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调查“1+X”制度下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从事母婴护理员工作的意愿。采用自行编制问卷,于2021年11—12月抽取湖北省某高职院校的1658名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1139名(68.7%)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后愿意从事母婴护理员工作,519名(31.3%)学生毕业后不愿意从事母婴护理员工作,其不愿意的原因排在前5位的依次是其他(41.81%),工作难度大(37.76%),工作强度大(37.19%),工作不稳定,没保障(26.59%)以及竞争压力大(20.42%)。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看好母婴护理员工作的发展前景和了解母婴护理员行业是其毕业后愿意从事母婴护理员工作的主要影响因素(P <0.05)。“1+X”制度下高职护生从事母婴护理员工作的意愿较强烈,不愿意从事该工作的原因有性别方面,对该工作的职业认同感较低,缺乏岗位胜任力,该工作缺乏制度保障,以及护生对其了解较少和前景不看好。因此国家要落实相关法律法规,保障稳定就业以及相关权益,为护生毕业后选择这份职业提供政策支持;学校教师要注重提升高职护生对母婴护理员工作的职业认同感,提高其岗位胜任力,通过各种途径来增进护生对该职业的了解以提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于能力本位教育理论的高职护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方案的构建方法,观察方案对高职护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护理专业学生100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了解当前郑州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护理专业学生的特点,分析传统教学模式在护生临床思维能力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拟定相关培养方案。结果:有50%的学生认为,当前的教学课程设计待完善;另外有46%的学生认为临床与实践存在脱离问题,没有体现出临床思维能力开发的特殊作用;有48%的学生表示教学方法比较传统。方案实施后,护生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教学方法满意度分别为94%、96%以及93%,成绩提升率为89%,较方案实施前相比显著提升。结论:能力本位教育理论对护理教学体系架构的完善具有积极意义,可改善传统教学不足。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调查本学院高职护生对“互联网+老年家庭护理服务”意愿情况,为学院老年护理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本校高职在校护生669名,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结果 仅有4.3%的高职护生了解“互联网+老年家庭护理服务”,4.48%的高职护生了解此项服务护士准入资质,19.9%的高职护生表示非常愿意从事此项服务工作;学生生源地、就读护理原因、有无做志愿者或社区服务的经历,有无照顾居家老人经历都与护生从事“互联网+老年家庭护理服务”工作的意愿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在校高职护生从事“互联网+老年家庭护理服务”意愿偏低,学校教育可以考虑加入老年家庭护理实践及理论,提高高职护生从事“互联网+老年家庭护理服务”的意愿。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特点,分析指出当前学生存在学习积极性不高、心理承受力弱、人际沟通不良、专业认同感不足等问题。同时,根据护理专业特点和教育教学实践,提出了通过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加强护生对护士职业的认识、加强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管理等对策以促进五年制高职护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1+X背景下书证融通教学对高职护生母婴护理学习投入和职业认同的影响,拓宽学生就业渠道,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河南护理职业学院2020级报名参加母婴护理培训与考核的大专护理专业学生218名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母婴护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进行教学内容整合,课程学期末通过理论与技能考试评价学生学习成绩,采用一般资料调查法、学习投入量表和职业认同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学生理论考试成绩(38.29±5.01)分、技能操作成绩为(43.22±4.01)分;学习投入总分为(61.75±12.96)分、职业认同总分为(61.80±10.82)分,护生学习投入与职业认同呈显著正相关(r=0.632,P <0.001)。结论:1+X背景下书证融通教学可以提升高职护生母婴护理学习成效,提高其学习投入水平,增强职业认同感,拓宽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在校护理专业学生专业学习信念状况。方法采用自制学习信念调查问卷,对342名高职、大专及中专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调查。结果高职、大专及中专班三个层次护理专业学生学习信念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护生中学习信念强、学习信念中等及学习信念弱的学生分别占54.1%、41.5%及4.4%。结论护生群体学习信念处于中等水平,针对护生学习信念分布情况,要培养合格人才,采取相应措施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郭靖  周玉华  兰园淞  曾媛  陈萍 《广西教育》2023,(12):153-156
本文探讨引导性反馈模拟教学在高职护理专业综合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以高职护理学基础课程为例,对2019级护理专业开展教学以了解效果;经实践,学生的评判性思维大于授课前(P>0.05),在教育实践的主动学习、多种学习方式、高期望3大维度的赞同率均高达96%以上,模拟设计评估的目标和信息、支持、解决问题、反馈、模拟真实性5大维度的赞同率均高于90%,说明引导性反馈模拟教学广受学生喜欢,且有助于提高学生评判性思维及学习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8.
林锋 《成才之路》2023,(24):117-120
目的:探讨学生标准化病人(SSP)在护理综合实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级高职护理班119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成立SSP俱乐部,招募26名护理及助产专业在校生,进行系统培训后,将其应用于护理综合实训教学中。采用护生临床沟通能力测评量表、关怀能力评价量表进行效果评价。结果:研究对象的临床沟通能力各维度得分与总分在研究前后对比均有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文关怀能力各维度得分与总分在研究前后对比也有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综合实训中,采用SSP辅助教学能有效提高护生的临床沟通能力和人文关怀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更好地探索护理教学改革,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提高高职护生《护理学基础》教学效果。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98位高职护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查。结果:50%高职护生文化基础差,而非智力因素和不良的学习习惯是他们学习成绩差的主要原因。结论:高职护生的教学可根据学生的求学目的,适当调整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和考试方法,使毕业生掌握专业必需的医学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以适应将来工作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专科护理专业学生对护理职业的认同感现状,研究积极心理资本与专科护生职业认同度之间的相关性,为专科护理教育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护生职业认同问卷、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对安徽省铜陵市某高职类院校护理专业三个年级共826人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专科护生的职业认同总体得分为54.16±9.42,职业认同各维度与心理资本各维度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自我效能、韧性和希望三个维度对职业认同均可产生显著的正面影响。结论:科护生职业认同度受多种因素影响,护理专业的教育者因针对各因素制定合理的方案,并在教学中引入对学生积极心理建设的方法,促进专科护生职业认同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叙事教育在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临终关怀课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56名高职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临终关怀课堂教学中实施叙事教育,书写反思日记并对部分学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结果:得出提高生命质量、心灵抚慰、关怀胜任力不足三个主题.结论:叙事教育有助于护生理解临终关怀的内涵,认识到患者及家属支持的重要性,同时能促进护生自...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高职护生的特点、护理专业教育的特点、高职护生生命教育科普内容和意义共三方面探讨了在卫生类高职校教育中科普与生命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改革高职护理专业预防医学教学方案,将预防医学社区实践教学导入高职护生学习中,强化教、学、做相结合,理论、实践、科研一体化,结果表明,通过预防医学社区实践教学效果测试,比较试验班与对照班护生的学习效果,试验班学生成绩显著优秀于对照班(P〈0.01),由此可见预防医学社区实践教学有益于高职护生成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我院近三年高职护理大专生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及毕业就业意向调查.为学校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护理学院01级、02级、03级高职护理专业学生288名(年龄19~23岁,均为女性)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在校大专护理专业学生对从事护理事业的思想不稳固;部分学生心存顾虑和困惑。结论: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应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护理专业,热爱护理专业和献身神圣的护士职业。  相似文献   

15.
作者回顾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第一学年补考情况.通过深入一个班级做学生访问,查找并分析原因,提出对策,提高高职护理教学质量,得到如下结果:①第一学年第二学期补考学生人(次)明显高于第二学年,缺考作弊等不良行为增多。(多专业教师兼职班主任与专职辅导员相比,所带班级学生补考率并无显著差异。(爹课程设置对学生学习有重要影响。(多高职护生学习压力大。高职护理学生补考情况是侧面反映高职护理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应进一步探讨深层次原因,推进高职护理教育深化改革,保证教学质量。影响学生补考的因素诸多,针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切实从人才培养机制、课程设置、考核方法等方面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未来的教学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6.
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对行业英语的学习需求,探讨适合高职护理专业行业英语教学的思路和方法。调查结果表明,护生对行业英语课程认同度较高,对自身的英语水平不太满意,希望在学完基础英语后(第二学期后)能够继续学习针对护理行业的专门英语,并重点加强职场环境下听说交际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护理专业新生对老年照护或老年护理相关知识的认知现状,为开展老年照护专业课程设置与改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对本校2013级护理专业本、专科新生进行现况调查。结果:护理专业新生对老年照护专业认知较低,其中本科生总体认知水平低于专科生,其原因主要为教育层次不同、性别、了解途径、个人经历等。结论:老年照护专业为新开设专业,起步晚,应加大老年照护的宣传力度,加深护生对老年照护的认识,增强老年照护职业认同感,消除对老年照护的认知偏差,增加护生阅历,提高护生对老年照护的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8.
刘印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1):141+143-141,143
目的 了解高职护生专业认同的现状,比较不同年级高职护生专业认同的变化趋势.方法 对在校的432名高职护生发放标准化专业认同调查问卷.结果 高职护生的专业认同属于一般认同水平,不同年级高职护生专业认同水平不同(P<0.001).一年级专业认同水平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年级,但四年级的高职护生专业认同水平略有提高.结论 高职护生的专业认同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且可塑性强,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护生周记对临床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某三甲医院本科实习护生110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等量电脑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行常规带教)和观察组(基于护士周记的护理教学),各55例,比较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自信心、寻求真相、分析能力、求知欲、认知成熟度、评判性思维等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基本语言、非语言沟通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职业自我概念、患者评价、职业自豪感、自我反思等职业认同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职业安全、团队合作、差错事件的预防、专业问题陈述、职业素养等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学习兴趣等教学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护理带教模式相比,护生周记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更加理想,可增强实习护生的职业认同感,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提高沟通能力,树立良好的工作态度,提升职业素养,为其以后进入护理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获得较为满意的教学评价,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探讨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护理科研”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以广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18级两个班共76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收集学生在线学习情况,对学生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实验四、线上成绩、期中测试、课题申请书、综述论文、期末考试成绩、总评成绩进行聚类分析,同时比较学生在开课前、后的科研能力。本学期2018级护理专业学生章节总学习次数达9768次,学生总评成绩高分段人数居多,80分以上占比达55.3%,按成绩可将学生分为五种类型聚类中心;护生科研能力得分在开课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护理科研”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护生的科研成绩和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