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娟 《江西教育》2023,(19):76-77
“自组织学习”能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自组织学习”理念下的学习起点是学生真正的需要,学习内核是学生真正的探究,学习“远点”是培育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实践证明,“自组织学习”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自组织学习”能让学生的数学学习真正发生、深度发生、有效发生。  相似文献   

2.
点线面是平面艺术造型的三种基本形态。点线面相结合的美术学习,强调学生在学校美术学习的"整体性",探索三者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即找准"链接点"、打通"衔接线"、把握"多层面"。始终以提升学生"美术核心素养"为目标,由点及线再入面,始终在"场"中学习的过程,让学校美术学习真正成为教师和学生追寻主体性、融合生活美感、体悟生命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围绕"以学为中心",引导学生在质疑、解疑中呈现学习过程,关注真实、关注生成、关注评价,从而让语文学习真正发生。  相似文献   

4.
如何提升初中英语的教学效率、让英语课堂充满情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众多英语教师面临的问题。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构建创新导入、互动课堂、分层作业的"内层铁三角"和情感教学、多彩平台、肯定鼓励的"外层铁三角",能进一步优化英语教学氛围,启迪学生思维,让英语课堂充满愉悦感和成就感,从而真正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5.
当今社会,人类从"独白时代"走出来,进入"对话时代"。在这个全球对话的时代,越来越多的教师呼唤,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着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力"。而学习,是与知识的对话、与他人的对话、与自我的对话,通过与多样的思想碰撞,产生并雕琢自己的思想。因此,没有对话,学生的学习不算真正发生。  相似文献   

6.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在课堂上,从"提问"到"问题",从"导学"到"自主学",依旧能够看到困惑的眼神、无序的热闹,学生就像是被牵着线的风筝,看似随着风向自由飞翔,却始终被牵制。以"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为例,通过创设情境、创造性使用教材,真正的回顾与反思将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  相似文献   

7.
"合作力"是儿童数学"学习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合作力"不仅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也是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的目标追求。回望课堂,合作早已成为重要环节。但细细琢磨,我们不禁思考:课堂中的合作是真合作吗?合作让学习真正发生了吗?合作让儿童的"学习力"真正进阶了吗?我们的研究与实践在不断思考与追问中开启。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构建"学本课堂",可以从学生的自学、共学、享学、延学等方面展开,以学科为本色、以学生为本位、以学习为本体。通过构建"学本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9.
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起点。教师要善于以学生对文本的"元认知"为原点,创设有底气、有序、有质的课堂"问场",让学生有问、会问、乐问;要珍惜每一个问题,以"问"为教学契机,引学生之问与文本核心段落、核心词语、核心人物、核心思想融合,在融合对话中走向对文本的深度理解;要精选核心之问,以"问"为翘板,导学生之问促思辨与讨论、集中与拓展学习活动的开展,在开展体验中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样就能在融合文本核心等"问场"的构建中,释放语文课堂的"问能"。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中,优质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更积极、更主动地参与知识发生、发展的探究中去,能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培养学生能力的课改精神。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案例,尝试将情境以"实"替"虚",贴近学生,并给学生创造开放的思考空间,诱发学生多维思维争辩,做到在碰撞中生发、在思辨中领悟,让学生真正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1.
课堂是师生同生共长的舞台,也是一个"场",它因学生的存在而存在。在教学中,我们应给学生创设充满温馨之场、智慧之场、个性之场和成长之场,以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可持续发展。这样,学生将会乐意"在场",积极参与,让课堂学习的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田霞 《成才之路》2012,(2):92-93
正近几年,我一直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研究与实验,让我感触很深。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学习是个性化行为,在自主学习后进行有效合作学习,使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这样能真正的体会小组合作过程的有效性。在研究与实验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3.
以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鸡兔同笼"问题为例,探究如何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实施任务驱动策略,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真正策略,建立解题模型,提升思维深度。  相似文献   

14.
探究学习是课程改革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但是在日常的教学中,形式化探究、浅层次探究等依然存在。在教学中,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勇于突破课堂时空的限制,打破教材的藩篱,跨越学科的界限,以大教学观构建探究场域,让探究学习真正发生。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做思共生"的学习活动。借助信息技术,能萌生学生"做思欲动",能激活学生"做思情绪",能催化学生"做思想象"。在教学中,通过"暗箱式活动""微观性活动"和"精细化活动",能将学生的做思共生学习活动引向深入。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做思共生"活动,能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6.
教学活动不是简单的新知识传授,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数学教学活动应找准学生学习的起点,很好的了解、研究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熟悉、钻研教材的内在联系,再加上精心的备课,预设各种情境,才能创造出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将已有知识与经验迁移,真正构建出有效的课堂。因此,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来组织教学必将成为构建有效数学课堂的常见的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17.
<正>所谓"语义场"就是以阅读材料中的一个词语为中心,学习与之相关的一群词语,以有效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有关专家认为这种做法对"如何加大语文教学容量,加强语文教学人文底蕴"具有重要的意义。"语义场"观念就是要强化语文教学的整合功能,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接受和吸收信息。借鉴这一概念,利用苏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指向多、容量大的特点,我们可以构建多个新型语文"学习场",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最大的收获。一、构建触类旁通的阅读场  相似文献   

18.
<正>有价值的数学课堂应该着力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力。现在的好多学生最怕自己学不好数学,究其原因是数学学习需要理性思维的参与,需要良好的学习方法。但当下的好多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知识的习得,而忽视了学生学习力的提升。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关键是要让学生学会"四会"——会动、会想、会问、会理。一旦学生学会了"四会",数学学习  相似文献   

19.
周姝 《江苏教育》2014,(17):42-43
对于知识的一知半解使学生欠缺探究的欲望,而对学情的一知半解则是教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无法掌控的根源。"顺势而为",是让学生顺应学习的需求进行学习,通过对学生的深入调查了解便于我们研究"势",而大空间、大问题,粗线条的"为"则真正能使学生自由地学习。  相似文献   

20.
"自主课堂"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我主动发展的课堂。数学"自主课堂"追求的是学生在自主、创造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积淀、提升数学素养。构建"自主课堂"的关键是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获取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