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数据时代科研管理信息化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小霞 《科研管理》2019,40(10):282-288
科研管理信息化是提升科研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就目前科研管理信息存在的问题。通过探讨适于研究院所发展的科研管理模式、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以及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在科研管理创新中的作用及效果,提出大数据时代研究院所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创新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
分析新型举国体制的内涵及时代特征,按照科研规律、结合科技创新工作实际并以重大科技项目过程管理为核心,构建重点推进科技创新项目战略决策体系、组织实施体系和综合评价体系建设的新型举国体制科研模式的组织运行机制。研究总结广东通过改革创新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体系探索构建的,多主体、多要素、全链条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科研模式,及其实施科研项目揭榜制、成立项目管理专业机构、面向全国开放项目申请、推进省实验室重大平台建设等典型做法与经验,并进一步对标科技创新强省和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从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投入与产出、研发与应用、固化与动态之间的关系等方面,为广东应对新型举国体制科研模式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杨春林  宿芬 《科研管理》2006,40(11):43-45
顺应时代潮流建立起来的新型高校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而新型高校科研管理方面面临诸多挑战,新问题的出现和解决对项目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构建一个完善的层级管理体系来促进高校的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使得项目管理遵循科研规律,提升新型高校在科研人才培养、团队建设的能力和科研绩效产出是我们重点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杨春林  宿芬 《科研管理》2019,40(11):43-45
顺应时代潮流建立起来的新型高校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而新型高校科研管理方面面临诸多挑战,新问题的出现和解决对项目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构建一个完善的层级管理体系来促进高校的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使得项目管理遵循科研规律,提升新型高校在科研人才培养、团队建设的能力和科研绩效产出是我们重点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传统型大学向创业型大学的转变,高校兼具知识创造和知识应用的双重特性。科研人员在R&D活动中追求学术价值和商业价值双重目标。本文基于一个简单模型来研究学术和商业激励两种方式对R&D活动时间配置以及项目选择的影响,基于此,进一步分析了组织最优激励契约设计。研究结果表明:高的商业激励会减少科研人员研究活动,但却激励科研人员选择高风险的基础研究,从而会带来突破性创新。组织层面高校应加大商业激励鼓励研究偏好人员,对偏好研究活动的人员,激励其进行开发活动;对于不偏好研究活动的人员,激励其增加努力程度。  相似文献   

6.
旨在探讨关于我国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管理规范的问题。通过对比国内外相关文献及管理措施,发现我国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伦理执行有漏洞、行政管理缺位,折射出我国传统文化对于管理态度的影响以及社会发展过程中功利心对道德底线的冲击。因此在改进关于我国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管理规范时不仅仅要从客观方面完善法律制度、加强伦理执行以及行政管理,更重要的是从主观方面转变管理态度、提高研究者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7.
黄翀  史磊  刘高焕  谢传节  沈镭 《资源科学》2014,36(2):252-258
综合科学考察通过对区域自然资源及社会发展的实地深入调查研究,为国家或区域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作为综合科学考察活动的核心成果之一,科学考察数据具有来源多样、存储分散、类型复杂等特点。如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高效地组织、管理这些宝贵的科学数据资源,使之能够更好地为不同领域的研究人员共享利用是综合科学考察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以澜沧江流域中下游与大香格里拉地区科学考察为例,利用基于元数据的多元数据集成技术和基于组件的系统实现技术,并在ArcGIS Server、WebGIS等技术支持下,设计并开发了澜沧江科学考察数据集成系统,可实现澜沧江科学考察数据的高效管理及异构共享,为探索新时期科学考察数据如何更好地服务于科研与社会需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支英杰  赵晖  谢雁鸣 《科研管理》2020,41(7):275-278
 作为管理岗位的一员,承载着一个单位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凡经手的文件、材料、成果等都是国家宝贵的科技资源和无形资产,更是体现了在这个时代本单位科技工作的发展脉络、核心线及演进逻辑,体现了这个时代科技前沿和国家需求的现实基础,并树立“久久为功,功成不必在我”的大局观。管理人员应具备以下基本素养:坚定党的领导,增强政治意识;融会贯通政策精神,透彻理解文件内容;增强政策的执行力,提高政策可操作性;适时开展制度或办法的宣讲,促进制度或办法的贯彻与落实;有效利用信息化手段或工具,提高管理效率;善于运用工作语言,提高有效沟通的能力;善于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管理人员本身提升存在感,增强归属感,才能秉承一种敬畏感,这种敬畏感才能体现一线管理人员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为例,主要阐述了系统开发中的数据流程图设计、系统模块设计、系统实现等过程,并详细介绍了在此系统中如何用VB控制Excel和模糊查询的具体算法,该系统实际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徐燕  朱荣静 《大众科技》2014,(5):239-241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科研院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逐步采用科学化、现代化的管理方式。但目前科研院所人事档案信息种类繁多,数量大,管理方式落后,工作效率较低。因此,实现高效、科学的科研院所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是科研院所人力资源管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文章阐述了科研院所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意义、人事档案管理系统主要功能分析、加强科研院所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等内容。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attempts to summarize the recent behavioural science literature dealing with the management of research personnel and of the organizational research function.Sociologists are divided over the salience of the institutional norms of science for organizational scientists. Do scientists in corporate environments find themselves torn between values and norms of behaviour absorbed during professional training, and the possibly very different values and norms of the organization in which they subsequently work? If indeed scientists are principally oriented to the wider scientific community, what incentives can management offer in order to secure or maintain their commitment? A number of rather different studies have sought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effectiveness or productivity of scientists and variou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ganizations in which they work. Positive relationships have been demonstrated with, inter alia, extent and pattern of communication, the nature of managerial control, incentives provided, sizes and ages of research groups, and functional compared to project organization. Of course, technically successful research is no guarantee of substantial utility for a commercial organization.Whilst most of the literature relates to the industrial situation, this review attempts from time to time to point its relevance for management in the public sector.  相似文献   

12.
中国高端产品制造和技术研发面临“卡脖子”的现象突出,“卡脖子”技术问题成为“十四五”时期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必须攻克的难题。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以重大科技工程的新视角,全面分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整体技术、关键技术和应用技术三种不同类型“卡脖子”技术的突破过程,尝试回答新型举国体制如何突破“卡脖子”技术,其在解决“卡脖子”技术过程中发挥什么优势。研究发现:(1)“卡脖子”情境的分析要素包括技术属性、价值定位和内外部环境;(2)重大科技工程是新型举国体制的一种典型实践方式,其突破技术瓶颈的优势实际上是新型举国体制破解“卡脖子”技术的优势;(3)面对不同的“卡脖子”情境,新型举国体制所表现出来的路径优势以及技术创新管理不同,需要根据具体的“卡脖子”情境形成有针对性的突破路径。本文揭示了新型举国体制背景下基于重大科技工程 “卡脖子”技术突破的内在机制,为“十四五”时期破解“卡脖子”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章芬  原长弘  郭建路 《科研管理》2021,42(11):43-53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然而,新型研发机构如何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是当今重要而又缺乏探究的新课题。本文以新型研发机构的典范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为研究对象,运用探索式案例深入探讨了新型研发机构如何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过程,剖析了体制机制创新的关键密码,并提出了相应的理论命题。本文开启了新型研发机构体制机制创新的探索,拓展了产学研融合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4.
宋伟 《科学学研究》2007,25(1):38-41
认为作为科研组织,在其内部管理权力结构中,学术权力占据重要位置。科研组织内的科学基金支持、科研成果评价、研究人员职称晋升等科学研究活动,都必须通过学术权力进行管理,这也就是学术权力在科研组织中存在的基础。学术自由、专家管理是学术权力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5.
葛蕾 《科研管理》2019,40(6):285-288
随着国家对科研的不断投入,科研管理工作的工作模式和工作重心已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新形势下对科研管理工作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科研管理人员作为科研活动的组织者和服务者,其素质和工作能力直接影响到本单位的科研管理水平,只有具备高素质的科研管理队伍,才能保障科研活动的良性运转。本文在分析科研管理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科研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六种基本素质要求,即积极的工作态度和细致的工作作风、高水平的政策理解力、广博的知识面和自主学习意识、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网络信息化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同时,单位需要通过合理的用人机制、考评机制和奖励机制为科研管理队伍的发展建设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6.
刘君亮  王延超 《科研管理》2006,41(2):277-282
国家科技体制改革以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具有显著的战略性、导向性和方向性,项目设置高度反应了国家意志和发展需求,形成机制和管理模式发生了重大变革,对申报组织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作为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解决自身不足,积极争取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对提升高校原始创新力、加速创新性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为例,科技计划改革以来,针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及实施的研究主要针对于某一特定领域或特定单位的思考,对高校在面临重点研发计划专项申报过程中的共性问题的总结和分析不足。本文通过梳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的形成机制和组织管理特性,分析高校在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的优势与不足,对高校有效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提出意见和建议。结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独占性和联动性等特性,以及从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进行全链条创新设计,一体化组织实施要求,高校应充分发挥基础研究基础扎实、学科门类齐全和科研人才丰富等优势,着力解决示范能力不足、成果转化率低、管理理念相对落后等问题,主动加强与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寻求突破,建立健全“大兵团”联合攻关的协同创新机制,构建高效共享、协同创新的管理模式,同时加强战略研究,结合自身特色、区域特点,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完善相关制度建设,使管理部门的权利义务和管理程序等拥有完善制度依据,创新管理方式,做好服务保障,从而着力提升高校的原始创新能力和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的能力,加速创新性人才培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校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科研档案作为重要信息资源在教学、科研、管理和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现行的科研档案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科研需求,存在科研档案不完整、档案利用率低,信息化步伐滞后、管理队伍专业化程度低等问题。“协同创新”理念的提出,为高校科研档案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高校应紧紧围绕“协同创新”理念,探索科研档案管理的协同创新模式,进一步提高科研档案归档效率,提升档案利用价值,完善档案管理服务体系。本文剖析了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现状,从体制机制创新、信息化管理和管理队伍建设三方面提出了科研档案管理协同创新体系构建的设想。  相似文献   

18.
Despite the fact that there are more than twenty thousand biomedical journals in the world, research into the work of editors and publication process in biomedical and health care journals is rare. In December 2012, the Esteve Foundation, a non-profit scientific institution that fosters progress in pharmacotherapy by means of scientific communication and discussion organized a discussion group of 7 editors and/or experts in peer review biomedical publishing. They presented findings of past editorial research, discussed the lack of competitive funding schemes and specialized journals for dissemination of editorial research, and reported on the great diversity of misconduct and conflict of interest policies, as well as adherence to reporting guidelines. Furthermore, they reported on the reluctance of editors to investigate allegations of misconduct or increase the level of data sharing in health research. In the end, they concluded that if editors are to remain gatekeepers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they should reaffirm their focus on the integrity of the scientific record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data they publish. Additionally, more research should be undertaken to understand why many journals are not adhering to editorial standards, and what obstacles editors face when engaging in editorial research.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presents findings from our ethnographic research on biomedical scientists' studies of human genetic variation and common complex disease. We examine the socio-material work involved in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GWAS) and discuss whether, how, and when notions of race and ethnicity are or are not used. We analyze how researchers produce simultaneously different kinds of populations and population differences. Although many geneticists use race in their analyses, we find some who have invented a statistical genetics method and associated software that they use specifically to avoid using categories of race in their genetic analysis. Their method allows them to operationalize their concept of 'genetic ancestry' without resorting to notions of race and ethnicity. We focus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software's algorithms, and discuss the consequences and implications of the software technology for debates and policies around the use of race in genetics research. We also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duction and use of their method involves a dynamic and fluid assemblage of actors in various disciplines responding to disciplinary and sociopolitical contexts and concerns. This assemblage also includes particular discourses on human history and geography as they become entangled with research on genetic markers and disease.We introduce the concept of'genome geography' to analyze how some researchers studying human genetic variation'locate' stretches of DNA in different places and times. The concept of genetic ancestry and the practice of genome geography rely on old discourses, but they also incorporate new technologies, infrastructures, and political and scientific commitments. Some of these new technologies provide opportunities to change some of our institutional and cultural forms and frames around notions of difference and similarity. Nevertheless, we also highlight the slipperiness of genome geography and the tenacity of race and race concepts.  相似文献   

20.
孟红 《大众科技》2011,(11):242-244
通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历年规范管理与科研课题绩效的考察,结果表明,规范管理对科研绩效的提高有重要促进作用。应遵循科技发展规律,建立科学,高效的科研管理机制,完善科研管理制度体系,提高科研管理水平,保证科研总目标的顺利实现,使管理行为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