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盘”始见于《中国图书商报》1996年11月13日第573期陈昕同志《图书市场呼唤中盘雄起》。但“中盘”一词,作何解释,源出何处,文中未有说明,却颇费琢磨了。查遍所有常用的汉语词书,未见“中盘”。最后在《汉语大词典》上查到了,解释是“围棋术语,指布局完成,进入关系全局胜负的激战阶段”。再查《日汉辞典》和日本权威词书《广辞苑》,都有“中盘”,解释与《汉语大词典》略同,又查从日文翻译过来的介绍日本出版发行情况的各种书籍以及从日本访问回来所写的  相似文献   

2.
《汉语大词典》第九卷第862页“经典”条目中,给这个词作出三种解释: 1、旧指作为典范的儒家载籍; 2、指宗教典籍,举例有“三教典籍”的话语,具体指儒释道; 3、权威著作,具有权威性的。  相似文献   

3.
1991年《新闻与写作》第5期上刊登的《认真推敲,才能写得准确》一文,其中不少地方都用到“推敲”一词,如“仔细推敲”、“好好推敲”、“要逐字逐句推敲”、“认真推敲”等等。笔者认为这些“推敲”词组的运用是文章的作者以及编辑同志悉心安排的,体现了他们的匠心所在。“推敲”一词的来历众人皆知。是什么意思呢?《现代汉语词典》也好,《辞海》也好,以及新出版的《汉语大词典》都注释为“斟酌字句、反复考虑”。《认真推敲,才能写得准确》一文中众多“推敲”的运用是符合这个含义的,是经得起推敲的。这篇文章在运用“推敲”对,前面都加了状  相似文献   

4.
“莘莘学子”不等于“学子” “莘莘学子”严格说并不是成语,许多成语词典都没有收录。《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汉语大词典》等都只收录“莘莘”一词,然后举“莘莘学子”为例。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纂的《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对该所1978年编的《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词典》)作了较大修订,不仅增收了许多新词,而且对一些词的词义和用法作了改动。以下举报刊中常用的两组词“象”与“像”、“帐”与“账”为例作一说  相似文献   

6.
“本版”和“外版”或“本版书”和“外版书”,是出版发行行业习用的两个专用术语(“行话”)。《辞海》、《辞源》、《现代汉语词典》都未收这两个词。《出版词典》等出版发行专业词书也未收这两个词。这两个词和含义是什么,现在有点模糊不清。 什么时候在出版发行业中出现这两个术语,难以进行精确的考证。上世纪三十年代,在上海出版发行界,这两个术语是常用的,而且含义是清楚的。出版社对本社所出版的书称为本版书,对非本出版社出版的书称为外版书。商务印书馆门市部,当时既销售本馆出版的书,也销售非本馆出版的书;对本馆出版和非本馆出版的书,有加以区别的必要,因此使用了“本版书”、“外版书”两个术语。生活书店、开明书店、北新书局等也是如此,都有区  相似文献   

7.
罗琤 《图书馆杂志》2003,22(9):76-78
本文就章太炎先生别号“末底”略作考释,追溯了“末底”一词的梵文原意,及其在中土的流传情况,并就《汉语大词典》对此词的解释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出镜记者”一词是个舶来品,在《辞海》、《现代汉语词典》中,至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解释。在英文资料中,“出镜记者”原文为:“Onl-camera correspondent and reporter”,直译过来就是:上镜的通讯员和现场记者。从字面上看,这个词有两个意思,一是要出镜头,二是要准确报道新司事实,上个世纪60年代的美国,新闻记者首先直接通过荧屏向观众报告新闻。  相似文献   

9.
笔者不揣冒昧,将近来发现贵刊的差错分述如下: 一、知识性错误 1.“辞”“词”不分:10期43页右栏倒17行《汉语大辞典》系《汉语大词典》之误。 2.乱造成语:5期30页右栏6行“屡不见鲜”和8期57页1行“故名思义”显系“屡见不鲜”和“顾名思义”之误。 二、病句 1.句式杂糅:8期63页左栏2行“美国出版商周刊作了一次问卷调查。向随意挑选在出版社工作的2000名调查者  相似文献   

10.
近代汉语传世文献中"脚船"一词较为常见,《汉语大词典》等辞书或笼统释作"小船",或释作"驳船"。本文全面梳理文献,发现"脚船"根据语素义和指称对象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类:1.充当浮桥桥梁、起支撑作用的船;2.大船随带的小船,用于登岸补给或危难时刻,一般悬挂在大船的两侧或尾部;3.内河、港口等处运送人员、货物的小船。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词典》明确地说明了这两个词的用法, 以致:用于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的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以至:①连词,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②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由于前中句话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也说“以至于”。有的同志不注意这两个词在用法上的细微差异,以致造成用词不当的语病: (1) “他这一习惯,非同小可,国家的几个万、几个亿,以致于党在人民中的威信都被“习惯”掉了。”  相似文献   

12.
赵太常 《传媒》2002,(11):28-29
关于“基本真实” 在新闻报道中,人们或有关部门评价一件新闻作品时,常常使用“基本真实”或“基本属实”这两个用语。“基本真实”与“基本属实”其实是一个意思。 那么什么是新闻的“基本真实”呢? 首先,要弄清“基本”一词的概念。《现代汉语词典》对基本一词的解释有4条,即;①根本;②根本  相似文献   

13.
“徐家汇家俱世界”、“精艺家俱店”、“东昌路家俱城”、“东方商厦日本 TVC 家俱”、“红木家俱商城”……漫步申城街头,户外广告中的“家具”之“具”不知为何一律写为“俱”,视者熟视无睹,见怪不怪。翻遍《辞海》、《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辞典》、《中华大字典》,均不见“家俱”一词,跃然纸上的是明明白白的“家具”二字。此“具”意指“器具、用具”,是名词;彼“俱”乃“全、部”之意,是副词。二者风马牛不相及。如果硬要找出什么牵连  相似文献   

14.
《作家文摘》297期(1998,9.30)第3版《中医肾病医学研究的重大突破》说:“肾特灵免疫平衡疗法临床研究成果将使肾病的治疗走出漫长的维谷。”读后,不知“维谷”是何意,查《辞原》《辞海》《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均无“维谷”一语。但在“进退维谷”这个成语中,  相似文献   

15.
最近几年,在国家有关部门再三强调规范使用汉字的同时,一个不知“姓甚名谁”的汉字悄然登上各类媒体,这便是让读者、听众和观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俬”字。“俬”字的出现常常与“家”字相连,构成“家俬”一词。“家俬”到底为何意?在查遍了《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汉语大字典》、《辞源》、《辞海》等权威辞典之后,既没有“家俬”一词,也不见  相似文献   

16.
两部大型工具书的初稿复审工作都已基本完成。《汉语大词典》第一卷收词三万四千条,四百四十六万字,尚有九千条未印出初稿本。第一卷初稿本出齐后,将根据中央办公厅(1984)2号文件精神,将初稿本送有关高等学校和有关文化单位,组织力量对初稿进行审阅,帮助把关,提高质量。然后,《汉语大词典》编委会领导《汉语大词典》编纂处进行终审,计划1985年4、5月份发稿完毕。  相似文献   

17.
“词典”和“辞典”是两个意义相同的词,他们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都相同的概念,指同一个事物。例如:《新英汉词典》和《英华大辞典》都是收集英语词汇用汉语解释供人查检参考的工具书。  相似文献   

18.
《今传媒》1997,(10)
从“审”和“读”两字的义项看审读文/湖北·乾岗1980年版《辞源》对“审”的释义列了7项:①“详细;周密”②“仔细观察;研究”③“慎重”④“确定;安定”⑤“确实”⑥“讯问”⑦“姓”。1989年版《汉语大词典》对“审”的释义列了12项:①“详细;仔细”...  相似文献   

19.
“猞猁”一名,当截缩自“猞猁狲”,而对于“猞猁狲”,不同语文辞书的处理不尽一致,《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辞海》(1999年版)均未列“猞猁狲”词条,前者在训释“猞猁”时也未提及“猞猁狲”,后者在“猞猁”的释义中说明“别称‘猞猁狲’”。《辞源》(修订本,1988年版)、《汉语大词典》(1992年版)则把“猞猁狲”列为主条目,前者未设“猞猁”词条,后者将“猞猁”设为参见条目,用“(猞猁狲)又称猞猁”将两条目联系起来。在此问题上,侧重于反映词汇共时使用状况的辞书优先解释“猞猁”,而力图廓清词汇历时沿流的辞书则更关注“猞猁狲”,但后一类辞书中也没有阐明三音节单纯词“猞猁狲”的语源理据。  相似文献   

20.
11月9日《人民日报》第二版一则消息《昆明8家宾馆被公开谴责》,在副标题中提到“两个月”,而在文中又写成“2个月”。前者是对的,后者用错了。类似这种不统一、混用、乱用现象,在新闻媒体上比较普遍。实际上,“二”、“两”、“2”、“俩”的用法是有分别的。《现代汉语词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