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显微市场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这部回忆录写于1983年,书中涉及他早年从军和壮年时期在美国打工、求学的经历,包括一些对英美学术界人士的批评。作者反思了中国近代革命的艰难历程,同时着眼于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个人经验扣合着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终于呈现为文字平易直白、内容丰富壮阔的“大历史观”。 选题点评:黄仁宇先生生前立嘱,他的回忆录只能在他去世后出版(黄先生  相似文献   

2.
对于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50年的历史梳理,不少专家学者都采用编年体的方式进行描述,这种方法有助于呈现中国纪录片发展的基本脉络,但是缺少宏观背景下内在联系的思考与分析,尤其是对整体特征与内在联系的规律分析略显不足。因此,本文借鉴吸收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的大历史观,将视野放在历史的全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正>《万历十五年》是华裔美籍历史学家黄仁宇1976年用英文写的一本纪传体史学著作,原名《1587,无关紧要的一年》。本书问世后,风行数十年,被美国多所大学采用为教科书,其中文本入选"改革开放以来对中国影响最大的20本书"。"万历"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万历"十五年即1587年。黄仁宇先生通过聚焦明末一个"无关紧要"的年份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借助对皇帝朱翊钧和首辅张居正、申时行以及文官海瑞、武将戚继光、思想家李  相似文献   

4.
黄仁宇:母亲     
正黄仁宇(1918年~2000年1月8日),湖南长沙人,曾从戎于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期间的国民党军队,后赴美求学,密歇根大学历史博士,以历史学家、中国历史明史专家,"大历史观"的倡导者而为世人所知。著有《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等畅销书。  相似文献   

5.
环绕《万历十五年》的出版,共选刊了16封信件(内附信不计),大致为黄仁宇、黄苗子及傅璇琮(代表中华书局编辑部)相互交换意见,推动书籍出版而互通信息。可分为三个时段,即(一)由1979年5月黄苗子先生推荐黄仁宇先生这部书稿,至1980年6月,中华书局编辑部与黄仁宇先生就稿件的修改进行商议;(二)1982年,《万历十五年》出版前后,就稿费的支付所作的协商;(三)1994年  相似文献   

6.
黄仁宇,美籍华人,历史学家。曾在美国南伊利诺大学及纽约州立大学任教,又曾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副教授及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生于湖南长沙,参加过抗日战争,曾与廖沫沙一同起居办报,与田汉、范长江等人过从颇密。中年之后赴美,在餐店洗碗碟作小工,整日劳动后退居斗室研习历史。感受过失业、经济危机以及被人歧视的种种景况。黄仁宇自身亲历了现代史上中国的剧变,又游历欧美,对中西文化、政治、经济、历史的异同之处有亲身的感受,遂逐步将眼光放大,不复与一般人所作的近代史的观点雷同。黄仁宇曾对明代的漕运、财政作过专题研究,其博士  相似文献   

7.
《中国图书评论》2011,(8):126-126
现代中国的历程/黄仁宇著/中华书局/2011 黄仁宇,他所带给读者的感觉是常在常新的。作为大陆版《黄仁宇全集》的补遗,这本《现代中国的历程》虽然身处边缘,却并不是价值上的边角料。  相似文献   

8.
古人作史,讲究的是“寓论断于序事”,到了当代,这个传统几乎消失殆尽,历史学家们丧失了讲故事的能力。八十年代,黄仁宇的著作着实给中国人上了一课,后来的吴思、张鸣、易中天、张宏杰,包括从网络走到前台的当年明月,每个人的出现都带来一股热潮。历史的写法有N种,N的数值在迅速膨胀。  相似文献   

9.
7月11日,当代中国学术泰斗,著名哲学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任继愈先生辞世。  相似文献   

10.
已归道山的黄仁宇(1918-0000年)并未淡出读书人的视线。相反,随着三联书店重新推出黄仁宇作品系列,他又成为人们谈论的热点。面对《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等著作的畅销,有人名之曰“黄仁宇旋风”,有人称之为“黄仁宇现象”。许多人认为《万历十五年》 等  相似文献   

11.
黄苗子致傅璇琮信(1979年5月23日) 璇琮同志: 美国耶鲁大学中国历史教授黄仁宇先生,托我把他的著作《万历十五年》转交中华书局,希望在国内出版。第一次寄书稿来时,金尧如同志知道,表示只要可用,就尽快给他出版。这样做将对国外知识分子有好的影响,并说陈翰伯同志也同意他的主张。但书  相似文献   

12.
历史学家吴枫先生在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方面颇有建树。《中国古典文献学》一书记载了吴先生文献学术成就,被誉为“中国文献学研究的又一力作”。文章对《中国古典文献学》及吴枫先生的其它文献学研究成果给予了评述。  相似文献   

13.
陈默 《贵州档案》2001,(5):29-30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名学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中国大历史》等一系列作在中国大陆陆续出版,给中国的学术界带来不小的震撼。时至今日,大历史观点仍是学术界关注的热门话题。今年6月,黄仁宇的回忆录《黄河青山》又在大陆面世,书中详细讲述了大历史观点的萌发和形成过程。如果仔细研究黄仁宇的这段经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完整的档案记录造就了大历史观点。  相似文献   

14.
1939年,中国抗战进入了最艰苦阶段——沿海港口全部失守,主要铁路线全部失守,主要工业区域全部失守。当其时也,中国的实际控制区域,是组织结构、经济能力和交通状况还“停留在明朝”(黄仁宇先生语)的西部,没有汽车、飞机、重型军械等现代化机械的制造能力,几乎所有军需品还都依靠进口。  相似文献   

15.
宋代人物资料管理系统的研制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研制"中国地方志宋代人物资料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四川大学已故著名历史学家缪钺先生在《全宋文序》中指出:"吾中华民族立国于天地之间,数千年中,曾创造丰硕灿烂之文化,沾溉世界.此固吾人所当引以为自豪者.  相似文献   

16.
"一旦某一个国家能在数目字上管理,到底使用何种数字,尚可以随时商酌,大体上以技术上的要求作主,不必笼统的以意识形态为依归了。"——黄仁宇美籍华裔历史学家美国的联邦政府,是一个数据帝国,它的数据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业务管理的数据,二是民意社情的数据,三是物理环境的数据。这三种数据的积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其  相似文献   

17.
著名历史学家、中国思想史专家、复旦大学教授蔡尚思先生对图书馆的作用作过如下评价: “一般都认为教育上以大学的研究机构为最高,我在名义上也进过两个研究机构,到了入住南京国学图书馆,多读些书以后,我才晓得  相似文献   

18.
<正>11月28日,著名历史学家、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吕文郁先生来到三台县国家档案馆查找老师金景芳教授的相关资料。金景芳先生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文献学家、国学大师,1941年到四川三台的东北大学工作,任文书组主任、中文系讲师、副教授、教授。金景芳先生还是国内外著名  相似文献   

19.
"明之亡,实亡于万历",这是史学界长期以来的定论。但黄仁宇先生在《万历十五年》一书中,通过大历史的新颖视角,从看似细枝末节的小事入手,分析出明朝体制上不可根治的痼疾,指出了明朝必然灭亡的命运。也  相似文献   

20.
曾经看到过这样的话,历史只是一种摆设,或是用来证明族群沿传悠久的闪光金箔片,也曾经听说过"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名言.但后者的凸显至今寥若晨星,而前者的流行却如星雨,反差之大,令人感慨系之.不过,也不难看到与流行的戏说热并行的是:历史学家黄仁宇的史学著作也在国内读书界中引发了不小的热动,和时下的钱穆热,似乎差强人意,聊以慰藉.读钱穆,谈钱穆,大家最特出的感受是:原来历史著作也可以写得如钱穆这般"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