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词人秦观在七年的贬谪期间写有二十多首词,这些词真实记录了他在悲苦不振中走向沉沦自灭的情感演变轨迹:贬谪初期,词风凄婉,经常通过今昔对比表现失落之感;贬谪中期,词风趋向凄厉,表现了词人在险恶现实处境中的悲鸣;贬谪后期,秦观词流露出绝望之感,尤其突出地表现在借酒浇愁的词作中。从秦观贬谪词里,我们能看到北宋党争给士人带来的身心双重的痛苦,以及个人命运在时代漩涡中的沉浮。  相似文献   

2.
秦观、黄庭坚在绍圣元年以后,词作的内容和风格都出现了转型。二人感伤苦闷与故作旷这的创作心态、含蓄典雅与疏宕奇崛的艺术风格体现了北宋中后期词人创作从“歌者之词”向“诗人之词”的转变,对南宋以来的词坛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柳边沙外,城郭轻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幕合空相对。忆昔西池会,(宛鸟)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落红万点愁如海。这是北宋后期婉约派代表词人秦观(公元1049——1100年),被新党佞人以“影附苏轼,增损《(神宗)实录》”①为罪名而贬谪后写的《千伙岁》词。此词一山,就拨动了师友们的心弦,次韵追和之作甚多;“今人多能歌此词”②,反映词作流播广远,传唱一时。《千秋岁》任秦观的词作中,是中调的名篇;亦是秦观生活后期的代表作。它对我们了解秦观贬谪后的  相似文献   

4.
正是因为晏几道、秦观同样都是本色的婉约词人,所以他二人经常被历代研究者相提并论。但每个词人的词作都各有特色,晏几道词作的语言较之秦观更娩华丽,他二人在词作中所呈现的风格气质也是不一样的:一个自恋,一个自哀。从这两个方面指出他们的不同之处,更有利于我们清晰地理解词人及其词作。这种同中求异的方法对于古代文学的学习也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秦观根据民间故事“牛郎织女”创作的一首讴歌男女对纯洁的爱情忠贞不渝的经典词作。它具有广阔的审美空间和极高的鉴赏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北宋词坛,秦观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词人,他以多情敏感的个性气质,创作了许多伤离怨别的抒情词作,体现出凄美婉约的风格。但他的词更多地融入了社会性的内容,抒发了词人身陷党争之祸、横遭贬谪打击的深沉复杂的感伤,究其原因,个性与时势使然。秦观(1049-1110),早年字太虚,后改字少游。他少时聪颖,博览群书,抱负远大,纵游湖州、杭州、润州各地,豪宕不羁。秦观从少年时代起就关心国家大事,熙宁元年(1068),他21岁,因目睹人民遭受水灾的惨状,创作了《浮山堰赋》,对百姓的苦难表示出深切的同情。为了抵御辽夏的侵扰,他曾研究兵法,写作《郭子仪单骑…  相似文献   

7.
秦观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个杰出的词人,他的词以真挚的情感、唯美的意境和深幽的艺术美感而深受人们的喜爱。他词作的成功,取决于他对比兴手法的大量使用。秦观对比兴手法非常偏爱,而这种偏爱是由作词本身的客观原因和词人自己的主观情感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8.
陈克是北宋末年至南宋年间词人,诗词文俱佳,尤以词作著称,为前人所称道。在陈克现存词作文本分析的基础上,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仕宦经历等角度对陈克婉雅闲丽的词风的三方面特点及其成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河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摘自高中新教材语文课本第三册第三单元。)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秦观根据民间故事“牛郎织女”创作的一首讴歌男女对纯洁的爱情忠贞不渝的经典词作。它具有广阔的审美空间和极高的鉴赏价值。  相似文献   

10.
张先作为由宋初向宋中期过渡的承上启下的词人,从词的内容、题材和体制上对晚唐五代以来的词进行了开拓,对当时及后来词人的创作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词的创作作为一种文学活动,其在接受过程中期待视域的变化,作者、作品、读者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形成不同的审美效果及意义。将张先词作对后来词人产生影响这一文学史现象,置于现代视野的语境之下,从文本层次、创作主体、接受主体等多维角度进行分析,对丰富我国古代词学研究,将文学史现象与西方当代文艺理论相结合的研究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秦观后期词明显有一条渐进的自我成熟路径,所以将秦观词与其人生相结合的整体观照,可以清晰看到秦观词发生转变的历史时间点为绍圣元年,经历四年的贬谪颠沛之苦的积累发酵之后,最终由唯美细腻的婉歌转化为倾吐自我生命的极致悲曲,完成了词风的转型成熟。  相似文献   

12.
化用前代诗作的诗意诗境是宋人作词风习,而对原诗的改造融会又是词人以自己的审美品味,创作风格为依据的,因而词人化诗入词的特色便是构成作品风格的重要的微观系统。对这一系统的认识正是准确把握词人词风所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本文即以苏拭具体词作为例,以婉约派词家秦观化诗入词特色为参照系,尝试从微观系统考察苏状词风中的“以诗为词”特色。就这一系统看,我们感到,苏轼的“以诗为词”是得诗魂之精要而为词,词作籍化诗入词所获得的丰富而深刻的涵蕴,“直造少陵堂兴”;使词形成的宏阔超迈的意境更不亚于诗的气度。以这一系统观之,苏轼作词确是使词高蹈于旧日畦径之外,为词“指出向上一路。”(《唐宋词通论》吴熊和)  相似文献   

13.
"古之伤心人"秦观是有宋一代极为重要的一位词人。其组词《望海潮》,在他的词作中颇具有典型性。多舛命运与灵心善感双重挤压下,产生了这四首词作。而这四首词的描写内容,主要为前三首的怀古忧时和后一首的惆怅情意。在艺术特征上表现为叠加深婉意象,营建凄迷意境,巧用深隽语言,铺叙错综结构。其创作背景、主要内容和艺术特征,对分析秦观其他词作有很大的借鉴和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4.
秦观是北宋后期的一个才华横溢的词人。他博取众家之长而自成一家,自得清新,以一种凄清婉丽的风格将婉约词推向一种极致,被推为"婉约之宗"。秦观用词这种艺术形式通过一些悲凉凄冷的意象细腻深刻而真挚地刻画了自己内心最为深切的一种诉说。从秦观的身世经历入手,了解其词的凄美哀婉,探究这种词境的写法,阐述词境由凄婉到凄厉的转变,分析秦词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扬州高邮人,号淮海居士.北宋著名词人,宋神宗元丰八年进士.晚年处于新旧党争的旋涡之中,屡遭贬谪.词集有<淮海居士长短句>问世.  相似文献   

16.
对清代词人纳兰容若词作的评价,历来各家说法不一。我们从王国维评价纳兰词的一段著名论断入手,以其中“未染汉人风气”为切入视角,能够看出汉文化对纳兰容若的影响及纳兰词未染当时词坛流弊及其词风“真切自然”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李清照作为宋代最为杰出的女词人,也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开创了著名的“易安体”。本文通过对李清照起伏一生的词作所体现的情感变化,归纳出李清照词作在其不同生活阶段所表现出的不同特点,从特点着眼研究词作情感变化的原因,借以分析词人词作情感变化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古代山西词是中国词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西词坛起步较早,自晚唐五代词体完成由齐言体向长短句的转变之后,山西词便进入了发展阶段。其中宋代与明代是山西词坛较为沉寂的两个时期,金元时期与清代的词坛相对繁盛。金元时期的山西词人群体是当时创作规模与影响力最大的地域性词人群体。清代的山西词亦极为兴盛,词人词作数量众多,凡前代所出现题材与风格在这一时期都有所呈现,体现出集大成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秦观是北宋中后期一位创作成就突出的词人,他在词中大量、成功运用了点染艺术。秦观词中点染艺术的特点是点少染多,即词中直接抒情、说理较少,而更多的是渲染、描绘。点在词中出现的位置主要有开头、过片和结尾等三个关键之处。秦观词中点染手法的运用,不仅使其词具有很好的艺术感染力,同时对其婉约词风的形成以及秦观能成为宋代一位著名的婉约词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晚清时期以四大词人为代表的词人群体将词学创作与批评活动推上了高潮。他们进行了大量的词学创作,但词作无不充满婉曲凄怆的悲情之美与低徊迷离的阴柔之美,本文试图在其文本之上分析晚清四大词人审美心态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