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乒乓世界》2002,(3):8-9
1月24日晚上七点半,小鱼儿网站fuww.fishtt.com)聊天室来了一位贵宾——李菊.告别国家队后,李菊在球迷为她制作的个人网页“李菊在线”上看到了好多球迷给她的留言.虽然大家都为她的退役感到遗憾,但所有人都那么理解她,那么真诚地为她祝福一这些素不相识的朋友给了李菊一次又一次感动。她趁来北京办事的机会,跟本刊编辑晏学宁商量想跟网友们聊聊天。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南京停留的那三天,李菊一直比较忙,一是刚回到省里,有许多手续要办理,二是她刚刚迷上了一项运动——击剑,每天下午要去省击剑队接受九运会女子击剑冠军孟洁的“训练”,除了有一个晚上和我们上网浏览乒乓球网站的帖子外,简直没时间和我们多坐一会儿,直到我们要离开南京的那天下午,她才从体院赶到我们的住地接受采访。  相似文献   

3.
第一节训练课结束,练得满头大汗的女选手们来到场外的桌子边,端着杯子,一边大口喘气,一边大口喝水。李菊走过来,拿起一个装满褐色中药的玻璃杯,一饮而尽,连眉头都没有皱一下。记得我年初在北京采访李菊时,她曾说最痛苦的事之一就是吃中药。随队医生告诉我,在封闭训练期间,李菊每天要吃六颗大药丸。看来,现在吃药对于李菊来说只是小菜一碟了。 我走到李菊跟前,问她什么时间可以接受采访,她擦着脸上的汗说,  相似文献   

4.
叶楠  超景 《新体育》2003,(4):18-19
哲学家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李菊回来了。她的复出就像当年的离开一样突然。如同一位曾经沧海的水手,明知道风浪险恶,却还是要踏入激流。她可以有很多选择,却仍然选择用羸弱的身体挑起了重担;她心中有无数梦想,最渴望的却依旧是让国旗在赛场飞扬。带着一身的风霜,英雄的归来注定了新的传奇。 上班族的快乐 2001年12月,李菊因为身体原因退役曾令许多人惋惜不已。就此前不久,李菊还表示要打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李菊的离别如此决绝,一如她刚毅的性格。其实,只有她自己才知道心中对乒乓球有多么恋恋不舍。而除了…  相似文献   

5.
谢谢你,李菊     
说起李菊,大多数人只知道她是世界冠军,印象中只有她站在领奖台上的辉煌瞬间,至于领奖台下的李菊恐怕就知之甚少了。而我心目中的李菊,也许会让你对这位世界冠军有一个新的认识。1997年11月,我刚人国家队,欣喜之情无以言表。但一想到要与世界冠军对垒,我心中难免有些怯意。恰巧我又与李菊一起训练,我印象中的李菊搏杀特别“猛”,所以我很想向她请教。但那时主力队员训练特别紧张,再说一个是世界冠军,一个是刚人队的黄毛丫头,她会不会教我呢?然而就在接下来的训练中,我发现李菊并非我所想象的那样高高在上,相反,却很活泼随和…  相似文献   

6.
1月24日晚上七点半,小鱼儿网站(www.fishtt.com聊天室来了一位贵宾——李菊。告别国家队后,李菊在球迷为她制作的个人网页“李菊在线”上看到了好多球迷给她的留言,虽然大家都为她的退役感到遗憾,但所有人都那么理解她,那么真诚地为她祝福。这些素不  相似文献   

7.
李晋 《乒乓世界》2005,(11):6-47
抛开胜负不说,这场球足以让每个人都感受到老将李菊顽强的战斗作风。赛前.李菊主动请缨,要求担当一号主力。面对强大的北京队.李菊非常自信。从技术特点上看.李菊的前三板上手比较积极.而且拉球旋转较强.相持球比较稳健。但是面对张怡宁,她必须在每个球的处理环节上都要有所改变才能占据主动。  相似文献   

8.
2003年2月,拿着一张单程车票,李菊踏上了新长征之路,她在心里早已盘算好了路程:第一站是巴黎,第二站雅典。从归队的那一天开始,李菊就没有想过回头,那种一定要到达目的地的执着信念,支撑着她一步一个血印地前行。  相似文献   

9.
粱慧敏  夏娃 《乒乓世界》2005,(11):33-33
“我要把这个拍子珍藏起来,因为拿它赢了张怡宁,而且以后她也没有机会再跟我打了。”在单打第二轮被淘汰之后,李菊跟朋友开玩笑说,此时,李菊结束了她的全运会之行,这也意味着她乒乓生涯的结束。  相似文献   

10.
每输一次都会有一次更大的飞跃1999年大阪世乒赛前,我也没有想到她能打得那么好。从当时来看,王楠,李菊的实力都是很强的,而我们对张怡宁的定位应该是很有前途的年轻队员。让她参加世界锦标赛,并没有指望她能拿什么成绩,主要是见见世面,锻炼锻炼,可是没有想到她最后能拿到亚军。  相似文献   

11.
每次谈起和李菊的相识,我都会感慨万端。第一次见到李菊之前,她已经在南通市队宿教练启蒙下练了大约一年的乒乓球。第五届全运会前后,我在江苏队做助理教练,由于家庭原因,谢绝了省队留我继续任教的邀请,回到家乡。当时南通市队共有三个教练,我带男队,宿教练带女队。后来宿教练调任少体校教务,女队就随之解散了。大约半年后,队领导鼓励我重新组建女  相似文献   

12.
《电子竞技》2009,(1):58-59
第一次见到丁宁是在全国第二届电子竞技锦标赛的赛场上,当时的她刚刚作为裁判员代表在开幕式上宣完誓,正在裁判员记录席上翻看着秩序册准备开始新赛程的执裁工作。听说我们要采访她,她热情地说:“你们的杂志我经常看的,还参加过后面的读者调查呢。”对她的采访,就在这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展开了。  相似文献   

13.
12月初的一天,我在训练馆见到刚从山西临猗养病归来的李菊,她比一个月前看上去脸色红润了,精神也好了,与那个从奥运会归来时满身疲惫、一脸病容的李菊判若两人。大概因为身体好起来的缘故,李菊显得乐观活泼,充满了生气,她很高兴地和我聊起了在临猗养病度过的那段日子奥运会之后,我曾萌生退意从奥运会回来,我真的感到身心疲惫不堪,我想,如果我再不抓紧时间治病,恐怕是顶不住日后的训练和比赛了,去临猗之前,我甚至想,如果身体感觉还不好的话,我就退出乒坛。在朋友的建议下,我前往临猗的一个中医研究所治疗,就住在靳夏敏所…  相似文献   

14.
在乒乓球的世界中,有一群人叫“菊迷”、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喜爱李菊,菊迷在乒乓球迷中也许不是人数最庞大的一个,但绝对是最执著最令人感动的一群,“当我不再属于乒乓这个例子,已经不是一名职业运动员了,他们还一如断往地做着网站,那份热情感染了我”李菊说。菊迷始终是她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5.
“这次封闭训练感觉如何?”“累,太累了!”这是记者在正定见到李菊时,与她的第一句对话。  相似文献   

16.
爱菊者说     
安安 《新体育》2004,(1):21-21
1997年的中国乒乓球擂台赛总决赛,李菊决战王楠。灯光恰到好处地打在她染过的发上,溢彩流光,简直是惊鸿一瞥……  相似文献   

17.
安安 《乒乓世界》2003,(3):22-23
新闻背景 2003年2月7日中午,李菊在身兼中国乒协副主席的南京体院院长华洪兴的陪同下,登上了从南京开往厦门的班机,与已在厦门训练两天的国家队大部队会合——在离开国家队一年后,27岁的李菊重新披上了国字号战袍! 2001年12月,李菊申请离开了国家队;14个月后,她又重新成为国家队的一员。这一戏剧性变化连李菊本人也称“这恐怕是中国乒乓球史上的首例”。 据华洪兴介绍,李菊重回国家队是江苏体育局的意愿,也是李菊的个人选择。自从李菊、杨影和张莹莹先后离开国家队后,江苏女乒出现了断层,这支曾经辉煌一时的队伍在2002年乒超联赛中勉强保级。为重现江苏女乒的风采,同时考虑到江苏省是十运会的东道主,江苏体育决策层希望李菊能坚持打到2005年。“李菊当初离开国家队时,蔡振华曾经表示过,国家队的大门随时向李菊敞开着。”华洪兴说。 离开国家队后不久,李菊曾代表浙江华峰氨纶俱乐部参加全国甲级联赛,先后击败了帖雅娜、柳絮飞等名将,为浙江跻身乒超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次重返国家队,李菊思考了近一个月。“训练几个月后,我认为球技会基本恢复。但我长时间没有进行系统训练,体能下降了,刚恢复训练的一段时间里身体反映肯定不小,但我既然选择了回来,就不会打退堂鼓。能参加雅典奥运会并取得佳绩是我重返国  相似文献   

18.
安安 《乒乓世界》2004,(1):i008-i009
1997年中国乒乓球擂台赛总决赛,李菊VS王楠,出场时,灯光恰 到好处地打在李菊染过的发上,溢彩流光,加上她清秀的面容、简洁自信的谈吐、大刀阔斧的击球,仿若惊鸿一瞥,从此在我心里扎下了根……英气勃勃的李菊对柔弱的我有种慕名的吸引。时间转到2000  相似文献   

19.
东京世乒赛后再见到德国女乒主教练施婕,是在李菊的婚礼上。两人是20多年的好友,虽然相隔很远,但在做出重大决定时她们都会打电话给对方,咨询一下对方的看法。“年初的时候李菊带她的准老公给我见过。”施婕笑眯眯地讲述了和新郎新娘在香港度过的美好时光。“施婕是我最好的朋友,她要接手德国女队时也给我打过电话。在我看来,施婕比我更热爱乒乓球这个事业,而且她决定去做的事,都会很认真做到底,所以当时我就很支持她。”李萄这样说着这位大她8岁的知己。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见到丁宁是在全国第二届电子竞技锦标赛的赛场上,当时的她刚刚作为裁判员代表在开幕式上宣完誓,正在裁判员记录席上翻看着秩序册准备开始新赛程的执裁工作。听说我们要采访她,她热情地说:"你们的杂志我经常看的,还参加过后面的读者调查呢。"对她的采访,就在这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展开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