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习近平主席关于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倡议,为应对疫情全球流行、克服疫情多重不利影响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中国方案。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倡议是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威胁的现实回应,是对人类关于应对重大风险实践理念的历史超越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拓展和升华。同时,它蕴含着深刻的科学内涵和实践价值,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所倡导的全球治理观、持续发展观和共同利益观的具体展示,为世界团结抗疫注入了坚定信心,为全球卫生治理提供了路径指引,为中国树立了良好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2.
《生物学教学》2006,31(9):73-76
加拿大发现从鱼类向陆地四足动物进化的化石动物证据,阿根廷发现最原始蛇类化石,为蛇类在陆地上进化的学说提供新证据,埃塞俄比亚发现“露西”祖先,弥补了原始人类进化史的一个缺失环节,气候变暖危及人类健康,全球升温加快物种灭绝……  相似文献   

3.
立足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建设健康中国的百年实践贯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过程。中国共产党建设健康中国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有力推动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中国共产党建设健康中国是一次伟大的强国实践,有力推动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建设健康中国的伟大实践,有力保障了全体人民健康,基本实现了人人享有健康,确立和巩固了人民在卫生健康领域当家作主的权利;确定和强化了国家卫生健康事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性质和人民立场,基本形成了覆盖全体人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健康保障促进服务体系,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充分弘扬了国际主义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有力援助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医疗卫生事业,贡献了全球健康治理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加快了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建设健康中国,充分彰显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建设健康中国的理念、智慧、方案、实践和样本不仅加快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推动了全球健康治理体系变革和创新发展,而且确证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对建设健康世界、保障人类健康和建设未来社会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为我国高校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科人才提出新的方向、要求与挑战。当前,加强对我国高校工科学生全球胜任力培养情况的研究,分析工科人才全球胜任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新工科人才全球胜任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是我国高校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完善新工科建设的客观需要与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习近平作出统筹建设健康中国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以健康中国承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他从全球安全观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历史视野,提出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倡议,推动全球公共卫生领域共治共享。习近平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取得抗击新冠疫情决定性胜利,在实践中形成制度性成果和思想理念,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健康观新境界,这对全球协调处理好健康与安全、健康与发展等重大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发展是全球发展的原则。联合国已将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点从初等和中等教育扩大至高等教育。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蕴含着渊源深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迅猛,在冲突与转型之间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之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念与实践与西方大学有所不同,其政策和举措可以归纳为“关系健康发展模式”。通过对中国大学的“关系健康发展模式”之思想渊源、理论框架、实践范例的系统阐述,为世界高等教育提供来自中国的独特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7.
健康是人们美好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保障人民健康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新时代面对人口老龄化、医疗改革瓶颈、疫情冲击等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优化了多元治理主体、多层治理领域、多维治理体系的健康治理结构;提出了坚持以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中心,“大卫生、大健康”,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坚持中西医并重,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健康治理理念;做出了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制度优势,推进医疗改革、健全法律体系,借助新媒体技术、抓住有效平台,参与全球治理、勇挑大国担当的实践探索。新时代健康治理理论与实践为保障人民健康、推进健康治理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思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预防医学     
《河北自学考试》2014,(6):135-135
专业解读 预防医学是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以人群为研究对象,以预防为主要指导思想,运用现代医学知识和方法研究环境对健康影响的规律,制定预防人类疾病发生的措施,实现促进健康、预防伤残和疾病为目的的一门科学。预防医学的特点包括: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工作重点是健康和无症状患者,对策与措施更具积极预防作用,更具人群健康效益,研究方法上更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研究重点是环境与人群健康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健康促进学校”是建设和谐校园新思路。本文阐述以“健康促进学校”理念建设和谐校园的实践,把“健康促进学校”理念与办学特色相结合,通过制度、队伍建设,营造环境,科学管理,建设和谐校园,促进师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冠病毒感染引发全球危机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向国际社会提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倡议。在采用文献资料、政策分析等方法对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体育的功能价值及其实现路径进行研究。体育之于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承担着健康功能、文化功能、外交功能和生态功能。实现其功能价值的路径为:在体育交流场域中实现世界人民集体认同;完善健康教育与体育教育的融合发展体系;利用现代科技和大数据平台助力体育健康服务产业;向国际社会传播分享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文化;以“健康中国”行动辐射“健康世界”治理格局,从而在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中贡献体育的力量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世界担当观源于中国共产党的使命自觉,是指党积极为维护世界持久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乃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人类的理念、价值和实践的有机统一。中国共产党的世界担当观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共同追求、价值目标、全球视野与人类情怀,彰显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初心使命和远大目标。中国共产党世界担当观以马克思主义人类解放理论、世界历史理论和共同体理论为基础,逐步呈现出“应当”“可能”“必将”“应有”“更大”贡献人类的精神风貌和主体面貌。在不同时期,经过提炼、升华形成了比较完备系统的中国共产党世界担当观。  相似文献   

12.
戴良燕 《教书育人》2023,(36):78-82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越来越成为全球广泛共识。“形势与政策”课作为进行国际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载体,理应将这一理念纳入课堂教育。本文试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出发,分析高校思政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使命,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形势与政策”课重要落脚点的理由,提出通过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成果进教材、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中、紧跟形势适当补充最新教学内容、加强社会实践教学等路径落实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融入形势与政策教学课堂,以期为大学生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要理念提供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13.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国家主席习近平新年贺词的主题之一,中国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发起者与推动者,在践行这一理念的过程中积极担当,作出了重要贡献。坚持扩大开放,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了强大动力;提出和践行“一带一路”倡议,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实践平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根本遵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中国贡献;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4.
人类与萌物     
人类与动物是好朋友,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总是显得特别萌。“汪星人”和“喵星人”自不用说了,其他种类动物的故事也可以萌到你尖叫哦!  相似文献   

15.
人类与动物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即便是在航天技术这一高科技领域中,人类也得到了动物的许多“恩惠”。  相似文献   

16.
以代际正义、多物种正义与世界主义为主要特征的生态正义是全球教育发展的未来愿景与价值诉求。目前全球生态教育正朝着“社会公平”转向,但存在“浅层环境教育”的不足,批判生态教育学作为一种“深层生态学”指向下的理论与实践模式,成为国际生态教育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向。批判生态教育学萌生于全球化过程与新自由主义、媒体文化论、可持续发展、生态种族主义以及生态女性主义等理论源流,其核心立场是理解人类环境暴力行为和社会暴力行为之间的斗争和联系,并呼吁研究者不仅要阅读“文字”,更要阅读“世界”。批判生态教育学具有批判性、辩证性、国际性、系统性、变革性和行动性的理论品格,孕育了生态文明教育的伦理维度、社会维度和政治维度,彰显出生态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学立场”。批判生态教育学还是建设民主、多元、可持续环境的重要路径,主要的实践途径包括实施批判性全球公民教育、发展批判性在地教育学、提升学生的环境素养,以及创设民主化的学习空间。  相似文献   

17.
生物学课程作为提升学生健康素养的重要载体,可通过高中阶段“人类遗传病”跨章节内容的重新整合,以“杜氏肌营养不良症”作为单元教学主题,基于高中生物学单元教学设计及实施路径的四个阶段,构建课堂教学的系列教学活动,有助于建立生物学学科与学生健康生活之间的有机链接,综合提升学生群体的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8.
对健康与医院环境内涵及关系做了详细的论述,并提出了健康的医院环境“人性化、回归自然”的设计理念。通过对大型医院常见的“医院街”设计模式在环境健康性方面的合理因素和制约因素所进行的科学分析,认为医院建筑设计应本着因地制宜的态度,科学、理性地选择适合的设计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人才强国的时代背景和“健康中国建设”的紧迫需求下,为提升环境健康领域人才质量,基于“科教融合”理念,构建了课内外深度协同的教学模式体系。该模式通过革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创新科教实践、完善课程评估等多方面开展教学改革与探索。项目实践和课程反馈结果表明,该模式取得良好教学成效,提高了学生创新能力,实现了教学相长。以期满足国家对高素质、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环境健康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健康住宅能够为居住者营造安全、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对健康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健康住宅体现了健康城市“以人为本”理念,与健康城市的建设标准具有紧密联系,促进了健康城市“健康”目标的实现.苏州市太湖·胥香园项目于2008年取得了“国家健康住宅示范工程”称号,标志着苏州地区健康住宅建设已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该地区仍存在相关主体健康意识淡薄、企业“健康”责任缺失、可再生能源及节能技术综合利用发展缓慢等问题.为促进健康住宅持续发展,应发挥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的主导作用,培育健康意识,加强房地产等行业的规范化管理,加强可再生能源及节能技术的综合利用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