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脑筋急转弯是一种机智敏捷的智力游戏。这种游戏据说最早出自三国时期,蜀后主建兴二年(公元224年),孙吴张温出使蜀汉,与蜀人益州学士秦宓有一段对话:及至,温问曰:"君学乎?"宓曰:"五尺童子皆学,何必小人?"温复问曰:"天有头乎?"宓曰:"有之。"温曰:"在何方也?"宓曰:"在西方。诗曰:乃眷西顾。以此推之,头在西方。"温曰:"天有耳乎?"宓曰:"天处高而听卑。诗云: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若其无耳,何以听之?"  相似文献   

2.
尹荣方 《寻根》2011,(5):9-11
鹤与富贵气象 鹤是我国著名的珍禽,我国现有鹤九种,其中以丹顶鹤最为名贵。因其嘹亮的鸣声、秀丽的形体、轻盈的舞步、闲逸的姿态,先秦时代就赢得人们青睐,作为人的宠物受人豢养。先秦时代,鹤的喜好者大多为君王、贵族,鹤所凝聚、折射的是一种富贵气象。《左传》载卫懿公喜欢鹤,养了一大群鹤,鹤都有禄位,“高者食大夫俸,次者食士俸”。懿公出巡时,鹤乘着大夫所乘之车,  相似文献   

3.
许姓祖地考     
李立新  王道生 《寻根》2006,(5):100-105
炎帝、许由与文叔《左传·隐公十一年》云:“夫许,大岳之胤也。”晋代杜预《春秋世族谱》云:“许国,姜姓,与齐同祖,尧四岳伯夷之后也。”《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曰:“许氏出自姜姓。炎帝裔孙伯夷之后,周武王封其裔孙文叔于许,后以为太岳之嗣,至元公结为楚所灭,迁于容城,子孙分散,以国为氏。”《元和姓纂》、《急就篇·注》中均有相同记述。在上述文献中,出现了五个人物:炎帝、太岳(四岳)、伯夷、许由、文叔。他们似乎均为许姓始祖,让我们逐一予以分析。(一)炎帝。炎帝神农氏是上古时代活动于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炎帝部族早期以渭水流域为根…  相似文献   

4.
“纶巾”考     
马里扬 《寻根》2010,(4):91-93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羽扇纶巾”的形象,究竟是指周瑜还是指诸葛亮,仍旧是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无论当日苏轼意在谁属,到了南宋后期词人吴文英的笔下,着实落在了诸葛亮的身上:“记羽扇纶巾,气凌诸葛。”(《江南春》)至于再后来的《三国志通俗演义》里,诸葛亮一亮相便已然是“头戴纶巾,身披鹤氅”。  相似文献   

5.
横空出世、大气磅砖的长白山雄踞于东北边陲,是声闻道速的天下名山。长白山久负盛名,其称谓也几经变迁。在中国古代西汉以前称为不咸山。史书他海经》中说:“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目不成”。不成,东胡语意为神巫。可见从山名之初,长白山就笼罩上了一种神奇色彩。汉、魏之后称盖马大山,满族语为“长白”之意。南北朝时,长白山又有徙太山之称。到了唐代,称为太白山。自金代起,长白山之名被普遍使用,至今已有970多年的历史。长白山是满族的发祥地。据《清史稿·太祖本纪》记载,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始祖名叫市库里雍顺,他的…  相似文献   

6.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这是《论语·乡党》的最末一节文字,一直以来号称难解。其中难解之处又集中在“色斯举矣”这一句,大约有如下几种解说:一、“色”用作动词,指人的脸色变异。如何晏《论语集解》引马融曰:“见颜色不善则去之。”  相似文献   

7.
"狼烟"考     
李正宇 《寻根》2006,(2):92-99
“狼烟”一词的出现及流行燃烽火以报警,西周时期已有。《史记·周本纪》载: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烽火”是个统名,分指烟焰及火光,即《墨子·号令篇》所谓“昼则举烽,夜则举火”。“烽火”又称为“烽燧”,《史记集解》引《纂要》云:“烽主昼,燧主夜。”《昭明文选》卷四十四司马相如《喻巴蜀檄》李善注引曹魏张揖说:“昼举烽,夜燔燧。”说明白天燃烟为号称为“烽”,夜间燃火为号称做“燧”。唐代《烽式》规定,警烽的传递速度“一昼夜须行二千里”(宋·曾公亮等撰《武经总要前集》卷五《烽火·行烽》条引)。在电讯尚未发明的…  相似文献   

8.
1994年年底,在中国纪念梅兰芳、周信芳诞辰100周年的盛大纪念活动中,被誉为“新中国第一大青衣”的杨秋玲与荣获“梅兰芳金奖”的李维康,粉墨登场,主演了《凤还巢》、《四郎探母》、《杨门女将·探谷》、《蝶恋花·古道别》,让人一睹两位从梅派艺术中吮吸营养的女京剧艺术  相似文献   

9.
一我们首先来看看古文献中记在炎黄账上的有哪些创造发明。1.铜器的冶铸《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之铜,铸鼎于荆山之下。”2.兵器与手工制造业《周易·系辞》:“黄帝……刳本为舟,剡本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淮南子》:“黄帝……见飞蓬...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古代,“丈夫”一词用作对成年男子的通称,除年龄和性别的含义外,还有着深厚的道德蕴涵。《谷梁传·文公十二年》载:“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礼记·冠义》曰:“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成人之者,将责成人礼焉也。”“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孝弟忠信之行立,而后可以为人。”这是说,男子二十加冠取字而以丈夫论列,不仅表示其已进入成人的行列,而且要求其履行成人的道德义务。所以要努力修身成德。在《孟子》一书中,可见有“丈夫”、“大丈夫”、“小丈夫”、“贱丈夫”凡四称,皆寓“丈夫”成德之义。寻味其旨,颇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