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另类老师     
这学期,我们班的语文老师换了。新老师娃李,中等个子,相貌很平常,但听他教过的学生讲,这个李老师有点另类。相处一段时间后,我们确确实实感觉到了他的另类。学《船长》这篇课文时,李老师要求我们用"曼"这个字组词。在沉默了十几秒钟后,一位同学举着字典说了"轻歌曼舞"这个词。  相似文献   

2.
不久前,笔在某小学听了一堂语课。讲着讲着,老师突然卡住了,停顿了几秒钟后,这位老师不好意思地说:“这个字读什么,我一时拿不准,请同学们课后务必自己动手查查,搞清楚”,说着又往下讲。第二天,我专门到这个班进行了随机调查,问那个字大家查了没有。在被问的十几个学生中竟然只有一两个学生查了,其他都没有。老师也没有就此  相似文献   

3.
今天,我们又学了一个生字——罚。戴老师还没教的时候,就把它写在黑板上,然后问我们,有没有人认识这个字?三宝来不及举手回答问题,坐在座位上就大声地把这个字的读音念了出来。戴老师说,三宝念得正确。三宝得意地回头看大家,我好羡慕他哦!戴老师又叫三宝站起来,让他用这个字来组一个词。三宝一口气组了很多的词,我们都听得有点晕了:“罚站、罚跑、罚挨饿、罚冻、罚晒、罚扫地、罚写作业……”要不是戴老师让三宝停下来,他还能组很多词呢。戴老师问三宝,这些词是从哪里学来的。三宝说,这些词都是爸爸和老师经常对他说的,所以他一张口就报出来…  相似文献   

4.
《心愿》(小学语文第八册)这篇课文的教学临近尾声了,只见执教的罗老师(河南省内乡县城头镇第一小学)兴致勃勃地对全班同学说:“这一节我们学习了《心愿)这篇课文,下面,同学们用题目中的‘心’字组词造句,除了要求所组成的词用‘心’字做词尾外,还要求用组成的词说一句话。请同桌的两位同学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说得准,说得多,说得快,现在开始——”罗老师的话音刚落,同桌的同学就纷纷结成“对子”,争先恐后  相似文献   

5.
李镇西同志的《权威转化:学生自理的良策》刊出后,笔者细细读了两遍,是因为有些共同的经历与可借鉴之处。李荼晶同志的《立足“建设”,还是“破字当头”》见刊,我又着实读了两遍,和该文所举的上海市闸北八中楼老师的“成功教育”又颇有点不谋而合。鉴于此壮着胆子说几句,还请同行们不吝赐教。首先说,作为班主任,对于自己所管理的班,到底是“转化权威”式的约束好呢?还是采用“成功教育”佳呢?应该说都需要。这就是说,班主任  相似文献   

6.
救救孩子     
先看两则消息:   其一,近日出版的《少年儿童研究》辑录《新校园童谣 31则》,部分内容是:“现在学生真糟糕……又能偷看又能抄,个个都像韦小宝,捉弄老师有技巧。”“我们学校……校长上吊,老师抽风,学生跳楼。”“太阳当空照,骷髅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 ?我去炸学校,老师不知道。一拉弦,快快跑,轰隆一声,学校炸没了。”诸如此类,是调侃 ?是戏谑 ?社会舆论哗然。   其二,某小学一年级教师给学生布置组词作业,结果是,学生用“老”字组词“老婆”,用“情”字组词“情人”,用“勾”字组词“勾引”…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在批考卷中,发现一个学生用“贻笑大方”一词,造了这样一句话——“李老师谈吐文雅,贻笑大方。”看来很清楚,这个同学是想赞美这位李老师“谈吐文雅,落落大方”的,可惜事与愿违了! 不过,这使我们从中看出了问题:学生对“死”的书本知识,没有正确理解,不懂字、词的本义;学生当然更不可能理解活,他企图造句,活用,但由于“贻笑大方”这个词没有变成他的活知识,因此他就活用不了,用错了。结合上例,应怎样把“贻笑大方”这个  相似文献   

8.
“李老师,李老师,郭天成坐我的椅子了。”“李老师,王明老是摸我的脸!”听!我们班的“小喇叭”又响了。唉!这些孩子呀,可真没办法,遇到事情自己不去想办法解决,事事都依赖老师,这样既忙得我焦头烂额,又不利于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可怎么办呀!一天,我们班丁勇又来告状了,他说许晖总是揪他的衣服。这次我没有像以往那样批评许晖,为他们解决问题,而是带着孩子们玩起了“小小调解员”的游戏。我请了三位小朋友当“调解员”,深入生活解决问题。嘿!这个办法还真灵,调解员们认真极了。你看,他们很快就把问题处理好了…  相似文献   

9.
主题词条:APPLE 那天上那个英俊外教的课,他说,给我个词,我可以不停地说三分钟!然后一个傻妞就给他了一个词,叫做“APPLE”。结果他告诉了我们几个意想不到的事情。第一,“APPLE”在美国是老师的象征,就像我们把老师比作园丁比作蜡烛一样,他们把老师比作苹果(这个比喻真有点让入晕菜),真不知道为什么。第二,虽然把老师比作苹果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给老师送苹果,你就有点那么不自在了。外教说那就有点“KISSASS”的意思,也就是说,拍马屁。这个白种帅哥说完以后以他独特的开放的个性大叫一声: “In fact,I Ioveapplesvey veny much!”  相似文献   

10.
一天语文课上,我让学生用“爱”字组词,我的话音刚落下,孩子们的小手便纷纷举了起来,有的说“爱护”,有的说“热爱”,有的说“爱祖国”,有的说……孩子们一连用“爱”字组了十几个词语,他们兴致依然很高,还有几只小手仍高高举着,我继续让他们组词,当一个孩子说出“恋爱”这个词时,有的孩子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有的在偷偷发笑,我故意装作没有发现这一异样的表现,继续让举手的孩子回答。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节识字课。老师让学生用“蜂”字组词,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有的说“蜜蜂”,有的说“蜂蜜”,有的说“蜂王”,不一而足。老师对这些回答都一一做了肯定。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用“蜂”组成一个词——蜂鸟。老师有些迷惑不解,便让这个学生把“蜂鸟”解释一下。学生振振有词地说道:“蜂鸟是鸟类中最小的一种,大小跟大拇指差不多,羽毛很细,在日光照射下,呈现出不同颜色。嘴细长,吃花蜜和花上的小昆虫,产于南美洲。”老师问:“你怎么知道得这么详细 ?”学生说:“我是从《科学画报》上看到的。”课后,老师查找有关资料,果真有…  相似文献   

12.
一天语文课上,我让学生用“爱”字组词,我的话音刚落下,孩子们的小手便纷纷举了起来,有的说“爱护”,有的说“热爱”,有的说“爱祖国”,有的说……孩子们一连用“爱”字组了十几个词语,他们兴致依然很高,还有几只小手仍高高举着,我继续让他们组词,当一个孩子说出“恋爱”这个词时,有的孩子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有的在偷偷发笑,我故意装作没有发现这一异样的表现,继续让举手的孩子回答。  相似文献   

13.
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作业:用形近字“摹、蓦、暮、墓、幕、慕”组词。看着这些形近词,可难坏我了。说实话,给“墓、幕、慕”这三个字组词我还行,可“摹、蓦、暮”这三个……我去请教老师,老师安慰我说:“这六个字的确很相像,要弄清是有些困难。但你不要怕,我教你一首儿歌,你就不会弄错了。”接着,老师在一张纸上写下:有土可做坟墓,有布可做布幕。有手可以临摹,有心令人羡慕。马跳蓦地一惊,日落天色已暮。我轻轻地读了一遍,心里似明镜照亮,一下子弄清楚了。老师又亲切地告诉我,这些字都是形声字。形声字很多,但只要抓住它们的特点就能一一记…  相似文献   

14.
正语文考试结束不久,平行班的小颖来到了办公室。他一本正经地对他班主任说:"李老师,考试时有几分钟监考老师不在,我有两个字不会写也没有翻书。我还看见前排刘鹏第一题全做错了,应该是给汉字注音,他却做成了组词。因为是考试,我没有提醒他,你说我做得对吗?"李老师一听,原本平静的脸变得十分震惊,继而瞪圆了双眼,脸上明显写满了愤怒。我静静地注视着她。几秒钟之后,她的神色又恢复了自然,肯定是意识到了有旁人在场。只见她点了点头,说:"你做得对!走吧。"午休时间,我回办公室,碰到李老师和小颖。小颖低着头,眼圈红红的。  相似文献   

15.
教过我这个班的老师都说:真拿这班学生没办法,无论怎么启发、引导,就是没有几个人愿意回答老师的问题。的确,我们班学生怕动脑筋是出了名的。可是,自从那天的一节课后,情况就大大改变了。 那天,教学完《狐狸和乌鸦》这则寓言故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想对狐狸或者乌鸦说些什么呢?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我知道他们又在等答案了,因为通常情况下,这类问题都是个别学生“义务包干”,其他人才懒得去动脑筋呢。 短暂的沉默后,有几个学生举起了手。我请他们来答,回答没有出乎我的意料。“我想对乌鸦  相似文献   

16.
善意的谎言     
白云 《辽宁教育》2008,(3):32-32
期末考试,我被派往外校监考。二年级语文测试的考场上。孩子们在认真紧张地答题。忽然,一只小手举起来。我走过去询问:“什么事?”胖胖的小男生说:“老师.这个字我不认识。”他的手指着一道生字加减法题:“眨”字去掉偏旁“目”.剩“乏”字。然后再组词。卷纸上“乏”字后面的括号空着,显然,小男孩不认识这个字,无法组词。  相似文献   

17.
“吱”门开了,“老师来了”姜朋边说边跑进教室,坐在座位上。同学们坐在座位上等着老师。过了一分钟,老师还没进来,大家顿时明白了,自己上了姜朋的当。这就是我们班的“调皮鬼”——姜朋。之所以有这个外号,是有原因的。有一次,老师教我们背《春晓》,可他却把这首诗改成“春天不觉晓,处处蚊子咬。一口一个包,十年好不了。”他自己看了还行,可他又写在纸上,让我们看,我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九色鹿》一文的过程中,我让学生说出读书的感受时,有个学生的回答令我有点失措。他说:“老师,我从‘无奈’这个词可以看出国王是知道他的国家有九色鹿的,因为被王妃缠着没有办法,才无奈发皇榜的。”这个问题我在课前根本没有考虑到,我的思绪乱了几秒钟,但理智告诉我,我必须想法把学生的思绪拽回来。我就说:“国王到底知道不知道他的国家有九色鹿呢?如果他知道国家有九色鹿的话,他还要发皇榜吗?”我以为这位学生能顺着我的想法往下说,没想到他却说:“国王肯定要发皇榜,因为他自己不能去捉,派人去捉又不知道九色鹿在哪儿,  相似文献   

19.
笑料     
《初中生》2014,(7):48-48
猜不出来 中学时我们班里有个同学,叫李偲。偲字念“猜”的音…… 某老师头一次点名,点到他时,老师拖长了音说:“李……”坐在第一排的女生知道老师不认识这个字,于是一起大声地说:“李偲……”老师很难为情地抬起头,说:“我猜不出来……”  相似文献   

20.
先讲两个课例:一个是最近在《语文教学通讯》上看到的:成都市石室中学的李镇西老师,在外地借班上课,讲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快结束时问学生:“喜欢这篇文课文吗?”多数学生说喜欢,但有一生站起来说不喜欢。李老师在表明自己也非常喜欢这篇课文的观点后,马上给予后一位同学以肯定,并要他讲讲不喜欢的理由,还高度赞扬他敢于对大多数人说“不”。另一个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例子:一个小学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提问:“雪化了以后是什么?”大多数回答说是“水”,一个学生回答说是“春天”,老师肯定了前者,否定了后者。这两个课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