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家园共育是指幼儿园与家庭共同合作、相互配合,促使幼儿健康快乐和谐的成长。对于幼儿来说,幼儿园和家庭是最主要的两个生活和学习环境。一个人的成功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遗传、环境、教育、营养、良好行为习惯等,其中,良好行为习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幼儿期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在这一时期,幼儿园与家庭必须形成统一战线,共同担负起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任。  相似文献   

2.
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阶段对于幼儿来说是良好行为习惯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幼儿园和家庭是培养幼儿文明行为的重要场所。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仅在幼儿园里培养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家园合力,实现"家园教育一体化"。  相似文献   

3.
乌音嘎 《成才之路》2014,(21):63-63
幼儿时期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阶段,幼儿园和家庭都是重要的育儿场所,二者缺一不可,这就需要幼儿园和家庭通力合力,共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教师要分析家园合作的原因和合作方式,提出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田慧 《考试周刊》2013,(53):187-187,112
当前许多研究表明,家庭和幼儿园对幼儿的影响最大,但家庭和幼儿园存在脱节问题,二者矛盾重重,这一矛盾对幼儿的良好行为的形成影响很大。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必须合作,实现"家园教育一体化",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5.
毛晓红 《考试周刊》2009,(17):224-224
幼儿园和家庭是培养幼儿文明行为的重要场所。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仅在幼儿园里培养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家园合力,实现"家园教育一体化"。  相似文献   

6.
王宇红 《考试周刊》2014,(35):192-192
<正>《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是幼儿德育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德育的介入点。幼儿来自不同家庭,从小就受到来自家庭的各种影响,家长的社会地位、文化程度和生活习惯及家庭经济条件都影响幼儿的行为习惯。幼儿从家庭步入幼儿园是他生活的重大转折,亦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契机。针对幼儿进餐的很多不良习惯,我注重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主要通过幼儿一日生活的各环节进行。幼儿期是孩子成长发育的关键期,平衡的营养、合理的膳食是保证幼儿健康成长的物质基础。良好的进餐习惯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对幼儿健康成  相似文献   

7.
幼儿期是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幼儿规则的培养需要家庭的配合,同时,规则培养的内涵也不只包括生活方面,还包括学习、行为.在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应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8.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日积月累的长期行为,好习惯的培养要从幼儿开始抓起,各种复杂的环境对于幼儿习惯的养成有着很大的影响,此过程中家庭与幼儿园均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只有通过幼儿园和家庭的合作教育,相互配合创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才能使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将来的发展打好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幼儿教育中,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也是重要内容之一。当然,光靠幼儿教师来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显然是不行的,还需要幼儿家长的积极配合。简单来说,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受到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共同作用。只有家园合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本文从笔者多年幼教经验来谈家园共育背景下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0.
<正>在幼儿成长和接受教育的过程当中,家庭和幼儿园是两个十分重要的场所和环境,会对幼儿的行为习惯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幼儿进入到幼儿园之前,他们行为习惯基本上都是在家庭环境当中所进行的。因此幼儿教师要想更好的培养他们的行为习惯,就不能忽视家庭在这个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需要加强同家长之间的沟通,从而家园协作,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一.家园协作进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幼儿园时期的幼儿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幼儿园教育也是幼儿教育生涯中的第一个教育阶段。幼儿园阶段是幼儿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一个阶段,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和乐观心理的重要阶段。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并且要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有效教学资源,采取适合幼儿成长的教学措施来展开幼儿园教育,进而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2.
幼儿园常规培养是幼儿园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一个班常规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活动的质量,如果没有好的常规,幼儿就无法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组织各环节的活动就比较吃力,因此,培养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常规教育就显的非常必要。以下是我在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3.
家园合作纠正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幼儿健康的生活行为和习惯对于后续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影响.幼儿园和家庭作为儿童成长的主要场所,只有通过家园合作形成正向、积极的教育合力,才能共同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针对影响幼儿不良行为、习惯产生的家庭因素,也需要构建有效的家园合作机制,对幼儿进行补偿性的个别化教育,才能纠正幼儿不良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4.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园的任务,也是家庭的责任。如果说幼儿是种子,那么幼儿园教育就是阳光,家庭教育就是土壤。因此,我园在做好保教工作的同时努力做好家长工作,争取家长的配合,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搭建平台。  相似文献   

15.
习惯在人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时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为此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应从家庭、幼儿园两方面入手,家长和教师以身作则,把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渗透于一日生活的各环节,使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6.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幼儿时期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又为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在幼儿园阶段应该怎样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学前教育应当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这个话题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  相似文献   

17.
高虹 《教师》2014,(12):15-15
幼儿常规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必须从大处着眼、细微处入手,必须贯彻落实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必须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一系列活动,这样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幼儿园、家庭、社会要相互协调一致,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有计划地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使幼儿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18.
李风琴 《学周刊C版》2019,(25):174-174
想要实现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目标,需要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形成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的基础.因此,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成为幼儿园教育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本文主要对一日活动中怎样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进行分析与研究,提出必要的实施策略,希望给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9.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应体现在幼儿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即可分为在园和在家两个时间段。所以,教师与家长都自然成为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榜样。如果家庭与幼儿园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上达成共识,家园同步,将能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20.
幼儿园的孩子正处在生长发育迅速的阶段,处在长知识及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形成的最初阶段,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将使人一生成长都受益匪浅。那么我们如何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呢?环保教育的内容又如何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呢?在具体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不但要有较强的环保意识,更要有较强的工作热情,处处做有心人,善于在幼儿的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寻找、捕捉发生在幼儿身边的教育内容,让幼儿的行为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