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题考查考生对现代汉字字形的识记,从总体上看难度并不高。A组中的“蜚”应写作“斐”,这两个字读音、字形都很相近,极易混淆。“蜚”读幽,虫字底.“斐”读fei,文字底,前者意同“飞”,后者意思是“有文采”。C组中的“燥”应写作“躁”,这两个字都读zao,字形相近,“燥”是火字旁,意思是“缺少水分”,  相似文献   

2.
“蜚”字莫错写错用——“蜚·斐”辨 有一篇名为《素食情缘》的文章,行文将结束时写道:“功德林素食不仅以素馔荤作传统斐声海内外……”(《联合时报》1995年8月18日),这里的“斐”应作“蜚”.错用了“斐”字。  相似文献   

3.
《中学文科》2006,(10):5-9
【解析】答案B。A项中的“蜚”应为“斐”。“蜚”有二义,一指蝗虫一类的昆虫,二相当于“飞”,都不能用来修饰文章。而“斐”的意思正是“有文采的样子”。C项中“烦燥”的“燥”应为“躁”。“燥”指缺少水分。“躁”指性急、不冷静。D项中的“负”应为“副”。本词的意思是指人空有其名,实际能力与名声不相符合。“负”没有符合的意思,“副”才有。  相似文献   

4.
文采小议     
不少青年学生以为华丽的词藻就是语言美,因而在写作实践中片面地追求华丽的文采,而不注重语言的表达效果。我以为,喜欢华丽是可以的,而片面地追求华丽则是有害的;追求语言美是应该的,而把华丽的文采与语言美等同起来则是不对的。 众所周知,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语言的功能全在于表达。那么,衡量语言好坏美丑的唯一标准,就只能是语言的表达效果,而不能是语言文采的华丽与否。从这个意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的是应用文与感情、文采的关系。作者认为应用文虽不能象文学作品那样直接抒情,但并非毫无感情可言,在应用文写作中,感情是一种潜在的因素;应用文虽不能片面追求华丽的辞采,但不等于不讲文采,写作应用文也应调动各种恰当的语言手段,使之耐读、好看。  相似文献   

6.
隶楷汉字与古文字的结构原理不尽相同,传统的“六书”不适于作隶楷字形的分类标准与类别名称,汉字研究应该揭示隶楷汉字的构字方法,明确它的共时性分类原则,隶楷汉字出现的直观缘由是小篆那圆转的构字线条变成隶书的规则笔画,象形字不能“画成其物”,指事字不能“察而见意”,传统“六书”的基础-象形条例无法继续存在,汉字造字理论就必然会发生变革,隶楷汉字的构字方法有六种;笔画直接组合法,加笔画法,符号组合法,符号偏旁组合法,会意,形声,这是隶楷汉字的构字方法,简称“新六书”。研究隶楷汉字的构字理论是对传统造字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汉语大字典》大约收了420个叠体汉字。重叠类型主要有二叠和三叠;构形模式为会形合成字和会义合成字;构意主要为表位置关系、表数量和表性状。分析叠体汉字的构形与构意,探求叠体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汉字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丁玲 《考试周刊》2014,(95):41-42
小学作文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字到文的复杂而系统的过程。本文探讨采用层级性作文教学,让学生说的话要真实、有顺序、有文采、丰富完整,使学生的写作一步一个台阶向上发展,逐步形成写作思路和习惯,让写作不再令人烦恼。  相似文献   

9.
汉字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基本单位,除少数几个字外,汉字都是由多笔画构成的,首先由笔画构成独体字,然后由独体字和独体字演变而来的偏旁组合成合体字。因此,研究汉字笔画构字的规则,实际上主要是研究笔画构成独体字的规则。那么,汉字笔画构字的规则有哪些呢?它在识字教学中有何作用呢?本文试以小语课本中常见的独体字为例,说明如下: 一、字有定笔。每个规范汉字的笔画是有定数的,不能多一笔,也不能少一笔,笔画增减就会造成另外一个字或错字。例如“日”,甲骨文写作“O”,“目”,甲骨文写作“’,楷书写成“日”和“目”。这…  相似文献   

10.
<正>高中写作基础等级在内容与表达层面分成四个等级,作文发展等级根据“深刻”“丰富”“有文采”与“有创意”分4项16点。写作教学如果在“零敲碎打”“一鳞半爪”中开展,到了考场,情不适意、词不达意、描不胜意、叙不尽意、思不会意……难免挂一漏万、捉襟见肘。因此,唯有综合考虑写作关键能力点,系统性落实能力培养基础,才能在渐进中形成写作能力链条,形成写作合力。写作能力不是单一的,这决定了高中作文能力培养是系统性的。  相似文献   

11.
第I卷(共45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讴·歌妆奁·道路崎岖··呕心沥血B.场·院徜·徉得不偿·失·长足发展C.窒·息桎·梏臻于郅·治耄耋·之年D.绯·红菲·薄文辞斐·然流言蜚·语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相似文献   

12.
甲骨文"御"字意义颇多,就字形构意而言,左部所从为丝,右部所从为人跪跽之形.结合偏旁与祭祀文化分析,表明"御"字的构意本是一种表示与丝有关的祈福免灾的祭祀活动,而表驭马之意的"御"乃是一种文字学假借现象.  相似文献   

13.
当下,高中生的作文中普遍欠缺文采和情感内蕴,作为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选词、炼句、修辞,引导学生坚持因情造语、因意造语、因境造语,让他们在此基础上,通过鉴赏典例,培养语感,掌握创新写作语言的一般规律;加强训练,强化语感,获得创新写作语言的基本能力;留心生活,思考生活,接通创新写作语言的源头活水,最终帮助学生实现创新写作语言。  相似文献   

14.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写作教学中,文采是语文教师经常强调的写作要求,但从教学结果来看,学生作文文采始终难以提高,或是写成了备受争议的“小文人语篇”。写作教学中的文采要求长期存在误区,一是语文教师们的文采观出现偏差,二是文采要求的比重过高。文采要求误区使学生作文出现了“虚假化”“伪圣化”的现象,并使得其它诸如准确性、丰富性、逻辑性等写作能力缺乏充分的训练,学生的基础写作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语文教师们的文采观亟需厘正,文采要求和其他写作要求所占的比重需要重新考量。  相似文献   

15.
文章写得富有文采,充满意蕴是有法可寻的,本文以钱钟书《围城》和张爱玲作品中的若干语言为例,分析语离意合、寓意于象、字词巧排三种方法在写作上的运用和效果,以期对改变学生寡淡无味的作文语言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16.
孙敏  鞠家玉 《文教资料》2006,(29):95-96
公文的文采是指能够增强公文表现力的写作手法。公文的实用性决定了公文必须言及其实、言及其义,朴实无华,实实在在。但朴实并不是不需讲究文采,文采也不是虚情假义、华而不实。公文的文采不一定是华美的语言词藻,因为华美语藻的堆砌,并不能产生文采。正如巴尔扎克所说文采“是来自思想而不是来自词藻”,所以华美的语言词汇固然可以使公文增添文采,但是朴实的俗言哩语也可使公文顿生文采。那种能激起人们思想活力的语言词藻是文采,那种质朴无华、情真意切能浅中见深、平中见奇效果的语言词汇也是文采。关键就在于对语言词汇的选择与加工的方…  相似文献   

17.
王星 《新高考》2008,(3):9-9
语文考试大纲中,对作文的要求分成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记叙性文字的写作基本要求如要素、顺序、表达方式等,都属于基础等级之中。在高考竞争中,在保证基础等级的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发展等级要求,其中第三条:"有文采,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与记叙性文字的写作关系重大。如何才能让自己的记叙性文字有文采呢?当然,要让整篇文章写得有文采,对多数考生来说,肯定有难度。但是,通过巧妙设置来适当增加文章的文采,这还是可以做到的。我们可以用"开门见奇、设置亮点、文调新颖"这十二个字来进行概括。"开门见奇"是针对所有文体作文的题目说的,但在  相似文献   

18.
高中生写作议论文,难免会因为论述的特定语言特征而感觉不习惯,在具体写作中表现得畏手畏脚,语言僵化,更难说文采。不少高中生,甚至部分高中语文教师都会认为议论文主要在于论点的深刻、论据的丰富、论述的精辟,而对语言有文采这一点不重视甚至认为不重要。其实正如孔子所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议论文的语言也需要文采,文采也是议论富有感染力的利器。本文就结合具体作品来谈谈,高中生在议论文写作中如何写出文采。  相似文献   

19.
"一字立骨"法亦称"一字经纬"法,是散文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技法.写文章讲究炼意立骨.意不炼,不能深刻感人;骨不立,不能紧凑挺拔.炼意又立骨,则意深而文俊.  相似文献   

20.
<正>孔子曾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人们在论述说话、写作的技巧时,常常会引用这句话。如郭预衡先生在《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一文中,便借此句来强调"思想和学问的传播,要靠富有文采的文章"。很显然,郭预衡先生是将其中的"文"字理解为"文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