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初学绘画,我们所观察到的对象的外形,那是一种表象,一种轮廓。一些学生由于缺乏物体的体积是由面构成的原理知识,没有树立一个立体感的观念,因而只是局部地观察物体。所以当他们描绘物体的时候,不会在画宽和高度的同时,正确地画出它的深度,不能把物体的立体感画出来,却往往专心致志地去画物体的边缘轮廓线。在素描静物写生中,各种物体都是由不同质材构成的,硬软、粗细、轻重、厚薄等等的"质"感是不一样的。我们主要通过对比的手法表现质感,当然也要  相似文献   

2.
黄方遒 《考试周刊》2009,(12):43-44
一、透视学的出现与发展“透视”一词是西方概念,它是“在二维平面上表现三维立体物体的绘画方式。画出的物体看上去就象在一个视点看到实际情形,物体具有立体感,具有离观者越近。显得越小的空间关系”。透视学是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出现肯定了人是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  相似文献   

3.
透视规律是在平面上再现物体的空间感、立体感和与之相关的科学研究方法,是将三维空间物体经过巧妙的变形再现到二维平面上,它解决了立体空间和平面、画者和对象的空间关系与平面的矛盾;是造型艺术的精髓,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绘画技法。掌握透视规律,能使作画简捷、准确,能迅速地构思、构图、写生,能提高对物象的观察、理解、形象思维、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透视规律对于绘画教学,犹如语法对于写文章一样重要,正像达芬奇所说的:透视是绘画的缰和舵。中学透视教学主要是指线性透视中的焦点透视,焦点透视是由固定视点、一个方向在一个…  相似文献   

4.
在进行物理教学时,如果教师具备较好的板画素养,能把语言与图画融为一体,就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一、物理学中板画的种类 1、立体图这种图立体感强,如再根据受光的强弱,画上阴影线予以衬托则效果更佳。一般要求表示三度空间关系的或仪器实样都需画立体图。 2、视图这种图用一个主视图就能表示物体的形状、特征及其组成物体各部分间的相对位置(如图2)。  相似文献   

5.
视图是中考课改试卷中常见内容,题型一般为选择题、填空题,主要考查常见立体图形的三视图,由标数俯视图画主视图和左视图,由三视图描绘物体的形状,由两种视图分析几何体的构成情况等.  相似文献   

6.
视图是中考课改试卷中常见内容,题型一般为选择题、填空题。主要考查常见立体图形的三视图,由标数俯视图画主视图和左视图。由三视图描绘物体的形状,由两种视图分析几何体的构成情况等。  相似文献   

7.
一些孩子的儿童画内容新颖、趣味性强,技法熟练,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学习素描的过程中,常带有死勾轮廓,线条僵硬.画出的物体没有立体感的现象,而且年龄越大的学生(一般十岁以上),进步速度越慢。如何使转型期孩子成功地从儿童画过渡到素描?  相似文献   

8.
汪乐 《江苏教育》2006,(3B):40-40
一些孩子的儿童画内容新颖、趣味性强.技法熟练.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学习素描的过程中,常带有死勾轮廓,线条僵硬,画出的物体没有立体感的现象,而且年龄越大的学生(一般十岁以上),进步速度越慢。如何使转型期孩子成功地从儿童画过渡到素描?  相似文献   

9.
<正>我们在美术课的教学中涉及素描课的内容,它是绘画造形的重要基础,因而学习素描构图、明暗、线条的运用、远近对比和比例、画面的空间感和立体感都必须从静止的东西开始(也称作静物画)。让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基本技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观点和认识能力,确定物体在画面中的组织形式。一、写生画构图的安排规律画面内容主体的范围大小,应与画幅的尺寸相适应,物体画得小则不饱满,画面显得空荡,主体画得过大则超出画外,显得呆板逼塞,布局不完整。  相似文献   

10.
赵敏 《中学科技》2013,(6):28-29
人们观察周围的世界是立体的,可以看到、听到来自不同方向的信息。由于人的两眼之间相距约6.5厘米,因此看物体时,两眼从两个不同的位置和角度来观察.使得两眼对物体有两种不同的视觉印象。正是这种视差效应,使我们能够区别物体的远近,对物体产生立体感。一只眼失明的人,因失去视差效应,就难以分辨物体的远近、确定物体的位置。同样的,人的双耳也具有分辨物体方位的功能,称为双耳效应。  相似文献   

11.
线条,是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元素,是儿童最简单和最直接地表现自我的一种美术语言。有学生感慨说:"我喜欢用线条表现我的内心感受时的感觉,那时,我仿佛就是真正的画家!"线条,是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元素,是儿童最简单和最直接地表现自我的一种美术语言。它可以勾画物体的轮廓,描绘物体的明暗和质感,对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记忆、写生、创造能力极有帮助。  相似文献   

12.
何冰 《教育探索》2001,(7):45-46
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学习素描的目的是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训练灵活的表现技法,以达到在平面上表现多维空间的目标,为造型艺术打下坚实的基础。学习素描必须建立素描的几个基本观念:构造原理观念、立体与空间的观念、局部与整体的观念和寻求特征的表现意识。构造原理所说的实际就是基本形的问题。世界万物都可以看作是由几何形体构成的,以几何形分析物体的构造,能主动地把握形体,整体地感受对象,更能增长从整体出发的思考能力,是学习素描的关键。建立立体与空间的观念,是素描的本源,画素描应学会立体地观察、表现物体,为此必…  相似文献   

13.
林川 《四川教育》2002,(12):32-33
【案例】“观察物体”(课程改革实验教材)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学生活动(一):猜一猜。(教师利用课件逐步出示冰箱的上面、侧面、正面图)师:这是从上面给一个物体拍的照片,你知道这是什么物体?我们再来看一张从侧面给它拍的照片,到底是什么物体呢?我们从正面看一看,你能知道这是什么物体吗?学生看了正面物体的照片以后,终于猜出是冰箱。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一个物体。(板书:观察物体)引导学生思考:观察物体时可以从哪些方向去观察?学生活动(二):看一看、画一画、议一议…  相似文献   

14.
传世名画     
鹅,本是中国农村最普通的一种家禽。但其红冠红蹼白羽和生动喧闹的神态,却使它成为徐悲鸿观察和致力的对象。在徐悲鸿的画中,它们洁白高贵,形体墩实,顾盼生姿。画家并没有花太多的笔墨去塑造成鹅本身,其极强的立体感是通过在画轮廓线时以线代面,运用线条粗细、浓淡、软硬的不同和线条之间的组织、走势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线条,是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元素,是儿童最简单和最直接地表现自我的一种美术语言。有学生感慨说:"我喜欢用线条表现我的内心感受时的感觉,那时,我仿佛就是真正的画家!"线条,是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元素,是儿童最简单和最直接地表现自我的一种美术语言。它可以勾画物体的轮廓,描绘物体的明暗和质感,对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记忆、写生、创造能力极有帮助。一、关注生活链接,解读线条魅力艺术源于生活,线条无处不  相似文献   

16.
黑、白两种颜色是绘画作品最基本的色调。黑白画用料简单、易于掌握,画中简单协调、疏密有致的线条给人一种节奏感和立体感,且黑白画具有装饰性的艺术美感。高校艺术类专业大多利用黑白画教学提高学生的造型、创意能力。  相似文献   

17.
默画的作用     
教师先出示一张较大的范画,并在黑板上范画一次,让幼儿仔细观察;同时对他们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帮助他们找出物体的基本特征。然后拿掉范画,擦去黑板上的画,要求幼儿把刚才看到过的画再画在自己的画纸上。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默画。默画最初只能限于画较简单的物体。  相似文献   

18.
⑨质量及其测量 [知识回顾] 一、质量 1.各种物体都是由物质构成的,物体中的多少叫做质量.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__、__和__而改变,也不随温度而改变.  相似文献   

19.
变换参照物判定物体的运动情况,这是学生颇感棘手的一类相对运动问题,本文介绍一种借助画示意图求解的方法.一、示意图规则1.用一条标有方向的直线表示物体的运动路线,运动物体和参照物的位置分别用画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2.使表示运动物体的点相对于表示参照物点...  相似文献   

20.
命题画也称主题画,是幼儿园绘画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优秀的绘本画面即情即景,可单幅成画。绘本中出色的创意、联想、富有童趣的画面等,为幼儿拓展命题画创作的思路、技能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学习物体命题画,重点是突出物体的特征;学习情节命题画,重点是欣赏情节内涵。文章主要从积累命题画创作经验以及如何传移模写方面阐述如何引导幼儿进行绘本欣赏,循序渐进地学习创作命题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