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记者记什么     
心中记读者,笔下记所需;心中记问题。笔下记答案;心中记昨日,笔下记今天;心中记愿景,笔下记新步。四对“记”,真善美在其中,新闻规律也在其中,、记者,只有知道这么记,敢于这么记,善于这么记,才无愧于这一职业。40年来,我就这么记着。从一个没有任何官方“背景”的农民,“记”成了高级记者。  相似文献   

2.
一位记者同志告诉我,有一次他访问一位基层干部,请他谈一件事情。开头,这位基层干部谈得兴致勃勃,可是后来呢,他越谈越没有兴味了,最后竟然是应付起来了。这是为什么?原来他是嫌记者光听不记。在他看来,记者不记,就是不听,自己说了也没用。还有一位同志告诉我这样一件事:在一次党委召开的布置中心工作的会议上,有位记者去参加了,可是在会上他光听不记,这使参加会议的人感到诧异,使主持会议的同志也感到有点不满意。可见,在社会上,记者的“记”,被人们看作是  相似文献   

3.
一九五七年反右斗争前夕,正值党提倡大鸣大放的时候,发生过一件轰动全国的事件,即所谓“左叶事件”。事情经过是这样的: 一九五七年四月十七日,伏罗希洛夫由我国领导人陪同参观农业展览会。由当时农业部部长助理左叶担任向导,并负责维持秩序。那天去的人多,去的记者也多,因此在采访、摄影中发生了拥挤现象。左叶感到紧张,有点急躁了,恰恰在这个时候,摄影师韩德福拉了他一下,要他闪开些以便拍照。左叶当即发了火,问:“你要干什么?”韩答:“我要干工作!”左接着说:“是你的工作重要还是我的工作重要?再挤就让你们滚出去!”。这种在外事场合、国宾面前发生的争吵,造成了不良影响。事后,中国青年报一位在场参加采访的记  相似文献   

4.
学会倾听     
屈指算来,我从事新闻工作已有九年了。也记不得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从周围人眼中的“小妹妹”,变成了现在小同志们口中的“宋姐”。年纪长了,热情不减,这九年来,我对于记者这份工作,从来没有厌倦过。其实在这里,我并不认为自己有多少资格去谈什么“自己的新闻体会”。因为周围有着太多优秀的新闻人。所以今天的我,愿意以一位仍然年轻的新闻工作者的身份,再一次去认真地审视自己的新闻之路。平等对待每一位被采访者如果说“采访”是一种艺术,那么这种艺术所面临的基本问题便是对待被采访者的“态度”。一个记者在采访中应该“问什么”、“怎么…  相似文献   

5.
2010年7月11日,当地时间晚上9点,南非足球世界杯开场哨在约翰内斯堡足球城体育场的10万球迷中掀起狂野的浪潮,此时,我正趴在距离赛场8公里的一间小屋的桌子上敲打键盘,南非世界杯“黄俊生手记”的第六篇文章在键盘下倾泻而出。我没有去开幕式现场,或者直接说,我没能去开幕式现场,因为,我没有世界杯组委会提供的记者证。我们这个“全国晚报体育记者联盟”有40人,只有12张记者证,我属于那没证的二十八分之一。然而,这并没能阻止我连篇累牍地往本报发回专题报道。  相似文献   

6.
6月的一天,打电话约见解国记总编辑。“可以。工作日没时间。这个周六不休息了,上午9点在我办公室。”简明而迅速,比我想象的要顺利。当我如约而至时,他已在办公室等我,并且先行为我准备了一些资料。爽快、平实、井井有条,这就是我对解国记的第一印象。成长三段论:做人、做记者、做党员记者“作为一名农村记者,一年能为农民说上一句话,比评上10篇、20篇好稿意义还大。”———解国记1986年一则日记中的引语看解国记的新闻经历,让人觉得沉甸甸的是他的农业问题调查和农村报道。“农民是我的乳母,我喝着全村人的乳汁长大…  相似文献   

7.
赶到现场 ,自我介绍并出示名片。打开笔记本 ,注视着对方的眼睛。我是记者 ,但此时此刻 ,我听到的、看到的 ,就是“真实”吗 ?新闻职业生涯开始以来 ,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我。一先说一次以前的经历。一年多以前 ,我参与一个与再就业有关的报道 ,奉命去家政公司作一次体验式采访。我连包也没敢背 ,拎只马甲袋就去了。面对家政公司某个站点的调度员 ,我编了一套瞎话 ,无论如何也要去给人家拖地板、擦玻璃窗。那位调度小姐满脸狐疑 ,反复劝我不要做这种“要看脸色、没人要做”的工作。她甚至猜我碰到了什么想不开的事。旁边等活干的钟点工们也说…  相似文献   

8.
因为足球记者在采访时失礼失态失语 ,而被采访对象“抢白”嘲讽的事情 ,最近接二连三发生。不知这些“足记”自我感觉如何 ,是否尴尬 ,作为同行 ,我是替他们脸红的。先是一位“足记” ,在卡塔尔队官员到沈阳打前站作准备的时候 ,提出了“会不会由于不适应东北寒冷气候而败给中国队”的问题 ,这位官员立即反唇相讥 :“卡塔尔队四年前也是在东北金州踢赢了中国队 ,难道你忘记了?”报上说这位记者“顿时语塞” ,真是何苦来哉!随后是几位“足记”采访米卢 ,提了一些或者相当幼稚或者事关“军机”的问题 ,米卢没有正面回答 ,只是说了句“我怀疑…  相似文献   

9.
这个世界繁 忙而有序。繁忙自 不必说,“有序” 二字则是让我们 在自己职业的位 置上恪尽已责。带 着这份最直白、最 朴素的“操守”,有人必须清早起来去当清洁工,有人一辈子要站在讲台不求投桃报李只求烛光燃尽,有人拿起手术刀伴着汗水和血腥将他人的痛苦割断……而我也是带着这份“操守”当上了记者。 当上记者是幸运,以致于我竟想出了这样的算式;记者的幸福≥工作—辛苦。这职业给我太多的机遇。有时我想,  相似文献   

10.
5月份 ,我到浙江总队去采访 ,总队领导一致建议我去嘉兴市支队 ,理由是该支队先后8年先进却没总结出一份令人信服的经验 ,总队几次召开部队建设经验交流会 ,该支队领导都作过发言 ,但台下听众都没听出有特色的“道道” ,没有引起反响。8年期间 ,也曾来过一些记者 ,可就是没有报道出这个支队的先进事迹 ,他们企盼我给解开这个谜。面对这块“硬骨头” ,我有些为难 ,但总队领导一再要求 ,盛情难却 ,只好硬着头皮去了。到了嘉兴市支队 ,支队长郑其水给记者谈了十来分钟的基本情况 ,就又急着要去中队检查工作 ;政委朱天文从基层匆匆赶来 ,刚谈…  相似文献   

11.
读者论坛     
记者借资料要还廖世勤提出这个问题,并非不足挂齿的小事情。我在有些单位采访中,曾听到一些领导和主管文书档案的同志埋怨记者借了资料不还,弄得人家工作很不方便。言谈中对记者很有意见。“敬人者人恒敬之”。被采访单位信任记者,不需任何手续积极为记者提供方便,而...  相似文献   

12.
韬奋先生叫我写“怎样做新闻记者”这个题目,我觉得非常为难。因为照我做记者九年来的经验,深知“新闻记者”这个工作,好像非常容易,而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自己愈做愈感觉到困难。从前随便就可以动  相似文献   

13.
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竞与一个时髦的词挂上了钩——“娱记”。我这个文化记者,突然被人称作“娱记”,还真有些不习惯。其实,“娱记”最早是对香港文化记者的称呼,比起人家,我这个“娱记”可要大大地打个折扣。且不说人家为了追问吴绮丽肚中“龙种”归属,伴着成龙大哥日本、新加坡地飞来飞去,最终逼得他在飞机场召开了新闻发布会;还不提郑伊健抛却8年恋情,爱上了玉女梁咏琪,众“娱记”坚守在“伊面”的住所,把两位偷情的明星堵个正着,导致两人恋情大曝光;  相似文献   

14.
文楼村,河南省上蔡县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庄。2000年,由于艾滋病的偶然发现,一群记者先后光顾这个多少年来一直默默无闻的地方,在这个“防火、防盗、防记者”的年代里,将他们的新闻品格一一彰显。 我是2000年9月去的文楼村。进村之前,和我同行的两个同事被家人仔细叮嘱,注意蚊子,注意苍蝇,“别被它们叮了,艾滋病会像疟疾一样传染。”皮肤有破损的地方,更要注意,血液传染是科学给予的警告。 记者猫着腰进村了。艾滋恶魔折磨出的目光:恐惧的,麻木的,惊慌的,绝望的,将  相似文献   

15.
你来信说,做记者有一年多的时间了。一年来的记者生活是愉快的,但是也常常为抓不住重要报道题材而烦恼。见报的稿子都是一些小鼻子小眼的东西,不要说读者了,连自己也不想再去看它一眼,因此怀疑自己身上有没有新闻记者的“细胞”。我认为这个问题不仅表现在你身上,可以说在许多青年记者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不是你身上有没有新闻记者“细胞”,而是看你头脑里有没有宏观意识,懂不懂得进行宏观思维。  相似文献   

16.
由记者而作家,由名记者而名作家,在世界在中国都是一条路。许多人正是这样走着,许多人是这样走过来。然而一个是“作”,一个是“记”,相去较远。近些年这二者的距离,常令我反侧辗转。作家重在自个儿“作”,把生活嚼细,咽下去,消化掉,再吐出来,“作”成文学作品,“作”成形象、情节、故事、冲突。而记者不然,重在“记”,记下哪儿有那么一档子事,记下航天飞机掉下来,记下赵紫阳在记者招待会上满怀信心地展望中国改革。如此等等。我以为读作家的作品,理所当然地感受到一个作家自个儿。小说、报告文学如此,诗歌、杂文、散文尤甚。“我欲乘风归去”;“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自个儿”就摆在明面上。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时,作家的“我”也是明摆着的,焦大若登临泰山,未必有“一览众山小”的感慨。再如鲁迅杂文、巴金小说,即使没露出一个“我”字,读者也是始终可以感到一个活灵活现的作家自个儿。  相似文献   

17.
张鹏 《记者摇篮》2006,(5):24-25
2000年元月,顶着一场罕见的大雪,我第一次来到辽宁电视台,面对这栋陌生大厦的时候,我唯一的念头是先进去暖和暖和。随着雪花在身后渐行渐远,七个年头悄然流逝,在我眼中,这栋大厦由繁复到简约,大厦里的人由陌生到熟识。光阴荏苒,这个季节桃花又开,《记者摇篮》的这个命题也突然让我刻在心里的些许印记渐渐清晰,藉着春风得以绽放。“记者要成长,必须打大仗、打硬仗”一位资深的记者同志对我讲这句话的时候,我还远没有像今天这样体会到其中朴实厚重的分量。2000年,恰逢辽宁国企三年改革脱困进入决战阶段,我来到国企报道组的时候“一穷二白”:大…  相似文献   

18.
我是记者     
我是记者班明丽这次评选新闻“百佳”,我被列在“记者”一栏。很高兴接受这个称谓。在我眼里,这个“记者”称谓的含义不凡、分量不轻,它不仅反映的是专业技术职称,也包含着对我从事新闻工作35年至今仍未脱离记者岗位的一种承认。对我来说,这是最大的欣慰。35年来...  相似文献   

19.
记者的职业需求与人的公共道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记者这个职业确实有一定的特殊性。记者的天职是追寻新闻,捕捉新闻,挖掘新闻,发现新闻。深入到群众中去、到生活中去、到各种矛盾的漩涡中去“追”、去“捉”、去“挖”、去“发”,是记者的职业需求。记者在履行职责、尤其在行使舆论监督职能时,因为要“追”、要“捉”、要“挖”、要“发”,有时难免会产生一些磨擦,激起一些波澜,甚至引起一些矛盾,遭到一些白眼,但记者只要出于公心,行为举止符合法律法规、恪守道德规范,社会受众都是理解、支持、拥护的。现在的问题是,由于全国记者队伍的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由于某些媒体对记…  相似文献   

20.
记者,记者,就是要把所见所闻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记录下来,发表出去。“记”当然是起码的技能。记嘛,似乎会写字,把事情随手记下来就是了,没有什么大讲究头。可是,同一些老记者交谈,怎么记,其实还是大有学问的,这里面既包含着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和分析能力,也包含着对所要报道事实认真严肃的态度,以及刻苦勤奋的精神,而这一切,并不仅仅是认识几个字和能快速记下来,就能容纳得了的。有这样一件事。那还是在七十年代初期,湖南省军区部队里出现了一个学毛著和学文化的先进战士,名叫龙老化。他是苗族人,不但不会写汉字,连普通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