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我们一同成长  50年代中期,领导上把我调到图书馆。由于半路出家,就如饥似渴地找有关书刊读。不久,《中国科学院图书馆通讯》创办了,我自费订了一份,从头至尾,每期必读。以后的《图书馆工作》、《图书情报工作》也莫不如此,从中学了许多知识,它们是我的良师之一。40年来,虽历经几次搬迁,加上火灾劫难,但这几种刊物却都幸运地被保存下来,在书房里和我朝夕相伴,俨然一位益友。我看着它们发展,我们一同成长。  我对《图书情报工作》有感情,还因为它和我从事的工作关系比较密切。我长期搞期刊工作,1959年及以后的书刊划界讨论,把我由知其然…  相似文献   

2.
夏琼 《新闻前哨》2013,(7):32-33
改革攻坚欢呼鼓舞看了这一组报道以后,我感受到了新闻从业者对工作的认真度和使命感,是在实实在在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毫无疑问,我们处在一个伟大的变革时期,改革到了攻坚克难的阶段,作为改革者需要胆量和勇气。无论是中三角还是整个中部地区,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只有拥有责任、担当和勇气,才能完成这样一个伟大的工程。而改革无论是先期启动还是深入推进,舆论宣传都需要先行。  相似文献   

3.
我的回忆     
我是从省出版社调到省图书馆工作的,当时无论是业务能力,还是知识水平都不高,工作不到一年时间,就参军去了,从此离开了图书馆。在图书馆的时间虽然很短,但记忆很深。记得省委和领导对建立省图书馆是十分重视的,把省图看成是发展黑龙江,建设黑龙江,繁荣黑龙江的重要而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发展我省工农业生产,提高  相似文献   

4.
林慧玲 《图书馆论坛》2005,25(2):216-217
自1987年司法学校毕业留校,我从事图书馆工作至今整整17年了,从当时的无奈接受到现在的无限热爱,心理活动也经过整整17年了。从青春少女到现在中年妇女,我把我的青春热血,理想和信念都洒在图书馆这片热土上,但作为这所学校的历史见证人,我得到的回报很多很多,感悟的东西也很多很多。  相似文献   

5.
“借书育人”的一点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是一个有25年教龄的教师,四年前调到图书馆来工作,刚来时,以为在图书馆工作很清闲,不用动脑筋备课,又没有那么多复杂的人际关系,每天坐等读者来借阅图书,在图书馆工作,真是个养生歇息的好地方。但经过四年多以来的工作实践证明,我初来图书馆工作时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我们图书馆工作人员是图书馆工作的灵魂,学生们都亲切地称我们“老师”。我们的精神面貌、思想品质、工作态度等,就象一面镜子,映印在学生心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每天要接触大量的学生读者,使我深刻地体会到借书育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谈谈我的实践体会:  相似文献   

6.
我这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学校,没有离开过图书馆,没有离开过书。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还是想办法要看书的。文革前我在中学里教英文,文革开始,英文没有办法念了,因为当时说英文教材里都是资产阶级的东西。但我想英文不能丢掉,否则再学起来就很困难。后来机会来了,《毛主席语录》和《毛泽东选集》出了英文版,我就读英文版。这样我学了英文,也没有人敢说我思想不好。到考研究生时和人学以后,我的英文基础就起作用了。  相似文献   

7.
“职亚道德”这个词,前几年流行了一阵,时下似乎不怎么走红了。这是不是同“初级阶段”有关?抑或是“价值规律”冲击的结果?不得而知。但是,我认为作为新闻机构,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还是要讲点职业道德.前不久,北京的一位刑警队长向我诉苦,他们发现了一具无头女尸,死者年约15岁,外地人,  相似文献   

8.
杨志勇 《今传媒》2006,(11):53-54
常听到有些人感叹:行业报的面太窄了,写来写去就那么些东西,简直没有啥东西可写!是真的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采写吗?回答是否定的。作为《中国劳动保障报》的一名驻站记者,集多年的新闻采写体会,我认为只要把行业的工作吃透,大有文章可做。从行业的专业角度去“发现新闻”行业报相对于党报而言,无论是发行量、覆盖面,还是其新闻本身的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都较弱,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客观存在。但作为行业报的记者首先要明白你所生产的新闻产品是为行业系统的所有人士服务的,而不是为了满足全社会各个阶层人士所需要的产品。比如说《中国劳动保障报…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经济学是介于图书馆学和经济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有些人把它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有些人把它作为图书馆学的一个分支,其实这两种看法都是不全面的。正因为它的这种边缘性,无论是经济学还是图书馆学都不能全面概括其研究内容。图书馆经济学本身已成为一门学科,它具有自己的研究对  相似文献   

10.
关于期刊自动化管理若干问题的思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期刊工作作为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图书馆自动化体系的日益进步,期刊的自动化管理也取得了明显成效。无论是期刊的内部加工,还是对外服务,计算机的使用和报刊的电子化都已被内部工作人员和读者所接受。但是,我们还处于自动化发展的起步阶段,期刊的自动化管理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本文就这个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同志们:图书馆工作,在我们国家里应该说还没有摆在应有的地位。我觉得应该和大家一块为加强图书馆事业做些工作,因为现在迫切需要图书馆来为四个现代化服务。我们图书馆在四个现代化方面可以做的工作,应该做的工作,实在是很多很多。图书是人类文化的结晶。人类的文化能够一代一代传下去,很大程度上是靠书。人类的经验如果写成了书,那经验就变成文化了。转成文化以后,才能传下去,才能够推广。这是十月革命以后列宁在一次讲话里讲的。现在我们每个人,每个部门都有许多工作,都积累了许多经验。我们有不少的干部,他们的知识是怎么长进的?主要是在自己工作里摸到一些经验。通过开会、听意见、看简报,  相似文献   

12.
围绕这次馆长联席会的主题——图书馆与经济建设,讲三个问题。一、对“图书馆与经济建设”这一主题的认识“图书馆与经济建设”这一主题的选择,以前不会想到,只有在改革开放以后,在三中全会提出工作重点转移以后,也只有在这十几年来,图书馆为经济建设做了许多工作以后才能想到。1996年的IFLA大会,我们也将提出这样内容的主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最大的历史功绩,就在于提出并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把长期以来以阶级斗争为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的  相似文献   

13.
我对图书馆怀有深厚的感情。从小学六年级就有幸得到一个市图书馆的借书证,以后就和图书馆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但那时只是借故事书看看热闹而已,真正学会使用图书馆那还是参加工作以后的事。这时不再是那种随意的阅读,而是有目的地去寻找某种资料了。由于做群众文化工作,我的写作项目很杂,在有些写作过程中,如果没有图书馆的帮助是不可能完成的。幸好我有辽宁省图书馆的科学文化工作者借书证,  相似文献   

14.
朱恩林 《大观周刊》2011,(52):86-86
无论是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还是在素质教育体制下追求课堂的高效应该说都是我们从教者的努力的方向和不懈的追求。应试教育的课堂模式应该说极大的压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完全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存在。忽视了学习的主体去谈课堂的高效会给人一种空中楼阁的感觉。素质教育的今天,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因此高效课堂不仅是我们的追求而更应该使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呢?几点感悟如下:  相似文献   

15.
高校图书馆是为高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读者服务工作是图书馆的重要内容.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高校教学工作的需要,图书馆的读者工作,无论是从服务对象、服务手段,还是工作评价体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积极调整读者工作,丰富读者工作的内涵,拓展读者工作的外延,使高校图书馆工作跟上时代的步伐,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这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本文结合我们的工作实践,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2001年,我国一般图书的销售收入约为230亿,以13亿人口计,人均不到18元。这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是相当大的。我们没有把书作为消费品去策划、去设计、去生产、去销售。无论是出书的人还是读书的人,都自觉不自觉地把书看做一种高高在上的东西。这种观念,既限制了图书消费,也制约了图书生产。如果集团是法人,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集团,而是一个大出版社,是“大船”。但是,我们的目标是要组建一支“舰队”。  相似文献   

17.
张登江 《大观周刊》2012,(34):358-358
高中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师满堂灌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习惯,无论是教法还是学法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为此,作为重庆市丰都县农村重点中学的我,也在积极探索新课程的改革之路,并将自己的浅见整理如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中国的出版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出版物的数量、质量还是物化形态,无论是出版业的规模、效益还是结构布局,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呈现出健康繁荣、活跃有序的总体格局.形成这样局面的基本原因之一,乃是这二十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出版队伍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9.
秦大剑 《大观周刊》2011,(22):101-101
困惑之一:在课堂上,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成绩好的无论是回答问题还是课堂作业都很快.思维灵敏。回答问题时容不得有些同学思考就说出了答案。课堂作业做得又快又对.当然我们老师得等多数学生做好了才安排新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那些优秀生做完了,无事可做,就会左顾右盼,甚至讲点小话,这时的课堂纪律就不好控制。困惑之二:现在的书后面都有“拓展练兵场”.“思维体操”之类的思考题。思考题有的专家曾说把学生分成几个层次.拿些学生不做,的确是个不错的主义。可是,如何来界定他们的层次.这里就会伤有些学生的自尊心.并且学生都喜欢平等.有的成绩好的学生就认为凭什么我要比别人多做题。  相似文献   

20.
我最初知道《图书馆建设》刊物,还是在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学系读书期间的1983年,当时的刊名是《黑龙江图书馆》,实际上是这一刊物创刊的第四年。而对《图书馆建设》有更为详细的了解还是1988年以后,从这年我在《图书馆学研究》杂志编辑部开始做编辑工作,自然对业内期刊尤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