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宇、和震在《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第21期撰文指出.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应当以“校企合作的工学结合”作为完整的改革目标。促进“校企合作”与推动“工学结合”并非同义反复.而是代表了改革必经的两个阶段。前者重点在于整合校、企双方的教学资源.后者重点在于整合课堂与工作两种学习情境。“校企合作(教育)”即是双方主体的一种相互选择:“合作教育”表现为某种特定的形式(如“交替”或“订单”等).直至建立起一些有效的制度.但它并不总能保证工作与教学内容的紧密联系:更进一步才是反映结果的“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  相似文献   

2.
张宇、和震在《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第21期撰文指出,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应当以“校企合作的工学结合”作为完整的改革目标,并保留“订单培养”等多种实现的可能性。促进“校企合作”与推动“工学结合”并非同义反复,而是代表了改革必经的两个阶段。前者重点在于整合校企双方的教学资源,后者在于整合课堂和工作两种学习情境  相似文献   

3.
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应当以"校企合作的工学结合"作为完整的改革目标.需要说明的是,促进"校企合作"与推动"工学结合"并非同义反复,而是代表了改革必经的两个阶段.前者重点在于整合校、企双方的教学资源,后者重点在于整合课堂与工作两种学习情境,同时在具体实施中,不同阶段应分别采取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尽管学界对“工学结合”的表述并不完全一致.但基本认识是相同的.可以从四个层面来认识“工学结合”的内涵:首先.“工学结合”是一种教育模式.它将学校内外的教育资源整合起来进行办学和从事教育。其次.“工学结合”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它以校企合作为载体.  相似文献   

5.
陈燕飞 《家教世界》2012,(10):87-88
在构建高职人才培养体系时,校企合作是工学结合模式的重点之一,校企双方在建立合作过程中如何结合双方的利益诉求,如何建立长效运行机制都是当前校企关注的重点,本文从构建跨界驱动运行机制的角度提出建立校企合作基础,并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双方共建深度合作的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为什么要构建高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这一问题出发,依循产学合作教育的法律、政策依据,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框架,概述广东白云学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实践轨迹。  相似文献   

7.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工学交替、‘一轮半’实践”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基于作物种子生产季节设计“工作学期”,基于对种子行业(企业)的生产与工作岗位的分析,构建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校企合作育人机制,从而较好地实现农业类高职教育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的教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8.
李唯 《教育技术导刊》2015,14(6):200-201
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课程建设和改革的方向,符合高职教育内涵建设要求。通过分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意义和发展现状,结合计算机专业特点,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课程建设意义、方向和内容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高职院校的一种教学模式,近年来得到普遍应用,且取得一定成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校企双方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方面也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如何更好地推进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能力,有效促进学生就业,就应掌握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特征,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条件,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高职教育深化教学改革的重点,是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很多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上下了工夫,也产生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但是,现阶段,我国各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具体操作过程中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文章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研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困惑及其改革创新的出路,对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高职教育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高职教育的主要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高职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其建立与完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在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重点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各校在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时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误区.校企双方推行创新的"双项目双向参与"机制,是校企深度融合实现工学结合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2+1”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极大地提升了职业教育生命力,其目的在于通过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专门技能水平来实现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加强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2+1”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特征及实现方式的认识,在目前职业教育大发展的形势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整合-互动”(Integration-Interaction)高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在广泛借鉴国内外校企合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以培养培训企业、社会急需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通过对校企双方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并着力强调双方合作中的互动功能,达到校企合作双赢的目的。实践证明,该模式是职业技术学校或专业培养适应市场需要人才的有效办学途径,是职业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内涵,列举了世界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发展比较成功的职业教育典型模式,包括德国的“双元制”模式,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英国的“工读交替”模式,进而分析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政校企联动机制,保障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6.
工学结合是以职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的一种教育模式.要有效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必须从严格制度、规范管理入手,校企双方共同努力,进行管理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既不能忽视学生文化素养和专业理论的学习,更要注重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在实施工学结合办学过程中,还需要处理好工与学的关系、学校与企业的关系、合作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正由学校本位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过渡,面临一些问题。参考德国工学结合“双元制”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思路,尝试从课程开发角度对我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提出建议,即由校企共同制订培养大纲、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共同开发教学内容,以便更好地推进校企合作模式,提高双方合作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18.
温州模式下组织学生工学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章总结了学院在温州模式下工学结合“双轨制”的实践,提出调动校企双方合作的积极性、实现双赢、是建立工学结合长效机制的重要前提。高职院校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把工学结合作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9.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一种学生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形式,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创新和深刻变革.为此,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要加大力度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进行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从高职教育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出发,研究医药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出现的一些现实问题,分析了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动因、阻力和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理清进一步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