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教育家布卢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面对着一个个富有个性的学生,教师应当充分信任他们,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相信他们的自身潜能,尽力为学生创设交流的平台,调控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促进有效的动态生成,为课堂有效生成提供条件,打造充满生机的数学课堂。一、创设情境,为课堂生成营造氛围《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课堂教学正发生着实质性的变化.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教学过程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实施”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处理各种问题和信息,凭借自身的数学素养.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课堂互动交往、知识迁移、尝试探究、质疑问难等手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数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数学课堂生成教学正是基于这样的新课程教学理念,以数学知识生成的形式来突破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教师”与“学生”呆板的“讲授”与“接受”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环境并进行富有个性的学习.[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朱顺华 《黑河教育》2013,(11):50-5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_{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调动学生思维的有效参与,可以诱发学生的情感,增强他们的认知体验,促进课堂有效生成,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什么是有效的教学隋境?笔者认为,有效的教学情境能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数学材料和知识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数学能力;有效的数学情境应当促进课堂的生成,促进学生有效、有意义地学习。因此,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针对具体的课堂教学内容,思考为什么要设置情境,设置情境后应该达到什么教学目标,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突出数学的本质特征,实现情境创设的实效性和课堂生成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5.
钟祖文 《考试周刊》2011,(65):86-87
初中数学课堂,“预设”和“生成”是统一体.是教学理念在嬗变中对传统的超越。课堂教学一旦出现“不速之客”.须巧妙利用意外的“生成”。让学生的思维“归队”,回到预设的教学安排上来。本文例谈初中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相似文献   

6.
熊祖会 《考试》2009,(7):102-103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新课程数学教学中应建构“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有效实施因材施教,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适宜学生‘生成与发展’的课堂”。本文力从“问题情境一建立模型一解释、应用与拓展(反思)”的教学模式来谈宜于学生“生成发展”的数学课堂建构。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可以成就精彩课堂。数学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不仅要准确预设、灵活预设.还要适时地突破预设,保证课堂的有效生成,让学生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思考、发现,不断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合适的问题,合理的呈现和精巧的引导,并促进有效生成,才能使双曲线的渐近线的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与学生的认知过程真正融合,在课堂教学中“出现”得更自然、更合理,从而实现学生的思维发展目标.结合“双曲线的渐近线”教学片断,阐述数学概念在课堂自然生成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王玉萍 《广西教育》2011,(22):15-16
实施新课程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强调课堂上的“动态生成”,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因为课堂教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教师只有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富有生命个性的学生,彰显学生的生命活动,课堂才会呈现真正的精彩。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动态生成更有效呢?  相似文献   

10.
课堂生成性资源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即时由师生互动引发的、对数学学习有积极意义的认知成果。有效的生成性资源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进认知结构的扩展、重组与建构。在教学中,我们既不应一次次地与生成的教学资源失之交臂,也不能对来自学生的每一次“打岔”与“纠缠”都抓住不放。  相似文献   

11.
如何引导那些以生命为载体的动态生成性资源,构建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新课堂,使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涌动生命的灵性呢?一、预设教学设计。促进动态生成要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就必须改革“应试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改进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为课堂的动态生成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2.
王虹 《考试周刊》2012,(69):41-41
语文课堂教学.需要以“儿童的立场”为主.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借动态生成调整预设。据课堂反馈深入反恩。教学才会有效,课堂才会生成精彩。  相似文献   

13.
曾玄德 《学周刊C版》2011,(1):106-10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往往只注重课堂的预设,而忽视了课堂的动态生成,课堂教学只是在顺着一成不变的“圈套”前行。如此一来使得我们的课堂变得“黯然失色”。数学新课程要求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赋予学生发现的权利。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课堂.数学课堂教学需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充分进行观察、操作、思考,更需要时间让他们理解、感悟,这个过程学生难免会走弯路,会有错误.当学生由于思维、认知、感受等方面的差异而出现预设与生成的矛盾时,教师应正确把握“等待”时机.  相似文献   

15.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叶澜教授指出:“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好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中的全部细节。”因此,课堂上我们要善于“点击”生成资源,以此巧妙改变我们的教学预案,把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从而“刷新”出精彩亮丽的课堂。  相似文献   

16.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数学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成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可见,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有生命力的过程,其间师生、生生在互动中,从心与心的交流中,思与思的搏动中,从情与情的触摸中滋生出新的想法,所以它是无法预料的,而这些无法预料的新想法往往就是课堂教学中凸显的一个意外亮点。因此教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充分预设教学动态,还应注意课堂生成,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学生涌现出来的各种生成信息,有效灵活地面对鲜活的课堂资源,使预设服务生成,生成彰显预设,从而激荡出数学课堂的闪亮火花。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数学课堂生成教学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以数学知识生成的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并进行富有个性的学习.那么,应如何关注生成?如何通过生成教学激发课堂活力,让课堂焕发生命力呢?  相似文献   

18.
教育家布鲁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数学课堂是生成的课堂,需要教师机智地捕捉和利用。课堂的动态生成,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应及时抓住契机,与学生互动,那么数学课堂上生命的活力将在生成中涌动.我们的课堂也会因生成而精彩。  相似文献   

19.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学生看作“对象”、“主体”,还要把学生看作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进行。教师不是机械地按原先确定的思路教学,而是根据数学课堂教学的情况,由教师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从人文角度出发,积极倡导把数学课堂教学看成是学生展示激情、智慧与个性的大舞台,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搭设一个主动探究的课堂、一个互动生成的课堂,让课堂教学时时流淌着诗意,处处充盈着精彩。一、精心预设,让数学资源走向精彩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是教师围绕一定目标进行的有效生成。一个真实的教育过程是一个师生、生生积极有效互动、动态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