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平等待人。一是师生要平等、畅所欲言,把批评当作师生交流思想感情的过程;二是教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善待每一个学生,用诚心去发现,用爱心去疏导。只有充分体现教育的“全体性”、“公正性”、“平等性”,学生才能心悦诚服。  相似文献   

2.
爱是无声的语言,是最美的教育。班主任要教育好学生。就要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做学生的知心人。只有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才能在与学生的朝夕相处中逐步领略到教育的真谛。用爱心对待学生,必然会激起学生的感激之情,使师生之间感情浓厚,心与心贴在一起。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位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教育工作者,我认为要成为一位合格的班主任,必须要做到爱心育人,细心察人,耐心塑人。教育的本质是人的教育,其核心是爱。班主任的爱心是一种责任和感召力,其建立于关心和尊重的基础之上,是学生发展的催化剂。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纽带,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始终发挥着奇特的教育功效。任何教育效果都伴随一定师生关系而产生的,师生关系的融洽程度,必将导致不同的教育效果。教师的爱心构成了教师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班主任教育管理班集体的支点。缺乏爱心的教育管理方式如同一潭死水,毫无生机活力,学生将无生气。对学生注入爱心,则使孩子们的心灵充满阳光,孩子们将服你,信你,亲你,你的教育才能成功,这就是  相似文献   

4.
教师要教育好学生,前提条件是全身心去爱学生,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子女,认真培养,精心呵护,教育他们从小立下志向,长大成为有用的人。工作实践告诉我,爱心教育是最稳固、最持久,最能产生深远影响的教育。爱是沟通师生感情的桥。  相似文献   

5.
一、要尊重学生人格,建立平等关系 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师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一种民主、平等、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处理师生关系的基本原则,也是教育活动得以良好实施的前提和保证。处在成长期的学生的自尊心非常敏感、脆弱,更需要教师的细心呵护。课堂上要进行师生之间平等的对话,教师首先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的心灵,用个人高尚的人格魅力与合乎人性的平等师生关系去打动学生。在此前提下,学生才会在健康、自由、愉陕的环境中接受教育,自觉学习。  相似文献   

6.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而师生关系则居主导地位。教师是教育劳动的主体力量,学生是劳动对象,教育劳动过程是师生之间双向交流、教学相长的过程,师生关系是否协调直接关系到教育方针的贯彻和教育目标的实现。良好的师生感情、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基础,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是教师热爱学生。那么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用爱心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呢?本文试从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7.
我当班主任已经有十几年了,在与学生相处的时间里,我深深地体会到,师生是一种双向交流的活动,教师总是希望通过谈心,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达到影响、教育学生的目的,而学生的心理与个性特征是复杂的,这就需要教师用爱心去教育,去感  相似文献   

8.
爱心教育是成功教育的基础,也是教书育人的基本职责要求.教育事业的神圣就体现在对学生的热爱里,它是纯洁的,人类美好品质孕育成长的摇篮,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案例,探讨了权威管理和爱心教育在学生思想教育上的本质差别,主张用爱架设心与心之间的桥梁,走近学生,从五个方面阐述"爱"是沟通师生理解的桥梁.  相似文献   

9.
李葵芳 《华章》2007,(2):49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方向.根据职业学校的特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必须普施关爱,这是提高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措施.教师教书育人要从关爱开始,关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只有把关爱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产生最大的教育效果.教师应在班级管理中普施关爱;对违纪学生要倾注爱心;走近学生,理解关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要体现关爱.  相似文献   

10.
教育中必须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理解学生,没有师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是一种高于友爱,异于母爱的特殊的爱。以"爱"来教育学生,是一种无伤痛有结果的教育,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进而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促使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让我们以人为本,以一颗金子般的爱心,多一份尊重,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理解,善待每一位学生,相信学生未来的辉煌就在我们的热爱之中。  相似文献   

11.
“爱心”是老师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情操,也是老师工作的主旋律,可以说,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爱心”是消除师生之间情感障碍的保证,“爱心”是培养老师与学生的感情,使师生成为”知心朋友”的桥梁。”爱心”是转变后进学生,使他们良好地发展的灵丹妙药。学生能够对老师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相似文献   

12.
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虽然古今中外的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教育要有爱心"。当教师的应该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只去教书而不去育人,对学生无益。教育学生尤其是后进生,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楚,不是一天两天能做得到的,需要靠教师的爱心加耐心,从一件小小的事上去感染以及教育学生。  相似文献   

13.
张菊琴 《考试周刊》2010,(3):231-232
职业学校学生和任何学生一样,需要理解,渴望爱心,我们的教育以师生间心灵沟通为前提,爱是连接师生间心灵的桥梁.真爱是教师走进学生心灵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14.
索有福 《青海教育》2014,(11):14-14
“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要善于将爱心贯穿于班级管理的各个方面,这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一、爱是教育的前提 教育的责任体现在对学生的真情和爱心的感化。作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要平等地爱所有学生,要发自肺腑地去爱学生。班里的学生情况都不一样,对那些特殊家庭的学生,班主任要付出更多的爱心与耐心,在生活上多帮助他们,在学习上多和他们交流,使他们安心在校学习和生活。  相似文献   

15.
王克芝 《成才之路》2012,(20):92-92
托尔斯泰认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教育,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可见教师要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爱心是具有“舔犊情深”的高尚情感。在生活、学习上将爱化作春风细雨。吹拂与滋润学生的心田,为师生的沟通架设一座“心灵之桥”。  相似文献   

16.
我当班主任已经有十几年了,在与学生相处的时间里,我深深地体会到,师生是一种双向交流的活动,教师总是希望通过谈心,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达到影响、教育学生的目的,而学生的心理与个性特征是复杂的,这就需要教师用爱心去教育,  相似文献   

17.
焦杏霞  李志明 《考试周刊》2013,(94):185+54-185,54
"问题学生"的出现,其原因复杂。"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转化"问题学生"是一项既艰苦又让教师充满成就感的工作,教师要始终明白自己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用爱心感化每一位"问题学生",只要有爱心,就能进入他们的心灵世界,因材施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教师应该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相似文献   

18.
从现代教育观念看,学生能否拥有健康人格,教师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由于各种小挫折导致的学生爆发型人格的教育对策是:一、教师要热爱、尊重学生,树立起威信亲其师,方能信其道。要使教育对象接受我们的教育,那么心灵上的沟通应该放在首位。教师要把自己的生命融入学生的生命里去爱他们。孩子们在教师爱心阳光的照射下,在爱心雨露的滋  相似文献   

19.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爱即师魂。教师是否有爱心,这是成功实现爱心教育的关键因素,即必须遵循以爱育爱这一原则。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是植根于爱的”。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作为一位教师,教授学生知识,更要付出爱心,关爱每一个学生;  相似文献   

20.
谢义萍 《语文天地》2012,(10):59-60
教育是一项爱的事业,要做一个优秀教师,首先要做一个充满爱心的人。但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时体现爱心,容易;长期保持爱心,很难;爱优秀学生,容易,爱发展中有明显不足的学生,很难。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充满爱心的教师在语文教育中会使学生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