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说教材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简单的统计(一)”例2编排了“求平均数”的内容。在人教版教材中,“求平均数”是作为一类除法计算应用题来编排的,教学时,一般都是通过教学求平均数应用题,概括出求平均数的基本数量关系式:总数÷份数=平均数,再运用这一数量关系式解答相关应用题,培养学生分析、解答这类应用题的方法与能力。苏教版教材中,这部分内容编排在“简单的统计(一)”单元内,这样编排促使我们教师必须领会编者的意图,在教学中要有新的思考。求平均数是统计的基本方法之一,小学数学里所讲的平均数一般是指算…  相似文献   

2.
一、说教材1 说课的内容 :浙江省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一册第89—93页 ,“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乘法应用题”第一课时“求一个数与它的几(百)分之几的差是多少”的应用题例及练一练第1—8题。2 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稍复杂的“求一个数与它的几(百)分之几的差是多少”的应用题 ,是全册及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 ,是前面简单的分数和乘法应用题的发展 ,是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的应用 ,也是进一步学习相应的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基础。掌握这一类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抽象…  相似文献   

3.
“九义”小学数学第五册“两步应用题”,是本册教学重点之一,是第四册中两步应用题的延续,又是以本册“笔算除法”中的简单倍数应用题为基础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按照基本数量关系相同,解题思路相近,并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编排为四组。第一组应用题都必须先求出两个数的和,再求第三个数;第二组应用题基本数量关系都是比多(少)求和(差)与求几倍数相结合。这两组应用题中都有三个已知条件。第三、四两组应用题中已知条件都只有两个,求解时其中一个条件需重复使用,两组题的基本结构相似。第四组又是第三组应用题的逆向题,难度逐步增大。可见前两组应用题是教学重点,后两组应用题是教学难点。每组应用题的编排都是先复习一道与例题相关的一步应用题,将题中某一条件变化一下便引入两步应用题(例题),引导学生思考先求什么,求解后,再运用“想一想”出示例题的变式题组,最后设置了“做一做”和练习。  相似文献   

4.
解答应用题,由分步列式到列综合算式是一个飞跃,六年制数学第六册教学这部分内容是从一个例题开始的。例题:“供销社运来一批化肥,用大车运了1500千克,用卡车运的千克数是大车运的3倍,一共运来化肥多少千克?”一位教师是这样教学的: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学习应用题,大家看例题(出示例题)。  相似文献   

5.
导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两步计算应用题例1~3(第6—13页)” ,是在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基础上学习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开始 ,内容包括“以和为基本结构的求剩余题”与“以和为基本结构的剩余平均分题”等两种核心关系的三组应用题。本课拟学习第一种核心关系的两组题 ,拟达到以下目标 :1 初步了解两步应用题的结构 ,初步学会分析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学会解答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2 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和比较能力 ;3 培养初步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导学意图1 把应用题自…  相似文献   

6.
“应用题”是传统数学教材中的经典板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在“课标”和新教材中.“应用题”的称谓被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解决问题”.从“应用题”到“解决问题”究竟有什么变化?本文试图从“解决问题”与传统“应用题”相比.在目标定位、教材编排、教学实践等方面存在的变革性差异.采解读这一新变化  相似文献   

7.
反叙“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六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有了解答加、减法简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教学应使学生了解反叙应用题的结构,掌握正确解答应用题的基本方法,进而培养学生认真审题,找...  相似文献   

8.
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分数应用题中的“数”与“量”都比较抽象,且数量之间的逻辑性、灵活性较强。因此,小学生在解答分数应用题时要比整数应用题图难得多。能否正确解答分数应用题。关键是否找对“标准量”,也就是被看作单位“1”的量;这一点是学生学习分数应用题的难点。如何突破难点,把握关键? 一、从整数乘、除法应用题入手,找出规律,确定“标准量”。其基本形式有:  相似文献   

9.
精心设计培养素质——“百分率应用题”课堂纪实清河县育才小学谢焕君“百分率应用题”是五年制小数第九册的内容,教学重点是求百分率,难点是类推出实际应用的百分率。本节课,我采用“目标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看书自学,逐步拓宽知识面,并依据“大纲”的要求,通过...  相似文献   

10.
应用题是传统数学教材中的经典板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在《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和新教材中,应用题的称谓被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解决问题”。从“应用题”到“解决问题”究竟有什么变化?本文试图从“解决问题”与传统“应用题”相比。就目标定位、教材编排、教学实践等方面存在的变革性差异,来解读这一新变化。  相似文献   

11.
听了邱北县孙菊芬老师的一节数学课,教学内容是“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九义”教材第五册第87—88页)。这节课由于教师精心设计了课堂练习,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堂练习体现新旧联系,以旧探新 这节课,老师一共设计了四组练习题。第一组是在基本训练时出示的,题目是给下列问题说出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  相似文献   

12.
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79页分数应用题例3,实际上是“和倍”问题的变形,在数量关系上与“和倍”问题是一致的。不同之处仅仅是把已知条件的倍数关系变成了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那么这节课如何把握教材的内在联系,把整数应用题同分数应用题统一起来,为今后学习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做准备呢?我认为,教师除了要扮演好“指导者”的角色外,还应扮演好“欣赏者”的角色。一边欣  相似文献   

13.
九年义务教材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第12页的例4、例5,是一年级第一次出现的“求另一个加数是多少”的减法文字应用题。它对学生巩固和灵活运用“求两个数的和”用加法计算;“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计算;掌握加减法应用题的基本结构;进一步学习应用题知识,起着打基础的重要作用,因此,应精心设计好这一课的教学。本教材尽管是第一次出现“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文字应用题,但编者在编写教材时已做了伏笔:在十几减8之后,安排了图画应用题例5及做一做,在习题三中又安排了半图半文字的应用题,为过渡到文字应用题做了准备。从学生…  相似文献   

14.
九年义务教材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第12页的例4、例5,是一年级第一次出现的“求另一个加数是多少”的减法文字应用题。它对学生巩固和灵活运用“求两个数的和”用加法计算;“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计算;掌握加减法应用题的基本结构;进一步学习应用题知识,起着打基础的重要作用,因此,应精心设计好这一课的教学。  相似文献   

15.
复习内容:五年制小学课本数学第九册“总复习”(第108—109页)第10—16题。教学要求:这次复习课,务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乘、除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和解题的思考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解答这类实际问题。教学过程:1.口算  相似文献   

16.
《小学教学研究》一九八二年第六期刊载了邱学华同志把简单应用题改名为基本应用题的建议。我对这一建议有不同看法,现提出来供同志们讨论。一、简单应用题改为基本应用题不恰当。 1、“简单应用题”与“基本应用题”两概念不是同一关系而是从属关系。通常理解的“基本应用题”并无确定的范围,也就是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不同的教学要求下有不同的外延。对中、低年级来说简单  相似文献   

17.
五年制第九册(六年制第十一册)分数三类基本应用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教学的基本要求是让学生掌握这三类分数基本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画出线段图,根据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并解答。这节内容的教学,我尝试用整体结构教学,效果较好。 教学分数三类基本应用题时,往往是依次进行,最后安排对比和综合练习。这样难免前后三种概念混淆,我采用整体结构教学,即同时出现三种应用题,从“分数乘法”的意义引入,从感性操作悟出含义,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明确它们的异同点,这样把“对比”贯穿于认识整体结构的过程中,减少了产生混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说课”──我教反比例应用题吴忠市利通一小常淑萍一、教材反比例应用题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简易方程、反比例的意义及正比例应用题解答方法和步骤的基础上进行的,学好本节课内容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稍复杂的反比例应用题。本节课的教学要求是:在学生理解反比例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议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板书)。你们猜猜看,这个课题的内容会是什么? 生:解答除法应用题的方法。 生:与除法应用题有关的数量关系。 生:根据常见的数量关系解答除法应用题。 师:你们是怎样猜测的? 生:这个课题与前面学过的“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类似,所以,我想本课一定是根据常见的数量关系解除法应用题。 师:说得真好!这节课我们就是要根据常见的数量关系来解答除法应用题。那么,你们知道有哪几种常见的数量关系呢? 生:单价×数量=总价,单产量×数量=总产量,速度×时间…  相似文献   

20.
“归一应用题”难点解析绥化地区教育学院王淑芳“归一应用题”是两步应用题最后一组内容,也是第五册应用题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它之所以是难点,是因为理解并掌握这类应用题的基本结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必须使学生在知识内化上完成三个知识点的转化。第一是要完成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