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去年,国内最火暴的电视娱乐节目,非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莫属。在第二季的广告招标中,该节目每条15秒广告的价格,从36万元涨到102万元,而独家冠名费则涨到2亿元,令其他卫视眼红不已。《中国好声音》的节目版权原本属于荷兰节目《TheVoice》,该节目2010年在荷兰首播,即吸引了该国18%的人口观看。现在,超过45个国家购买了《TheVoice》的版权,在本土复制其节目模式。原模式开发商不仅提供了几百页的节目制作宝典,连导师们拿麦克风  相似文献   

2.
《声屏世界》2015,(3):88
近年来,真人秀已成为观众们最热爱的主流节目。2012年浙江卫视引进荷兰节目《the voice》版权打造《中国好声音》,定位为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不拼偶像拼实力,带给观众高品质的音乐享受,打开了选秀类节目的新局面。在《中国好声音》成功效应和制播分离的带动下,各大卫视在综艺节目版  相似文献   

3.
陈叶 《新闻战线》2013,(1):9-11
"在社会转型的斑驳底色中凝聚共识",这是2013年元旦人民日报《新年致读者》中对即将推出的《评论》版的定位;"在交流、交融乃至交锋中,传递‘中国好声音’,谋求最大公约数",这是1月4日人民日报第一块《评论》版面世时的自我期许。  相似文献   

4.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下称《中图法》)是一部较有影响的综合性图书分类法,经二版修订,并由国家标准局批准为国家标准的试用本以后,已被全国大多数图书、情报单位所采用。时值三版修订之际,为使修订后的版本更好地适应我国各类型图书馆发展的需要,笔者就其版本问题,略抒浅见如下: 现行《中图法》版本的不足《中图法》曾先后编制了三个不同功能和特点的版本:《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详本),主要用于“图书”分类,起分类  相似文献   

5.
《视听界》2012,(5):14-15
事由:今夏电视荧屏的最大亮点,莫过于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的热播了。没过多久,荧屏上类似的选秀节目差不多同时井喷,而且几乎清一色地打出“寻找好声音”的口号:青海卫视《花儿朵朵》、广西卫视(《一声所爱大地飞歌》、辽宁卫视(《激情唱响》、江西卫视《中国红歌会》、山东卫视《天籁之声》、云南卫视《完美声音》、深圳卫视(《The Sing Off清唱团》等。有报道称,二线卫视集中“发声”。  相似文献   

6.
读2月18日《人民日报》政治版“声音”刊登的中共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王鸿举日前在重庆市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说:“一个好的领导干部首先应该是个好党员。”  相似文献   

7.
选择《中国好声音》作为太子龙品牌的传播平台,首先是因为《中国好声音》不但是一档专业的广受大众欢迎的音乐节目,更是一个倡导先进社会价值理念、传播社会正能量的传播平台。超出所有人意料的招标结果,正是《中国好声音》蕴含的正能量的集中爆发,而这种正能量恰恰又与目前社会文化导向是一致的,所以《中国好声音》获得如此高的社会关注度与认同感也不足为奇。《中国好声音》创造的单条15秒、30秒的广告天价,实际上已经不是单一的广告概念,事实上它本身已上升为一个事件,变成了一种资源。因此它超越了广告本身,赋予了更多的广告价值和意义,这就是太子龙服饰以630万元高价竞拍《中国好声音》两条连续的15秒  相似文献   

8.
《阿依达》的剧情中国观众已经不陌生了,而出自迪斯尼版的音乐剧《阿依达》则带给中国观众一个现代版本的视觉享受。  相似文献   

9.
周敏 《新闻界》2012,(24):33-36,46
2012年夏,《中国好声音》引发收视热潮。《中国好声音》一炮走红的原因何在?好的制作理念是一个栏目成功的关键,本文拟从专业化与平民化的交汇、故事性与情感性的交融、延宕性与颠覆性的升华等三个方面来分析《中国好声音》的制作特色。同时,《中国好声音》的制播分离、导师技术入股、前后期开发、电视品牌意识也值得业界学习。另一方面,《中国好声音》选手背景的真实性、节目的原创性等问题也亟需解决。  相似文献   

10.
许继锋 《新闻实践》2013,(12):35-38
核心阅读:第二季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仍用自己无可争辩的数据告诉我们,她依然是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足以傲视群雄的最优秀电视节目。在各种大家习以为常的数据背后,是《中国好声音》节目品牌运营策略不为人知的成功密码。数据表明,好声音的品牌优势已然确立,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不断超越自我,如何从"优秀"走向"经典"。《中国好声音》第二季的大势可谓"一骑绝尘"。在气温几乎达到"烧烤模式"的2013年夏季,节目影响力也快速达到沸点。  相似文献   

11.
从第一季《中国好声音》播出的火热气势来看,第二季《中国好声音》从发起到结束必定会伴随着社会各界人士的强烈关注。"捕鱼达人"这款游戏与《中国好声音》的合作是品牌广告传播制高点的爆发,"捕鱼达人"共有2亿激活用户,覆盖的用户群非常广,而《中国好声音》的高收视、强大的收视人群,和"捕鱼达人"这样的轻度休闲游戏用户群高度吻合。这是我们选择《中国好声音》的原因,希望借助它强大的影响力,提升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使品牌得到传递与升华,是我们高预算的真正买点。《中国好声音》因其高效的传播影响力,毋庸置疑成为企业及品牌传播的首选媒介。触控科技在中国移动互联网和中国消费市场中还是一家年轻的公司,通过和《中国好声音》的合作在品牌获取关注的同时,还获得  相似文献   

12.
谢金华 《声屏世界》2013,(11):52-53
2013年7月12日,《中国好声音》第二季“王者归来”。从追赶别人到被人追赶.这对浙江卫视来讲既是一种荣光.也是一种考验。《中国好声音》不负众望,第一场就以3.516的收视率傲视群雄,而且还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一个《中国好声音》节目竟然收获20个亿,创下了综艺节目首播收视、市场份额、到达率、忠诚度等多项全国新纪录。《中国好声音》≥20个亿,这一奇迹是如何创造的?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将《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与第三版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第四版本身的特色,以及比以往版本先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的电视领域,已经过去的2012年毫无疑问是属于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一个《中国好声音》红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节目的点点滴滴也成为了街头巷尾议论的焦点。以《中国好声音》为代表的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近几年开始回暖于电视屏幕,它们真的要"复活"了吗?回溯历史,几经波折。但就近十年的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而言,有复活就意味着一定有着曾经  相似文献   

15.
早在2012年,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被广电总局推选为彰显人文精神、锐意创新进取的新节目,到如今《中国好声音》已经走过了三季,并且正在准备第四季的播出。《中国好声音》成功播出之后,出现了一系列的类似模仿节目,但是依然没有其他节目可以取代,因此本文以《好声音》节目的实践为蓝本,深入剖析了在后娱乐时代真人秀节目的创作走向。  相似文献   

16.
《中图法》(第四版)修订与使用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已于1999年3月出版,本文介绍了《中图法》的系列版本,概述了四版的修订内容、修订特色、使用方法,并对其进行简评。  相似文献   

17.
2008年3月以来,由中央编译出版社重新包装出版的《沉思录》在图书市场上悄然走红,截至8月累计销量已接近20万。其实,在中央编译社版《沉思录》上市之前,至少还有五个中译版本,均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何怀宏于1988年翻译,分别是:《沉思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沉思录:一个罗马皇帝的人生感悟》,海南出版社2002年1月版;《马上沉思录》,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版;《马上沉思录》,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版;《沉思录》,三联书店2002年1月初版,2008年1月第二版。  相似文献   

18.
在2012年的选秀节目中,《中国好声音》无疑是个大赢家,由它所创造出的话题、收视率都标志着"好声音"的成功。"中国好声音"也成为了2012年新浪十大热词、百度十大移动搜索热词。笔者认为,该节目的成功与它的节目模式密不可分,本文对《中国好声音》的盲选模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徐立军 《视听界》2012,(6):124-124
《中国好声音》的音量的确是足够大,节目落幕了,回声仍然嘹亮。全球巡演的日期已经排定,关于明年第二季的嘴仗还在打。有人预言了,明年的中国电视荧屏必定出现许多的“声音”,音乐类的季播节目可能会接踵而至、铺天盖地。不过,也有可能因为《中国好声音》,会有频道放弃做音乐节目的计划而改弦更张。《中国好声音》的运作团队灿星制作也大火了,眼下与他们寻求合作的卫视频道大概排队了。  相似文献   

20.
《谈艺录》是钱钟书先生的重要著作,先后有开明书店版、中华书局版、三联书店版。开明书店版《谈艺录》首次于1948年6月出版,并于次年再次印行。直至1984年9月,中华书局版《谈艺录(补订本)》出版。它由上、下编组成。上编对开明书店版作了若干润色,下编为钱钟书先生《补订》、《补遗》的内容。这是三联书店版《谈艺录》印发前最为通行的版本。2001年1月、2007年12月,三联书店先后两次出版《谈艺录》,并于2008年6月,第三次印刷第二版《谈艺录》,笔者称为最新版《谈艺录》。三联书店初版《谈艺录》,分上、下两册,其重要亮点是把中华书局版《谈艺录》中的《补订》、《补遗》、《增订》内容分别纳入原文,使读者读之成为一气。因此,在版本学上,无疑是对中华书局版的重大超越。三联书店第二版《谈艺录》,把两册本合而为一。照理说,其最新版《谈艺录》是为精益求精,逼近完美。然而,就以版本比较,笔者发现该版本并非如是,得失互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