人们对于艺术的需求,也从数量和质量两个维度呈指数型上升,这就为电视艺术的发展与进步提供了极为充足的源动力。电视艺术作为一门多元性的艺术学科,有着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它的传播速度快,社会影响力范围广,受众接受程度高,相较于传统艺术门类而言,电视艺术有着天然的优势。也正因如此,电视艺术经常以最先锋的姿态与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相结合。这种不断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的创作方式,不断为受众创造出了更加优秀的电视艺术作品,所取得的的艺术成就也为世人所赞叹。近些年,电视艺术从节目类型再到节目内容,均呈现出了不断发展创新以及愈发贴近群众的特征。同时电视艺术也符合国家开放融合的方针,积极与国外电视艺术交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丰富中国电视艺术。  相似文献   

10.
对我们来说,电视已经成了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东西,带给我们信息、娱乐,也悄悄地给我们提供一种导引,几乎左右着我们的思维和生活。因此,电视这种现代化传播工具本身的变化,它的工作质量的好坏,它的变革,就理所当然地成了社会全体成员关注的焦点之一。不可否认,在中国电视四个字上,负载着太多的赞赏,太多的宠爱,太多的抱怨,太多的期待……那是一种评价,给电视提供了发展空间和自我调整的参照,是人们对中国电视如何在改革大潮中完善自身的一种激励和导引。电视在传播信息的同时,自身在或悄悄或彰明地变化;人们在收看电视的同时,在关注  相似文献   

11.
电视记录片是电视艺术一个十分重要的大的品种,但在实际工作中和理论研究工作中,人们对电视纪录片的概念、地位、功能、特征,对电视纪录片和美学、和文学、和社会、和民族文化的关系等等,认识很不一致,连名称也不统一,不少人把它叫作“专题片”,也有人认为,“专题片”这个称谓不科学。在电视纪录片的生产中,是更多地强调它的纪实性和真实性,还是更多地强调它的审美功能,它究竟应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诸如此类,众说纷纭,很不利于实际工作。为此,我们希望实际工作者、研究工作者、教学工作者,希望本刊的作者和读者,能就电视纪录片问题开展一场讨论,力求明确它的规律,使这一重要品种更好地得到发展,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于电视艺术而言,扛大旗立山头的当属电视剧,它的热闹甚至超越了电影,因为电视剧伴随着我们生活的每一天,尤其对于妇孺老人,近乎成了精神的慰藉品.此外最热闹的当属娱乐节目,姑且也被列入电视艺术的范畴之内,它的喧嚣占领了电视频道大部分资源.曾经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繁盛一时的电视艺术所呈现出来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当下的电视荧屏中似乎黯淡了.  相似文献   

13.
当今,人类所接触的众多传媒和艺术样式,最受广泛赞誉的,当属电视;而最受广泛诟病的,也莫过于电视。电视的巨大影响,给它的从业人员带来极大的压力和工作积极性。对电视传播的研究应该是我们每个电视人面对的共同课题。电视传播事业的宏观决策与管理,节目的制作与编播,节目的传送和覆盖,传播效果与观众反馈,这几个环节构成了电视传播活动本身的大系统。这个大系统是环环相扣的,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如果忽视或舍弃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或片面地强调其中某一个局部,都难以全面地。整体地认识电视传播特性的“整体优势”,因为哪…  相似文献   

14.
长江,是我们民族的母亲河,也是正在变动中的当代中国的缩影。古老与现代、历史与现实、“亘古不变”与“万象更新”之间形成的巨大张力,一直吸引着电视人的目光。1983年8月,25集大型系列纪录片《话说长江》的播出,掀起了一场持久的“长江热”,以40%的收视率创造了中国电视的收视奇迹,成为中国电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2006年7月,由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专题部承制、制作周期长达两年的33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再说长江》在央视一套隆重播出,再次引起了广大观众、业界与学界的关注。该片以饱满的激情,立体、多维、全景式地展现了长江波澜壮阔、多姿多彩的壮丽景象和人文景观,以强烈震撼的视听冲击力凸显出魅力长江的新形象,充分挖掘了长江这一中华民族精神符号所蕴含的自然、人文、社会、历史价值,成为近年来中国电视荧屏上不可多得的一部精品力作。本期“个案研究”邀请了《再说长江》的几位主创者和专家,就《再说长江》的由来、创作历程、历史文化意义及电视艺术与传播价值作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胡丹  邱模庆 《新闻界》2007,(3):70-71,106
家庭伦理剧是我国新时期样式最多,观众面最广,并最能满足观众审美需要的大型剧种之一,它具有“后现代”倾向,我们在面对“后现代”给电视媒体文化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需正视它给我们带来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如果说,真实的纪录片集纳起来是一部珍贵的人类文明史,那么电视纪录片,就具有了其他任何电视节目难以替代的独特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它是当代人审视现实生活的重要窗口,也是电视高端文化的代表形式,甚至成为电视总体制作水平的标志.那些题材广泛、包容量大、系统完整,具有高深的历史和审美价值,能够构成一定规模的传播效应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堪称纪录片的鸿篇巨制,是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和延伸,是独具特色的中国电视综合艺术的显著文化标志.  相似文献   

17.
音乐电视(MTV)是一种较常见的艺术形式。上世纪80年代产生于美国,1993年,央视连续几届举办中国音乐电视大奖赛,极大地推动了它在中国的发展。如今,音乐电视已经成为一门成熟且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它不再是音乐与画面的简单组合,而是真正符合大众审美需求,具有时代感、艺术性和感染力的艺术作品。现代音乐电视是将歌词的内涵与思想、音乐的主题与情感通过画面表现出来的一种复合性艺术形式,它具有鲜明的双重结构特征:音乐与画面相互贯通,相互交融,形成音画合一的整体。而音乐电视追求的最高境界亦在于应用电视手法构成情景交融、声情并茂的电视画面,呈现独特的艺术美感。一、以“音”传情:音乐电视的听觉想象有人说,歌曲是  相似文献   

18.
在电视传媒发挥巨大作用的当今信息时代,各种艺术形式都使出浑身解数,希望在荧屏上占有一席之地,竞争的激烈程度前所未有。作为一种全新艺术样式的喜剧小品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走上荧屏并走向繁荣的。喜剧小品的兴起与繁荣,是中国电视文化的一大成果,也是喜剧艺术依靠电视得以发展的一个颇具中国特色的成果。显然,它在荧屏上从灰姑娘变成俏公主肯定有其艺术奥秘。喜剧小品充分发挥自己喜剧性、精巧性、灵活性的特点,而且这艺术特点又无不显示出它孕育于电视文化的渊源,显示出它对电视艺术的高度适应性。一喜剧小品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喜剧…  相似文献   

19.
每一种艺术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电视作为一门综合的艺术,融合了摄影、美术、音乐、文学、戏剧、表演等多种艺术元素,其中的每一种表现手段一旦进入电视,自然就成为电视节目构成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再是独立的艺术形式。电视解说词不去独立地完成对事件的全面报道,也不去独立地塑造电视艺术形象,它必须和电视的其他手段{尤其是画面}结合起来,才能更有效地完成一部电视作品。在一般情况下,解说词不能脱离画面单独存在,也不能独立成章。电视解说词的母体形式是文学写作,文学写作包含了浓厚的文学色彩和历史的文化积淀,解说词的创作技巧和技…  相似文献   

20.
有很多故事是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更有很多故事是发生在我们周围人的身上;有许许多多的故事代代相传至今,人们听起来或读起来永远会有无尽的回味。故事艺术是这个世界的文化主导力量,而电视艺术则是这一辉煌艺术的主导媒体之一,在拥有全世界最多电视观众的中国,看电视是人民群众今天最普及的家庭娱乐方式。小小的电视荧屏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是中国人了解世界和与世界沟通的最好工具,电视曾带给我们数不清的欢乐,但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广大的受众对电视节目的指责一天天多了起来,这表明人们对电视艺术的需求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不满足于每天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