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公众参与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公共行政改革的蓬勃展开,绩效评估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在政府改革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已成为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助推器。服务型政府是在公民本位理念指导下,在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构建起来的以为公众服务为宗旨并承担服务责任的政府。因此,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就应该扩大公众的参与,确立公众的评估主体地位。在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实践中,形成了南京市“万人评议政府模式”、甘肃省“第三方”政府绩效评估模式和公众网上评议政府模式三种典型的实践模式,对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中公众参与研究提供了较好的实践素材。  相似文献   

2.
构建服务型政府是目前我国政府改革的重要目标,而构建服务型政府必然要求公民参与。本文力图揭示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公民参与的重要意义,着重论证加强公共行政中的公民参与,有助于政府“以人为本”行政理念的形成与实现,有助于公民意志的表达与传递,也有助于顺应世界潮流改进政府工作的运行机制和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3.
构建服务型政府是目前我国政府改革的重要目标,而构建服务型政府必然要求公民参与。本文力图揭示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公民参与的重要意义,着重论证加强公共行政中的公民参与,有助于政府“以人为本”行政理念的形成与实现,有助于公民意志的表达与传递,也有助于顺应世界潮流改进政府工作的运行机制和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和政治改革的活跃时期,应当加快推进以政府体制改革为重点的政治体制改革,积极吸取“有限政府”的权力制约、职能收缩和规模适度的理论精髓,主动借鉴公民社会多元参与、政民关系“双向合作互动”的权力建构模式。传统行政法范式因国家行政主导下的权力扩张、职能泛化和机构膨胀,而与现代有限政府理念严重失衡。为此,通过确立公共行政主导下的行政法新范式,有助于为构建与和谐社会理念相适应的新型政府模式——“反思型政府”,扫清观念障碍和理论盲区。  相似文献   

5.
公民治理理论的兴起是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缺陷的弥补,开辟了公共行政改革的新路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展的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建设,提升了公民意识、培育了公民资格、拓展了公民参与,是对集中控制的专业主义行政模式弊端的部分消解。用公民治理理论审视我国的公共行政发展,克服效率悖论、信任缺失、公民参与形式化等公共行政困境,必须建构公民参与法律制度、完善公民与政府合作机制、培育积极而主动的公民参与意识、健全公民资格和参与路径,建立以公民为中心的政府形态和社会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6.
胡平 《培训与研究》2009,26(5):67-70
社会公众参与是现代公共行政发展的世界性趋势,但是公众参与是一把“双刃剑”,因此行政决策应当善于合理利用。我国在社会公众参与方面既有立法规定也有实践积累,但仍存在诸多的制度上的欠缺和操作上的遗憾。因此,应该着重从信息公开制度、公众参与决策、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公共治理、公共参与评价等四个方面构建与服务型政府相适应的社会公众参与制度。  相似文献   

7.
社会公众参与是现代公共行政发展的世界性趋势,但是公众参与是一把“双刃剑”,因此行政决策应当善于合理利用。我国在社会公众参与方面既有立法规定也有实践积累,但仍存在诸多的制度上的欠缺和操作上的遗憾。因此,应该着重从信息公开制度、公众参与决策、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公共治理、公共参与评价等四个方面构建与服务型政府相适应的社会公众参与制度。  相似文献   

8.
随着政府治理面临越来越复杂的环境,公民政治参与被看作是改善政府治理效果、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新途径。公共行政话语理论将公共行政看做一种"语言",以公共能量场为核心概念,主张政府与公民的真实对话。文章以公共行政话语理论为理论基础,分析了我国公民政治参与过程中面临的话语障碍,并提出具体解决办法,旨在以公共行政话语的视角解决公民政治参与实践中的问题,实现民主化的公民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开放的不断深入推进,社会形态、经济体制、行政体制也出现了多方位的变化,中国传统的高度集中的政府垄断行政体制正在逐渐弱化,政府的行政行为也在不断调整,需要重塑新型政府与社会公民之间的关系,从行政法的理论视域来看,行政自治的核心在于政府与社会公民之间的关系问题,体现出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的行政参与权和行政自治的问题。为此,本文重点分析行政参与自治权的行政法理论基础、价值地位及其现实社会中的实现方式,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管理主义强调工具理性,忽视目的价值。由于受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影响.20世纪主流公共行政学强调价值与事实的区别与分离.试图建立一种“价值中立”的科学.它所关注的重点是“技术的合理性”和“工具的合理性”.而完全忽视“目的的合理性”。在工具理性的指导下,把“效率”视为公共行政的终极目标和目的.把公共行政管理简化为一套行政程序和管理技术.从而忽略了对公民基本价值的捍卫.缺乏对公共行政管理基本价值和目的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治理理念是 20世纪 90年代西方国家兴起的公共行政的新理念,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可以概括为:全球化和信息社会的来临;官僚体制的弊端所导致的公共行政管理的低效率;政府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失灵;公共选择理论的理论支撑。借鉴西方国家治理变革的理念及其实践经验,要积极促进公民社会的发展;规范市场秩序并充分发挥市场体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行政管理方式由“掌舵”向“划桨”的转换;鼓励公民参与公共行政管理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行政精神是指一个国家鼓励和倡导的,要求政府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在实施公共行政管理中表现出的某些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精神风貌。现代行政精神直接关系到政府形象,也直接体现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现代行政精神是由市场经济决定的,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立场。树立现代行政精神需要转变陈旧的行政观念,确立现代的行政管理理论,重视社会目的和行政管理的民主化。培养现代行政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行政学是一门外来学科,它被人们看作是研究政府管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因此,行政学的公共性没有被突出和重视,尽管我们称这个领域的工作为公共行政,而事实上我们从事的是政府行政,因此我们需要重新理解行政的公共性。由行政的公共性必然得出的结论是:行政不仅是描述性的科学,它同时是规范性的科学。它应该体现公共行政的精神,不仅关注经济、效率,同时倡导社会公平、公众责任与服务理念。  相似文献   

14.
政治—行政二分法和官僚制理论是传统公共行政的主要理论基础,我们可以从政治责任、宪法(法律)责任和政府整体责任几个方面来理解传统公共行政框架下的责任模式。这种责任模式的缺陷表现在:政府作为整体对社会的回应性降低;对于行政组织中的行政领导者而言,只有政治责任,而无管理责任,对于行政人员来说,只对上级负责,而不对公众负责;行政人员自主性差,缺乏负责任的意识。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是以官僚制为其体现形式的,当前的行政责任体系存在如下问题:官本位的政治文化与“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定位的严重脱节;责任结构体系形式化、片面化;行政人员缺乏道德自主性和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5.
教育政策研究包括“为政策”的研究与有关政策过程的研究,这就决定教育政策研究具有决策立场和研究立场,但另一方面却忽视了研究的公众立场。无论从教育政策学理上还是从教育政策伦理上,研究者都应该重建公众立场。教育政策研究者应确立为公众服务的意识,用社会学的视角分析教育政策以及建立多元化的教育政策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6.
公共教育是具有公共精神、培养公民的教育,现代教育具有明显的公共性。彰显教育公共性需要教师确立以公共性思维为主要内容的人文品格,改变个人教育观念中唯经验论的思维、知识论式思维与简单立场思维,确立公共视野、公共责任与公共理性,实现思维品质的公共性转向。从外部条件看,这种转向的实现要从以下几个层面作出改变:学校要改变自身的精神气质;教师教育要具有文化内涵;教师评价体制要凸显教师的主体性,引导教师树立公共性思维。  相似文献   

17.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接触和认识媒介、参与和利用媒介的动机、目的和行为的总称。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有利于强化新闻传播的社会功能和公众的人文精神,为媒介环境的改善和传播效果的改进以及民主社会进程的推进起到积极作用。提高全民媒介素养,需要提高传播主体(“媒介公民”)、接受主体(“社会公民”)和“政府公民”的媒介素养,加强媒介素养教育,优化媒介生态,使媒介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产生更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2005年8月1日,中美合作“公民教育”项目启动会在昆明召开。中美合作“公民教育”项目——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云南项目)是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Y AES)与美国加州洛杉矶公民教育中心(C C E)在云南省合作开发的学校教育项目。“公民教育——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作为积极的公民和管理者的使命感;培养学生有效参与政府管理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形成能力和效率观念;提高学生对公民参与政府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公民教育——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目标是编制解决社区公共问题的方案,并向有关政府和机构推荐该方案,使它能够成为立…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街头官僚即基层政府公务员,代表政府与公众打交道,是公共行政精神最重要的载体。在构建服务型政府过程中,一部分街头官僚由于多元化价值观冲击、传统道德教育方式滞后、道德监督机制不完善及个人道德素养不高等原因,导致其行为产生偏差。因此,需要从强化政府伦理责任,加快行政伦理立法,完善行政伦理制度建设等方面,提高街头官僚自我控制能力,构建公共行政精神。  相似文献   

20.
民主行政社会构建中的多元共治,是我国公共行政发展的必然结果和社会发展的自然归属。政府中心主义治理模式根植较深、社会组织自治能力尚且不足、公民参与精神与参与理性欠缺和行政文化建设较为落后,是我国民主行政社会构建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了促进我国公共行政化民主改革深入发展,实现民主行政社会构建的多元共治,必须不断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推进社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调动公民参与的积极性,加强行政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