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岩每一篇小说中的一个或多个主人公几乎都是成长生活在单亲家庭之中,这种现象呈现出类型化的趋势,其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作者本身的生活经历。"单亲现象"最重要的作用是促成了小说主人公独特个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麦田守望者》是美国作家塞林格的名著,小说述说了主人公霍尔顿不得意的中学生活,求学时遭遇的种种郁闷使得主人公极度向往并设想了心中的理想教育,这  相似文献   

3.
朱文小说都是由主人公的活动,串起大量偶然性的生活片断。这是他体验人的生命形态的方式;小说中的人物,整体上都在表达他的情绪和感受,从而模糊了日常生活与小说的界限。  相似文献   

4.
郭艳先 《师道》2007,(11):43
《麦田守望者》是美国作家塞林格的名著,小说中述说了主人公霍尔顿不得意的中学生活,求学时遭遇到的种种郁闷使主人公极度向往并设想了心中的理想教育,这可以从他最后谢幕时说的一番表达自己志向的话得知:"不管怎样,我  相似文献   

5.
"多余人"形象已是一种引起广泛关注的世界性文学现象.杰克·伦敦于20世纪初创作的长篇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中的主人公马丁·伊登是"多余人"家族中的一员: 他孤独、自省、叛逆,想有所作为又无所作为.它充分表达了身处美国垄断资本主义形成时期的下层青年知识分子马丁·伊登的艰难生活历程和绝望心境.这一"多余人"形象丰富了美国文学的人物画廊.  相似文献   

6.
在小说<萧萧>中,沈从文同主人公萧萧一起感受着生活的常态与变动,感受着这种"常"与"变"中的悲哀与欢乐.而在作品中,我们也感受到作者对乡下淳朴生活的喜爱以及对这种生活下的人与事的感慨.究其原因是沈从文徘徊于现实与理想两个世界.  相似文献   

7.
“时尚化写作”在上世纪 90年代后期形成气候 ,对这一文学现象 ,论者多有贬抑。文章对其中的小说部分进行研究 ,认为现行的市场经济体制是“时尚化”小说的存在根基 ,它摈弃了政治、意识形态角色 ,满足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的一批新人类的现实文化需求。寄寓着主人公树立个体、自我观念 ,寻求精神上的自由与解脱是体现在“时尚化”小说中的理性因素。这些都构成了“时尚化”小说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中浪漫抒情派的重镇之一,郁达夫的小说还表现出了一定的现代主义特征。这种特征通过对其小说主人公“零余者”与卡夫卡小说主人公的比较分析明显可见。  相似文献   

9.
<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小说是必不可少的文体之一。学习小说时,学生很自然地想到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在阅读中,学生能较容易地梳理出小说的情节,也能较全面地分析出环境描写的作用;学生也能根据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语段,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但是,小说中的主人公学生却难以确定。最近,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学生对小说主人公的判断意见有了分歧。有的认为于勒是主人公;有人认为菲利普夫妇是主人公,为此争论不休。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把握好确定主人公最根本的方法。怎样确定小说的主人公?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新选的黄蓓佳的儿童小说《心声》,通过主人公李京京的故事,反映了当前社会生活和教育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教师教学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