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大照与乘如是唐代北宗禅高僧。他们的石刻资料以不同的形式存世,需要澄清不同资料间的关系。比较登封嵩岳寺地宫出土的石刻残片与传世《大照碑》摹刻本的内容与书法,可知残石为《大照碑》的一部分,摹刻本的内容有遗漏。检验前人缀合《乘如碑》现存残石与石刻文献的成果,并结合拓本加以校勘,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碑文资料。旧拓本《乘如墓志》的内容与《乘如碑》相互验证或补充,为研究乘如生平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2.
石刻文献兼具器物性和文献性的双重属性,这是由石刻文献的介质石头及石头上的铭文分别赋予的。作为一种文献形态,石刻文献消亡的方式有石刻文献实物及相关物质信息消亡造成的器物性消亡,以及铭文传达的信息资讯消亡造成的文献性消亡。因此,应保护实物、记录相关物质信息、誊录铭文并传播到公共领域,来避免其消亡,并通过新石刻的发掘、发现,研究人员思想意识与研究手段的转变,实现石刻文献实物的数量及石刻文献保存、传播、研究价值的增长。  相似文献   

3.
纳西族虽有本民族的的传统文化,但十分重视吸收其他先进民族特别是汉族的生产技术和科学文化.在与汉族的长期交往和共同生活中,许多纳西人积极学习和接受汉文化,并用汉文字记录保存了反映本民族社会历史活动的档案史料.这些档案除了公务文书外,还有石刻碑文、家谱传记、史志典籍等.本文仅就反映纳西族问题的石刻碑文和史料文献作一简略论述.  相似文献   

4.
赵超  张家麟 《编辑之友》2021,(10):22-27,55
文章从古籍整理出版的角度,梳理中国古代石刻文献近四十年来的出版情况,从三方面分析石刻整理出版的主要成就、基本方式、整理研究的主体、出版主体、具有重要价值的代表性图书,指出石刻文献整理出版存在的基本问题及对策,并根据有关出版成就、当前形势、技术条件等,就古代石刻文献整理、研究、出版的趋势做出深入判断.基于上述材料,得出基本结论:改革开放的大背景是古代石刻出版繁荣的先决条件;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未来石刻文献整理出版的基本动力;全面利用古籍数字化、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是推动古代石刻整理出版面向大众、实现更广泛意义上的古为今用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5.
学界在石刻的研究方面大多局限于具体石刻铭文的考释,导致研究范围的日益狭隘,确定石刻学的研究范围,重新建构石刻学的体系可以为改变这种现状做出理论的指引。《语石》及其批注本、后继之作《梦碧簃石言》等石刻学著作对石刻学研究的范围和内容方面作了构建。论文对上述著作的这些方面加以介绍和评述,尝试着为石刻学的深入研究作一些基础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地方石刻资料的收集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石刻是记载某一地区的古代政治、经济、文化、风土人情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实际,是地方文献资源的实物证据,应列入地方文献的收集范围。笔者通过工作实践并结合杭州石刻现状,论述了运用转拓技术及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石刻载体的转换并编制地方石刻目录的重要性,以拓宽地方文献的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基于本体的知识图谱构建,对南朝陵墓石刻信息资源进行知识组织与知识服务研究,能提升受众的沉浸性与互动性,促进语义化进程,推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利用。首先,基于需求分析,从基础信息、视觉特征、文化内涵三重角度分析特征概念,完成南朝陵墓石刻本体模型构建;其次,以丹阳陵墓石刻作为研究实例完成知识获取与知识融合,并借助Neo4j图数据库完成知识图谱构建;最后,通过知识可视化展示与知识发现,体现知识图谱在开发石刻信息资源中的优势。研究发现,知识图谱在降低知识门槛、展示文化内涵、提升信息资源与受众之间互动性等方面效果明显。本研究为南朝陵墓石刻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新思路,也为石刻资源的传承与保护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石刻文献数字化建设现状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当前石刻文献数字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结合用户需求探讨了石刻文献数字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综合运用实地勘察、问卷调查、专家访谈以及因特网辅助调查4种方法,于2010年1月就广州地区石刻拓片收藏情况、广州地区石刻文献专藏情况以及广州石刻文献地区特性等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反馈,首先总结了广州地区公藏石刻拓片的情况,包括基本情况、保存情况、整理情况和利用情况;继而结合理论研究,在肯定地区石刻文献的区域文化价值的基础上,从突出地区石刻文献的区域文化特性和深度揭示地区石刻文献信息两方面探讨了建立地区石刻文献数据库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我国少数民族石刻文献数量庞大,内容丰富,但缺乏系统整理研究.少数民族石刻文献具有不同于其它载体文献的独特之处,并且对研究少数民族地区历史、文化、宗教、科技等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谈石刻文献整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刻文献整理中的题名确定、文字辨识、刻立年代考订、拓本考证等工作,均非常重要。完成这些工作,除要有一定的学识和经验外,还要借助相关的工具书去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2.
金石拓片是一种独特的文献形式,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文物价值和书法价值。文章揭示了浙江地区金石拓片的区域性、历史真实性和多样性三个方面的特点,提出了文献拓片编目和数字化建设的要求,并从科学文化研究和文化建设方面指出应对金石拓片加以开发和利用,以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传统白族石刻历史档案保护措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构建3D虚拟博物馆全方位集中展示白族石刻历史档案,推动白族历史文化的传播和利用。  相似文献   

14.
The current discipline of conservation lacks a satisfactory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framework to guide historical writing beyond scientific methods. To address this gap, this paper evaluates disciplinary shortcomings and proposes a solution for a project based in Oslo that takes advantage of disciplinary strengths. The solution involves the adaptation of a robust critical approach that is closely aligned with post-processualism in archaeology, which notably engages with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on material culture. The framework offers guidance for arguments developed around physical transformations of late-medieval liturgical objects and the circumstances (physical, environmental, and socio-political) that continually define and re-define their meanings. The themes chosen for the project set this research at the cross-roads between conservation and material culture studies, with investigations directed towards tangible and intangible transformations, or phases in the ‘lives’ of objects that pre-date the Reformation but are now held in museums.  相似文献   

15.
以石为载体的文献形式是人类最古老的文献形式之一。古埃及早在第四王朝时(约公元前2613~前2494年)即有方尖碑。公元前18世纪由古巴比伦国王汉穆拉比颁布的《汉穆拉比法典》,也是用楔形文字将282条有关诉讼手续、财产权、损害赔偿、租佃关系、债权债务、...  相似文献   

16.
范腾端是在国立北平图书馆金石部工作最久的馆员,其擅篆隶,有邓石如之风,一生以碑刻、墓志拓片编目为主要工作.关于他的生平资料非常少见,其所编之目录,亦多属集体作品.由其所编的4种金石目录《国子监碑目》《馆藏李唐墓志目》《国立北平图书馆藏碑目墓志类》《国立北平图书馆藏云南碑目初编》在今天仍然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清末民初以来的图书馆在建造发照过程中,竖立过不少碑刻,这些碑刻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另外这些图书馆碑刻还具有补史之阙、正史之谬的重要作用。近代图书馆与以往的藏书楼有很大的不同,在民国碑刻中主要表现为藏书思想、藏书种类、受益对象的转变,其中一些碑刻还详细记载了图书馆经费的来源,这些对历史学、图书馆学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守卫 《图书情报工作》2009,53(23):133-114
陈振孙,字伯玉,号直斋,是我国南宋末年著名的藏书家、目录学家,也是一位成就突出的版本目录学者,特别是他对于善本的认识,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形成超越前人和同时代人的善本观。他重精校本,崇古本、旧本、稀见本,求足本、完本,嗜金石拓本、朱墨本,尊官本,讲究版本形式与工艺的精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