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可以说,改革开放一方面推动了基础研究,但同时也侵蚀了基础研究的生态环境.国家虽然提出了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战略思想,但在"稳"这一方面,做得并不好.科学家们普遍感觉到,科学研究的环境在下降.这种环境与社会价值观、社会环境的变化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2.
基础研究不是免费物品国家社会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典的观点认为,基础研究的产出--科学知识,是公共物品.基础研究公共物品论,其政策意义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基础研究必须由政府来投资,因为公共物品的生产是市场失灵的.政府投资基础研究,不仅在理论(经济学)上站得住脚,而且,在实践上,世界各国(包括中国)也是这么做的;也就是说,理论与实践(或实践与理论)是一致的.政府投资基础研究,是它的天职,是它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任何反对政府投资基础研究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3.
基础研究是中国产业核心技术创新的源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提出,中国存在经济快速发展,科技投入不断增加但产业核心技术能力仍然不高的困境.而加强企业基础研究是提升中国产业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政府如何分配研发经费的投入,如何提高政府和企业在基础研究活动的投资并优化投资结构,是我国有效实施自主创新政策所面临的一大挑战.本文认为,随着产业竞争日益依赖于技术竞争,中国基础研究投入的结构性"比例失调"对中国产业核心技术创新产生了消极影响.为了提高中国产业的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应该推进政府计划与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上的互补,加强产业驱动型基础研究.企业应该改变过于依赖大学研究机构提供基础研究成果的格局,通过持续的对基础研究的投资,以实现产业核心技术的突破.  相似文献   

4.
基于ESI的“金砖四国”基础研究产出规模和影响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析了"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基础研究产出的规模和影响力.对ESI数据库1999--2009年数据的分析表明:尽管"金砖四国"与G7国家相比,基础研究产出规模和影响力仍有较大差距,但巴西、印度和中国增长迅速,只有俄罗斯发展缓慢.四国的数理化、材料科学、工学和农业等领域相对较强,但医学、生物和社会科学等领域相对落后.中国的基础研究并非仅是论文数量的扩张,其论文总体影响力的增速远大于论文数量的增速.平均影响力增速也已超越"金砖四国"其余三国及所有G7国家.  相似文献   

5.
引言在发展中国家,基础研究与高技术开发的规模与进程,取决于国家的投资能力和社会认识水平。前者受到经济发展的制约,后者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短期内在这两方面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是不现实的。然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也愈来愈重视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开发了。例如,中国、印度、巴西等。在中国,已经把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开发认为是发展国家科学事业的基础和“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能力,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以中国而言,经费的投入和科学家的投入在这两个领域都形成了一定规模。目前的情况是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已占本国科研投入的7%,高技术开发投入占13.11%,两者合计已占本国科研投入总数的20%以上。在人员投入上更是一个相当数量的中国科技精英群体。  相似文献   

6.
科学基础研究主要是由政府投资委托基金会(或其它类似功能机构)管理在大学进行的。提高基础研究水平是一个国家长久发展的保证,而提高基础研究项目的管理效率则是提高基础研究产出水平的重要条件。通过对中美支持基础研究的主要基金会的财政和项目监控体制进行探究,为支持我国基础研究的基金管理体制改进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项目计划乃至资助机构的绩效评价一直是科学界关注的热点.从管理层面的角度考虑,所关心的是科学投资对科学本身、以及对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回报--直接的或间接的,近期的或长期的,显现的或潜在的.对基础研究而言,其绩效评估比其他任务导向的项目计划更复杂,因其产出或影响往往是长远的、潜在的或间接的,不易为人们所认识.如何正确地评价基础研究的绩效是一项科学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评价指标系统建立不当,过于强调某一方面或忽视另一方面,容易带来负面的影响,造成误导,从而损害基础研究本身.因此,如何从基础研究的规律性、产出的特殊性出发,对可能体现基础研究绩效的各项指标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以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的综合指标体系,是我们应该认真加以研究的.  相似文献   

8.
大科学工程对科技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把握大科学装置的建设方向,是中国站在向创新型国家转变的关键转折点这一特殊时期的必然选择。文章以索罗模型为基础,构建了知识在经济中传递的模型,并通过多期迭代计算证明了①与增加应用研究投入相比,基础研究投资增加对经济产出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②当研发产出结构与应用研究的产出存在相关性时,基础研究比重过低会导致长期的应用研究产出增长乏力,对经济增长有负面影响。基于此,对大科学工程的建设方向做如下建议:大科学装置的投资建设应该更加重视对基础研究领域的支持;对应用研究层面的大科学装置的立项更为审慎,当缺乏相关基础知识的支撑时,应该暂缓对应用研究层面大科学装置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于辉  付静彬 《中国科技论坛》2012,(2):134-137,151
科研基础条件是指为了支持和促进科研活动开展而配置的科学实验条件与基础设施,是所有科技创新活动的"硬件"物质基础,加强基础条件投资对于提高科研机构的产出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1995—2009年间农业部系统内科研机构的基础条件投资效果进行了分析,得出增加科研基础条件投资对于提高科研机构的产出能力具有显著作用,其中对部属科研机构的产出能力影响最为明显,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农业科研机构的基础条件投资。  相似文献   

10.
随着政府缋效管理的兴起,科技政策评价被提上议事日程,但对如何科学地进行基础研究政策评价,在认识上还存在较大分歧.阐述了基础研究政策评价的基础性前提是明确评价目的和目标;从概念前提的角度对"基础研究"进行了外部界定和内部划分,对"基础研究政策"进行了界定;从科学前提的角度对"基础研究评价"和"基础研究政策评价"进行了区分,对基础研究政策评价的对象范围和基础研究政策的可评价性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基础研究政策评价的基本框架--"T-B-P"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