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首先要祝贺《今日中国》(原《中国建设》)中文版创办15周年。与在她之前创刊的各个外文版相比,中文版是我们7个文版中最年轻的。她和《今日中国》其他外文版一样,始终忠实于本刊的创始人宋庆龄所倡导的真实报道的原则,以及已故周恩来总理所作的通过人民的生活来报道  相似文献   

2.
中央重点对外宣传刊物——《今日中,国》(原名《中国建设》杂志)是已故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于1952年创办的综合性图文并茂的月刊。现以英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和中文6种文字出版,发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庆祝《今日中国》创刊45周年,该社将举办今日中国专题摄影大赛活动。  相似文献   

3.
宋庆龄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对外传播领域,她同样功绩显著,不仅亲自参与创办了一系列对外传播的刊物,例如,早期的《中国论坛》、《中国呼声》、《保盟通讯》等和建国后的《中国建设》,还促成一批外国友好人士为中国的对外传播事业奉献心力。基于对中西两种文化的深刻理解,宋庆龄形成了极具价值的对外传播经验、思想和理论。其中,与外国记者交流的技巧和策略对于当代对外传播具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4.
当人们回首“二战”和抗日战争的历史风云时,都会以崇敬的心情怀念那些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和人类的和平而奋斗的杰出人物,其中之一就是宋庆龄这位巾帼英杰。在她光荣的一生中,抗战期间的国际传播活动是她生命中相当辉煌的一段历史。她虽然不是军事家,但却以特殊的身份和活动,作出特殊的贡献,成为伟大的世界和平战士和出色的国际宣传家。宋庆龄作为伟大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战士,为争取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所作的重要贡献是多方面的,仅就新闻舆论及国际传播方面来看也是十分突出的。在国内,她为争取人民民主、争取新闻出版自由…  相似文献   

5.
为中国人民敬仰和爱戴的伟大女性孙中山夫人宋庆龄,生前曾给她的老朋友爱泼斯坦写过一封信,信中说她现在正生病住在医院,医生不让她动笔,可她总是惦记着一件事,就是要写一篇章,来纪念在“革”中已故的朋友金仲华。  相似文献   

6.
宋庆龄参与和指导对外新闻传播工作的时间长达近70年。她一生创办了《中国论坛》、《中国呼声》、《保卫中国同盟新闻通讯》(以下简称《新闻通讯》)和《中国建设》等对外宣传报刊,并为这些报刊撰写了大量的稿件。她以新闻为武器,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摇旗呐喊,向海外反动势力奋勇还击。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宋庆龄逐渐形成了自己较为成熟的新闻观,这  相似文献   

7.
《对外大传播》2006,(12):4-5
中国外文局书刊“走出去”经验引起出版界关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建五十周年;《大羽华裳》在京城上演;第一家侨报《福建侨报》创刊五十周年;斯洛文尼亚驻华使馆在北京举办展览;《汉语世界》创刊;[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20年前的5月下旬,对《中国建设》(后易名《今日中国》)杂志的同仁来说是个多么悲伤难忘的日子。5月29日,当全国各族人民痛别20世纪伟大女性宋庆龄时,杂志社的同仁怀着无限的悲痛和崇敬的心情,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出了中外第一本纪念宋庆龄的特刊,向各国读者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本刊的创始者宋庆龄壮丽的革命生涯和光辉业绩。  相似文献   

9.
在旧中国,宋庆龄经常给世界各地的国际友人写信,介绍中国革命的情况,争取他们对中国革命的支持。全国解放后不久,周恩来总理便向宋庆龄建议,由她办一本杂志,向国外报道新中国情况。宋庆龄愉快地接受了这个建议,并且亲自为这个杂志定名为《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10.
宋庆龄女士诞生于1892年1月27日,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中国女性的代表,特发表《她是一朵永不凋谢的花》一,以飨读。  相似文献   

11.
要闻月报     
李长春祝贺《中国日报》创刊30周年5月31日,纪念《中国日报》创刊30周年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致信祝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宣传部部长刘云山出席大会并讲话。  相似文献   

12.
自《今日中国》杂志1952年由已故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创办以来,历经44个春秋,从原来仅有英文版发展到现在的英、法、德、西、阿及中文共6个文版,读者遍及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长期的实践中,《今日中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基本风格,成为我国对外宣传战线上一本有影响的刊物。一、《今日中国》发展壮大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加强对外宣传针对性的过程新中国诞生不久,周恩来总理便向宋庆龄副主席建议,由她创办一本杂志,向国外宣  相似文献   

13.
春去春又回。今年1月,《今日中国》迎来了第45个春天。值此社庆之际,我谨代表全体同仁向所有关心支持过《今日中国》的海内外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难忘的厚爱时间回到1950年10月,周恩来总理对宋庆龄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应当向全世界更多地介绍新中国的情况。他建议宋庆龄以她与各国人民建立友谊的长期经历和丰富经验创办一本对外的刊物。宋庆龄愉快地接受了这个建议,并亲自为这本杂志命名为《中国建设》。这个名称不仅表明这本杂志的宗旨是报道新中国的建设,而且还借以纪念孙中山先生。孙中山先生曾经办过一本名为《建设》的刊物。  相似文献   

14.
中国福利会是已故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在1938年所创建的民间团体。她担任主席直到1981年去世,历时43年。如今,这个独特的妇女儿童福利团体,立足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依然工作活跃,保持着蓬勃的朝气与创造的精神,并同国外不断发展着友谊与合作关系。1998年庆祝中国福利会成立60周年之际,宋庆龄热爱人民、为祖国和人类进步事业奉献  相似文献   

15.
又见金秋,——一个灿烂的世界,收获的季节! 《中国文化研究》在秋天播种,又在秋天收获;这是一个新生儿刚迈出的第一步,是令人喜悦的一年。本刊同仁在与作者读者共同分享这份喜悦的时候,真诚地感谢来自海内外的热诚关心与支持。 自本刊创刊以来,我们先后收到许多诚挚的来信;在本刊创刊周年之际,我们又收到专家学者和读者的贺词贺信,这些祝贺将化为鼓励,溶进我们的刊物里,这些希望,是鞭策,都将落实在我们前进的步伐中。 吴奔星教授说:“《中国文化研究》季刊创刊一年来,把中国文化看成历史发展的一个整体,或宏观,或微观,进行系列的或重点的探讨与研究,将继承传统文化和借鉴西方文化结合起来,在勇于发掘的同时,也勇于发展;在敢于否定的同时,也敢于肯定。刊期虽短,却在海内外产生了辉煌的影响。我们可以预见:这个刊物必将成为当代中国的文化先锋。”谢冕教授说:“一个高品位的、不以赢利为目的的严肃刊物能在短短的一年中站稳脚跟,在当今中国已非常不易;但以一年的努力而在读者心目中形成自己的形象并显示出自己的个性的则可称之为艰难的成功。我以为《中国文化研究》正是这样一个刊物。内容的丰博、阵容的强大、态度的严肃,都是它的优点,但《中国文化研究》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它的建设精神。它不媚俗  相似文献   

16.
我首先祝贺《北京周报》创刊40周年。刚才大家的发言都提到周恩来总理多么关怀《北京周报》的成长,我想我们纪念敬爱的周总理和纪念《北京周报》创刊40周年,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刊物办得更好,更上一层楼。《北京周报》的责任是向全世界介绍中国,而中国的形势和世  相似文献   

17.
言论集纳     
<正>人民日报社社长杨振武在2015年7月1日《人民日报》刊发的《把握对外传播的时代新要求》一文中认为:今年7月1日是《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30周年。习近平同志日前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30年来积极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宣介中国发展变化取得的成就、发挥的作用,要求海外版在新起点上总结经验、发挥优势、锐意创新,用海  相似文献   

18.
《对外大传播》2003,(10):20-21
为庆祝《人民中国》创刊和在日发行50周年,并纪念中日友好和平条约缔结25周年,由日中友协、日本东方书店、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发起并主办的两项大型活动——“日本中的中国研讨会”和“国际水墨画艺术大展”,于2003年7月中旬分别在日本东京举办。7月12日,位于日本东京的日中友好会馆内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气氛。会馆入口处,张贴着印有《人民中国》创刊以来600期的封面汇总的大型宣传画;主席台正面墙上挂着“日本中的中国——庆祝《日  相似文献   

19.
正2011年春天,乌克兰驻华大使尤里·科斯坚科的夫人、著名乌克兰女诗人柳德米拉·斯吉尔达把她的新作诗集《中国的呼吸》寄送给本刊,诗集用俄文和中文编排。女诗人在陌生的国度里,每天都有新的收获并为之赞叹,诗集就是她对中国独特感悟的诗化。2010年8月25日,作为"乌克兰文化日在中国"的系列活动之一,斯吉尔达举办了诗集《中国的呼吸》中文版发布会,吸引了国内外友人的热情关注。感动于女诗人的真挚情  相似文献   

20.
通联工作是办好杂志的耳目,通联工作是联系读者的桥梁。因为它可以直接与读者联系,可以听到读者的呼声、意见、要求和建议。它是我们办好杂志,使杂志办得更具针对性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工作。《今日中国》历来重视通联工作今日中国杂志社的老领导陈翰笙、李伯悌同志在纪念《今日中国》创刊40周年时写的《回忆杂志的诞生》一文中这样写道:“我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